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聯合副刊 | 陳若曦
前幾年,國際藝文界如影星李奧納多、李連杰等發起「新素食運動」(下稱「新素」),倡導「每周一日蔬食」,既節能減碳救地球,又有益身心,台灣不少人響應。不幸同學老孟去年因癌去世,令人對素食養生的信念產生疑惑。他三十年茹素,不菸不酒又十分性福,怎麼一發現罹癌,短短七個月就走人了?
一位「新素」朋友開導我:「他要不是吃素,說不定早就走了!」
這話有點道理。老孟剛發病時,曾找中醫看病,後者診為「營養不良」,指示他吃牛肉。那以後,健康就如溜滑梯了,哀哉!
筆者已十年不買牛肉,起先是抗議養牛消耗太多糧食(1磅牛肉耗去16磅穀物,夠三十二人一天糧食),排泄物汙染空氣和水源,更是地球暖化的一大元兇。後來出現狂牛症,高溫和消毒劑都殺不死病毒,就連筵席上也不敢下箸了。
有鑑於此,「新素」信仰者漸有多開餐館以推動素食救地球之意。數據一清二楚:生產1kg牛肉製造36.4kg二氧化碳,肉食者一年因飲食產生1500kg二氧化碳,素食者僅430kg;全球的人只要一周吃一天素,地球就有救了。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組織主席帕卓里指出,救地球並不難:「不吃肉、騎鐵馬、少消費,就可以協助遏止地球暖化!」
一些有作為的政府聞言響應,比利時的根特市便由市府和素食業者合作,訂周四為蔬食日,機關和學校雷厲風行;還印製九萬份蔬食地圖,方便民眾出外就餐。菲律賓聖地牙哥市議會去年五月也通過素食案,訂周五為無肉日。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長也鼓勵市民多蔬少肉。
台灣去年底已由環保團體發起「周一無肉日」,可惜尚未蔚為風氣。我們的素食文化很發達,半世紀前宗教尚未解禁,一貫道因教義關係已悄悄推動素食。後來佛教興旺起來,素食餐館有增無減。健保年年虧損,政府要減少赤字,何不從全民素食著手呢?若能打響美食健身兼節能減碳的觀光號召,讓台灣上國際版面也非難事。
素食應正名為蔬食,以天然食物為主,儘量推動有機作物,少用加工食品如素雞、素火腿、素蹄膀……後者添加了人工化學物,不利健康。譬如麵筋,為了製出肉類的Q感和嚼勁,把麵粉洗得只剩下蛋白質(不利消化),纖維素和礦物質都丟棄了,其實得不償失。
飲食文化是軟實力,深耕下去絕對名利雙收。台灣要出人頭地,不必靠戰機和潛艦,以養生的美食把旅客都吸引到這裡來,用嘴投票就安啦!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