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護「腹腦」與飲食教育
釋惠敏 法鼓文理學院 校長 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本文發表於《人生》雜誌444期,2020.08)
拙文〈好人好心「腸」〉(《人生》325期,2010年9月)提到:
在《讀者文摘》2010年7月號有介紹了蔡英傑博士的《腸命百歲》書籍,書中提到專門研究腹部神經系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麥克傑森(Michael Gershon)教授,他將腸道神經系統稱為「第二腦」(1999年的大作The Second Brain)或「腹腦」。
最近,我從紀錄片串流頻道Magellan TV觀賞到科普影片The Gut: Our Second Brain (《腸:我們的第二個腦》)的,介紹傑森教授的觀點,以及2012年由歐洲委員會資助大型跨國(8個國家的15個研究所)研究計畫METAgenomics of Human Intestinal Tract(人類腸道菌後設基因組學)。
還有,研讀蔡英傑博士《腸命百歲》2、3集的大作,學習到「腸-腦軸」(Gut-Brain axis) 以及新的「菌-腸-腦軸」(Microbiota-Gut-Brain axis,MGB)的醫學觀念。
腸-腦軸
專家們說:腸道壁約有2~5億神經元,運用占全身95%的血清素、占全身50%的多巴胺(此兩類是快樂因子)以及數十種的神經傳導物質,讓「腹腦」類似大腦,能讓相關細胞之間相互溝通、表達情緒,以便讓受許多內外因素影響的消化系統的順利運作,現場即時因應處理。
例如:當食物不新鮮時,腸道可感知問題,立刻啟動逆行蠕動模式,將腸道食物,逆推入胃,由食道中嘔吐。
若有腸道無法處理的問題,則經由迷走神經上傳大腦,可能引發悲傷、快樂、壓力,甚至影響記憶、學習、判斷。
食欲的啟動與控制就是「腦腸軸」的實例,厭食症、暴食症、盛行率近20%的腸躁症(有壓力時,會腹痛,便祕或腹瀉),乃至憂鬱症、自閉症等神經心理問題都是「腦腸軸」失衡的結果。
目前,醫學界也發現從腸道神經系統之相對容易與安全的切片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巴金森症、阿茨海默病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或自閉症等精神性疾病,以便提供早期且有效的治療。
菌-腸-腦軸
不過,當科學家們深究為什麼腸道會影響代謝、免疫、精神等機能時,似乎難以只用「腸道有複雜的神經系統、是最大的免疫器官」等說法來解釋。
21世紀初,由於次世代DNA定序技術(NGS),了解「腸-腦軸」的各種生理功能是由腸道菌扮演關鍵角色,因此產生「菌-腸-腦軸」的用詞。
最新估計,若是70公斤的人體,全身細胞總數有3.0×1013,但細菌總數卻有3.8×1013,且大部分是在腸道。約1000種的腸道菌中,好菌占10~20%,壞菌占20%,中性菌(伺機變好變壞,端視何者占優勢)占60~70%。因此腸道健康方法之一是以膳食纖維或異麥芽寡醣養好菌,或從口服益生菌來補充好菌。
2004年,日本須藤信行教授提出腸道菌影響神經系統的證據,且證明在生命早期就導入正常的腸道菌,影響較大。
2011年,美國戴蒙(Diamond)教授發表〈大腦發育需要腸道菌〉的論文。之後,愛爾蘭的狄蘭(Dinan)教授等人提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例如:雙歧桿菌及乳桿菌屬····)的用詞,因為它們對憂鬱、躁鬱、腸躁症有效。
根據研究,腸道菌叢與大腦之間可能有五種溝通途徑:(1)「腸-腦軸」的神經網絡,(2)神經內分泌-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HPA)軸,(3)腸道免疫系統,(4)腸道細菌合成的神經傳導物質和神經調節物質,(5)改變腸道粘膜屏障與腦血管屏障功能。因此,有科學家提出:腸道菌叢是「第三個腦」的觀點。
避免大腦與腹腦衝突的飲食習慣
《雜阿含經》卷27:「譬如身依於食而得長養,非不食。如是七覺分依食而住,依食長養,非不食。」將七覺分修行的消長,以「身依於食」作譬喻,說明消化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咀嚼吞嚥、消化道蠕動、血流速度改變、離子吸收、消化液與激素分泌、排便調控等「能量與物質」的進出與轉化,消化道分段交互收縮放鬆,這些都需要腸道神經系統調控,是辛苦且精密的工作,不次於大腦「心識」的進出與轉化。
此外,還需面對如此多數的腸道菌,腸道是嚴苛的環境,小腸上皮細胞的壽命約1~5天。所以,如何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善護「腹腦」可說是飲食教育的重點之一。
大腦的重量雖只占體量的2%左右,但是所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特別是在交感神經(快板節奏)在白天較活躍,耗能生力,以應付工作或緊急狀況。副交感神經(慢板節奏)在用餐與晚上較活躍,消化食物蓄能,以利休息或修補器官。
但是,現代人覺得用餐時間無聊,匆忙吞嚥,想節省下時間來作其他事情。
或邊吃邊追劇;
或邊吃邊滑手機,忙於回應FB或LINE等社群網站;
或邊吃邊開會,一心多用。
其實這些習慣會讓大腦搶用腹腦的資源,同時也抑制副交感神經,快慢節奏失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祕、缺乏食慾、血壓上升、胃脹等副交感神經障礙等症狀,乃至讓「菌-腸-腦軸」失調,影響代謝、免疫、精神等機能。
所以,《腸:我們的第二個腦》)影片將善護「菌-腸-腦軸」視為生命內在環境保護,或可稱為「心腹環保」,值得我們關心與實踐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