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契爾夫人辭世 中風失智是老年人健康殺手 /聯合報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3/05/21

柴契爾夫人辭世 中風失智是老年人健康殺手 /聯合報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記者詹建富、楊欣潔專題報導/聯合報

「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因中風辭世。
外電報導,柴契爾卸下英國首相一職後,曾多次小中風,併發失智症,以致晚年飽受失智症所苦。

醫師指出,小中風症狀不明顯,卻是中風警訊,中風是中老年人健康殺手,特別曾經中風者,再發風險是一般人10倍以上,不容輕忽。

一般人俗稱的「小中風」,指的是「暫時性腦缺血」。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指出,即使是小中風且症狀輕微,康復後仍有再次中風危險。研究發現,40歲後,中風機率是0.3%;但有中風病史者,一年內再發機率高達3%至10%。

一般民眾較熟知的中風症狀多為癱瘓、言語困難或肢體不聽使喚。
連立明說,中風症狀依血管阻塞或破裂部位不同,在腦部控管視覺的區塊中風,就會出現視力模糊、散失等。

另外,民眾若出現單側手麻腳麻、頭暈、耳鳴、視力模糊、口齒不清、突然失去平衡甚至勃起功能障礙,都是不可輕忽的中風警訊。

中風又可分為
出血性中風  以及   缺血性中風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說,一般人熟悉的「爆血管」是出血性中風,好發於冬天,但不少民眾以為只有冬天才會中風,其實是錯誤觀念。

事實上,真正占中風大宗、超過七成的是缺血性中風,起因於末梢血液循環不良,一年到頭都可能發作,所以隨時都應做好防範。

翁文章說,中風成因很多,除了國人比較知道的高血壓以外,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頸動脈狹窄以及心房顫動都會導致中風。


預防中風除了要控制心血管疾病,也要避免肥胖、抽菸,並注意保暖以及規律運動。

另外,中風也會引發不少後遺症,翁文章表示,中風可能導致癱瘓、無法言語等不可逆的後遺症,也可能會出現肌肉痙攣、大小便失禁、視力障礙、吞嚥困難、情緒不穩、憂鬱症等。

因此,中風患者早期復健很重要,家屬和親友的關懷支持更是關鍵,特別是合併憂鬱症的病人,更需要生理和心理雙重復健。

預防中風:

1.均衡飲食,避免高鹽、高膽固醇


2.避免不良習慣,如抽菸、酗酒,可降低血管硬化風險


3.規律運動,每周3次運動


4.妥善控制慢性病病情


資料來源:翁文章


----------

 心血管健康 失智機率低

袁瑋/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聯合報

有人說:「除了年紀,體重是女人的天敵。」
也有人說:「減重是一輩子的事!」
網路上美食團購不畏經濟不景氣,業績仍逆勢大幅上漲,現代人愛吃美食可見一般,但卻也對體重斤斤計較。

不過,斤斤計較有時是必要的,體重增加影響可不只是外觀,中年時心血管愈健康,老年失智機率愈低。

這篇研究刊於「內科醫學年鑑」,共19458位中年人(平均49.8歲)參與追蹤,長達25年,多年後透過美國Medicare(65歲以上的國家健康保險)資料庫發現,其中1659人被診斷失智症。

研究比較失智與未失智者的心血管健康程度,依照參加研究時的心血管健康指數(類似體適能概念),從最健康到最不健康分為五組,並排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會增加失智症發生率因素,發現「最健康組」在老年得到失智症比率,僅為「最不健康組」64%,也就是說,如果中年維持健康的心血管功能,老年後可減輕失智症危險性36%。

之前研究指出,失智症出現症狀的時間往前推20年,可能已經可以發現腦部變化,即使當時不會有症狀。

這些都告訴我們:

避免失智症發生,不能老了才開始,要提早認真照顧自己。

另外,研究以「體適能」評分健康與否,並非單看體重,之前有關死亡率的研究也有類似結論,心血管健康比體重還重要,該研究認為「過重但心血管健康」的死亡率,低於「正常體重但心血管不健康」,可見得追求健康,不是一味地減少體重數字。

失智症已成為繼癌症後,令人恐懼的疾病,在治療尚未有突破性發展前,預防是目前最重要的議題。
研究中,鼓勵大家在中年時要維持健康的心血管狀態,以避免老後發生失智症。

有人問:「我已過了中年怎麼辦?」,套句美國俗語:「種樹的最好時機是20年前,第二好的時機是現在!」
無論年紀和現在的健康狀態,今天就動起來,掌握未來生活,永遠不嫌晚。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原文網站:聯合報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