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要正確 牙周病5大原因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9/15

刷牙要正確 牙周病5大原因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撰文/唐滋蓮/ Money錢雜誌

每天刷牙,就能擁有健康的牙齒?不會得到牙周病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選錯牙刷、刷牙方式錯誤,就算你天天刷牙,還是可能牙齒變壞,甚至得到牙周病。

「小姐, 妳有牙周病唷!」躺在牙科診療台上的陳小姐聽到醫生這麼說,整個人像觸電一般倏地彈起來,氣急敗壞地說: 「不可能的,醫生,我每天早晚都有刷牙耶!怎麼可能會有牙周病...」


是不是每天刷牙,就不會有牙周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中華民國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兼公關主委林世榮歸納出5個即使天天刷牙,依然有可能得到牙周病的原因,提供給所有關注牙齒健康,卻沒有正確觀念和行為的愛牙族參考。


1 刷牙方式不對

很多人刷牙的習慣是,快速且用力地在口腔內移動著牙刷,刷完整口牙竟然花不到1分鐘,不要以為用力就可以去除牙菌斑,這種1、2分鐘的刷牙方式,頂多只能去除40% 的牙菌斑,因此,就算是天天刷牙,依然有可能會讓牙周病上身。


牙醫界一直在推廣的「貝式刷牙法」,才是正確的刷牙方式:把牙刷放入牙齦溝的位置,讓牙刷與牙齒呈現45度,一次2顆牙齒的小範圍刷動10~20次,確保有刷到齒縫,下排的牙齒要讓牙刷由下往上刷,上排的牙齒則要由上往下刷,記得,外側、舌側及咬合面都要刷到。使用這樣的刷牙方式,刷完整口牙大約需要3~5分鐘。


「刷牙時,嘴巴不要張太開,以免刷不到後頭牙齒的外側,形成潔牙死角。」林世榮也提醒,早晨的刷牙通常會很趕時間,趕上班是人之常情,但睡前不趕時間,而且,睡眠時唾液的分泌量只有白天的十分之一,自淨作用較差,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最好能在睡前放慢速度,更用心地把牙齒刷乾淨。


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刷牙方式是否正確,可以至牙醫診所購買「牙菌斑顯示劑」,一瓶約70元,用棉花棒沾顯示劑後塗抹在牙齒上,會留下紅色印記的地方就是牙菌斑所在,表示那個地方沒有刷乾淨,需要再加強。


2 工具使用不足

一般人潔牙通常都只用一把牙刷,但事實上,要維持牙齒的潔淨,只靠牙刷絕對不夠,應在三餐飯後及睡前,刷完牙立即使用牙線,去除牙縫間的殘餘物。但林世榮笑說,繁忙的上班族很少有人會這麼「乖」,退而求其次,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線,是基本的潔牙步驟。如果是牙周病患者或是牙齦萎縮導致牙縫變大者,則建議使用牙間刷。牙間刷的大小則是依照牙縫大小而選擇,一般來說,刷毛應比牙縫稍大的牙間刷較佳。


「在台灣, 會使用牙線清潔牙齒的民眾不到1成。」林世榮說,就算知道要用牙線清潔牙齒的人,也多會選擇使用簡便的牙線棒,「牙線棒使用在前排牙齒上較沒有太大問題,只要記得力量不要過猛,造成牙線傷害到牙齦即可。但牙線棒對於後齒的潔淨能力很差,很難使用,還是使用牙線效果明顯。」


不管是牙線、牙線棒或是牙間刷,使用方式都必須正確,才能發揮效果,不然也會對牙齒造成傷害,牙間刷使用錯誤會導致牙縫變大,而且應該是刷毛接觸牙齒,而不是牙間刷中間的金屬桿直接去接觸牙齒,否則容易造成牙根或牙齦受損。牙線也要正確使用才行,之前曾有婦人邊看電視邊使用牙線棒,結果她像「拉胡琴」一般的把牙齒「鋸」出了凹槽,讓牙菌斑有機可趁,半年的時間竟多了10多顆蛀牙,比不使用牙線還慘。


3 牙刷選購錯誤

104市調中心7月針對1000多位近半年內有選購牙刷的消費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成以上的民眾沒有正確挑選牙刷的觀念,通常都會選購便宜、刷毛較尖、刷毛間距最小、比較硬和造型可愛的牙刷,造成8成6的受訪者有蛀牙、牙齦炎或牙齒敏感、牙周病等口腔問題,牙齒竟然越刷越糟糕。


林世榮建議,牙刷的刷毛範圍最好有2顆大臼齒的長度,有3~4排刷毛,每排約有5~12簇刷毛,刷毛太軟很容易變型,但也不要太硬,因為若是牙周病或牙齦萎縮者,用軟毛牙刷較為適合;牙刷的刷毛尖端最好有經過研磨處理,會呈現「圓珠」形狀,較不會因刷毛過於尖銳而傷害到牙齦。


牙刷不「開花」,通常就不會被丟進垃圾桶,壽命通常可達半年至1年。但事實上,牙刷長時間放在潮濕的浴室內,牙刷刷毛根部處易成為細菌溫床,老舊牙刷上的細菌可能比馬桶還要多,最好約3個月就更換牙刷,林世榮打趣說道: 「要記得牙刷是消耗品,不是珍藏品!」



--原文:◎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48 2011年9月號

--------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