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懷疑!用台灣小麥做出台灣麵包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10/05

別懷疑!用台灣小麥做出台灣麵包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 │ 2011-09-22
2007年油價飆漲,你家巷口的麵包也跟著漲翻天,因為台灣的麵粉100%仰賴進口,當時麵粉價格漲了30%! 喜願麵包創辦人施明煌推動『麥田狂想』計畫,環島號召農友一起復育小麥,且堅持不用農藥、除草劑、化肥,只希望台灣也有自己的小麥,他真的做得到嗎?


12年前,出身彰化鹽埔的外銷工廠經理施明煌,受二林喜樂保育院創辦人瑪喜樂的一句話「孩子長大了,還有什麼適合的工作?」感召,辭去工作,投入輔導身心受限院童製作麵包營生。
找一群簡單的人,做簡單的麵包

身心受限員工雖然學習時間較長,但學會製作方法後,卻只會多放而不會偷工減料,稱自己為「總兼」(什麼工作都要兼)的施明煌,帶著爽朗笑聲形容,這是「找一群簡單的人,做簡單的麵包,天底下沒有比這更純真的事了。」






喜願麵包裡的內餡則來自台灣各地:嘉義紅酒滓、玉井芒果、宜蘭金桔,讓在地小農賣相較差的水果有銷路,也減低使用進口果醬的食物里程。

堅持使用在地食材的背後,施明煌正在實踐更大的夢想:在台灣各地種小麥、磨麵粉。事實上,台灣過去曾有種麥的歷史,日據時代起就曾引進小麥,也因此才有麥寮等地名。但隨著種稻收入較佳,小麥種植面積才跟著沒落。

為找尋最適合的小麥品種,施明煌不知拜訪了多少遍農試所、學者、農夫,同時為了建立農民在第二期稻作收成後,種植小麥的意願與信心,他用每公斤28元契約收購,鼓勵農民種植。

接著,他更以「麥田狂想」為名,將他這幾年來的小麥契作實驗、每一位生產農友的故事與照片,寫在他文采斐然的部落格裡;讀著他每週環島一圈、記錄小麥從翻土、抽穗、到收成120天的日記,彷彿是慈祥書寫自己一暝大一吋孩子的父親。


起義麥台!台灣小麥田復興運動

歷經4年的努力,透過農友環島交流,邀請全台農友一起加入台灣麥田復興運動。從宜蘭員山、苗栗苑裡、台中大雅、彰化芳苑、台南學甲,到屏東恆春等地,全台各地開始契作小麥,施明煌希望台灣能再現小麥全盛時的版圖,更要大聲告訴大家,台灣真的可以種小麥。

長期研究糧食政策的主婦聯盟常務理事黃淑德,用「勇氣十足的豪邁」形容施明煌。「很多人現在1天吃不到1碗飯,」台灣人米飯食用量逐年下降,麵類卻愈吃愈多。台灣每人食用小麥量,從70年代每年20公斤,增長到36公斤,全靠每年進口130萬公噸小麥。

「隨著極端氣候頻繁,油價高漲、糧食運輸成本升高,」黃淑德指出,「像前年糧食受炒作而高漲的情況恐怕會成為常態。」栽種遠比稻米不耗水的小麥,可以減低進口依賴程度,提高台灣僅達3成糧食自給率的糧食安全。

「他像是恆星而不是行星,」相識10年的老友,黃淑德形容施明煌內心彷彿有一座火山,不斷推著他實踐夢想。電影《練習曲》導演陳懷恩,2年來,跟著施明煌跑遍台灣,拍攝小麥契作與成長。「從旁記錄他的實踐和想像力,給我的創作啟發更多,」陳懷恩說。

12年來,施明煌捏的不只是麵包,他想重新揉合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如果你經過彰化芳苑、雲林莿桐,請一定要記得來咀嚼、品嘗這份台灣麥田裡的感動。


--原文: 天下雜誌 │ 2011-09-22
---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