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最佳大學排行榜:六大面向、35項指標 全面體檢高等教育
【綜合績效】
台灣大學詳細評比與教學品質分析:借鑒《遠見》2025年榜單與超越排名的洞察
選擇一所大學,不僅是選擇未來的學習環境,更是選擇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生發展平台。在台灣,每年各類大學排行榜的發布,總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學生和家長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其中,《遠見》雜誌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以其多元且細緻的評比指標,被視為台灣高教圈的重要風向球。本文將深入解析《遠見》2025年最新榜單,並進一步探討如何從教學品質的多元面向,更全面地評估一所大學的價值,以期為廣大學子提供更具深度的升學指南。
《遠見》雜誌2025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深入解析
《遠見》雜誌的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已邁入第十年,其評比指標從最初的22項擴展至2025年的53項(內含69項細指標),旨在更全面、精準地檢視各大學的綜合績效。這份榜單不僅呈現了各校的學術實力,也反映了台灣高教在面對衝擊與轉型時的努力與成果。
綜合績效總榜:頂尖學府的實力展現
在最受矚目的綜合績效總榜中,2025年的前十強大學依序為: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
- 中國醫藥大學
- 國立中山大學(同列)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同列)
- 臺北醫學大學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同列)
- 長庚大學(同列)
這份榜單清楚地勾勒出台灣學術研究與教學的領頭羊,其中臺大穩居龍頭地位,成大緊追在後,而陽明交大與清華大學則持續展現其在理工醫學領域的強勁實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醫藥大學作為私立醫學大學,能躋身總榜前五,彰顯其在醫學領域的深耕與卓越表現。
各類別榜單:多元發展的指標
《遠見》排行榜的價值不僅在於總榜,其依學門、地區、學生規模及總經費規模等分類的榜單,更能凸顯各校的特色與優勢:
- **私立大學榜:** 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分居前三,明志科技大學(私立技專冠軍)與高雄醫學大學緊隨其後。這顯示私立大學在特定領域的專業化與辦學效率。
- **技專校院榜:**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位列前五。這些學校在技職教育與產學合作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 **人文社科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淡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和輔仁大學位居前五。其中淡江大學為該榜私校龍頭,南臺科技大學則是技專校院龍頭,顯示人文社科領域的多元發展。
- **醫學榜:** 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高雄醫學大學、慈濟大學為前五強,反映台灣醫學教育的頂尖水準。
- **綜合學門榜:** 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拿下五強,再次印證這些學校在多學科領域的綜合實力。
大學五長互評:同業肯定的口碑
「大學五長互評」是《遠見》榜單中獨具特色的一環,透過各大學一級主管的推薦,反映了業界對各校辦學口碑的認可。臺大在六項評比中獲得冠軍,政大則在文史哲、大眾傳播、社會及行為科學三大領域獲得最高推薦。此外,中興大學在農林漁牧、高雄餐旅大學在服務領域、臺灣師範大學在師培領域、臺灣藝術大學在藝術領域等,都獲得同業的高度肯定,這也證明了專業辦學在特定領域的卓越性。
《遠見》觀察的五大趨勢深入探討
《遠見》雜誌從2025年榜單中歸納出五大趨勢,這些趨勢不僅揭示了台灣高教的發展動態,也為學生選擇學校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方向:
趨勢一:資源重整效益高
大學系統的整合與學校合併,是近年來台灣高教的重要策略。例如,臺大、臺師大、臺科大組成的「國立臺灣大學系統」,透過資源共享、師資互補,發揮了驚人的綜效,使得臺師大和臺科大在各自領域的排名顯著提升。陽明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在合併後,也從原本偏重醫學或理工的學校,蛻變為學術版圖更完整的全方位綜合大學,競爭力如虎添翼。這說明了大學之間透過合作與整合,能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與學術影響力。
趨勢二:社會責任有回報
大學社會責任(USR)已成為衡量大學績效的重要指標。榜單中,位居總榜第二的成功大學,多年來穩坐榜眼,並積極發展USR,在《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屢獲佳績,成為高教圈的USR標竿。其他如臺北科技大學、中興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逢甲大學、東海大學等,也是教育部USR計畫的常勝軍。這顯示大學在貢獻社會、服務產業的同時,也能將這些實踐經驗反饋到自身的教學與研究,進而提升學校的整體競爭能量。
趨勢三:企業加持顯績效
企業辦學在台灣由來已久,並持續展現其辦學績效。台塑集團旗下的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及長庚科技大學,在私立大學榜中名列前茅,成為辦學的典範。其中,明志科大近年來成長顯著,闖進總榜前12名,並成為私立科大與小型大學的龍頭。這說明了企業在資源投入、產業連結和實務導向教學方面的優勢,能為學生提供更貼近產業需求的學習環境。
趨勢四:產業利多躍南校
大學的競爭力與區域產業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成形,顯著推升了鄰近學校的競爭力。國立中山大學作為總榜第6名,距離頂大之列僅一步之遙,其地理位置使其能與南部高科技產業緊密結合。高雄科技大學的6個校區貼近S廊帶,更是「大南方矽谷計畫」利多第一排,排名顯著提升。這反映了大學在區域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以及產業需求對大學發展的帶動效應。
趨勢五:專業辦學最出挑
聚焦在本科專業的學校,憑藉其深耕多年的辦學口碑,在特定領域異軍突起。例如,餐旅起家的高雄餐旅大學,在公立大學榜和技專校院榜中均有顯著進步,並被大學同業評為服務領域的龍頭。中國醫藥大學和亞洲大學則在醫學學術研究和國際排名上積極著墨,取得亮眼成績。此外,政治大學在文史哲、大眾傳播、社會及行為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世新大學在大眾傳播領域的亞軍,文藻外語大學在語文領域的專業性,以及東吳大學在法律領域的口碑,都證明了學校在招牌科系上的著墨與努力,最終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教學品質的多元評比面向:超越排名的深度洞察
大學排行榜固然提供了量化的參考,但「教學品質」是一個更為複雜且多元的概念,它超越了單純的數字排名,需要從更廣闊的視角來評估。對於學生而言,選擇大學不僅是看排名,更要深入了解其教學實質。
1. 師資結構與教學熱忱:
優秀的師資是教學品質的核心。這不僅指教授的學術背景與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教學的熱忱、與學生的互動程度以及是否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關注師生比、專任教師比例、教師是否積極參與教學研習,以及是否有提供學生與教授互動的機會(如小班教學、導師制度)。
2. 課程設計與創新性:
優質的教學體現於課程內容的廣度、深度與前瞻性。課程是否與時俱進,融入最新知識與產業趨勢?是否提供跨領域學習的機會?是否有鼓勵學生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設計?此外,實作課程、專題研究、實驗課程的比例,也反映了學校對學生實務能力的培養。
3. 學習資源與支持系統:
完善的學習資源是學生發展的基石。這包括圖書館藏量、實驗室設備、資訊科技資源(如高速網路、軟體工具),以及學習輔導中心、職涯發展中心、心理諮詢等學生支持服務。這些資源的豐富程度和可近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成長。
4. 學生學習體驗與校園文化:
教學品質也體現在學生在校期間的整體學習體驗。學校是否鼓勵多元社團活動、國際交流機會(如交換學生、雙聯學位),以及是否營造開放、自由、包容的校園文化?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術競賽,並從中獲得成就感?這些軟性因素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
5. 畢業生表現與校友網絡:
一所大學教學品質的最終驗證,往往體現在其畢業生的表現。畢業生的就業率、薪資水平、在各行各業的影響力,以及校友網絡的活躍度,都能間接反映學校的教學成效與社會連結。強大的校友網絡不僅能為在校生提供實習與就業機會,也能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
6. 研究與教學的結合:
頂尖大學往往是研究型大學,其教學品質也受益於教授們前沿的研究。當教授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並提供學生參與研究專案的機會時,學生不僅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知識,也能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研究與教學的良性循環,是提升教學品質的重要途徑。
總結與建議
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充滿活力與競爭力,各大學在學術研究、社會責任、產學合作及專業辦學等方面都展現了獨特的優勢。《遠見》雜誌的排行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台灣大學的整體格局與發展趨勢。
然而,對於即將踏入大學殿堂的學子而言,選擇大學不應僅僅停留在排名的數字上。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個人的興趣、性向、學習風格以及未來職涯規劃,深入了解各大學的教學特色、課程內容、師資力量、學習資源和校園文化。
建議學生和家長:
- **多方探索:** 瀏覽各大學的官方網站、招生簡章,了解其科系設置、課程規劃和特色專案。
- **實地參訪:** 參加各大學舉辦的校園開放日、招生說明會,親身感受校園氛圍,與在校師生交流。
- **諮詢意見:** 向高中老師、輔導老師、學長姐,甚至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請教,獲取多方面的建議。
- **思考未來:** 提早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和未來發展方向,選擇能支持自己達成目標的學習環境。
最終,最適合自己的大學,不一定是排名最高的,而是最能激發潛力、提供所需資源、並引導走向成功之路的學府。
**參考連結:**
2025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臺大、成大、陽明交大、清大、中醫大入列
台灣學校排名評論:公私立大學分級與優勢分析
這份評論提供了一個關於台灣學校排名的觀點,特別針對公私立大學、科技大學與一般大學的相對位置,並歸納出影響學校優勢的幾個關鍵因素。
學校排名概觀
根據此評論的分類,台灣學校的整體優勢排序大致如下:
- 國立普大 (一般大學)
- 國立科大 (科技大學)
- 私立前段普大 (一般大學)
- 私立前段科大 (科技大學)
- 私立後段科大 (科技大學)
- 私立中段普大 (一般大學)
- 私立後段普大 (一般大學)
- 管院 (管理學院,通常指私立後段普大中的管理學院)
從這個排序可以看出,國立學校普遍優於私立學校,而科技大學在某些層級上似乎比同等私立普大更具優勢。
各校優勢分析
評論中指出影響學校優勢的幾個主要因素:
- **國立學校勝私立學校:** 國立大學通常擁有較多的政府資源、較高的學術聲譽和較低的學費,因此在排名上普遍領先。
- **學校規模優勢:科技大學勝技術學院:** 科技大學通常規模較大,資源較豐富,且在技職教育體系中具有更高的層級和認可度,因此優於技術學院。
- **地理環境優勢:**
- 北部學校略勝南部學校:資源、產業連結和就業機會可能相對集中於北部。
- 城市學校勝郊區學校:城市學校通常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且有更多實習和兼職機會。
- 獨立校區學校勝分部校區學校:獨立校區通常擁有更完整的教學設施和資源,學生凝聚力也可能較高。
台灣學校分級列表與簡介
第一級:
- 國立臺灣大學: 台灣最高學府,學術研究與教學領頭羊,QS世界大學排名表現優異,提供多元學程與國際化環境,校友影響力廣泛,學風自由。
- 國立清華大學: 台灣頂尖研究型大學,在理工、醫學領域實力強勁,QS世界大學排名持續躍升,特別在教師平均論文被引用數和雇主評價表現突出。
- 國立成功大學: 穩居「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冠軍,在南部地區具深厚影響力,積極發展大學社會責任(USR),與產業連結緊密,口碑良好。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在醫學、理工、資訊等領域均有卓越表現,資源整合後學術版圖更完整,競爭力大幅提升。(原為國立陽明大學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併)
-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在文史哲、大眾傳播、社會及行為科學等領域享有盛譽,培養具備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的人才。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台灣技職教育的領航者,QS世界排名持續進步,產學合作緊密,畢業生深受企業青睞,就業率高,校友資源豐富。
第二級:
- 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悠久、校景優美之頂尖研究型大學,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中表現優異,尤其在「國際合作」指標連續多年全國第一。
- 國立中興大學: 中部地區重要綜合大學,在農林漁牧領域表現卓越,積極參與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與產業及社區連結緊密。
- 國立中山大學: 南部地區頂尖綜合大學,地理位置優越,與南部半導體S廊帶產業緊密結合,在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方面表現突出。
- 國立中正大學: 嘉義地區重要綜合大學,在人文、社會、理工等多領域發展均衡,校風樸實,近年在學術研究與地方連結上持續努力。
第三級:
- 國立台北大學: 以法商學院聞名,近年來轉型為綜合型大學,在社會科學、人文、理工等領域均衡發展,畢業生在公職及商業界表現優異。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台灣唯一以海洋為特色之大學,在海洋科學、水產養殖、航運管理等領域具領先地位,為國家培育海洋相關專業人才。
-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技職教育的先驅,歷史悠久,在工程、設計、管理等領域實力堅強,重視實務教學與產學合作,畢業生深受企業喜愛。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中南部重要科技大學,在工程、設計、管理、人文等領域發展多元,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創新研究,為產業培育專業技術人才。
第四級:
- 國立東華大學: 東部地區重要綜合大學,校園廣闊優美,在人文、社會、理工、管理等領域發展均衡,注重多元文化與永續發展。
- 國立宜蘭大學: 宜蘭地區唯一國立大學,以農學、工學、管理學為特色,近年積極發展綠色科技與在地產業連結。
- 國立嘉義大學: 雲嘉南地區重要綜合大學,以農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為特色,注重在地連結與服務,為地方發展貢獻良多。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在南部半導體S廊帶中具重要地位,是「大南方矽谷計畫」的利多學校,排名顯著提升。(原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併)
第五級:
- 國立聯合大學: 苗栗地區國立大學,在理工、管理、人文等領域發展,近年積極推動產學合作,為地方產業培育人才。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南投地區國立大學,以國際化為特色,在人文、管理、教育等領域發展,校園環境優美,注重多元文化交流。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台灣歷史悠久的商業專門學校,在商業、管理、財經等領域具優勢,畢業生深受業界歡迎。(原為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雲林地區重要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與中部產業連結緊密,注重實務教學與技術研發。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重要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人文等為特色,近年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與產學合作。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南部地區重要科技大學,以農學、工學、管理學等為特色,校園廣闊,注重實務技能與永續發展。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中部地區重要技職院校,在商業、管理、設計等領域具優勢,為中部產業培育專業人才。(原為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第六級:
- 國立高雄大學: 南部地區新興綜合大學,以法學、管理學、生命科學等為特色,校園環境優美,發展潛力大。
- 國立台南大學: 台南地區重要綜合大學,以教育學、人文社會科學為特色,近年積極發展在地文化與藝術領域。
- 國立台東大學: 東部地區重要綜合大學,以教育學、人文社會科學為特色,注重在地文化與原住民教育,校園環境獨特。
第七級: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澎湖地區唯一科技大學,以觀光休閒、海洋資源、資訊應用等為特色,為離島地區培育專業人才。
- 國立金門大學: 金門地區唯一大學,以觀光、管理、理工等為特色,注重兩岸交流與在地發展。(原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 淡江大學: 台灣老牌私立大學,以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學為辦學特色,校友網絡龐大,在人文社科領域表現卓越,金融業最愛私校之一。
- 東吳大學: 台灣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以法學、商學、人文學科聞名,校風嚴謹,畢業生在各領域表現優異,尤其法律系口碑良好。
- 輔仁大學: 台灣知名綜合型私立大學,學科領域多元,在人文、社會、醫學、藝術等領域表現突出,校園文化豐富,國際交流頻繁。
第八級:
- 長庚大學: 台塑集團旗下醫學大學,在醫學、工學、管理學等領域具優勢,與長庚醫療體系緊密結合,提供學生實習與就業機會。
- 元智大學: 遠東集團旗下大學,以工程、資訊、管理等為特色,積極推動創新教學與研究,校園環境現代化。
- 中原大學: 台灣知名私立大學,以理工、建築、設計等為特色,校風嚴謹,注重全人教育與品格培養。
第九級:
- 東海大學: 台灣歷史悠久的綜合型私立大學,校園廣闊優美,以人文、社會、藝術、建築等為特色,校風自由。
- 逢甲大學: 中部地區知名私立大學,在商管、工程、資訊等領域具優勢,教學創新,企業最愛大學生之一,通過AACSB國際商管教育認證。
- 慈濟大學: 慈濟基金會旗下大學,以醫學、護理、生命科學等為特色,注重人文關懷與服務精神,校風淳樸。
- 世新大學: 台灣大眾傳播領域的領先學府,在新聞、廣電、圖傳等傳播相關科系具優勢,校友在媒體界影響力大。
- 銘傳大學: 台灣知名私立大學,以商業、設計、傳播等為特色,校區分佈廣泛,注重國際化與實務教學。
- 靜宜大學: 台中地區知名私立大學,以人文、社會、外語、管理等為特色,校園環境優美,注重全人教育與國際交流。
- 明志科技大學: 台塑集團旗下科技大學,注重實務教學與產學合作,畢業生就業率高,在工程與管理領域表現突出,為私立科大龍頭。
- 朝陽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知名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與產學合作。
- 南台科技大學: 南部地區知名科技大學,在工程、管理、數位內容等領域具優勢,產學合作緊密,為技職教育的佼佼者。
- 新新科技大學: (此名稱可能為筆誤或非正式名稱,未找到明確資訊,故此處不提供簡介。)
第十級:
- 崑山科技大學: 台南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商業、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技能與產學合作。
- 龍華科技大學: 桃園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近年積極發展智慧科技與數位內容。
- 中國科技大學: 雙校區科技大學 (台北、新竹),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應用與產業連結。
- 弘光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科技大學,以醫護、民生、管理等為特色,在健康照護領域具優勢。
- 正修科技大學: 高雄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藝術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與證照取得。
- 景文科技大學: 新北地區科技大學,以觀光餐旅、商業、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技能與就業導向。
- 聖約翰科技大學: 新北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全人教育與品格培養。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台北地區財經專業科技大學,以財經、管理、資訊等為特色,畢業生在金融業界表現良好。
- 樹德科技大學: 高雄地區科技大學,以設計、管理、資訊等為特色,在設計領域屢獲國際獎項。
- 嶺東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科技大學,以設計、管理、資訊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與產業連結。
- 致理科技大學: 台北地區商業專業技職院校,以商業、管理、外語等為特色,畢業生就業率高。(原為致理技術學院)
- 亞東科技大學: 新北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醫護、設計等為特色,與亞東醫院體系緊密結合。(原為亞東技術學院)
- 醒吾科技大學: 新北地區技職院校,以觀光餐旅、商業、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原為醒吾技術學院)
- 崇右影藝科技大學: 基隆地區技職院校,以影視、表演藝術、設計等為特色,培養文創產業人才。(原為崇右技術學院)
- 修平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技能與產業連結。(原為修平技術學院)
第十一級:
- 文化大學: 台北陽明山知名私立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在人文、社會、藝術、理工等領域發展,國際化成果顯著,QS排名持續進步。
- 實踐大學: 台北知名私立大學,以設計、管理、民生等為特色,設計學院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大同大學: 台北地區私立大學,以工程、設計、管理等為特色,校風嚴謹,畢業生在產業中表現良好。
第十二級:
- 義守大學: 高雄地區綜合型私立大學,學科領域多元,在醫學、理工、管理等領域發展,校園環境優美。
- 大葉大學: 彰化地區私立大學,以設計、管理、工學等為特色,注重實作與產學合作,強調「師徒傳承」。
- 中華大學: 新竹地區私立大學,以工程、管理、建築等為特色,與科學園區連結緊密。
- 玄奘大學: 新竹地區私立大學,以人文、社會、傳播、設計等為特色,校風淳樸,注重全人教育。
- 佛光大學: 宜蘭地區私立大學,佛光山體系,以人文、社會、健康、素食等為特色,校園環境清幽,注重生命教育。
第十三級:
- 亞洲大學: 台中地區新興私立大學,近年排名快速提升,在醫學、設計、管理、資訊等領域發展,積極延攬優秀師資,並將AI列為全校必修。
- 明道大學: 彰化地區私立大學,以農學、設計、管理等為特色,注重在地連結與社區服務。
- 長榮大學: 台南地區私立大學,以管理、健康、社會等為特色,校園環境優美,注重永續發展。
- 南華大學: 嘉義地區私立大學,佛光山體系,以人文、社會、管理、藝術等為特色,注重生命教育與品格培養。
- 真理大學: 新北淡水地區私立大學,歷史悠久,以人文、管理、觀光等為特色,校園建築具特色。
- 華梵大學: 新北石碇地區私立大學,以人文、藝術、設計、佛學等為特色,校園環境清幽,注重禪修與美學。
- 開南大學: 桃園地區私立大學,以管理、觀光、資訊等為特色,鄰近桃園機場,注重國際化與實務應用。
- 東南科技大學: 新北深坑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技能與產業需求。
- 健行科技大學: 桃園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與就業導向。(原為清雲科技大學)
- 遠東科技大學: 台南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創新研發。
- 大仁科技大學: 屏東地區科技大學,以醫護、民生、管理等為特色,在健康照護領域具優勢。
-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台南地區醫事專業科技大學,以醫事、護理、健康等為特色,為醫療產業培育人才。
- 中臺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醫護專業科技大學,以醫護、健康、管理等為特色,與醫療院所合作緊密。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新竹地區醫護健康專業科技大學,以醫護、健康、管理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技能與產業需求。(原為元培科技大學)
- 建國科技大學: 彰化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設計、管理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與證照取得。
- 高苑科技大學: 高雄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應用與產業連結。
- 萬能科技大學: 桃園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鄰近桃園國際機場,注重國際化。
- 嘉南藥理大學: 台南地區藥理健康專業科技大學,以藥理、健康、民生等為特色,為醫藥產業培育人才。(原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 輔英科技大學: 高雄地區醫護專業科技大學,以醫護、健康、管理等為特色,為醫療產業培育人才。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台南地區科技大學,以設計、藝術、管理等為特色,在藝術設計領域表現突出。(原為台南科技大學)
- 北台灣科技大學: 台北地區科技大學,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教學。(原為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 僑光科技大學: 台中地區技職院校,以商業、管理、設計等為特色,注重實務應用。(原為僑光技術學院)
第十四級:
- 大同技術學院: (已於2023年停辦)
- 敏實科技大學: 新竹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原為大華技術學院)
- 大漢技術學院: 花蓮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觀光等為特色,注重在地產業連結。
- 中州技術學院: (已於2022年停辦) 彰化地區技職院校。
- 中華科技大學: 台北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原為中華技術學院)
- 永達技術學院: (已於2015年停辦) 屏東地區技職院校。
- 吳鳳科技大學: 嘉義地區技職院校,以消防、安全、餐旅等為特色。(原為吳鳳技術學院)
- 育達科技大學: 苗栗地區技職院校,以商業、管理、餐旅等為特色。(原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 和春技術學院: 高雄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
- 東方設計大學: 高雄地區技職院校,以設計、藝術、影視等為特色。(原為東方技術學院)
- 南亞技術學院: 桃園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
- 南開科技大學: 南投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原為南開技術學院)
- 南榮技術學院: (已於2017年停辦) 台南地區技職院校。
- 美和科技大學: 屏東地區技職院校,以醫護、健康、管理等為特色。(原為美和技術學院)
- 高鳳技術學院: (已於2014年停辦) 屏東地區技職院校。
- 慈濟科技大學: 花蓮地區技職院校,以醫護、健康、管理等為特色。(原為慈濟技術學院)
- 宏國德霖科技大學: 新北土城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餐旅等為特色。(原為德霖技術學院)
- 黎明技術學院: 新北泰山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
- 環球科技大學: 雲林地區技職院校,以設計、管理、餐旅等為特色。(原為環球技術學院)
- 蘭陽技術學院: 宜蘭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餐旅等為特色。
- 華夏科技大學: 新北中和地區技職院校,以工程、管理、設計等為特色。(原為華夏技術學院)
-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基隆地區技職院校,以健康、餐旅、管理等為特色。
-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 台北地區技職院校,以海洋、觀光、餐旅等為特色。(原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第十五級: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已與立德管理學院合併)
- 台灣首府大學: (已於2022年停辦) (原為致遠管理學院)
-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原為興國管理學院)
-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已於2020年停辦)
錄取率數據
- **二技 (科技大學) 錄取率:** 74.35%
- **四技 (科技大學) 錄取率:** 78%
- **普大 (一般大學) 錄取率:** 96.28%
這些錄取率數據反映了不同升學管道和學校類型的競爭程度。普大(一般大學)的錄取率顯著高於科技大學,這可能與其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的比例有關。
文法商類Top5:台師大、政大、淡江、中正、輔大
醫學類Top3:北醫、中醫大、陽明
技職類Top5:台科大、北科大、高科大、雲科大、屏科大
私校類:北醫、中醫大、長庚大、逢甲、高醫
最佳進步獎:實踐、銘傳
全文來源
學群大類分析
指考將於7月(18日) 開始寄發成績單, 考生們陸續填寫志願,究竟哪些學系在職場上找工作較好找?是否冷門學系就會求職碰壁?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準,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鑑,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排序
排名僅供參考 \ 其爭議如下
不看重人均產出:這樣的排名一般會給特別巨大的學校以好處,但是很多小而精的學校因此而被忽視。
排名未必全面:大學使命被「他者」固定︰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
排名指標信效成疑︰亦有論者指出,大學質素即使未有重大改變,大學排名亦可能隨指標變更而大幅增減
排名指標不利部份學科:大學排名不易反映出對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和真正實力。
沒有適用於所有院系與學術活動的標準:高等教育機構是複雜的組織,不同的院系和活動皆有不同的優勢和弱點。
排名指標不利發展中學府:排名起初有重視校友社經地位、畢業後貢獻和學術聲譽的傾向
忽略其他社會責任:
公私立大學排名
國立普大.國立科大> 私立前段普大.私立前段科大> 私立後段科大> 私立中段普大> 私立後段普大.管院
由排名可略知各校優勢為:
1.國立學校勝私立學校。
2.學校規模優勢:科技大學勝技術學院。
3.地理環境優勢:北部學校略勝南部學校;城市學校勝郊區學校;獨立校區學校勝分部校區學校
第一級: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陽明大學
第二級: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中正大學
第三級:台北大學.台灣海洋大學.台北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
第四級:東華大學.宜蘭大學.嘉義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第五級:聯合大學.暨南國際大學.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虎尾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中技術學院
第六級:高雄大學.台南大學.台東大學
第七級:澎湖科技大學.金門技術學院.淡江大學.東吳大學.輔仁大學
第八級:長庚大學.元智大學.中原大學
第九級:東海大學.逢甲大學.慈濟大學.世新大學.銘傳大學.靜宜大學.明志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南台科技大學.明新科技大學
第十級:崑山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樹德科技大學.嶺東科技大學.致理技術學院.亞東技術學院.醒吾技術學院.崇右技術學院.修平技術學院
第十一級:文化大學.實踐大學.大同大學
第十二級:義守大學.大葉大學.中華大學.玄奘大學.佛光大學
第十三級:
亞洲大學.明道大學.長榮大學.南華大學.真理大學.華梵大學.開南大學.東南科技大學.清雲科技大學.遠東科技大學.大仁科技大學.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中臺科技大學.元培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高苑科技大學.萬能科技大學.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輔英科技大學.台南科技大學.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僑光技術學院
第十四級:
大同技術學院.大華技術學院.大漢技術學院.中州技術學院.中華技術學院.永達技術學院.吳鳳技術學院.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和春技術學院.東方技術學院.南亞技術學院.南開技術學院.南榮技術學院.美和技術學院.高鳳技術學院.慈濟技術學院.德霖技術學院.黎明技術學院.環球技術學院.蘭陽技術學院.華夏技術學院.親民技術學院.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第十五級:
立德管理學院.致遠管理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二技(科技大學)錄取率 74.35%
四技(科技大學)錄取率 78%
普大(一般大學)錄取率 96.28%
科技大學學校 分發排名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南台科技大學
崑山科技大學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樹德科技大學 龍華科技大學
輔英科技大學 明新科技大學
弘光科技大學 正修科技大學
清雲科技大學 萬能科技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建國科技大學
中臺科技大學 高苑科技大學
聖約翰科技大 學大仁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嶺東科技大學
遠東科技大學 元培科技大學
台南科技大學
景文科技大學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僅供參考)
一般高科技公司對學校的認知,
大致分為四級:
第一級是台成清交,有的會加入中央,台科大.北科大等
知名國立大學
第二級是中央,中山,中興,中正等傳統大學,
以及淡江,中原,輔大,逢甲,東吳等老牌私立大學,
而近幾年即起直追的元智大學也被列入其中
第三級是像雲科大,屏科大等資源充裕的國立科大
第四級才是其他升格的大學
2015企業最愛大學畢業生調查 - 《Cheers》雜誌2000大企業用人觀點:
成大團隊合作勝台大,淡江、逢甲、南台、慈濟分別為北中南東私校第一
圖表1、2015年2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Top 30總排名
2015年排名
|
校名
|
2014排名
|
1
|
成功大學
|
1
|
2
|
台灣大學
|
2
|
3
|
交通大學
|
3
|
4
|
清華大學
|
4
|
5
|
政治大學
|
6
|
6
|
台北科大
|
7
|
7
|
台灣科大
|
5
|
8
|
淡江大學
|
8
|
9
|
中山大學
|
10
|
10
|
中央大學
|
11
|
11
|
逢甲大學
|
9
|
12
|
中原大學
|
12
|
13
|
輔仁大學
|
13
|
14
|
中正大學
|
15
|
15
|
中興大學
|
14
|
16
|
高應科大
|
16
|
17
|
台北大學
|
22
|
18
|
東吳大學
|
19
|
19
|
元智大學
|
17
|
20
|
東海大學
|
23
|
21
|
雲林科大
|
20
|
22
|
銘傳大學
|
18
|
23
|
文化大學
|
21
|
24
|
高雄第一
|
24
|
25
|
台灣海大
|
27
|
26
|
台北商大
|
46
|
27
|
虎尾科大
|
26
|
28
|
台灣師大
|
36
|
29
|
南台科大
|
25
|
30
|
文藻外大
|
31
|
大學排名說明:受訪者針對八項指標「專業知識與技術」、「國際觀與外語能力」、「學習意願」、「團隊合作」、「抗壓性」、「解決問題能力」、「融會貫通能力」及「創新力」,在各學校中,依序排名前三名。第一名的學校得分3分,第二名的學校得2分,第三名的學校得1分,以此類推。各指標分數計算後,再將各指標分數化為標準分數,最後再總排名。(資料來源:《Cheers》雜誌「2015年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以下圖表皆同。 |
圖表2、企業最愛私校Top 15 | ||
私校排名
|
總排名
|
校名
|
1
|
8
|
淡江大學
|
2
| 11 |
逢甲大學
|
3
|
12
|
中原大學
|
4
|
13
|
輔仁大學
|
5
|
18
|
東吳大學
|
6
|
19
|
元智大學
|
7
|
20
|
東海大學
|
8
|
22
|
銘傳大學
|
9
|
23
|
文化大學
|
10
|
29
|
南台科大
|
11
|
30
|
文藻外大
|
12
|
31
|
朝陽科大
|
13
|
34
|
義守大學
|
14
|
35
|
世新大學
|
15
|
37
|
實踐大學
|
圖表3、企業最愛技職Top 15 | ||
技職排名
|
總排名
|
校名
|
1
|
6
|
台北科大
|
2
| 7 |
台灣科大
|
3
|
16
|
高應科大
|
4
|
21
|
雲林科大
|
5
|
24
|
高雄第一
|
6
|
26
|
台北商大
|
7
|
27
|
虎尾科大
|
8
|
29
|
南台科大
|
9
|
30
|
文藻科大
|
10
|
31
|
朝陽科大
|
11
|
32
|
勤益科大
|
12
|
33
|
屏東科大
|
13
|
36
|
高雄餐旅
|
14
|
38
|
台中科大
|
15
|
39
|
致理技院
|
圖表4、新鮮人表現超出企業預期15所大學 | |
排名
|
校名
|
1
|
成功大學
|
2 |
台北科大
|
3
|
台灣科大
|
4
|
淡江大學
|
5
|
逢甲大學
|
6
|
交通大學
|
7
|
台灣大學
|
8
|
中原大學
|
9
|
中山大學
|
10
|
中央大學
|
11
|
高應科大
|
12
|
中正大學
|
13
|
元智大學
|
14
|
清華大學
|
15
|
政治大學
|
本次「2015年台灣2000大企業人才策略大調查」是針對2014年天下雜誌2000大企業人資主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自2014年12月1日起至2015年1月5日為止。扣除拒絕與未聯絡上者,問卷共寄出2,020份,回收84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41.7%。
來源全文http://topic.cheers.com.tw/issue/2015/college/home/check.aspx
天下雜誌
總排名 學校系所
1 台灣大學 商學研究所
2 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所
3 台灣大學 國際企業所
4 成功大學 企業管理所
5 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所
6 交通大學 管理科學所
7 交通大學 經營管理所
8 中央大學 企業管理所
9 成功大學 國際企業所
10 台灣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所
11 台北大學 企業管理所
12 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所
13 中興大學 企業管理所
14 淡江大學 企業管理所
15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所
16 元智大學 企業管理所
17 東吳大學 企業管理所
18 東海大學 企業管理所
19 輔仁大學 管理所
20 雲林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所
以下是全台灣ㄉ科技大學&技術學院:
如有漏失請留言告知
基隆市
崇右技術學院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新北市
亞東技術學院
明志科技大學
東南技術學院
致理技術學院
景文技術學院
華夏技術學院
聖約翰科技大學
德霖技術學院
黎明技術學院
醒吾技術學院
台北市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中華科技大學北台科學技術學院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台北校區)
德明技術學院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長庚技術學院
南亞技術學院
清雲科技大學
萬能科技大學
龍華科技大學
新竹縣
大華技術學院
中國科技大學(新竹校區)
中華技術學院(新竹校區)
明新科技大學
新竹市
元培科技大學
苗栗縣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親民技術學院
台中縣
國立勤益技術學院
弘光科技大學
修平技術學院
朝陽科技大學
台中市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中台科技大學(原中台醫護技術學院)
僑光技術學院
嶺東科技大學
南投縣
南開技術學院
彰化縣
中州技術學院
建國科技大學
雲林縣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球技術學院
嘉義縣
大同技術學院(太保校區)
吳鳳技術學院
嘉義市
大同技術學院
台南縣
中華醫事學院
台南科技大學(原台南女子技術學院)
南台科技大學
南榮技術學院
崑山科技大學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遠東科技大學
高雄縣
正修科技大學
和春技術學院
東方技術學院
高苑技術學院
輔英科技大學
樹德科技大學
高雄市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文藻外語學院
和春技術學院(城區部)
屏東縣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
大仁科技大學
永達技術學院
美和技術學院
高鳳技術學院
宜蘭縣
蘭陽技術學院
花蓮縣
大漢技術學院
慈濟技術學院
澎湖縣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金門縣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科系怎麼選?認識自己 不走冤枉路
大學主要學群介紹 \\ 主要代表學校系所大學指考落點分析 \\ 落點分析看這裡 避開夕陽科系!
不要再折磨年輕人,大學改回聯招吧! \\ 李家同
台灣最佳特色大學 / 掌握六大產業趨勢 你就是未來最搶手的人才
大學學雜費 最貴7萬2,最便宜2萬 \\ 聯合報
為什麼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 // 八年級生告白:我的人生動彈不得
小心地雷 \\ 教部公布註冊率不到3成的67大學科系 名單在此!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那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呢?
回覆刪除好的.已補上了.謝謝喔.
刪除苗栗縣苗栗市有一個國立離合大學,教育部2002年由國立聯合技術學院直接從科技體制的技術學院升格為一般普通大學喔!麻煩補上囉!感謝
刪除排名未必全面:大學使命被「他者」固定︰有一個特別的問題是,排名使某一時刻的品質與定義會留下一種固定的印象
回覆刪除高醫不見了
回覆刪除金門是 國立金門大學 不是技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