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養女都不防老!晚年生活要幸福安康 還得「靠3點」很重要
許多父母常常將自己的晚年寄託在小孩身上,但這樣真的好嗎?
他們覺得多一個孩子以後也就多一份保障,等自己年邁的時候,可以多一個人給自己養老。其實這在生活大多數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就像今天偶然間看到了一個新聞,新聞中講述了一對年邁夫婦的生活,孤苦無依,老兩口整天冷冷清清,兒女也不時常回家來看看。但是,這位老夫婦的兒女都很優秀,兒子是國外留學的博士,女兒也很優秀但遠嫁在外地,一個在國外,一個雖在國內但離家很遠,兒女一年最多只回來一兩回,有的時候過年忙,團圓日子都難以見到兒女,更別說以後能給兩個老人養老送終了。
其實生活中大多如此,兒女們長大了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沒有哪個兒女能百分之百的顧及到自己的父母,能做到一半就已經很孝順了。所以指望兒女們養老,其實是有些奢望。有的人覺得,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攢一些錢,為年老的生活考慮要有一些積蓄,但有了積蓄也未必能過得幸福。很多老人醒悟:啟示養兒養女都不防老,晚年生活要幸福安康,還得靠這三樣!
Advertisements
1.陪自己風風雨雨的老伴
其實愛人才是一生中是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人。父母固然重要,但父母只是在人的前二十年佔據重要地位,從25歲之後開始每天都陪伴著自己的便是愛人了,子女同樣也只能陪伴自己人生的20年左右,而愛人卻會一直陪伴下去,尤其是在人年老之後,孤獨感會更加強烈,有老伴的陪伴非常重要,即使吵吵鬧鬧,日子也會過得豐富多彩。
Advertisements
2.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人年老以後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了,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即使兒女們久伴在側,每日也會過得倍加煎熬。身體健康,自己在年老的時候就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手裡有了閒錢也能花得出去。如果身體不健康,整天就只能和醫院打交道,有再多的錢也沒有用。所以我們要在尚未年老的時候,平時多多注意鍛煉,注意營養,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3.有一份優質的保險
保險很重要,尤其在年邁以後人的身體機能都會衰退,保不準就會有一些病啊,災啊。這時如果有一份比較優質的保險,就可以為我們節省大部分的錢。也不用擔心一點病痛就要花費高昂的醫療費、捨不得去好一點的醫院,所以一份優質的保險在晚年非常可靠,也能讓子女少一點壓力。
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年邁生活。但是希望大家在年輕的時候,能多做一些身體鍛煉,多投資一些保險類產品,為年邁的生活,做好萬全的準備,也能許自己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參考來源 : 今日頭條
-----------------
「借名登記」變「贈與」,因小失大 損千萬土地 嘆防兒才能養老
陳姓老翁說,過戶到女兒名下的一五八坪土地,是陳家的祖產,現在拿來種果樹和蔬菜,按公告地價價值約三百多萬元,但台中房產業者估算,以南屯附近每坪土地市價約六萬元計算,該土地價格近千萬元。
陳姓老翁是在九十六年間,因年滿六十五歲可領老人年金,因當時他有三百多萬元存款和該筆土地,總財產超過五百萬元,超過領取老人年金的上限,所以才和女兒商量,先以「贈與」方式過戶給女兒,但日後要歸還。
但土地過戶後,陳姓老翁雖順利領取老人年金,卻遲遲不見女兒歸還土地,去年十一月間,他要求女兒去辦理土地變更登記,女兒雖交付土地所有權狀,卻未去辦理,後來又以所有權狀遺失為由,到地政機關重新申請,明顯是要侵佔祖產,老翁才到法院提告,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老翁女兒否認是「借名登記」,表示為父親「贈與」;陳翁雖找親戚作證,曾聽聞父女二人討論過戶事宜,卻無法證明是以何種方式過戶,加上其無法提出證據證明雙方是「借名登記」,因而法官駁回老翁之訴。
換算老翁從九十六年五月迄今,共領了十三萬九千元的年金,卻賠了近千萬元的土地;若不估算該土地的漲幅,近千萬元的價值,可讓老翁領三千元年金領二七七年。
【2010-12-07/中國時報/馬瑞君/台中報導】
另外,民眾退休後想換屋的意願頗高,僅有不到2成的人,退休後想繼續住在原居地。
永慶房屋經理李建興分析,現代社會觀念與家庭結構改變,父母親已不願成為子女的負擔,因此有超過9成7的台灣人認為,若有選擇機會,退休後不會想隨子女同住。
他表示,台灣人尚未廣泛接受先進國家盛行的銀髮族住宅,普遍形成「養老院恐懼症」,反而期望退休後能擁有自己的房子,享受自主性的退休生活。
他認為,據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期待的養老買房預算平均為883萬元,和勞工實際領取的平均退休金僅220萬元左右落差甚大;因此退休後若想購屋享清福,一定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
根據調查結果,退休後想換屋的民眾,以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和新竹縣市的北部人居多,有6成4的人會花錢買新房;
若從年齡和收入來看,退休後有強烈的退休換屋意願的族群,仍以具經濟能力,年薪151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為主,此收入範圍中有多達77.19%受訪者表達換屋意願。
相對來說,年收入51萬至150萬的中產階級,在現實面的購屋壓力下,對於養生村和銀髮族住宅的接受度,比其他族群來得高。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
————————————————
願意住進養老院獲銀髮住宅的也只有15%,另外19%選擇留在現居地;至於退休後換屋的平均預算為883萬元,顯見退休換屋族正蓄勢待發。
永慶房仲集團新聞中心經理李建興分析,隨著社會觀念以及家庭結構改變,父母親已不願意成為子女的拖油瓶,如果能選擇的話,超過9成7的台灣人,根本不想逐子女而居,顯見對於「老有所終」這檔事,
台灣人寧願為了過舒適的新生活而想購房搬家,顯見「高齡住宅」將成為未來房地產另一波主流產品。
李建興建議,銀髮族在選擇「養老」住所時,首要考量醫療院所、交通動線和休閒運動三大機能,而目前已有建案針對銀髮族在屋內設置遠端照護或無障礙輔具,亦為購房時的參考配備。
但由於民眾期待的養老買房預算和實際領取的退休金落差甚大,及早理財規劃更不可忽略。
若從年齡和收入來看,李建興指出,年薪151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有77.19%的人有強烈的退休換屋意願;相對而言,年收入51萬至150萬的中產階級,由於深感購屋壓力,反而對養生村和銀髮族住宅的接受度比其他族群高。
李建興認為,政府興建銀髮族住宅美意甚佳,惟老百姓認知不足,仍得加強宣導,同時對於吸引建商參予開發和未來興建後提供給民眾的租金或售價都得創造誘因,如此才能真正解決高齡台灣「住」的問題。
【網路地產王/龔立豪/綜合】2010/11/12
----------------
「養兒防老不可靠,投資理財要趁早」。在台灣逐步邁向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愈來愈多人懂得未雨綢繆,為退休後的生活預做規劃,在保值又保本的考量下,不少人開始利用房地產作為投資或理財工具,因此換屋不用等到白髮蒼蒼,兒女成群,懂得利用換屋理財,也能為自己及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 換屋第一名 購屋讓小孩擠進明星學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最常見的換屋類型為學區考量型,很多小夫妻甫結婚時,會因為經濟能力尚不足,暫時買個兩房或小套房產品,等到孩子出生,居住空間不敷使用,尤其到了學齡期,多數父母莫不希望讓小孩擠進所謂的明星學校,促使許多家長選擇在明星學區購屋。
其次是小換大,遠換近,隨著財富的增長,許多家庭因原有住家坪數過小,必須小換大,或是原本在郊區居住,隨著經濟能力改善,希望搬到生活機能更為健全的地區生活,這時換屋便以生活品質為主要考量。
■ 養房當包租公 享受大樂退生活
還有一種則是步入空巢期,由大屋換小屋,隨著家庭成員各自獨立,大坪數的需求不再,舒適的退休生活反而成為換屋考量,因此醫療就診、生活便利的市區,遂成為銀髮族的最愛,公寓換成大樓或搬到市區一樓,皆屬此種換屋類型。如果買了自用住宅後,若資金充裕,則可考慮投資商辦、店面產品,因會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可讓銀髮族過得更快活。資金不足的銀髮族,則建議優先考量公寓,收益較低,但租客較穩定單純。
.
時代不同了,建議為人父母者:一、兒孫自有兒孫福,打拼奮斗是他們自已必要也是應該要面對的事。把財產留給兒孫反而助長了他們的無為和依賴,對他們可能是愛之适足以害之,何苦!二、為了晚年的尊嚴,身邊一定要給自己留點錢,讓自已在兒孫面前過得体面些。三、孩子大了,也有了自已的家庭,就放手讓他們過他們自己的日子吧。少一分干預,給自己多一份自在,不是嗎?
「借名登記」變「贈與」,因小失大 損千萬土地 嘆防兒才能養老
為了三千年金,損失千萬土地
真是因小失大!台中市南屯區七十二歲陳姓老翁,為能領取每月三千元老人年金,先將一筆近千萬元土地過戶到女兒名下,女兒事後不認帳,不願歸還,老翁一狀告上法院,但因其無法證明是「借名登記」,全案被駁回;換算老翁迄今已領近十四萬元的年金,卻賠上高價土地。
得知判決,陳姓老翁無奈、懊惱地說,當時真的是貪心,想領每個月三千元的老人年金,相信親生女兒不會背叛老爸,沒想到女兒竟翻臉不認帳,狠心侵佔祖產,為了討回公道,他決定上訴到底。陳姓老翁說,過戶到女兒名下的一五八坪土地,是陳家的祖產,現在拿來種果樹和蔬菜,按公告地價價值約三百多萬元,但台中房產業者估算,以南屯附近每坪土地市價約六萬元計算,該土地價格近千萬元。
陳姓老翁是在九十六年間,因年滿六十五歲可領老人年金,因當時他有三百多萬元存款和該筆土地,總財產超過五百萬元,超過領取老人年金的上限,所以才和女兒商量,先以「贈與」方式過戶給女兒,但日後要歸還。
但土地過戶後,陳姓老翁雖順利領取老人年金,卻遲遲不見女兒歸還土地,去年十一月間,他要求女兒去辦理土地變更登記,女兒雖交付土地所有權狀,卻未去辦理,後來又以所有權狀遺失為由,到地政機關重新申請,明顯是要侵佔祖產,老翁才到法院提告,請求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老翁女兒否認是「借名登記」,表示為父親「贈與」;陳翁雖找親戚作證,曾聽聞父女二人討論過戶事宜,卻無法證明是以何種方式過戶,加上其無法提出證據證明雙方是「借名登記」,因而法官駁回老翁之訴。
換算老翁從九十六年五月迄今,共領了十三萬九千元的年金,卻賠了近千萬元的土地;若不估算該土地的漲幅,近千萬元的價值,可讓老翁領三千元年金領二七七年。
【2010-12-07/中國時報/馬瑞君/台中報導】
-----------------
養兒防老的觀念已過時,現代退休族流行「購屋養老」。
永慶房屋針對13萬名網友進行退休養老購屋意向調查,高達62.22%的民眾退休後會買房子來養老,僅有2.67%想依賴兒女而居;退休後平均買房預算,則為勞工平均退休金的4倍。
永慶房屋分析,與其年老時依賴子女同住,民眾偏好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退休養老,比例高達62.22%,遠超過逐兒女而居的2.67%,也比想住進民營養生村或公辦銀髮族住宅的15.33%高出許多。另外,民眾退休後想換屋的意願頗高,僅有不到2成的人,退休後想繼續住在原居地。
永慶房屋經理李建興分析,現代社會觀念與家庭結構改變,父母親已不願成為子女的負擔,因此有超過9成7的台灣人認為,若有選擇機會,退休後不會想隨子女同住。
他表示,台灣人尚未廣泛接受先進國家盛行的銀髮族住宅,普遍形成「養老院恐懼症」,反而期望退休後能擁有自己的房子,享受自主性的退休生活。
他認為,據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期待的養老買房預算平均為883萬元,和勞工實際領取的平均退休金僅220萬元左右落差甚大;因此退休後若想購屋享清福,一定要及早做好理財規劃。
根據調查結果,退休後想換屋的民眾,以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和新竹縣市的北部人居多,有6成4的人會花錢買新房;
若從年齡和收入來看,退休後有強烈的退休換屋意願的族群,仍以具經濟能力,年薪151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為主,此收入範圍中有多達77.19%受訪者表達換屋意願。
相對來說,年收入51萬至150萬的中產階級,在現實面的購屋壓力下,對於養生村和銀髮族住宅的接受度,比其他族群來得高。
【聯合報╱記者羅介妤/台北報導】
————————————————
不願與子女同住 退休族換屋潮正熱
高齡少子化社會來臨,老年市場商機無窮,房仲就針對一般民眾,對未來退休後,『住』的問題調查發現,有六成的人想要買房子來養老,只有2.67%的民眾想和子女住在一起,願意住進養老院獲銀髮住宅的也只有15%,另外19%選擇留在現居地;至於退休後換屋的平均預算為883萬元,顯見退休換屋族正蓄勢待發。
價值觀改變 不想成為拖油瓶
台灣人寧願為了過舒適的新生活而想購房搬家,顯見「高齡住宅」將成為未來房地產另一波主流產品。
李建興建議,銀髮族在選擇「養老」住所時,首要考量醫療院所、交通動線和休閒運動三大機能,而目前已有建案針對銀髮族在屋內設置遠端照護或無障礙輔具,亦為購房時的參考配備。
但由於民眾期待的養老買房預算和實際領取的退休金落差甚大,及早理財規劃更不可忽略。
北部想換屋 中產階級愛養生村
根據永慶房仲集團調查顯示,北部地區的民眾,退休後換屋意志比其他區域民眾強烈,有6成4的人會花錢買新房,東部及離島民眾喜歡養生村,而中部民眾則有2成8的人相對會願意繼續留在現居地養老。若從年齡和收入來看,李建興指出,年薪151萬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有77.19%的人有強烈的退休換屋意願;相對而言,年收入51萬至150萬的中產階級,由於深感購屋壓力,反而對養生村和銀髮族住宅的接受度比其他族群高。
李建興認為,政府興建銀髮族住宅美意甚佳,惟老百姓認知不足,仍得加強宣導,同時對於吸引建商參予開發和未來興建後提供給民眾的租金或售價都得創造誘因,如此才能真正解決高齡台灣「住」的問題。
【網路地產王/龔立豪/綜合】2010/11/12
----------------
■ 換屋第一名 購屋讓小孩擠進明星學屋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最常見的換屋類型為學區考量型,很多小夫妻甫結婚時,會因為經濟能力尚不足,暫時買個兩房或小套房產品,等到孩子出生,居住空間不敷使用,尤其到了學齡期,多數父母莫不希望讓小孩擠進所謂的明星學校,促使許多家長選擇在明星學區購屋。
其次是小換大,遠換近,隨著財富的增長,許多家庭因原有住家坪數過小,必須小換大,或是原本在郊區居住,隨著經濟能力改善,希望搬到生活機能更為健全的地區生活,這時換屋便以生活品質為主要考量。
■ 養房當包租公 享受大樂退生活
還有一種則是步入空巢期,由大屋換小屋,隨著家庭成員各自獨立,大坪數的需求不再,舒適的退休生活反而成為換屋考量,因此醫療就診、生活便利的市區,遂成為銀髮族的最愛,公寓換成大樓或搬到市區一樓,皆屬此種換屋類型。如果買了自用住宅後,若資金充裕,則可考慮投資商辦、店面產品,因會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可讓銀髮族過得更快活。資金不足的銀髮族,則建議優先考量公寓,收益較低,但租客較穩定單純。
.
養兒是否能防老?答案是:不能!
這是現代人在觀念必須要的改變,也是絕對要認清的一個現實。
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在心態上要作一個調整:當兒孫不能養我們的老時,我們視其為當然,因此也就無所可怨。
我們必須認知到,兒女長大了,他們有自已的生活,自己的天地,和自己的家庭。也許他們有能力、也願意孝順老人家,但在於老人家自己來說,你又何苦作此依賴?畢竟現今的家庭結構與往昔不同了,過去的傳統家庭,長者有一定的地位,奉養老人天經地義,而如今盛行小家庭,可以說是多一個老人多一個麻煩,你願意成為兒孫的麻煩甚或負擔嗎!況且,無論是你的女嬪或媳婦,他(她) 們原本就和你不是一個家庭的人,尤其以媳婦來說,以前傳統的觀念是她入了你家的門,但如今相反,你若依靠兒子養你,那你就是入了他(她) 們家的門。這种情況下的你,在這個家中會是什麼樣的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已的晚年活得自在,活得有尊嚴,那麼澈底斷了養兒防老的念頭吧。
不依賴兒孫養老的你,相信你能蠃得兒孫、包括他(她) 的家人(媳婦或女嬪)更多的尊敬。
何必留錢給兒女!
許許多多的父母幸勤奮斗了一輩子,擁有了足夠自已餘生花用的錢還不肯歇停,問他為何,答案多是:我要為我的兒女留下一些資產啊。
一對老夫婦,移民美國後一直在紐約中城開設洗衣店,二十多年來幸勤工作存了錢買了兩棟房子,一棟在兒子結婚時給了兒子,一棟在女兒嫁人時給了女兒,自已則仍住在店中後面的小閣樓裡。夫婦倆從不曾外出旅遊,因為他們覺得那是浪費 ;他們也很少給自已添新裝,因為竟日貓在店中工作,無此必要。勤儉的生活已經成了習慣,看著銀行戶頭裡的錢一點一點增多,心裡想的只是:兒女的未來更有保障啦!
兒子娶了一個南美裔太太,也生了孩子,夫妻倆住在父母給他的房子裡,偶而在假日時回來和老人一塊吃吃飯。有次大家夥在一家餐館聚餐,兒媳巧遇她的公司同事,她高高興興向同事們介紹了老公和孩子,卻沒有介紹她的公婆,老夫婦有點兒不自在,就偷偷問兒子,兒子略顯尷尬地說,<唉,看你們的穿著,她不想在同事面前沒面子…。>
又一天,二老去到女兒家作客,見到目前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女嬪最近花了五千多塊錢買了一張按摩椅,而且把原先開的小本田換成了BMW,二老不免犯啼咕,忍不住叨幾句,結果鬧的氣芬很僵不歡而散。快兩個月過去了,女兒至今一通電話都沒打來…。
兩位老人家辛苦一輩子從沒有覺得苦,但經過這兩件事後突然感到人生乏味,興起了<所為何來>之嘆。
這是典型的在美華人的悲劇。悲劇的由來很簡單,這對老夫婦為兒女活了一輩子,卻沒有在兒女眼中活出自已的尊嚴和快樂!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