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失敗不失控 / 人格類型之「羅生門」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4/23

讓失敗不失控 / 人格類型之「羅生門」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班恩.戴特納 Ben Dattner
羅伯.霍根 Robert Hogan
1950年,日本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拍了一部精彩的電影「羅生門」(Rashomon),從四個人物的觀點切入,將一樁強暴殺人案的故事陳述了四遍。

這部片透露了一個清楚的訊息:不同的人,對相同事件的看法,可能會出現天壤之別。

如果是在職場遇到績效不彰、工作失利的情況,這個現象就會特別明顯。
某個讓員工滿意的結果,到了長官眼裡,或許會變得完全無法接受。
如果某項計畫證實行不通,同事在討論失敗原因時,可能會意見相左。
這些反應,以及它們對職場人際關係的影響,往往會比原始事件引發更多問題。
因此,對經理人和組織來說,了解員工聽到負面回饋意見後的反應,極為重要,更是創造成功職涯的主要決定因素。

以某家製藥公司為例,該公司打算申請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許可,讓某個現有藥物適用於新用途(為保護客戶隱私,本案已更動部分細節),並指派才華洋溢的研究員溫蒂(Wendy)在遞出申請表前,負責完成必要的大規模資料分析作業。溫蒂想到幾個做法,並推薦了其中一個。

她認為,這個方法最能兼顧公司要求的正確性與廣泛性,以及在預算內迅速完成作業的緊迫性。
溫蒂提議的計畫,得到直屬上司,也就是公司統計部門主管喬治(George)的首肯,並聯袂將該計畫呈報醫療事務部門副總裁唐恩(Don)。
雖然唐恩期望看到更詳盡的分析,但他明白這麼做會增加預算支出,於是正式批准提案。

不過,統計部門做了幾個月的分析後,卻無法證明這種藥物真的適用於新用途。
因此,公司不得不撤銷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的許可申請案。
當事者對這件事的反應因人而異,唐恩怪罪統計部門,特別將矛頭指向建議公司採取這套做法的喬治。
喬治並不認為自己和手下團隊有錯,因此很生唐恩的氣,誰叫他當初用財務考量對統計部門施壓,影響了統計部對分析做法的選擇。
兩人難以共事,溫蒂則自認未能達成任務,以致無法專心處理其他工作。

這三個人在面對相同的情況時,為什麼產生這麼不同的觀點?

答案就在人格類型

人格心理學以研究為基礎,提出一個行為學理論架構,來辨識及分析一般人在遭遇失敗後的反應,以及追究責任的方式。
我們從各種產業好幾十萬筆的經理人資料中,找出了11種人格類型,都可能對失敗狀況產生不當的反應。
舉例來說,

「猜疑型」的人
雖然精通人事及辦公室政治,但對他人的評語過度敏感,老是留意自己是否被出賣。

「冒進型」的人
思想大膽,卻經常犯錯、從不質疑,而且拒絕認錯,於是雪球愈滾愈大。

「勤奮型」的人
孜孜不倦、在意細節,對自己和別人設下很高的標準,卻犯了事必躬親、所有小事一把抓的毛病,而且老是把部屬當小孩看待,讓部屬敬而遠之。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