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暗潮下的掙扎─憂鬱症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4/08/20

生命暗潮下的掙扎─憂鬱症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生命暗潮下的掙扎─憂鬱症
董漢怡/特稿



景氣持續低迷,痛苦指數不斷增加,現代人生活壓力日趨沈重下,罹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不論是企業主、老闆或是員工,甚至年輕的莘莘學子,也都上醫院身心科求診,憂鬱症漸漸浮出檯面成為話題。

從民國86年起,自殺已躍升成為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而隨著自殺率的攀升,讓背後所隱藏的憂鬱症問題也漸漸受到關注。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報告,憂鬱症將會和癌症、AIDS並列為21世紀流行的3大疾病。

晚安,憂鬱許多公眾人物,尤其是藝人也漸漸不避諱的透露曾得到憂鬱症,像最早的蔡頭、孫翠鳳、徐懷鈺、大S等等,而日前知名的作家許佑生也出版《晚安,憂鬱》他與憂鬱症奮戰的心路歷程,這讓讀者恍然大悟,原來消失了一陣子沒出書的許佑生也得了憂鬱症。

憂鬱症當然並不是現代人才會得到的精神疾病,在《拋開憂鬱》提到,從歷史文獻上便可看到古今中外有很多知名人士因為罹患憂鬱症而深受折磨。例如舊約聖經裡的約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米開朗基羅、19世紀詩人拜倫、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致力於英國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就連20世紀初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深受憂鬱症所苦,甚至因而會常毆打太太,導致分居。

托爾斯泰曾寫下自己的懺悔與無奈:「一種自我毀滅的念頭湧向已逐漸好轉的生活中,當我無法快速地使自己復甦時,只好以狡猾之心來對抗自我;我…那時將繩索藏起來,因為害怕自己會把自己房間書櫃的橫樑上,那是我每個夜晚穿著睡衣的獨處之處;也放棄帶槍狩獵的念頭,以免誘使自己以更容易的方式結束生命。

我是不是也得了憂鬱症?

生活在步調快速、節奏緊湊的工商社會,面對工作上的壓力、人際關係上的挫折,有時情緒暴躁或低落是在所難免,有人甚至還常感到心情blue,但這就是不是就是罹患了憂鬱症呢?

拋開憂鬱《拋開憂鬱》的作者吳潮聰醫師說,不快樂和憂鬱症是不同的,一般說來,不快樂這種感覺的心境只會維持幾天,因為不快樂的人通常只是對生活上諸般困難的情緒反應,並不會因此變得完全無行為能力,只要環境改善從時可以再度奮起,不快樂的感覺也就之消失了。

但憂鬱症是除了有不幸、擔憂、失望、易怒、害怕等諸多變化的情緒外,還要加上一段時間的相關症狀,如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失眠、思考遲鈍、激動、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自責,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等等。

如果這些症狀只維持3天,那就很難說是憂鬱症了(雖然也不無可能)。一般說來若症狀維持幾星期甚至幾個月,那應該會被判定為罹患了憂鬱症。因此憂鬱症絕不是像一般人認為只是心情不好、心理有困擾,想開一點就會好的,而是要接受專業的治療。

憂鬱症像個百變魔術師

《美國醫學學會醫學百科全書》將憂鬱定義為:「感到難過、無望、悲觀,覺得人生沒什麼意思,加上情緒低落。」但其實罹患憂鬱症的病人所表現出來症狀並不盡相同。

在《遠離憂鬱》提到,若根據臨床特徵來分憂鬱症其實有三、四十種之多。包括較常聽到初為人母較容易罹患的產後憂鬱症、受季節變化影響的冬季憂鬱症等等。

大致上憂鬱症典型的症狀就如上所說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疲勞易累、凡事提不起勁、自責、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等等,但有些人的症狀卻有完全不同的表現,稱為非典型憂鬱症。症狀如食慾大開體重大幅增加、嗜睡、手腳沉重、極端敏感等。

因此就如同書中所提,「憂鬱症的表現就像個百變魔術師般,有各式各樣不同的症狀。」而若要說到相同點,則是較嚴重的憂鬱症患者都有「心灰意冷,想要自殺」的心情寫照。

遭受憂鬱症所苦的作家許佑生在《晚安,憂鬱》一書中就提到他的切身體驗,「對憂鬱症患者來說,死亡,似乎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蠱惑魅力。」《拋開憂鬱》書中也指出,「憂鬱症是一種相當獨特的病,常會使病人感到痛不欲生,若未予妥善治療及輔導,會因為受不了苦痛折磨而自殺結束生命。」

憂鬱的起因

憂鬱症到底是心理上的障礙還是身體上出了毛病?或許是一般人最常有的疑問。

過去研究人員發現在憂鬱症患者的家族中,通常也可以找到一樣患有憂鬱症的親人,而究竟是因為家族基因的遺傳,還是因為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憂鬱的理性翻身《憂鬱的理性翻身》了一個解答,「研究顯示憂鬱症不是由單一基因所引起的,基因對憂鬱症的影響力最多也只到50%,而環境在憂鬱症中則是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

而路易斯‧沃派特博士則在《藍色的曙光─走出惡性憂傷》進化論的觀點來剖析憂鬱症。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情緒成為心理幫助個體存活的一種適應作用,在正常範圍下,對於憂傷也有某種適應的功能。但憂鬱症則是因為在產生和控制悲傷情緒的過程中發生了超出正常範圍問題。

路易斯‧沃派特博士:「癌症是正常細胞生長過程失去控制,而憂鬱症則是悲傷失去了控制,引發惡性的情緒本質。」

中西醫會診:憂鬱症若是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中西醫會診:憂鬱症》提出憂鬱症是因有特異或易感體質的人容易罹患,另一個原因則為七情內傷,也就是所謂個人喜、怒、憂、思、悲、恐、驚情緒過於偏激,進而對人體的氣血、臟腑有所損害。

一般說來女人較敏感、情緒起伏也較大,或許中醫的這個觀點剛好可以說明為什麼不論是哪一國,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都高於男性。

除了這個憂鬱症男女比例統計外,在《憂鬱年代:精神科的診間絮語》一個有趣的研究結果是,婚姻或穩定的親密關係對男女而言是有不同的影響。

結婚的男士多不易得憂鬱症,但對女性而言就不一定了,有沒有結婚跟是否容易得到憂鬱症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

另一項研究是職業婦女反而是避免憂鬱的有利條件。因為職業婦女可從職場得到較高的自我價值,而家庭主婦是較孤立無援,不受肯定的,所以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反到高些。

憂鬱與躁鬱

憂鬱症與躁鬱症都屬於情緒失調的疾病,但表現出來的特質卻大大不同。《遠離憂鬱》中說明「情緒失調疾病可區分為躁病、鬱病及躁鬱輪替出現。」。因此簡單的說,憂鬱症只是單一的鬱病,而躁鬱症則是躁病和鬱病都包括,也就躁鬱會輪替出現。

鬱病的症狀大多是會抱怨身體疼痛不適、喜歡回憶往事,到後期則有發生妄想、性趣減低、有罪惡感等。而患有躁病的人,情緒會特別高昂、行為衝動、好管閒事、過度自信、精力旺盛等等且持續了一星期以上。而若是躁鬱症則會在狂躁高昂與極度抑鬱之間起伏。而不論是哪一種疾病,嚴重時都會影響到社交及工作,不得不警慎以對。

憂鬱症是能完全治癒的

憂鬱病患的日記近兩年來,一些憂鬱症患者,在走出憂鬱症陰影後,出書寫下心情記事,除了之前所提許佑生的《晚安,憂鬱》外,像《憂鬱病患的日記》、《【憂鬱症的告白】我不說,你怎會明白?》等也都是。

而透過書中作者對於發病時內心交戰的描述,便可知道憂鬱症發病起來,真的是會使人飽受折磨,也因此許多患者多少都動有想一了百了結束生命的念頭,但其實醫師們多指出只要耐心接受治療,加上身旁親友陪伴給予鼓勵,憂鬱症是能完全康復,回復正常生活的。

戰勝憂鬱症曾是紐約時報的特約記者C. Carrigan在新書《戰勝憂鬱症》是以18年來自己接受憂鬱症治療的經驗與讀者分享。「憂鬱症心靈癒療之途的起點,是一連串導出其他問題並找到答案的旅程的開端。」他也表示憂鬱症治療不要一味依賴藥物,要同時從本身的生活起居改變起,書中便舉出要從飲食、壓力、心智習性、醫療等等各方面逐一著手改善,但是需要時間的。

同樣的,像《與情緒共處》調治療憂鬱症的關鍵在於了解複雜的腦部,讓腦部保持平衡,因此書中所提出的也是希望讀者能夠藉由日常的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著手,利用天然的方法,使腦內的化學組成趨於平衡的狀態。

此外,在《憂鬱症的治療》了一項日本教授所創,經過美國美國醫師研究應用的「森田理論」,則是針對不同個性造成憂鬱症病發的患者,如過份在意自己的人、被強烈不安感包圍的人、無法跳脫劣等意識的人、為痛苦的心所煩惱的人等等給予具體的治療建議。

憂鬱症是整個家庭所要一同面對的

《憂鬱的理性翻身》提到:「憂鬱症不是傳染疾病,但它的確會像病毒一樣一個傳一個。」人原本就是情緒的動物,很容易受他人的情緒影響,快樂者帶來歡笑,憂鬱的人自然帶來的是陰鬱、沮喪的氣氛,若又同住一個屋簷下,自然深受影響。

因此身為憂鬱症病患的家屬,控制自己的情緒抵抗病患的負面情緒干擾是絕對必要的。此外,多多陪伴患者讓他不感到孤單、不斷地給予支持、叮嚀、傾聽及一同面對和治療等等,都能對病患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拋開憂鬱》提醒了一個重點,「家人要負起為病患做決定的責任,特別是在病人心情極度惡劣,且有自殺意圖時。」許多家屬不敢違背病患的意願,凡是順從病患的想法,例如久久未帶他住院。但當情況嚴重時,問題的癥結已在於「病人是不是會原諒家人,而是住院可以保住性命。」

其實憂鬱症就像一般的疾病,是可以做預防的,大部分發病的人都是可以察覺的,董氏基金會的《憂鬱症100問》中,也提到像不要過度工作導致疲勞、對於能預測的事如年紀大父母過世、工作上的變動等等,要事先做好心理準備,這樣就是心理上做好了預防。「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對憂鬱症一樣受用。

陳國華醫師:「每個人都有疼惜自己、改變自己的能力,只是在於有沒有意願嘗試而已。隨時抱著試試無妨的積極態度面對世界,相信就能和憂鬱說bye-bye。」(2001/07/03 博客來)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原文網站: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