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相處之道 / 關愛同事要適當 ,留點距離讓我們更近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9/16

同事相處之道 / 關愛同事要適當 ,留點距離讓我們更近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工作價值是同事相處之道  

一  ●肯定同事的工作價值是同事相處之道 
    
儘量看到同事工作的價值,才能減少工作上的紛爭。
艾森豪將軍曾有個參謀,經常與他 意見不合,時有勃谿。
 有一天,他決定請辭。
艾森豪問他:「為什麼要走?」 參謀老實回答:「我和你常意見衝突,你大概不喜歡我,不如我另謀出路算了。」 
艾森豪很驚訝說:「你怎麼有這種想法?如果我有個意見一致的參謀,那我們兩人當中,不就有一個人是多出來的?」
 最後,艾森豪把參謀給勸留下來。

包容不同立場,多肯定同事對公司的不同貢獻,是建立職場良好關係的起點。 

二  ●爭到了理,也丟了情 
  
「理是永遠說不完,」彭懷真認為在職場中,理是多面呈現的,一旦你爭到了理,也丟了情;
如果非要爭,他會採取「100公尺自療法」,緩和情緒。
 他刻意將系辦公室和研究室隔開,約距100公尺,負面情緒上揚時,他利用這100公尺,決定要不要吵。
 「通常我走了100公尺,氣也消了一大半。」 

三  ●溝通,良好工作關係的關鍵 接下來的考驗,在於如何溝通的智慧。 

「樂在工作」作者魏特利強調,建立良好工作關係的關鍵,就是溝通。
最偉大的溝通技巧,在於重視別人的意見。
 溝通技巧中「傾聽,是有效溝通最重要的關鍵,卻也最容易被忽略。」
 魏特利認為,讓別人了解你很重視他們不難,仔細傾聽即可。 但是,在既忙碌、壓力又大的工作中,如何能耐著性子傾聽? 

四  ●掌握溝通的三個重點 

溝通專家庫比恩(Qubein)提醒說者掌握三個重點:

▉具體、有組織地說出來。儘量以討論問題,而不要用指責的方式提出想法。
 
▉對主管說話要簡明扼要,丟問題前先擬好解決腹案,主管會較願意溝通。 

▉讓對方覺得與你溝通有收穫,下次傾聽的耐性會提高。 溝通考驗說者,更考驗領導者。 

五  ●「畢馬隆效應」是最高境界 

畢馬隆效應曾在美國哈佛引起廣泛討論,他們認為最成功的領導者,能對別人有很高的期許,並且幫助別人活出這高的期望。

 關鍵在於,如何引導。

「當你要求別人做事時,要去引發他心中做這件事的渴望。」 溝通專家舉例,每個人都知道釣魚時,不能拿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餵魚,運用在職場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六  ●溝通需要經營---創造溝通環境 

溝通暢行無阻,建立良好工作關係才有可能;溝通需要經營,每個人都有責任。
 一踏進智邦科技公司大廳,赫然發現大門右邊,多出一張明清古董桌,緊鄰接待櫃臺旁。 「這是執行長的辦公位置,」智邦總經理李鴻裕認為員工常跑來跑去,總會經過大門,如果主管的位置就在那,很方便聊上幾句,溝通就發生了。
 創造面對面的溝通環境,是為了「在網路溝通外,找到平衡點,」一身書卷氣的李鴻裕堅持。
他認為網路溝通一刀兩刃,雖有助於將想法文字化,迅速擴散出去,但不能因此削弱與員工互動的機會。 

七 ●溝通需要經營---建立正式溝通管道 

每月一次的「全民開講」,總經理親自主持;每兩星期一次的「真情相對」,員工和主管喝下午茶閒聊,有問題直接反映。 

八   ●虛擬團隊很重要 

「公司有很多社團活動,讓你有機會接觸不同部門的同事,」從德國回來的古國志,在社團找到投入工作的著力點。
 社團,豐富了人際相處的話題,也增加橫縱向溝通的契機。
 員工透過各種社團活動建立非正式的關係,例如與新竹鳥會舉辦「新竹賞鳥季」、邀請自然生態學家演講、闢建生態公園、教大家培植有機芽菜、教員工小孩下棋,溝通四面八達。 

九  ●在工作中談心   

許多溝通專家同意,職場除了講理,也要談心。 
人際專家黑幼龍建議,與同事平時要多談心。 一開始可能有點難,不妨從問題開始: 

1.你過去這一年來最有成就感的事?
 2.你覺得最近工作最愉快/挫折的事? 
3.你未來的計劃?
 有點害羞的陳小姐鼓起勇氣問鄰座同事,你這一年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很少閒談的同事回答:「上次幫你完成跨部門協商,圓滿結案,我很有成就感,因為我覺得我們的理念有點相近。」 陳小姐很驚訝,沒想到隔壁坐著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從此兩人無話不談。 
「幫助對方清楚未來方向、心情分享,就是最好的談心。」黑幼龍認為,同事之間若能從單純工作項目的溝通,提升到情緒,甚至價值觀的溝通,自然產生親密的職場關係。 

十   ●打考績是最好的談心時機 

台灣雅虎總經理李建復,經常與部屬進行價值觀的溝通。他認為打考績是最好的談心時機。
 他通常藉著打考績,發掘部屬工作背後的問題,也許是家庭或感情問題困擾,影響工作表現。
 他以朋友之姿對待。在深談中進入個別內在的溝通,傾聽他們對未來的想法,然後站在他們的立場考量,而不是從公司利益出發給建議。
 「我用『情』牽住同仁,而不是『利』。」接任台灣雅虎沒多久,與李建復共同打拚的工作夥伴,絕大多數是前公司跟著跳槽過來的。 

十一  ●回歸人性 「辦公室應該是有條件講情的地方,」

中華投信協理林志明主張「曖昧管理」。
他認為有些事要睜隻眼、閉隻眼。 
例如員工要「溜」回家兩小時,處理漏水的管線,就讓他去吧,換成自己,也會心煩,反而做不好事。 
多一點同理心,自然建立好關係。

「921地震」當天,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親自打電話,一一問候災區每個主管。 他劈頭只問:「你有沒有怎樣?」「你家有沒有怎樣?」「你家人都好嗎?」一位男主管哽咽說:「『老大』(暱稱老闆)打來都沒有問公司有沒有怎樣,只惦記我們,叮嚀主管們要去看其他員工,給予必要的協助。」
這位主管認為自己比其他災民幸運,因為有富邦可以倚靠。 

富邦長期投入原住民教育,前陣子邀請三百多位原住民小朋友,來台北「城鄉交流」。 有限的人力面對突然暴增的工作量,富邦基金會總幹事闕瑞紋形容大家「快瘋了」。
 基金會執行長,董事長太太陳藹玲,主動要求停擺其他工作,只做「城鄉交流」的活動,讓大家有喘息的機會。

最近,每個富邦員工收到老闆的e-mail,集團今年不辦尾牙,將錢省下來,拿去災區。 這項作法獲得全體員工支持,很多部門主管私下表示:「沒關係,我會請啦。」 因為持續挹注資源,協助災區經濟重建,富邦員工特別能感受過年對災民的意義。 
「我們正在想那些家裡發生不幸,災民如何過這個年時,老闆居然想得比我們更快,」 闕瑞紋紅著眼,肯定老闆細微的體貼。 體貼關懷,人性化領導,將富邦數千名員工的心,緊緊繫牢。 

十二  ●說服不如影響 除了用心待人,更要以實際行動影響別人,這比唇槍舌戰有效。 

台灣卡內基副總經理黑立言,幾年前因應科技時代需要,要花一大筆錢更換公司電腦,但這個採購案並沒有得到老闆──父親黑幼龍的批准。
 父親找他溝通,提醒他目前的職責不足以做這樣的採購。 
黑立言當時有點氣,心想他真古板,不是該提升設備迎接資訊化,工作才有效率嗎?
 仔細再想,父親有道理。如果以當時的職位在外面工作,的確沒權力進行大手筆的採購,於是他虛心接受指正,遵守公司政策。 
黑幼龍見兒子願意改進,當然也樂於傾聽他的想法。
這時黑立言不多說,直接教他如何使用電腦、e-mail等等,「讓他自己感受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必要,」 時間久了,他也覺得這項採購是有價值的。
與其推銷一堆網路科技的優點,不如直接採取行動,比言語說服省事。 
「中國人容易被影響,而不容易被說服,」彭懷真教授相信。

他認為中國人不擅長使用權力,卻喜於運作影響力。 
古時縣太爺旁的師爺、皇帝旁的太監,權力不大,影響力卻不小。職場亦然。
 例如跨部門會議常因本位主義作祟,意見不合。
不妨施以小惠,先到最難溝通的部門走走,送點禮物聯絡感情。 作家張大春當年在時報寫稿,平時常贈書給工作人員,因此即使他拖稿嚴重,延誤期限,也會有人願意幫忙處理。 

建立非正式關係,有助工作進行。
彭懷真利用午休,找系上同事跳韻律舞,「既健康又可拉近關係」。每次開會,大家有共同話題聊,氣氛熱絡,討論提案就不容易打結。 

十三   ●說得巧,可化解衝突化解衝突 說話技巧是一招。 

有家電子公司急需工程師200人,結果人事部門只找來120人。年終打考績時,人事經理績效被打差」。
 人事經理秘查,原來是工程部主管打小報告,說他覓才不力。
人事經理喊冤,怒斥工程部主管領導無能,留不住人。
從此部門嫌隙擴大,直到公司請專家上課,訓練員工說話技巧,情況才好轉。
 工程部主管改口:我知道現在人才難找,人事部費盡心力找來120人,值得肯定;
只是如果能多找80位工程師,對公司整體獲利以及業績成長,將會很有幫助。
 聽了這番話,人事部門當然願意加把勁找人,衝突自然消弭無形。
 「要求別人前,先肯定對方,」人際關係專家卡內基強調。 

提供以上這麼多職場上的技育巧運用,讓各位來參考,希望大家在工作上都能一帆風順!


----------

關愛同事要適當

作者 : 丁菱娟
(摘錄動腦雜誌)

主管與部屬之間的關係要怎麼拿捏才合宜?
距離的魔力與美感,如何巧妙的運用在職場發揮最大功效?

以前公司有一位主管,期許自己要有親民的形象,並且相信部門團隊的感情要融洽才有助於團隊表現,於是她採取的方式是與下屬零距離,公、私都盡量介入,下屬的家庭、感情她也都介入調停或給建議,以為這樣下屬可以把她當姊妹看待,忠誠度也會提高,

結果沒想到一年之後,幾位下屬紛紛離職,她慌了,跑來問我-她哪裡錯了?

我大概知道原因,但我還是問了要離開的同事的感受。

其中一位說,我們承受不了她「關愛的眼神」, 尤其覺得在工作上好像是我們欠她的,情感壓力太大,無法承擔。

另一位說,有時自己會分不清她到底是用主管的身分,還是用姊姊的身分跟我說話,自己對她的分寸也很難拿捏。

還有一位說,上班已經很累了,其實真的不希望連感情的事都還要跟主管分享,我無法像朋友一樣可以很輕鬆聊天,還是覺得有壓力。

答案顯然清楚,那就是公是公、私是私,主管和下屬還是要保持距離比較健康。

「留點距離,讓我們更近」這句多年前的廣告詞寫得真好。距離創造的美感相信我們都有經驗。

可是往往我們因為希望靠得更近所以天天黏在一起,沒有給對方留點空間,很多戀人和夫妻都是如此,結果反而愛就快快地走了。

難怪有人說「小別勝新婚」,指的就是距離的魔力。

本文摘錄來源



---------


調查:同事間相處融洽比薪水更重要
孔子的「仁、禮、信」啟示與同事、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

與同事的良好關係比高薪更重要。
调查显示共有70%的人表示他們這些「朝9晚5」的人有個快樂的工作環境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可以留下來與喜歡和尊重的人一起工作,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會拒絕另一個加薪的工作機會。
   
摘錄:大紀元報
(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同事間相處融洽比薪水更重要。據英國的一份調查顯示,八成的上班族表示,他們寧可不加薪,也不要與他們不喜歡的人共事。

調查人員表示,多數人的大部份時間都花在工作上,見同事的時間可能比見家人的時間都長,因此與喜歡和尊重的人一起工作將會讓工作變得更快樂。

融洽的工作環境更長壽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對820名上班族進行20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與同事不睦的人死亡風險是同事關係良好的人的2.4倍。

善良友好更受同事歡迎

卑詩大學(UBC)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人們更喜歡的同事是,對方詢問如何改善工作條件,而不是擔心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人們對前者的喜愛程度高出後者3.5倍。

在工作單位裡如果覺得人們對自己流言蜚語,或躲避自己,最好是忽略不管,而不要進行個人攻擊,甚至火上澆油地互相爭鬥。

他推薦的做法是:「當事情發展到很過分時,人們往往是採取敵意的攻擊辦法,其實是將別人往外推。」

相反,如果採取善良友好的方式,用客觀的態度,瞭解一下敵意是否來自猜測,還是確實如此。

實際生活中,阿奎納說:「人們通常多為猜測,我們認為發生了甚麼,實際上不一定是真實的。」

社會上「我」不能獨存,「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扶持才可以站立。

人在社會中面臨五種基本的人際關係,即夫婦關係、父子關係、兄弟(姐妹)關係、君臣(上司與下屬)關係、朋友關係。

除了這五種基本的人際關係外,還有一種關係,即人與社會其他成員的關係。

孔子的「仁、禮、信」說明與同事、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

1、「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仁」就是真誠、善良、寬容他人,與人平等交往。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以開放的胸襟接納他人,不以惡意猜測人,勿求全責備。

人與人之間歷史上多少冤怨難解,冤冤相報,沒有盡頭,就是因為人在迷中,不明道理,不識本性,沒有本著忠恕原則待人,人際關係才無法擺正,而有糾纏、孽緣、矛盾。

「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忠恕待人,必定會漸漸地遠離爭鬥、妒嫉,消除人際間的緊張關係。

2、「禮」——謙恭禮讓。

一個「知禮」的人,應該為人謙恭、虛心禮讓、不自滿、不盛氣凌人。應有敬畏之心,遵守社會的基本規範和秩序,懂得去尊重別人。

在公司不管你是職高一等的老手還是新近入行的新手,都應謙虛、禮讓,無論自大或是自卑都是同事間相處的大忌。古人說:「敬人者,人恆敬之」。要得到同事的尊重,就必須首先尊重對方。

3、「信」——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對「信」非常重視。孔子說:「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主張「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道千乘之國,敬事而有信」。

在人際交往中,「誠信」是維持朋友關係最重要的紐帶,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


本文摘錄來源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