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分級/農業改良試驗場以化學方法測定土壤中要素含量供施肥參考 / 土 壤 採 樣 須 知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24/12/01

土壤肥力分級/農業改良試驗場以化學方法測定土壤中要素含量供施肥參考 / 土 壤 採 樣 須 知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施肥怎樣合理化?別急,先為土壤健檢,帶你搞懂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圖資系統
身體要定期健康檢查,供給作物養分的土壤也要定期「健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轄下的農業試驗所、改良場提供土壤肥力分析與營養診斷服務,農民在施肥前,可提早了解農地土壤狀況,並以此為實踐合理化施肥的依據;「台灣土壤資源與農地土地覆蓋圖資瀏覽查詢系統」也可幫助農民大方向了解土壤特性,在選擇適合作物的栽培農地時,更多一分助力。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基礎,栽培過程中, 肥料施得過多,長期下來不僅浪費肥料資源、汙染環境,例如氮肥汙染地下水、植物硝酸鹽濃度過高等,也容易造成土壤「生病」劣化,難以提供元素供作物吸收,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因此,農政單位極力推廣合理化施肥,可避免肥料施用過量,也有益於農田永續利用。
合理化施肥是指農民依照農作物品種的生長特性、配合土壤條件與特性、肥料的種類和特性,以及施入土壤後對作物的生長反應,調整肥料施用量及施用方法。

不過,合理化施肥具體上應如何操作?有「土壤營養師」之稱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南改場)作物環境課副研究員黃瑞彰說明,
合理化施肥包含3個步驟:
首先,採樣土壤做肥力分析;
再來,配合作物生長狀況和氣候變化微調施肥;
最終,因肥料並不是施用後就會100%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要設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土壤肥力分析報告 合理化施肥重要依據
在日益重視科學與數據的今日,執行合理化施肥時,「土壤肥力分析報告」是農民調整施肥量與提高肥料施用效益的重要參考。
目前農業試驗所、改良場提供免費的土壤肥力分析服務,並撰寫文章、舉辦講習會教農民如何採樣,農民也可以自費委託具實驗室認證的機構檢驗。

想要獲得一份具參考價值的土壤肥力分析報告,農民必須用正確方式採集具代表性的土壤,檢驗出來的數據與實際狀況才不會相去甚遠。

黃瑞彰提醒,農民採樣時,圓鍬、移植鏝或土鑽等工具須清理乾淨,切記土壤不要太濕,盡量在施用基肥前3~4週,將土壤樣品送到檢驗單位。
在採樣頻率方面,短期作如葉菜類每年至少採樣送驗1次,不須每期作都採樣;長期性作物如果樹,可1~2年採樣送驗1次。

盛裝土壤樣品,可以使用改良場自製樣品袋,或使用乾淨塑膠袋,並在樣品袋填寫姓名、地址、聯絡電話、作物種類、地段地號等,送到農業試驗所或改良場後,約2~3週可收到土壤肥力分析報告。

農政單位貼心註解, 農民拿到報告一看就懂
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內容包含7類項目:土壤電導度(EC)、土壤酸鹼值(pH)、土壤有機質、土壤有效性磷、鉀、鈣和鎂。
黃瑞彰補充,有些農地屬於鹽分地,農業改良場會再加驗鈉,以免土壤中的鈉離子影響土壤團粒結構,不利作物對鉀、鈣離子的吸收及根系生長。當農民拿到土壤肥力分析報告,上面除了列出7類項目的檢驗數值,偏高會以紅色標示,藍色表示數值較低,可再補強,報告還附上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對種植作物的施肥推薦,讓農民解讀報告時不再一頭霧水。

編碼完的土壤樣品送到土壤風乾室,避免分析時受水分影響。

黃瑞彰以手邊一份小果番茄的土壤肥力分析報告為例,報告上的磷、鉀、鎂數值都偏高,他建議農民減施磷、鉀肥,避免產生拮抗作用,影響鐵、鋅、銅、鈣、鎂、硼的吸收;鎂肥過高也應避免施用,以免阻礙鈣、鉀吸收。

不同養分間有拮抗作用,假如某些元素吸收困難,還可透過葉面肥補充缺乏的元素。黃瑞彰說,一般短期作物參考土壤肥力分析報告,提高肥料施用效益即可;若農民想了解長期作物如果樹的吸收狀況和營養障礙時,可進一步做植體(葉片)營養診斷分析,不同作物的採樣位置與時機可參考農業試驗所、改良場網站資訊,或是打電話詢問。

至於報告上種植小果番茄的土壤有機質不足,會降低土壤團粒結構和養分有效性。黃瑞彰說,如果是砂質土壤,排水良好較沒問題,建議施用植物粗纖維含量高的低肥分有機堆肥,如樹皮堆肥、蔗渣堆肥、牛糞堆肥、稻草或稻殼堆肥,每分地約600~800公斤;但砂質土壤缺點是不易保肥,須少量多次施肥,並增施推薦肥料量1~2成。

因為每塊農田的特性不同,農業試驗所、改良場研究員須像個偵探般,考量當地土壤特性、農民是露天或設施栽培,並根據作物別及其常用肥料,一一抽絲剝繭,評估各項數值後,作出最適合的施肥推薦。
黃瑞彰也以另1位小果番茄農民的土壤肥力分析報告為例,報告顯示酸鹼值小於5.5,電導度為2.3 dS/m,磷為500多毫克/公斤,鉀是1,500多毫克/公斤,不僅土壤偏酸性,電導度、磷、鉀也比正常值高出許多。

「可能是農民為了讓果實甜一點而超施磷、鉀肥,形成『假性酸性』,真正的酸性是鈣、鎂會偏低。」黃瑞彰說,這種情形在設施栽培很常見,因為缺乏雨水淋洗,肥料容易累積過多,就不能用苦土石灰改善,以免電導度更高,反而應建議農民洗鹽,將酸根離子洗掉,酸鹼值自然會回升。

檢驗流程繁瑣,迫切時可用簡易檢測器
為了讓農民在施肥前有所依據,現在農業試驗所、改良場幾乎都盡量趕在2週左右,將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寄送到農民手中。
黃瑞彰說,通常在秋作或春作時,送驗的土壤樣品數量較多,因南改場轄區涵蓋雲林、嘉義、臺南等農業縣市,像今年9~10月,平均每月就收到1千多件樣品,農民等待報告的時間可能會拉長到3週。

指導農民使用檢測酸鹼值和電導度的簡易檢測器,能立即獲得數據並微調

有些農民反映等待報告時間過於漫長,其實採樣送驗後的流程相當繁複。
當農業試驗所、改良場收到土壤樣品,須先為每個樣品登記和放入號碼牌,方便分類和日後快速檢索;
編碼後,土壤鋪在樣品盤上除去雜草和石塊,再放到大型恆溫通風箱,風乾7~10天後取出過篩,打成細小粉末裝到樣品紙盒中;接著,土壤樣品須添加萃取劑,將土壤中的陰陽離子交換出來,並溶於萃取劑中。

完成以上樣品前置作業流程,才會進入上機分析階段。
實驗室檢驗儀器旁經常可見擺放零食「乖乖」,象徵檢驗人員希望檢驗過程不出差錯、機器運作順暢。

肥力分析7類項目經過儀器分析得到數據,由專業人員核對數據是否正常,再彙整成土壤肥力分析報告,交由不同作物的負責專家撰寫施肥推薦、寄送給農民,才算大功告成。
以南改場為例,場內有負責水稻、小番茄、洋香瓜、雜糧、花卉和有機作物栽培的不同專家,他們依照各自專業分配撰寫施肥推薦,並附上聯絡電話。
如果農民看完報告仍有疑問,可致電詢問,或是加入農業改良場專屬的社群軟體群組。例如,南改場有LINE@生活圈,可即時拍照上傳或寫訊息詢問作物營養和病蟲害管理方式。

當然,農民拿到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後,並不代表從此萬無一失了。
黃瑞彰說,報告無法預測2~3個月後的氣候與作物生長情形,農民仍應持續累積經驗,配合作物生長狀況和氣候變化微調施肥,平常可參加農業講習會增加相關知識。

如果農民仍覺得檢驗流程費時或迫切需要參考數值,黃瑞彰建議,農民可到化工原料行購買檢測酸鹼值、電導度的簡易檢測器,1支售價約1~3千元不等,測完能立即獲得數據,作為施肥微調參考,「掌握酸鹼值、電導度,基本上就能了解土壤肥力狀況,現在很多投入設施栽培和強調精準農業的農民都有購入。」

農民使用檢測酸鹼值和電導度的簡易檢測器,能立即獲得數據並微調施肥方向。(圖片提供/黃瑞彰)

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可說是農業試驗所、改良場實驗室人員的嘔心瀝血之作,一份可靠的報告,仰賴正確的土壤採樣方法、樣品前處理、分析儀器操作和保養、數字判讀等,經由土壤健檢,可幫助農民及早發現、調整土壤問題,日益往合理化施肥的目標邁進。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11月號封面故事。



「土壤速測」是以化學方法測定土壤中要素含量供施肥推薦參考,在各農業試驗場所多年研究之下,已整理出能真正反映土壤肥力之分析方法,也將土壤肥力分級,或訂出缺乏臨界值,供實際應用於施肥作業。
為求土壤樣本具田區代表性,須依土壤採樣技術,採樣方法:
一、採樣工具:土壤採樣器(圓鍬或鋤頭)、塑膠盆或水桶,塑膠袋,油性奇異筆。
圓鍬    鋤頭    塑膠盆     水桶     塑膠袋     油性奇異筆

二、 採樣時間:前作物採收後或作物種植施肥前一個月(2~3年進行一次即可)

三、 採樣方法:
1.     採樣位置:田埂邊緣,堆廄肥或草堆放所,或菇舍、農舍、畜舍附近等特殊位置不可採取。採樣點之選取如圖示
採樣位置
採樣位置
    
土壤採樣位置                果園土壤採樣位置

2.採樣數目:依個別農戶擁有的農田為採樣單位,若同一農戶擁有數塊農田,緊靠一起,前作相同,施肥相同,收量相若,則可合併採取一個混合樣本,不同區塊農田或作物不同,可分別採樣。
3.採取方法:採樣點選好後,除去土表作物殘株或雜草,用土鏟或圓鍬將土層挖成V形空穴,依作物:如水稻、蔬菜、花卉等淺根作物只採取表土層0~15公分;果樹或深根作物則須採取表土0~20公分及底土20~40公分,取出約1.5公分厚,上下齊寬的土片(如下圖)



土壤採樣方法


4.混合樣本:由前述每點所採土樣,稱為小樣本,每塊農田至少取5點以上,將此等小樣本,置于塑膠盆或水桶中,充分混合均勻後稱為混合樣本取約1公斤(1,000公克),裝于塑膠袋中。

          

用土鏟採取土壤樣本       混合土壤樣本        土壤樣本裝袋

5.土壤標示:每一混合樣本,裝入塑膠袋後,袋上必須註明(用油性奇異筆書寫)農戶姓名住址電話地段地號土層別作物別採樣日期等。樣本儘速送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無法當天送達者請將土樣置於室內通風處陰乾,千萬不可在太陽底下曝曬。



6.請務必詳細填寫農田土壤肥力分析服務資料卡(如下表)

土壤肥力及植物營養分析診斷服務流程圖

個別農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農田土壤肥力分析服務資料卡
收件日期:           
收件單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單位地址:彰化縣大村鄉田洋村松槐路370
服務電話:04-8523101310311土壤肥料研究室
樣本編號

農戶
姓名:                   電話:
住址:
採樣地點
台中縣    彰化縣      南投縣      台中市
農田地段:          地段            地號


 
表土:       
  底土:       
分析原因

送件方式
郵寄(宅配)      □自      轉送
* 黑框內為農民必填項目,分析時間約需一個月。


產銷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農田土壤肥力分析服務資料卡
收件日期:           
收件單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單位地址:彰化縣大村鄉田洋村松槐路370
服務電話:04-8523101310311土壤肥料研究室
產銷班名稱

      長:                     聯絡電話:
農會指導員:                     聯絡電話:
      他:                     聯絡電話:
班員姓名
表土
底土
         
   
地段
地號













































































合計件數
表土:           底土:        
* 黑框內為必填項目,分析時間約需一個月,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參考來源


------------

友善大地這樣做 合理化施肥 即刻行動!

2018-04-01

文、攝影/楊維哲(台肥營業處) 圖/達志影像

耕耘著土地,獲利於自然與環境──農業與土地、與自然、與環境,始終環環相扣。如何在氣候與環境變遷的時勢下,兼顧永續農業與友善大地,就此成了現今農友一致的重要課題;主打了解農地、善用資材的「合理化施肥」,也因此顯得格外重要。

符應「永續發展」的耕耘理念,近年來,合理化施肥已成為世界農業趨勢,但這種農法飽含著各種深度與學問,每一細節,皆需符合「適時、適地、適量」的四大原則。因此,對作物生長而言,合理化施肥是一門藝術,不但能提高產量與品質,更能降低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在此介紹幾種可搭配合理化施肥的資材與操作。
Step 1:了解土壤 對症下肥
圖1、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協助農友分析耕地土壤肥力的報告表。(圖/取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網站)

「了解耕作土壤特性」,是合理化施肥方式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土壤是作物最初接觸的媒介,但其內容物極為複雜,即使位在同一區域,各地土壤內含的顆粒大小、石頭多少、水分程度等都不盡相同,這意味著不同地段的施肥方式必須隨之調整。

所謂「對症下藥」,對施肥來說便要「對症下肥」。
在不清楚土壤性質的狀況下施肥,常會偏施單一種類,或是下肥過量而不自覺,導致土壤劣化,作物因較難吸收肥份而營養不良。作物這樣的反應,反而會讓不少農友誤以為肥效不足,而多加了不少肥料,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讓土壤鹽積,甚至無法耕作。

「科學檢測」是了解土壤特性最有效的方式,土壤的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含量、氮磷鉀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則是常見的檢測項目。為幫助農友了解自己的耕作土壤特性,各地農業試驗單位、改良場、農試所皆會提供免費的土壤肥力診斷服務。

Step 2:酸鹼分析 確保肥效

土壤的結構是多樣繁雜的,其中,又以土壤的「酸鹼度」影響作物肥份吸收最深。最適合作物生長的酸鹼度介於6.0 ∼7.5 之間,過酸或過鹼都會影響營養元素的吸收(圖2)。

以氮素的有效性為例,酸鹼度若在5.5 以下,就必須多施1 倍的肥料量,才能達到酸鹼度在6.0 ∼ 7.5 時的同等效力;而多施用的肥料,反而會影響周圍環境。

透過各項資材的靈活運用,可以改良過酸或過鹼的土壤。石灰質是改良酸性土壤常用資材,台肥公司的「鎂鈣肥」即屬苦土石灰(圖3),於「表1」中可以一見各種酸土改良資材的「酸性中和力」,依表中的照參考值,可避免施用過量;另一方面,生理酸性肥料則常用來改良鹼性土壤,代表性的有硫酸銨和氯化鉀等。


務必切記的是,土壤酸鹼度的改良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斷斷續續,同時使用過多資材或使用頻率太低都會有負面影響。以鎂鈣肥的用量及使用次數為例,1 分地的施用量大約落在60 ∼ 80 公斤即可,每半年使用1 次就能達到改良酸土的效果。
圖2、土壤酸鹼度與作物營養有效性關係圖。
圖3、台灣肥料公司農友牌鎂鈣肥屬於苦土石灰,為白色粉末,具有改良酸性土壤的效用。
表1:常用石灰資材比較
(鹼度越高表示中和力越高,生石灰鹼度100,其餘為相對值)
石灰資材中和力鹼度主要成分
石灰石粉10056碳酸鈣
消石灰13576氫氧化鈣
生石灰179100氧化鈣
鎂鈣肥(苦土石灰) 90∼10553∼60碳酸鈣鎂
蚵殼粉9250碳酸鈣
Step 3:精選有機質 肥力大提升
改良了土壤酸鹼度,就相當於打好了施肥根基,之後,就需仰賴有機質肥料來提升肥力(表2)。台灣氣候高溫潮溼,導致有機質分解快速,多數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因此少於建議值3%,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施作合理化施肥,需要額外補充有機質肥料。好的有機質肥料含有眾多腐植酸,而腐植酸的基本結構是芳香環和烴環,帶有陽電荷、陰電荷、氫鍵和自由基等特性。以「圖4」為例,腐植酸能夠延長氮素在土壤中的效力,也能留住陰、陽離子等營養元素,增加肥力;腐植酸亦能間接減少陽離子與磷肥的固定作用,進而提高磷肥利用率。

有機質肥料是農畜廢棄物的再生利用,因此原料種類眾多、營養多元;時常更換不同原料的有機質肥料,能夠提供土壤多樣而健康的附加價值(圖5)。建議每年至少施用2 ∼ 4次,每分地的用量落在60 ∼100 公斤。
表2:有機質對土壤的正面影響
土壤物理性增加土壤團粒性、增加土壤保水力與通氣性、減緩土壤流失
土壤化學性幫助肥料的營養儲存、增加土壤對肥料的緩衝力、增加肥料營養有效性、補充微量元素
土壤生物性提供土壤微生物養分、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
圖4、有機質肥料所含的腐植酸在土壤中對於肥料效力的正面幫助。
圖5、市售有機質肥料產品顆粒分類,圖左為粉片狀的原料通常分解速度緩慢,改良效果佳,圖右為擠壓造粒後的產品,原料通常分解較快能較快提供有機養分。
Step 4:善用微生物 廣納營養素

「微生物」是土壤中眾多看不見、卻極為重要的夥伴。「提供營養來源」是微生物肥料最直接有感的效果,不僅如此,它還擁有保護根圈、促進根系生長、延長根系壽命、促進水分及養分吸收、中和或分解毒害物質、提高移植存活率,以及提早開花等附加價值(表3)。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肥料通常需用水稀釋,灌注根部的濃度約為200 ∼ 300倍,噴灑於植株或葉面的濃度約為400 ∼500 倍。微生物肥料需每週持續施用,且愈早(猶在作物的苗期階段)開始施用效果愈好,施用一陣子後,可斟酌減少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切忌,微生物肥料不得與銅劑類或抗生素殺菌劑一起施用,以免產生相斥反應。
Step 5:掌握時、量、位精準好施肥
到了最後的施肥階段,亦不可馬虎,除了肥料的「用量」,施肥的「時機」與施肥的「位置」也是施作關鍵。就時機來說,根據不同作物、不同的生長時期,適當調整不同的肥料營養元素比例,將能調節作物生長,若正好施用在作物需肥時期,不僅能即時吸收,還能減少肥料浪費,例如在果實生長後期提高鉀肥比例,便可提高果實品質;至於位置,較普遍而優良的方式,是選擇在作物根圈附近施肥,並在施肥後覆蓋土壤,切勿直接在土壤表面施肥,這會導致肥料損失。
Step6:永續經營 永續大地
回頭探討,何謂「合理化施肥」?說穿了,其實就是從了解自身耕地土壤出發,搭配各種對於環境影響較少、減少肥料施用的資材,讓作物既能增產,又能降低對周遭環境的傷害。僅以此文,願每位有志於農的朋友,也能從中找到這些資材與操作的善用方法,並在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為土地永續經營盡一份心。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