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建築師: 蓋綠色的房子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09/09/28

做自己的建築師: 蓋綠色的房子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作者 / 林黛羚

出版社 / 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09/08/06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運送條件/ 允許國外
 定價 / NT$420
售價 /79折, NT$ 332

 本書目錄

Part I關鍵詞=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夢想,23個綠色造屋故事
 01花蓮壽豐‧米拉夢堤 自己的家「自己畫」,翻遍國外鄉村風網站,擷取喜歡的畫面,再利用鉛筆手繪,與營造商成功地合作蓋出非常Miramonti的房子。
02花蓮大豐村‧麵包樹舍 大地色系的土黃色房子,身旁伴隨著農田、菜園、生態溪、生態池,以不使用農藥及化肥的耕種方式,自己自足的種出有機蔬果。
03花蓮壽豐‧靠海邊 運用廢棄材料美化牆面、用預算低的明管更換電路線,精打細算加上美學天分,輕度而關鍵的以11萬幫40歲古厝變身。
 04花蓮市‧等待27年的陽光 利用房子基地兩面都可採光的特性,將房子側牆開落地窗。並將房子正面重整、頂樓裝上白色水泥板,使整棟建築外觀更具整體性。
 05台東關山‧筆墨不見痕跡的家 優雅,其實可以很簡單,我有幸在台東關山遇到如此文人。他運用機能營造空間美學、用模組去規劃空間格局,他在綠意包裹的房子裡,簡單紮實的生活著。
 06台東都蘭‧吹涼風--112萬元的綠住宅 材料都是隨手可得,工法容易、省錢環保;不用按裝冷氣、空氣清靜機、除溼機。這是理想的低耗能舒適住宅,也是綠建築的真諦。
07台東龍過脈‧享樂的四古厝 將八十多歲客家古厝的「殼」和「骨架」保留下來,換上新的色彩與內部陳設,過程80%自己來,預算每間控制在50萬以下就搞定了!
 08台東長濱‧鐵皮屋也同樣亮眼! 保留主結構及外牆,僅拆除室內局部隔牆、將室外梯移到室內,並將後棟屋頂改成單向斜屋頂,與前棟屋頂拉齊,將壓迫感的老屋改成挑高的溫馨小屋。
09台東•山風、海風、池畔,自然空調家 透過家門口的生態池,調節室內外的微氣候,達到降溫效果;再搭配山風與海風,不需要冷氣與電扇,就能享有舒適的涼爽程度了!
 10屏東佳冬‧懷念阿嬤的厝 它實踐了對阿嬤的承諾與懷念;它落實了生態、節能、減廢、健康。老樹得以保留,空調得以省略不裝,廢柴得以再利用,家族得以再團聚。
 11高雄旗山‧日式養生住宅 透過改造,解決了房子採光不足、挑高過於壓迫、樓梯過於沈重的問題。同時新增加了屋主理想中的私人泡湯及按摩池,以及女主人最喜愛的和風住宅。
12高雄市‧綠意的家 買了地,先種樹、先綠化,再決定房子位置、再來蓋房子。即使位於市區,徐家人還是享受著被綠意盎然所包圍的幸福!
13嘉義市‧三面貼屋狹小住宅,正解是?! 利用基地的缺點轉化為優勢,空間視野藉由內中庭及立體開窗向內游動,自成一景。
14南投埔里‧種瓜路上蘿蔔坑的小屋 打了152公尺深才得到水源、運用怪手整地開挖地基除草,利用生態配置諸多植物樹種,蘿蔔坑終於從裸地到現在的綠意盎然。
15南投埔里‧有教養的房子 震後重建的房屋,更要求穩固條件。有穩固的筏式基礎、寬度達8米的鋼筋做為樑柱結構體、不影響結構的明管,以及正確的鋼筋搭接工法。
16南投竹山‧三代同堂木構大宅 大木構,結合中式傳統構造工法及現代建築形式,開窗、跨距、挑高的限制少,木材絕佳的隔熱效果,成功為屋主打造不須開空調的家。
17台中霧峰‧不需空調的家 透過屋主自行研發出來的45度角透氣孔,以低成本、低耗能的概念,在200萬內打造「平價綠建築」。
 18台中霧峰‧25年後,終於甦醒的房子 只留老房子的骨架,重新填肉換皮,自行混調出內外牆壁的質感塗料,以漂流木、鋼筋、鍛鐵,搭配創意工法,讓老房子如舊似新、低調而充滿生命力。
 19苗栗造橋‧深山中的童話屋 與其人定勝天、不如人服順天。沿著陡峭山坡而蓋的小木屋,以最小程度的整地,保有了山林與水土保持,成為相思樹林所環抱著的山中童話屋。
 20苗栗卓蘭‧半醫半農有機的家 林醫師決定從踏進這塊地開始,就把農藥當成拒絕往來戶,讓土地代謝、休息,讓雨水、溪水、植物,慢慢的將土壤中的毒素分解掉。
21新竹市‧三角玻璃溫室的家 真正厲害的老屋改造,不僅只是拉皮、外牆翻新,而是透過新增或刪減局部建物結構,成功改變老屋體質。
22台北金山‧15萬讓破房子優雅老去 改裝老屋,15萬含材料費及兩天工資,其餘都靠自己,光是木作、家具DIY就省下很多錢。
 23北台灣‧從地上長出來的房子 拿土地原有的土壤礫石,以客土袋(earthbag)工法所蓋成,搭配多處的透氣孔與原木調節室內溼氣,百萬元以下就蓋的環保土屋。


Part II 關鍵詞=做自己的建築師,蓋屋不敗秘笈

 01 建材廠現場直擊--預拌混凝土廠/鐵材廠/鋁門窗工廠/木材廠 02 自行發包叫料四大重點:自己叫料、自己發包、自己監工,更省錢!
03 買地、蓋屋、改屋活用法規四大要項--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之常見狀況 內容簡介 「從自己的房子到自己的綠色的房子,黛羚到處探訪用心過日子、用心蓋房子的人,而她說的故事也愈來愈誘人,愈來愈貼近--大地。」

住的研究者 林黛羚,在首作《蓋自己的房子》後,持續尋訪舒適、節能、生態、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事物;深入探訪台灣在地人自地自建、結合生活與在地經驗的蓋房子故事。

從台北到台東、從屏東到新竹……更具生態關懷及人文情懷的新造屋及改造屋案例,分享更多勇敢實踐夢想的新住民綠色造屋故事! 做自己「綠色房子」的建築師:蓋自己的房子之外,更要蓋出「好房子」!符合21世紀簡單生活、綠色的概念,實踐平價、在地、省能、減廢、健康的造屋新主張,

打造出「會呼吸」的好房子,是更多想要擁有自己的家的人更一步理想! 建材現場直擊:全書除了23個以綠建築為旨的綠色造屋精采案例外,更實地走訪木材廠、鐵材廠、鋁門窗工廠、預拌混凝土廠,實境帶讀者認識材料的生產過程,真正瞭解材料的特性及適用性,以及哪一種材料最適合自己打造的房子!

 自行發包叫料必學技:自己叫料、自己發包、自己監工,更省錢!靈活運用買地、蓋屋、改屋相關法規:避免糾紛及活用法規之常見狀況。呈現在地住屋的旺盛生命力,圓滿我們的綠色家園夢! 每個人在內心總會摹畫著關於理想家屋的面貌,

低限極簡、還是裝飾主義;溫潤手感、還是冷冽現代;日式和風、還是歐洲鄉村。而除了這些帶來各自視覺感受的設計風格並因此豐富甚至昇華了每位在此居住者的心靈外,對於包覆(保護)著在此生活的我們的房子,更要考慮到建材、通風、採光、隔熱等,與身體直接產生互動的住居條件,而選擇鋼筋混凝土RC、加強磚造、磚造、輕鋼構還是木屋?除了經費上的差異外,

又有哪些實際住居時的優缺點?監工及驗收時該如何進行?如何把綠建築概念落實在住屋內外?在每個故事中,除了共同和屋主經歷了一份情感悸動外,還有更多經驗的分享及學習。 夢想實踐ing!「我躺在醫院,昏睡中,看到一片綠意盎然的農場,好像是我的家。

我從小就一直有這樣的夢想--

屬於自己的農場、自己的家。只是一直當成夢想,沒有認真地看待它。這次車禍,我想了想,好像不去做不行了!」花蓮壽豐‧米拉夢堤 通風,自然會涼「架高的地板可隔離地板溼氣;斜屋頂與雙層牆可以調節室內微氣候;建材可再回收;工法易於複製;毒性揮發物是零;最重要的是,它用很低廉的價格就可以達成。」

台東都蘭‧112萬元的綠住宅 台灣版全能住宅改造王大變身!「一根柱子讓承重不再是問題,二樓陽台拉寬成露天平台、一樓客廳也變寬了!老屋造型扭轉乾坤,省下大筆重建金額!」新竹市‧玻璃溫室的家 先種樹、再蓋屋「即使是在都市,透過這片庭院,我對土地更加尊重了,感謝它透過這一小塊地,
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調劑。人人都應該住在有陽光、有植物與可以赤足踏在草地的地方,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喜悅!」高雄市‧綠意的家 房子本來就該是綠建築「有住人的房子,就像樹一樣,需要通風、採光、與氣候相協調。」

台東關山‧筆墨不見痕跡的家 歸田園居不用等退休「從買地、辭掉十幾年的工作後,開始了兩年多的長假。慢慢讓自己的生活回歸簡單,進入到自己想過的『半農半X』生活。」花蓮大豐村‧麵包樹舍 房子是有機體「房子是有機體,會隨著時間老去,尤其是海邊的房子,總是需要無止盡地修修補補。但是我願意為了它繼續敲敲釘釘塗塗刷刷縫縫補補……」台北金山‧15萬讓破房子優雅老去 ■

作者簡介 林黛羚 住的研究者。

自由作家、文字工作者。
著有《做自己的建築師:蓋綠色的房子》(商周出版,2009.08)、《蓋自己的房子》(麥浩斯,2007.12),

致力於蒐集舒適、節能、生態、綠建築及貼近生活一切住的相關故事與事物。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建築系,曾任居家雜誌資深採訪編輯、旅遊雜誌採訪編輯。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