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clccl-lif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4315.html#axzz1ZKAxRsvT
木村先生本人無私的分享態度與爽朗的笑容果然如NHK 影片的樣子,很容易感染別人,他對田間作物的觀察入微,讓我這身為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農夫自嘆弗如,反省自己要更仔細地觀察作物與園間環境。 雖然9月27日一天時間匆促,木村先生無法盡言其經驗,但短暫的分享也讓我感到不虛此行。 以下是我將這天在淡水、宜蘭兩場的分享作文字記錄,給大家參考。
木村先生說:「過去我們花多少時間來破壞土壤,現在就需要多少時間來復原它。」 他鼓勵農友:「只要願意努力就可以成功!」
以無農藥無肥料栽培蘋果的日本蘋果農夫木村秋則造訪台灣,9/27 這天早上先到台北淡水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台灣最早推動秀明自然農法 – 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農莊) 田間實地參觀與解說,2點再趕到宜蘭三星作室內演講與討論。
這兩場分享都是人潮爆滿,早上這場都是秀明自然農法的實施者與支持者,大概有50多人吧,不大的農莊人潮眾多;下午在花蓮農改場宜蘭分場這場,寬大的會議室爆滿擠入至少 200 多人,有在花蓮與宜蘭作對環境友善農業的農民,也有一般種水果與其它作物的農夫,也有研究或農政人員。 木村先生的炫風果然很有威力,吸引了非常多的人,希望這些人之中也有很多人願意追隨他的腳步,以無肥料無農藥栽培作物。
木村先生在幸福農莊的田間解說,吸引台灣各地農友趕往學習
為了親睹木村先生的風采與胸襟,也學習其更深入的作法,我也如粉絲追星般,從台東坐夜車趕到台北聽第一場,再趕到宜蘭聽第二場。
木村先生本人無私的分享態度與爽朗的笑容果然如NHK 影片的樣子,很容易感染別人,他對田間作物的觀察入微,讓我這身為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農夫自嘆弗如,反省自己要更仔細地觀察作物與園間環境。雖然時間匆促,木村先生無法盡言其經驗,但短暫的分享也讓我感到不虛此行。 以下是我將這天兩場的分享作文字記錄 (只有少部份影像記錄,因為忙著手寫筆記,也可能會因太快而聽錯或寫錯!),希望讓更多無法親眼聽到的朋友也能有所增長,一起走入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行列。
木村先生於宜蘭場會後答應邀請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將其100多張的電腦簡報檔分享出來 (受限於時間,在宜蘭應該只分享了40多張),請大家注意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公開或去信要求公開。
一、田間參觀 -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9/27 10:00-11:30)
1. 水田區
- 粗耕以讓空氣進入土塊間,讓好氧菌也進入。乾土粗耕,再於表面淺耕鬆土。粗耕的耕耘機刀片每隔一片拆掉一片。
- 會淹水的田地要先挖溝排水。
- 田間可挖洞 (至少50 cm 深)測良土壤溫度 – 每深10 cm 測溫度,若溫差 1℃ 以內就是乾淨的土壤,溫度最低位置就是肥毒層。
- 農夫只是幫助水稻的人。
- 春天插秧前翻耕一次就已決定那年的產量。
實際考察水稻的根部與土壤溫度
2. 地瓜旱作
- 葉子撕開後可見表面有像保鮮膜的東西,如果有農藥,那個膜就會變薄,葉子容易被蟲咬。 葉子因為有膜包著,所以外觀看來顏色就會稍微淡一些。
- 植物有傾聽的耳朵,要溫柔地說「加油啊」,雖是單向的溝通,但其實彼此都知道。
- 葉片葉脈,土的上半部就是植物長的樣子,土的下方就是根部長的樣子。
- 拔白蘿蔔要逆時針就輕鬆可拔起,曾經同地方連作白蘿蔔 4 年都長很好,但第 5 年就會裂開,於是離原地 60 cm 一行,再種4年又長很好。
- 地瓜的土若太肥了,可以種麥子吸掉一些肥料 (種溝間,小麥);收小麥時
- 再種地瓜。
- 日本江戶時代也是先種小麥再種地瓜。若種稻子則會吸收太多養份。
- 種完小麥再種菜會變小,但種地瓜與花生都可以。
- 挖土看花生根部的根瘤菌。
- 根長的形狀就與花生葉片葉脈相同。
- 根瘤吸收空氣中的氮。
- 根瘤超過30個就是土壤太肥沃;根瘤很少代表土壤很好。
- 花生與其它蔬菜混種 (20 cm 以上距離),蔬菜的根會想辦法靠近花生去吸收養份。
- 有施肥的土地就會長很多根瘤。
- 小麥、地瓜、花生,有這樣的種植。
- 但黑豆不把養份給別人,混種蔬菜就種不好。
- 生長會符合葉脈原則。
- 果樹會說我想長成這樣,為何讓我長成那樣。
- 分枝主幹不要分成5支一樣粗,要讓分支比主幹短或細一點,也就是小孩子不能成為父母的負擔。
- 分枝主幹太高時,頂芽可以剪短,斜的主幹再以葉片斜放來看葉脈,如此
- 水份就會輸送正常。
- 蘋果品種多,葉片寬窄不同,一樣要順著葉脈修剪。
- 果樹很簡單。
- 太高就會切掉頂芽。
二、室內演講 - 花蓮農改場宜蘭分場 (9/27 14:20- 15:30 演講,15:40-16:20 提問)
- 蘋果園附近的岩木山1162公尺高,與其身高相同的數字感到很親切。
- 本業是蘋果,之前沒人嘗試過無農藥栽培。 照片中他的徒弟佐佐木先生的果園落葉嚴重,這就是佐佐木不用農藥的下場。
- 但照片中2011年9月17日木村的蘋果園卻是結實累累,學術上仍無法回答。 現在每天都有人來考察。 大家都很驚訝卻依然結實累累。
- 我的方法與有機農法不同。 有機是按照認證單位所允許的資材使用。 我提倡的自然農法是只有用醋。
- 今年六月聯合國 FAO (世界食料農業機關認證) 承認其Natural Farming 的 農法為「世界農業遺產」。A.K. Method = Akinori Kimura (註: 即日文漢字的木村秋則)
- 隨時代意識提高,願作自然農法的人大為增加。 不只個人,政府與農會都加入,大企業也加入。
- 日本北方能登半島地區的木村塾 (在大學開課),講座報名的人太多,還要抽籤。
- 在20多年前,自己卻被認為是怪人。
- 以每天吃的白米作腐敗實驗 (在玻璃瓶內放置 2 週),自然栽培的都沒有腐敗,JIS有機栽培與一般農法的都變黑腐敗了。
- 小黃瓜的腐敗實驗也是如此。
- 不同作物在無農藥的自然狀況下,被病蟲害侵害的狀況。其它水果與作物大都在 30% 以下,但蘋果與小黃瓜被侵害機率高達80% 到90%。 因此蘋果都可以作了,其它作物一定更容易。
- 每天灑的農藥有多少會被作物吸收? 請大家回答。現場有人回答:25%。
- 土的軟硬度是很重要的。
- 日本大學作研究氮在施肥時,有多少被作物吸收?根據研究:作物: 10% to 15%, 草: 10% to 15%, 土地: 20% to 30%, 揮發: 40% to 50%。這也是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
- 大家都怪汽車廢氣、工廠廢氣等早成地球暖化。但美國大氣局在2008年作公開聲明:「地球暖化有一部份來自於肥料與除草劑,必需找到方法」。
- 我在作的不僅是推廣個人方式,而是為下一代的未來。
- 到目前為止,採用此農法的農民仍可有不錯的產量。
- 黃豆根部的根瘤太多,表示土太肥。 這些肥料在土中可以存活 8 to 10年。
- 蕃茄旁邊種大豆就不必用肥料。
- 問現場是否有人種蕃茄? 最高記錄可以長到幾公尺高?現場有人回答:3公尺。
- 木村先生說:「我家的蕃茄可以長到 10公尺,最少也有 6公尺」,因為他是橫著種蕃茄,蕃茄的莖部也長出鬚根,當莖部鬚根變大,原有之地下根部就會消失。
- 另一個用無肥料種蕃茄的農民也能種出 8 to 10公尺,只靠間種大豆,且沒有蟲害。這樣種出的小蕃茄果實一左一右很對齊的長出。
- 很多日本人種蕃茄會有病害,但以自然栽培種的農民在銷售時,會直接含莖剪斷裝在透明盒子裡給消費者看,因為一旦用肥料,蕃茄就不會長這麼整齊。
- 北海道地區都是大規模地作自然栽培,一行玉米、一行大豆、一行玉米。 這樣地種法讓田間沒長出芽蟲。
- 照片顯示倂列兩張水田的照片,請大家猜測那區是自然栽培的稻子。
- 照片顯示倂列兩張水稻根系的照片,請大家猜測那區是自然栽培的稻子。不用肥料的水稻根系可休息,反而長得更好。 所以就請大家在田間撥一小區試看看吧!
- 木村先生去德國有名的有機機構,30年不用肥料讓作物才長的像桌球大,木村先生馬上挖洞給對方看,每10 cm 測量溫度。
- 目前有經驗的農夫跟著轉型作自然栽培的都失敗;但沒經驗的農夫跟著轉型作自然栽培的都成功。
- 地表與地下50cm 處的土壤溫差。土下之硬盤層就是溫度最低處,但學界仍未有人研究硬盤層。
- 弘前大學的杉山教授分析他的果園中細菌種類比一般栽培多。
- 蘋果樹葉會自動脫落有被細菌侵害的部份,但施肥就不會出現這種情形。
- 很多人都說不能不施肥,一定要用堆肥。 若真要使用堆肥請一定要用完熟的堆肥。
- 20多年歐美出現嬰兒出生不久後即出現藍色臉然後夭折,這是因為當食物種植時含有未完熟的堆肥,讓食物產生硝酸鹽。根據日本農林省的測試:使用未完熟堆肥的蔬菜可達到 16000 PPM。EU 的安全標準是 2500 PPM。自然栽培的都在 500 PPM 以下。
- 農夫的天職是讓消費者健康,希望借大家的手讓台灣吹起清新的風氣。
- 這時代是農業復興的年代。
農友聚精會神聆聽木村先生的分享
現場Q&A:
問:您花了11年才轉變成功,是否有更快的方法?
- 我就是作無肥料無農藥栽培,所以不可能再告訴你有何資材可加快轉變。
- 過去花多少時間來破壞土壤,現在就需要多少時間來復原它。
- 只要願意努力就可以成功。
- 萬一此方法仍不行,代表農地上仍有很多肥料存在,至少需要 2 to 3年。
- 我雖然花了11年,是因為到了最後幾年才找到正確的方法。
- 水田經驗:插秧就決定產量,之後無論如何努力也沒用。15年前,日本一般農法之一期稻作 300公斤產量就很多,現在可作到550公斤; 大多數農民都認為只要多施肥就會提高產量。
- 但以我的方法栽培水稻,照片顯 示2010/9/16 的水稻很可能比在場各位種的的水稻都重且大,這是第三年的自然栽培。 用此方法的農民平均收成是720公斤(註:每分地1200台斤)。 一般都用機器除草,但此水田都以人工。
- 連外行人都種得出來,如各位的專家應該更沒問題。
- 就算失敗也不會是完全沒有收成的狀況。
- 世界已有一股趨勢要找不會腐敗的食材,沒人想讓肚子裡有會腐敗的食材。
- 岡山縣以自然栽培之水稻:分株數32 到 38株,一根稻穗 150 到 170粒。
- 一般農法栽培的水稻:分株數約 20 株,一根稻穗 130 到 150 粒。
- 水田以稍乾之土地粗耕,一開始不要太濕,也不要細耕。
- 在場各位有誰能在身上長出水稻? 當然沒有,農夫要常想水稻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健康的土壤,水稻是不會有病的。
木村先生的蘋果園
問:蘋果園的雜草如何管理?
- 照片顯示蘋果園在八月的草況,大約是到腰部這麼高。
- 天氣熱時人會想躲到陰涼處,但果樹卻無法躲。
- 我的果園的草基本上不處理,因為也沒施肥,也不會擔心草會吸收掉肥料這種事。
- 昨天去嘉義有參觀,有在某農民果園土地量溫度,沒有草的地方高達 34℃,但有草的地方只有 27℃。透過野草可以重生土地活力。
- 我的蘋果套袋不是為了預防蟲,因為蘋果園裡已沒有害蟲,只是預防萬一突然有蟲進來這裡。
- 蘋果樹會有黑星病,我會用手工方式噴灑稀釋的醋,必須噴灑整棵樹,且必須在得病前就噴。 這醋是以米與玉米發酵所製成的醋。
- 我的徒弟佐佐木先生用噴霧車噴醋才會失敗,因為噴霧車重會將土地壓實。以手工噴醋就像以腳踩腳不會痛。
- 有一個人的土地被多年使用農藥、除草劑與肥料變得像沙地,改用無肥料種出的紅蘿蔔像最多只有 5 公分長的鉛筆。但我教他的方法是在溝裡種小麥,在寬畦上的兩外側種大豆, 寬畦中央種蔬菜。 小麥的根可達80 到100公分,會破壞硬盤層。 經過 3年如此之種植,紅蘿蔔的大小已正常。
--原文: http://www.newsmarket.com.tw/Article_Single.aspx?id=392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