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無明顯症狀卻猝死家中,小心難以察覺的「快樂缺氧」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黃軒醫師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隱形缺氧,有時會逐漸的發生,有時則很快,早上沒症狀,晚上就心跳停止了。這使一般人難以察覺,所以也就被稱為「隱形殺手」。
台灣連續3天報導多例死在家中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病例:
5月20日:70歲染疫婦死在家中
5月21日:78歲確診男家中無呼吸送醫不治
5月22日:女友上班,男友確診(58歲)猝死家中
記者問我:「為何COVID-19患者,容易猝死在家中?」
這可以參考我去(2020)年寫的一篇文章。其實這樣的狀況,去年就發生在國外了。國外媒體給它取個美幻的名稱叫「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又稱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是重症患者常會出現呼吸衰竭前的症狀之一。
我在門診也遇過,打開門診的門,我62歲病人還微笑對著我,緩緩坐下來慢慢説他過去一周的症狀,說著、説著忽然語詞斷斷續續、嘴唇變黑,額頭冒冷汗⋯⋯我即刻要護理人員迅速使用上氧氣,因為在重症醫療的訓練,我知道這是隱形缺氧的狀態。
許多研究指COVID-19病毒會影響肺功能,儘管對患者來說,症狀可能還不是很明顯。
國外建議是鼓勵COVID-19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在沒有明顯症狀的情況下,可以待在家裡(Stay Home),但到醫院要就診時,又往往太遲了,因為大家多已經死在家中。
輕症或無症狀,仍然會死亡
很多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他們的症狀,往往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
重症患者有些血氧濃度已經很低了,臨床上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語無倫次或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卻往往意識清楚、情緒平穩,而且還能正常應答,也可以和醫師聊天,也可以滑手機。
這些隱形缺氧,有時會逐漸的發生,有時則很快,早上沒症狀,晚上就心跳停止了。
這使一般人難以察覺,所以也就被稱為「隱形殺手」。
幾乎在所有臨床經驗中,肺部發生疾患時,吸收氧氣及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都會出問題,但COVID-19這種疾病卻不同。
醫界先前就在高海拔登山者和飛行員身上,觀察到有這些隱形缺氧的現象。
由於山上高度增加時空氣稀薄,每次吸氣獲得的氧分子也較少,但只要有體力的代償急促呼吸幾下,仍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多吸幾次氧氣。
COVID-19患者的情況與飛行員有幾分類似,無症狀或輕微感染者的病患,在染疫初期,大多仍保有良好的心臟功能,因此仍有能力將血液輸送到身體末梢部位。
COVID-19病毒會慢慢讓身體缺氧,病患初期開始並不會感到呼吸困難,但部分患者會逐漸覺得難以呼吸或感到胸悶;
這兩者,都是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列為緊急危險徵兆的症狀。
當COVID-19感染者出現這兩大症狀,可能隱形缺氧已經在發生,而病情也變得相當危急。
這些隱形缺氧,是怎麽發生 ?
COVID-19病毒藉由在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ACE2」入侵細胞,而肺臟和肺泡上有非常多的ACE2。
一旦COVID-19病毒侵犯細胞達到一定數量,人體免疫反應和病毒之間的大戰,就會造成許多肺泡破壞,這可能會阻礙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通道。
如果病人體力很好,心臟夠強,可以用肌肉多作幾次的呼吸急促代償,可以多吸一點氧分子,二氧化碳也可以較快從血液進入肺臟、排出體外,因此較不受影響。
隱形缺氧正在發生時,也就難以察覺。
COVID-19會使肺部的氧氣移動,與血流不協調(V/Q mismatch)。
一般來說,血管會收縮,讓血液盡量流入肺臟中充滿氣體的部位載運氧氣,減少缺氧部位的血流。
但COVID-19患者的這套保衛機制可能會失常,使得更多血液流向肺臟受損的部位,反而較少血液流經健康部位。
所以隱形缺氧發生難以察覺。
很多病者本身,是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判斷須不須要去看醫生,直到一直吸不到氣、昏迷、臉色變黑。
這會造成在家突然猝死的病例一直在上升,有些是死後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COVID-19病毒造成的,但往往都來不及了。
這些「快樂缺氧」,依舊會死人
不要告訴我,無症狀或輕微感染者,肺都是健康的,人也不會死。
有時候患者只是在「快樂缺氧」,連病人本身也不知道他快要死了,更何況沒有受過重症醫療訓練過的家人呢?
猝死在家,也就常常引起很多遺憾。
這些「快樂缺氧」依舊會死人的,且一點都不會使人快樂啊,奇怪?
為什麼又美化叫成 「快樂缺氧」呢?
原文刊載於此
--------------
全國提升至三級警戒以來,不僅病例爆量,死亡案例也快速增加,6天已17死。
指揮中心連續兩日公布12起死亡個案,都以60多歲以上高齡長者居多,且也出現多起死亡後才確診個案。
國內快篩需求量日益攀升,長照中心是否能自行購買快篩試劑使用?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下午表示,長照機構本身若有醫事人員,可採購快篩試劑,由醫事人員進行初步篩檢,若快篩陽性再由地方相關單位進一步篩檢確診。
♦雙北長者佔人口比例15%至19%
《蘋果新聞網》查內政部統計資料發現,光雙北就有113萬1369名65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比約15%~19%,感染科專家認為,雙北高齡長者比例高、慢性病多,染疫後缺乏病識感,是這波疫情長者死亡比偏高的主因
。此外,也爆發長照機構34人快篩陽性疫情,專家提醒,長照機構相當醫院的院內感染,很可能是下波癱瘓加護病房的未爆彈。
指揮中心自5月19日將全國提升為三級警戒以來,國內已累計3748例本土病例,指揮中心連續兩日公布各6起死亡個案,且多為65歲左右或以上的高齡長者,讓各界憂心,造成這波疫情的英國病毒株是否是「老人殺手」。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