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彥、李佩弦/花蓮報導
花蓮瑞穗是台灣種植咖啡豆的主要產地,總共有50多公頃,但其中有10公頃都被咖啡果小蠹入侵,蟲子在果實裡取食、產卵,造成爛果沒辦法收成。
這種外來害蟲號稱「咖啡殺手」,農民擔心血本無歸。
專家表示,可以懸掛誘引器抓蟲,或是等落果之後焚燒清園。
咖啡豆一剝開,蟲子活生生亂竄,牠們是咖啡果小蠹,是咖啡產業最具威脅的害蟲,出現在全球的熱帶地區,台灣從2007年開始發現成年的咖啡果小蠹會鑽入果實裡取食產卵,讓幼蟲在果實裡長大吸取果實,造成咖啡果爛掉腐敗,而這蟲害的狀況已經初估有10多公頃。
花蓮瑞穗50多公頃的咖啡園有10公頃遇害
農民:「你看這個跑出來了有沒有,(哪一個跑出來?)這個就是,這個就是。」
不只咖啡果小蠹,其他蟲害的狀況也很多,因為蟲子太小,容易依附在人類衣服身上,造成其他果園也跟著被蟲子入侵。
咖啡果小蠹容易依附在人類衣服身上,造成其他果園也跟著受害
花蓮動防所植物防疫股股長郭恕君:「目前的防治方式就是一個就是主要是清園,像一些落果的時候要清掉,接下來就是懸掛誘引器,最好是整年度都懸掛誘引器比較好。」
咖啡果小蠹遍佈世界各個生產咖啡豆的國家,花蓮瑞穗50多公頃的咖啡園有10公頃遇害,農民用心種的咖啡豆都被蟲子入侵,影響品質也不能販售,讓農民真的好心碎。
-----------
咖啡蟲蟲危機!雲林縣古坑鄉咖啡受果小蠹危害,因目前尚無天敵,加上繁殖速度快,影響產量甚鉅,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南投縣魚池分場今年研發出新式的紅色誘捕器捕捉,降低害蟲密度和果實危害率,咖啡農反映效果不錯。
古坑鄉農會總幹事袁誌謙指出,每年3月後是咖啡花期,也是防治咖啡果小蠹最好的時機,該蟲害很容易蔓延,根除困難,所以特別需要整個區域內的咖啡園聯合防治,才能降低害蟲數量和蔓延速度。
袁誌謙說,今年相關單位研發出新式的紅色誘捕器捕,許多咖啡農從3月底開始配合吊掛防治迄今,成效不錯,不少人捕捉到數千隻果小蠹,大大降低害蟲密度和果實危害率。
參與聯合防治的古坑荷苞村谷泉咖啡莊園主劉易騰表示,咖啡果小蠹細如芝麻,擴散迅速快又無天敵,很難捕捉,還好誘捕器有效,約可將蟲害的損害控制在1至1.5成間,相較於未防治時的5成以上,甚至高至8成,減小很多。
-----------
104/05/22
陳佩琪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楊正澤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一個悠閒的午後,如果想和朋友聊聊天,或者認真讀個書,許多人會在街坊鄉弄找間舒適的咖啡館,啜飲整下午的咖啡香。
台灣的咖啡推測由荷治時期引進,近十年來開始熱門起來。
然而,全球各地的咖啡樹栽種同質性高,基因多樣性減少,易受到病蟲害威脅,如銹病菌、介殼蟲等,此外森林砍伐、氣候變遷造成的雨量及溫度的改變更加深全球咖啡產區面臨前所未有「咖啡危機」(Rosner,2015)。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coffee berry borer)是目前令咖啡農民頭痛的害蟲,國內聞名的古坑咖啡產區於去年也遭受咖啡果小蠹肆虐,造成咖啡量減產。
為何體長2毫米左右的小昆蟲就特愛這一味?不只是偶爾嚐嚐,牠們可是整個生活史都發生在咖啡果裡。在1867年,此昆蟲首次於一批從非洲運往法國的咖啡種子裡被記錄到(Waterhouse and Norris, 1989),在1901年被認定為害蟲。
雖然咖啡的病蟲害非常多,但咖啡果小蠹是其中最具破壞性的害蟲(Jaramillo et. al., 2009),直接危害成熟或不成熟的咖啡豆,甚至採收後,儲存於倉庫的生豆都是其目標。
牠們除了會使得咖啡豆產量下降、風味不佳外,物理性的傷害也增加咖啡果受細菌、真菌入侵的機會。
咖啡果小蠹的雌蟲從咖啡果蒂頭鑽入,在胚乳產下由31到119顆不等的卵(Jaramillo et. al., 2009)。孵化後的若蟲,舉凡進食、成長,甚至與手足交配,都是在咖啡果裡完成。
僅有成熟的雌蟲會長出翅膀,在交配後,從咖啡果蒂頭鑽出,找尋下一顆可以寄生的咖啡果。因為咖啡果小蠹離開咖啡果的時機相當短暫,一般的農藥很難傷害到牠們,所以許多人重新提倡傳統栽培的形式。
咖啡農場可以分為傳統型與技術型(Johnson et. al., 2010; Armbrecht and Gallego, 2007),傳統型又稱為遮蔭型農場,咖啡農會將咖啡栽種在森林裡,除了能保有原有的生物多樣性外,還能有利農民栽種額外收入的果樹,而又因其仰賴人工收成,所採收的咖啡果品質都較優良,屬於高品質咖啡。
技術型又稱日照型農場,因應農業生產期望大量獲利的心態,大量砍伐原生樹木,並使用機器統一收割,雖然能夠提高獲利,但採收的豆子往往品質參差不齊,不只破壞生態,獲利也只是短期。
這樣殺雞取卵,農場生產無法永續,也無法回饋當地居民,造成兩敗俱傷。
許多篇文獻已証實,傳統型的咖啡農場有許多能夠幫助抑制咖啡果小蠹的天敵,例如:食蟲鳥類(Johnson et. al., 2010)與螞蟻(Armbrecht and Gallego, 2007)。若能提升生物防治的功效,便能減少農藥的使用。
台灣的咖啡農場也傾向傳統型栽培法,例如;屏東縣的農民將咖啡栽種在檳榔樹下,聞名遐邇的惠蓀咖啡則種植在台灣衫林下。
然而,生物防治的方式雖有利環境,但效果較難以預料。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自製抓蟲利器,使用揮發性的誘引劑搭配誘殺器,亦是能幫助減少此蟲害的妙方。(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百變昆蟲族」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楊正澤、陳采如
審校:楊正澤、陳采如
知識格子舖:
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英名為 Coffee berry borer,簡稱 CBB,屬鞘翅目 (Coleoptera) 小蠹科 (Scolytidae),主要危害咖啡之生豆及熟豆,且在咖啡青果時造成極高之危害率。此蟲原產於非洲,藉由貿易關係已廣泛分佈於咖啡種植國家。該蟲繁殖力強,生殖方式除兩性生殖,亦行孤雌生殖,造成雌蟲比率遠高於雄蟲。雌蟲善飛,雄蟲不飛翔,且不離開寄主。成熟或交尾過之雌蟲在咖啡果實的端部蛀孔且產卵。(資料來源:林明瑩、陳昇寬,2009)
果小蠹對咖啡情有獨鍾,專吃咖啡果實,針對這個特性下手,果小蠹其實很好對付。「採收期結束後,咖啡樹上沒有果實,這時就是最佳的防治時間!果小蠹很小一隻,會鑽進咖啡果實繁衍,沒有果實的時候是看不到牠們的,但不代表牠們不存在,要利用誘捕器來捕捉牠們。」


在誘捕器底部填入肥皂水,再將混合了甲醇和乙醇的誘捕液小瓶子懸掛在誘捕器內,透過小瓶子的揮發孔讓誘捕液散逸到空氣中。果小蠹受誘捕液香氣吸引,飛進誘捕器吸食,中毒後便掉進肥皂水裡,就此永眠。真實果實的香氣遠比誘捕液還有魅力,若待咖啡樹結果才懸掛誘捕器,效果並不顯著。利用生物特性,在對的時機使用合適的資材,農民不用噴灑藥劑傷身,也能成功防治蟲害。
劉千如分析,舊型誘捕器所使用的誘捕液,平均100毫升的量不消兩週便見底,而面積1公頃的農園大約掛20個誘捕器,頻繁填充誘捕液加重農事負擔,導致使用率不高。她優化誘捕液並研發新型誘捕器,不但提高了20%誘捕效率,還延長了使用時效,大約1個月至1個半月再補充誘捕液即可。目前試驗田區的反饋效果良好,農民使用意願大幅提。

不同於炭疽病,果小蠹沒有推薦用藥,若改用咖啡介殼蟲的推薦藥劑,亦能對果小蠹造成一定程度的殺傷力。不過,噴藥並非長久之計,曾有農民向劉千如反應,他一年噴了20幾次藥,依然沒辦法減緩果小蠹的肆虐。「我們建議先把田間管理做到位,像是定期修枝整園、無果期掛誘捕器落實生物防治,從根本做起才能降低事後補救的成本。」
此外,她發現農民往往沒有施足咖啡成長所需的氮、磷、鉀、鈣及鎂等要素,因此從萌芽期、開花期、小果期到中大果期,為咖啡量身規畫4階段的施肥配比。試驗結果顯示,在其他製程不變的情況下,僅改變肥料成分也能增進咖啡口感。該配方已技轉予福壽公司,預計2022年10月推出咖啡專用肥。
善用地域創造風味 多元育種降低風險
「根據農糧署的統計,臺灣去殼咖啡生豆平均1公斤生產成本為新臺幣550~580元,國外生豆則是平均1公斤150~200元。在不考慮其他支出的情況下,就存在這樣的價差了,對臺灣咖啡農來說確實是一大考驗。不過換個角度想,精品咖啡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多樣化的風味,這是農民可以著墨的切入點。」劉千如說明,一個產業的興起,除了試驗單位的技術援助,更重要的是第一線農民持續向前的行動。
「比如草嶺咖啡,當地農民很團結也很積極,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知名度。我常提醒農友,顧好品質後的下一步是擴大耕種面積,才能增加利潤,而不是持續抬高單價。若無法擴大耕作面積,就要考慮間種的可能性,例如檳榔樹跟咖啡樹合種;或者再與其他農友契作,增加產值。」分級管理亦為增加收益的方法之一,諸如品種選育、栽培方式及採後處理,農民可建立一套分級銷售的評判標準。
常見的臺灣咖啡豆來自阿拉比卡群,可再細分成不同種類,諸如波旁、鐵皮卡、藝伎、其他原生種及上述品種的雜交類別。「愈來愈多農友種藝伎也做藝伎的純化,它適合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區域。雖然咖啡是自交作物,但同時有很高的異交率,種子跟母樹會有30~50%的差異,所以農友大多用嫁接的方式來培育,可以降低雜化影響風味的機率。」
除了藝伎,SL34也是近年來受歡迎的品種之一,各方面表現一致、均衡條件佳,屬於穩扎穩打的類型。「優點是產量不錯、海拔敏感度不高,高中低海拔都適種;缺點是不耐病害跟強風。依照精品咖啡重視風味的特點,如果農民想種咖啡但不確定要種哪一支,我會建議從SL34開始,但不要整園只種單一品種,避免哪一年病蟲害特別嚴重時,所有心力都血本無歸。」
茶改場正與農民合作推行「參與式育種」,先由茶改場評估一品種的好壞,接著田區試種,實際汰選適合農田環境的類別,並協助農民取得品種權。劉千如點明,高海拔地區有環境上的優勢,大多數種類均可種;中、低海拔區域則要留意選種,波旁群會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