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為電腦植物人 \\ 不要成為技術的奴隸!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12/01

避免成為電腦植物人 \\ 不要成為技術的奴隸!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電腦吃掉你的健康

作者:黃惠鈴


出處:康健 第076期 2005/03/01 出刊

社會上正充斥一種電腦植物人:醒來第一件事先開電腦、查伊媚兒、上MSN,在電腦前一坐數小時,如同植物種在電腦前。你是其中之一嗎?你知道自己將面臨什麼健康危機?《康健》教你擇益避害,讓你擁有電腦,而不是電腦擁有你



這是一個少不了電腦的時代!智慧密集的服務業科技業,逐漸取代勞力密集產業,許多人辦公桌上都有台電腦。一進辦公室,第一件事先開機、收伊媚兒,甚至MSN的視窗也跟著開啟,揭開一天敲敲打打、十指長跑的序幕。

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0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人平均一年工作時數2282小時,排名世界第一,這也意謂與電腦為伴的時間絕對不低。
上班已這麼辛苦,下班後該好好休息吧?但一家人力銀行業者的調查卻發現,上班族下班後的主要娛樂除了電視,就是電腦,變成「光電族」成員(光看電腦電視)。
即使下班,不少人還是在網上流連,打電玩發伊媚兒上MSN交友聊天查八卦看星座運勢……。

根據資策會在2003年調查,台灣地區家用電腦普及率達71%,推估台灣有496萬戶擁有電腦;另外,家庭連網普及率已逾五成。
就連以往訴求悠閒啜飲打發時光的咖啡店,都紛紛打出「無線上網」的招客訴求。許多人一進咖啡店就急忙找附近有插座的位子,才坐定喝口咖啡就打開筆記型電腦敲敲打打,而不是拿出小說靜靜閱讀。

電腦全面入侵工作與生活。「一個人整天就像植物一樣,種在電腦前!」一位復健科醫生觀察。
當社會充斥許多電腦植物人時,你是其中之一嗎?
當科技愈進步,你在電腦前待的時間愈來愈長,工作與生活愈便利,諷刺地,身體卻一步步走向退化

電腦植物人症狀1
眼睛酸澀、頭昏、頭痛,甚至合併噁心、嘔吐。
重度近視者,近視更深,超過五成合併視網膜病變。

首先是眼睛問題。
許多上班族從早到晚盯著電腦螢幕工作,用眼過度下,眼睛疲勞、酸澀、頭昏、頭痛,甚至合併噁心、嘔吐等症狀,而造成所謂的電腦視覺症候群。
十年來戮力研究電腦族視力問題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院長翁林仲指出,

當眼睛長時間近距離盯著電腦螢幕,調視睫狀肌長期收縮、兩眼球內聚,沒辦法放鬆,會形成痙攣現象

使得眼睛酸澀、視力減退,甚至假性近視等,間接導致發生頭痛。
電腦族的眼睛症狀,最主要以眼睛疲勞為主,82.4%的電腦族有此症狀。而且因為看近、眼肌不易開展所引起的這類調視性和肌肉性疲勞問題,是一般人的2~3倍。
其次是眼睛乾澀和眼睛癢,有52.9%的電腦族抱怨。再來是視線模糊,佔50%;另外大約有2~3成的電腦族有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睛疼痛、眼睛怕光和視覺變暗的症狀。
「很多人來門診,都說他根本不敢去看螢幕,怕那個光,」翁林仲觀察。
造成這些現象的主因,是電腦族實在太專注螢幕,減少眨眼的次數所致。
正常1分鐘大約眨眼15~20次以上,眼一眨,擠出淚水滋潤眼球。但根據國外對電腦工作者的調查,專注螢幕時眨眼次數會從每分鐘22次降到7次,國內調查發現有時更少於5次以下。加上辦公室環境多半密閉空調,更加速淚液蒸發、乾眼症狀惡化。


孩童與電腦的互動也令人憂心。


為了學童的視力健康,教育部和眼科醫學會建議,國小二年級以下的學童應多從事戶外活動,不宜過早操作電腦。
翁林仲解釋,因為小朋友的視覺系統還沒發育完全,過早、長時間打電腦,會導致他們近視加深。事實上,國內外的文獻發現,只要在電腦前工作2~4小時,就會引起暫時性的近視,這種情形在愈年輕的族群愈明顯嚴重。
勞委會勞工安全與衛生研究所也曾強調,對於本身已近視的學齡兒童,只要經過 半小時使用電腦,不論在對焦、工作時視力或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就會有明顯變化,而建議學齡兒童及青少年一天用電腦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小時內,或不超過兩小時。
「怕(孩子的)功課輸在起跑點上,卻輸了眼睛,」翁林仲提醒。

電腦植物人症狀2
骨骼肌肉在抗議,肩頸上背痛、肌腱炎來報到。

除了視覺負擔外,骨骼肌肉系統也在抗議。
在一家檢驗機構任職的高先生,有一天發現嘴巴張合時發出格格聲響而且會痛,他以為是牙痛,不以為意,忍了一個月才去看牙醫。

檢查後沒發現任何蛀牙問題,卻意外被告知因為他牙齒咬合不正,加上長期偏向一邊打電腦,姿勢不良,造成齒顎附近的肌肉緊繃,而且還因此夜裡睡覺會磨牙,大臼齒都快被他磨平!
雖然身體的痠痛,不盡然全由電腦引起,整體生活、工作型態趨向過度靜態,動得少,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台大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指出,許多人在電腦前一坐數小時,維持固定不動的植物性姿勢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研究顯示,一天用電腦超過4小時、或者一週超過20小時,肌肉骨骼系統發生疼痛的機率會增加。
許多人打電腦姿勢不良,頸部不自覺前傾,肩膀聳起內縮緊繃,手肘上抬,不自覺駝背或長期身體扭向一邊……,種種狀況,日積月累,身體終於承受不住。
正常情況下,肌肉收縮所伴隨的代謝過程會產生乳酸,如果乳酸產生過多或不能由血液循環帶走,而在局部堆積,就會產生痠痛症狀。

打電腦雖然不是劇烈活動,但長時間固定姿勢,會使肌肉緊繃,正常的血液循環受限,並產生疼痛

如此惡性循環下,就會發生累積性傷害症候群。
梁蕙雯在門診時常遇到不少上班族,年紀輕輕就背痛頸痛,一般電腦族常抱怨的疼痛部位包括上背、中背、肩頸,還有手腕、前臂等部位。例如有人的肩部斜方肌部位的肌肉硬硬緊緊的、結成一球,摸起來有硬塊、明顯有痛點。
這些疼痛大多來自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少數是因為肌腱或韌帶的傷害引起。如果出現麻的症狀,就要小心是不是可能有神經病變,梁蕙雯提醒。

而且病人愈來愈年輕。過去病人因為年紀大,身體退化、骨質疏鬆、椎間盤萎縮,發生下背痛問題。但現在愈來愈多年輕人才三、四十歲,甚至二、三十歲就下背痛,電腦用得多恐怕是一個原因。「臨床上,很多病人抱怨打電腦腰痠背痛,」簡文仁觀察。
他也曾遇過一位年輕女病人因一段時間密集打電腦過度,從引發肩膀痛,到最後痛到連手指都不能動,一來求醫,淚如雨下。

電腦植物人症狀3
肝氣鬱、身體倦,影響情緒和睡眠。

除了求助西醫,有些人還會跑去看中醫。
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的門診中,約有四分之一病人屬於電腦族,年齡從二十幾到四十幾歲都有。他們的主訴症狀以疲倦、眼睛乾澀、頸背僵硬痠痛、頭會昏重,最為常見。少數人還有手腳痠麻的情況。
從中醫角度來看,疲勞、壓力等與肝氣有關,肌肉筋骨也是肝在管。長期壓力大、疲倦勞累、肝氣鬱,身體會倦怠,影響情緒甚至睡眠。他的病人中不少人因為長期痠痛,以至於睡不著。

「這是個文明病,也是個工作病,」楊賢鴻說,像他看診時得邊聽病人的主訴症狀,邊打入電腦,長期下來,他發現有時指節會痛,不禁擔心日後會不會有退化性關節炎,「這很糟糕!」他憂心。
尤其跟上一世代相比,年輕一代電腦用得多,會不會比父母輩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楊賢鴻提醒,「要有心理準備」。


電腦植物人症狀4
痙攣找上你,一打電腦就痛。

疼痛是個警訊,如果輕忽,就怕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釀成災難。
從表面肌電圖測試來看,打電腦時前臂肌肉的電氣活動只有最大收縮的10%以下,不大用力,但肌肉持續收縮,時間一久,仍會引發疲勞。
在復健科門診中,有人麻、痛到連拿杯子都有困難,或有人來求診時因疼痛已有兩年不敢用電腦,卻解決不了問題。
也有人不能打電腦,一打就痛,但卻可以正常拿筷子吃飯寫字等做其他事,發生類似「書寫者痙攣」症狀(writers' cramp)。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教授朱迺欣解釋,當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太久,腦部無法承受時,負責不需意識控制就可行動的基底核部位,不正常放電,不讓人繼續作某種動作。
他曾有病人因為長期寫書法,到最後竟無法提筆,但雙手要做其他事卻一切正常。
「腦部有個警告訊號,讓你知道做太多,它受不了了!」朱迺欣指出,腦很聰明,希望藉此讓人知道該休息!


電腦植物人症狀5
閃光誘發腦部不正常放電,刺激偏頭痛。

電腦入侵人腦還不僅如此。
朱迺欣醫師在神經內科豐富的臨床看診經驗也發現,有些對光敏感的人,因為打電腦或打電玩太久,更容易發病。
例如,有癲癇症的病人,因為熬夜打電腦遊戲而發病;另外,也有些偏頭痛病人因為眼睛緊盯電腦螢幕,受閃光刺激,結果誘發偏頭痛。

為什麼會這樣?

朱迺欣指出,視網膜細胞、視神經細胞對閃爍的光跟線條非常敏感,有些電腦畫面,特別是電玩,會活化神經活動,超過一個程度就誘發腦部不正常放電、癲癇發作,或刺激偏頭痛。
類似情況如同幾年前日本卡通「皮卡丘」,有一集內容曾造成700個日本小朋友看完後,出現頭昏嘔吐等身體不適被送醫治療。肇事的場景播出約10秒,畫面上口袋怪獸「皮卡丘」先眨了一下紅色的眼睛,接著出現紅色的爆炸場面,閃光不斷。
朱迺欣通常建議癲癇病人或偏頭痛病人,不要打太久的電腦,更不要熬夜不睡覺打電腦。

尤其光線刺激眼部,影響中樞神經的運作,對睡眠的影響不容小覷。
從事美術設計的李文義,每個月總有一連好幾天得手握滑鼠緊盯電腦螢幕,密集趕工。身軀疲累得不得了,但半夜回家上床闔眼,眼皮下卻仍不停交替閃著白天電腦螢幕上出現的各種色彩,腦子裡一片混亂,「很累很想睡,可是卻睡不著,」眼裡泛著血絲,他口氣無奈。


電腦植物人症狀6
資訊焦慮,一天不上網就若有所失。


縱使知道電腦對人體有諸多影響,但這是一個十倍速競爭,不斷往前進的時代,不可能不接觸電腦啊。
遭遇電腦進逼時,你更需要懂得掌握使用時間、調整對資訊的焦慮恐慌,甚至對人際互動的掌控。
只要你曾用過搜索引擎,你一定知道在網路上找資訊,指尖輕輕一點,數秒之間,搜索到的資料可能超過數萬筆。就算只有個位數的相關資料,點進其中一筆,它又一直有其他相關連結的資料出現,引誘你不停點滑鼠敲鍵盤,然後迷失在一片知識海,或錯亂片面的資訊裡。

漸漸地,「人被制約,變得不喜歡與人互動,完全用電腦的邏輯來思考反應,」

你可以仰賴科技,但科技不是絕對的,要回到『你是個主宰者』的基礎,」文森省思。

美國心理治療家布洛德用「technostress」一詞,形容「因與電腦關聯造成的壓力現象,而形成的工作場所不適應症候群」。

科技帶來便利,卻也帶來諸多身心的退化不適。
如何擇益避害?別讓電腦擁有你,將是關鍵!

我看電腦 CASE1
孫正華(時尚工作者):
拒絕陷在同一個空間

以前我的臥房裡有一台電腦。我要出第一本書時,每天起床後,除了吃飯、睡覺外,一天十幾個小時一直坐在電腦前工作,我跟它相處的時間比跟床還長。結果那一陣子背沒挺直,駝背愈來愈嚴重。

有一天我進房間,看到電腦突然覺得好煩!為了趕寫書不敢跟朋友約,也沒有時間好好跟家人相處,但事實上工作效率並不好,卻一整天都陷在同一空間裡,工作跟生活分不開。於是我決定把電腦移出房間。
現在我把專業用書、電腦全放在工作室,回到家就陪家人、吃飯、跟小狗玩或安靜看書、睡覺。生活在不同空間之間異動,心情也能有調整。

我看電腦 CASE 2
陳正然(蕃薯藤數位科技執行長):
不要當技術的奴隸

網路的確方便我們搜尋資訊。例如,幾年前有家日本公司來找我們合作動畫,我跟對方開會時,一邊聽簡報一邊上網查對方資料,結果發現它在日本聲譽不佳,當場改變談判策略。
或像我喜歡下棋,常會去看圍棋網站,甚至可以在網路上找到50年前的棋譜, 然後在電腦上一顆顆把棋子擺上去。如果沒有電腦,想找到舊棋譜會花很多時間心力。

過去因為書貴、重,知識成長有個煞車,但現在網路上有近80億個網頁,光是免費的資訊一大堆,對很依賴網路的工作人來說,很可怕,你可能被它用了,沒法自拔,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
運用電腦、網路,你要主導它,不被牽著走。首先你必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


尋求協助。

例如把電腦的計時器打開,讓它提醒你是不是已工作超過某一段時間。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不上網會焦慮,要適時尋求專業協助。另外,未成年人對喜歡的東西因為比較沒有自制力,用電腦時,家長要從旁監督。
不過,人的生活世界不能完全虛擬,虛擬不能替代真實,你要用整個身體而不是只用眼睛來感覺世界。在網路上看到的山景,跟你實地到山裡走一趟,春天、秋天帶給你的感受都不同,不要成為技術的奴隸!



--原文出處:康健雜誌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