發展台灣休閒農業之前景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5/28

發展台灣休閒農業之前景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2011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於5月13日至16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其中農委會推出以「親近自然 親子同遊」為主題的「臺灣休閒農業館」吸引了許多民眾的興趣與詢問。本次活動是由全台49家休閒農業業者所整合出來的休閒農業旅遊產品組合,邀請民眾以優惠價格徜徉悠遊於田野鄉間,享受精緻的休閒農業。

自台灣加入WTO之後,面對全球化與農產品貿易自由之情勢下,對我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帶來很大的衝擊。為此,政府農業部門為因應大環境的變化,調整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成為精緻農,積極輔導農民轉型經營休閒農業,希望藉由休閒農業的轉型成功,來增加農民的收入與改善農家的生活。

近年來,由於政府及觀光休閒業者不斷推廣旅遊產業,加上週休二日政策,民眾對於休閒遊憩的需求日益增加,且逐漸轉向精緻、特色與主題深度遊。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在「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提出樂活農業,提出發展台灣農業深度旅遊與農業精品方案,不僅提升傳統農業競爭力也增加社會大眾對休閒遊憩的需求。

回顧我國休閒農業發展的歷史軌跡,依發展歷程大概可分為草創期(69年以前)、轉型期(69年~78年)、提倡期(78年~89年)、以及發展期(89年至今)四個階段。在草創期期間主要是以觀光農園型態經營,透過開放農園供人摘採與品嚐的方式,達到農產品增收與創造休閒遊憩機會,如苗栗大湖觀光草莓。接著,於民國69年在台北市農會成功推行觀光茶園後,政府制訂了「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畫」,因此發展出更多樣化的農業休憩活動,此階段稱為轉型期。

而提倡期的開端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台灣大學辦理「發展休閒農業研討會」,會議中最為重要的是確定「休閒農業」的名稱,從此台灣邁入推展休閒農業時代,使得休閒農業成為農業發展主流。最後,隨著休閒農業迅速發展,國人對於旅遊觀念已從追求量的增加轉變為質的提升。例如政府在此期間修正與實施「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提供完善的法令及產業發條件,以促進休閒農業之永續發展。

基本上,休閒農業是現代農業與歷史人文景觀、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融為一體的農業,將鄉村變成具有遊憩、教育、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空間,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台灣島嶼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條件,加上全年氣候溫暖,有著最適合旅遊的天氣,為發展休閒農業提供極大的優勢。

因此,在台灣未來休閒農業發展策略上,專家學者提出許多寶貴意見。如休閒農業專家段兆麟理事長(2007)共提出一系列相關策略,其中提到要將消費者帶往自然,讓消費者親身體驗活動,是休閒農業的致勝關鍵;此外,運用現代化管理系統,提高經營績效,經營者才有信心經營,是未來休閒農業重點方向。

最後,提到必須邁向國際化市場,積極參與國際旅展,向全世界行銷台灣之美,吸引更多國外遊客造訪台灣與互相交流。例如,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六月份即將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自由行之際,將可配合農委會推動「農村再生條例」,屆時深入了解台灣農村,有助於發展基層觀光。

當然,在發展休閒農業的同時我們也面臨了許多挑戰與問題。例如:土地使用問題,由於休閒農業所需之各項經營設施與投入亦較傳統之農業生產為多且廣,因此宜盡早修正相關條文,促進休閒農業的正常發展。另外,個別休閒農場資源有限,故必須整合資源,如農委會鼓勵發展「休閒農業區」,以發揮各區域互補之優勢。。

目前農委會積極發展休閒農業,依各區發展需求及特質給予適當輔導,如99年辦理「花東花海行‧農遊GO幸福」及「新社花海行,99樂活好心情」等農業主題行銷活動,共吸引200萬餘人潮,有效帶動當地農業休閒觀光產業,不僅增加就業機會,同時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相信只要政府與民間在維護休閒農業原則下,正確發展經營,必定能為台灣休閒農業開創美好願景。

【中央網路報】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