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體重管理 / 健康管理,打破減重迷思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21/01/15

如何做好體重管理 / 健康管理,打破減重迷思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國民健康局慎重澄清:


1. 體重控制,過猶不及,絕不是體重計數字追低就好


「養瘦」絕對是減重人的迷思,「瘦」就一定是好嗎?就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肥胖和多種慢性病息息相關,但「養瘦」也得三思,瘦並不一定代表健康,我們真正該關心的BMI數值(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是否屬於健康範圍。


以18歲至65歲的成人來說,健康體重應在18.5 kg/m2 ? BMI<24 kg/m2的範圍內,倘若BMI值低於18.5 kg/m2即為過瘦了。


一味地追求「瘦」,恐怕出現免疫力差、容易有婦科疾病或不易懷孕,及骨質疏鬆的危險。


2. 熱量易進難出,不能忽略卡路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也沒有白吃的熱量!體重增減完全符合熱量不滅定律,因此進行體重控制,必須根據每日活動量來計算所需的熱量,再依照算出來的熱量去了解每天所需攝取的食物份量,因此,食物的「熱量」及「份量」兩者皆重要,每日記錄自己吃進多少卡路里是很重要的。


另外,健康減重必須兼顧健康吃和多運動,每天少吃500大卡熱量;或少吃300大卡熱量並且多運動消耗200大卡,相當於每天多消耗500大卡,每週可以減重約0.5公斤。


3. 不要丟掉體重計,常量體重,有助成功控制!


當體重漸漸上升,若是以照鏡子來評估,等到看出體型的變化時,往往已經不知不覺增加了幾公斤,那時更不容易減重。所以建議,天天量體重,掌握自己每日體重變化,是最好的評估方法。


而且體重計上的數據,可較準確的幫助我們自我監控體重。國際肥胖專業期刊也證實定期量體重,是確保減重不復胖的良方。


4. 天天五蔬果,健康伴著我


為保持健康的身體,應該均衡攝取各類食物,包含蔬菜、水果,因為葉菜類含豐富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能達到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等效果,同時也含有豐富礦物質及維生素,而礦物質及維生素是參與身體代謝的重要因子,建議將五份蔬果分散在每天三餐中,如果能夠攝取多色蔬果更好。


5. 消耗脂肪瘦全身,緊實曲線體態佳


(1)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而想減重的人:減重的目的是要減掉過多的脂肪,只要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便可消耗全身各部位的多餘脂肪,如此便能一併達到瘦腰與瘦大腿之目的。此外,若能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對於減重或是維持正常體重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2)對於追求體態漂亮的人:對於不需減重,但期望身材更加玲瓏有緻的人而言,除了力行「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來維持健康體重外,還可以在運動中加入肌力訓練,藉由個別肌肉線條的訓練,讓這些部位不要有鬆弛的感覺,可使身材看起來更有曲線。


6. 減重過程遇到疑惑和瓶頸,應向誰尋求協助?


遇到瓶頸時,建議民眾至醫療院所尋求營養師或肥胖專科醫師的指導,詢問正確的減重方式,不可相信偏方。同時民眾也可上國民健康局網站-肥胖防治專區,有體重管理的方式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南等,更可直接撥打國民健康局免付費室內專線0800-367-100,有營養師及運動專業人員為您解答減重遇到的問題及狀況。




天氣轉涼,又到了冬令進補時節,提醒大家,每人體質各異,進補的食材需因人而異,最好與醫師、藥師討論後再進行,否則補過頭,反而會攝取過多高油、高鹽、高熱量等食品,造成身體額外負擔,以致於過完一個冬季,體重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兩三公斤,後悔莫及。建議若逢天氣寒冷,想要喝溫熱的飲品,可選擇低糖熱花茶、水果茶或清湯。


薑母鴨、火鍋、羊肉爐等誘人的鍋品可加入多量蔬果且絕對要適量就好。

--------


(本文刊登於佳麗美學雜誌)

何謂肥胖

通常我們評估一個人是不是肥胖有幾種方式

首先是最常用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
身體質量指數等於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正常的範圍是18~24
例如您的身高160公分、體重65公斤的話,65÷1.62=25.4,就是過重

第二個方式是體脂肪率
理想的體脂肪率如下表
隨著年紀不論男女性,脂肪的囤積都會使體脂肪率上升
一般來說男性體脂肪率大於25%,女性大於30%就是肥胖

30歲以上 30歲以下 肥胖
男性 14-20% 17-23% >25%
女性 17-24% 20-27% >30%

第三個方式是腰圍
國民健康局公佈國人腰圍男性需小於90公分(35.5吋)
女性需小於80公分(31.5 吋)
若是大於正常值便是屬於肥胖,特別是針對腹部肥胖

由前兩種方式,我們另外可以將肥胖在區分為四個族群
分別是
1.麵龜族:不但是體重過重,而且體脂率也高,常見於中年發福的婦女
2.阿諾族:體重雖然過重,但是肌肉比例較多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骨頭重”,常見於運動員
3.泡芙族:雖然體重不重,但是體脂率較高
常見於缺乏運動的人或是麵龜族將體重減下來的結果
4.想瘦族:體重和體脂率都正常但是還是對體重”斤斤”計較的人


----------------


體重控制好、健康沒煩惱 4飲食妙招讓你輕鬆甩油
【文/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張簡千郁醫師】


民以食為天,吃美食是人生一大樂事,然而現代飲食充滿太多的誘惑與營養問題,導致許多慢性疾病,尤其對需要體重控制的人來說,更是需要極大的毅力對抗手搖飲料的吸引,炸雞排、鹹酥雞、蔥油餅的呼喚,便利商店裡垃圾食品不容小覷的新勢力。

就知識層面來說,體重過重與肥胖對健康到底有麼影響呢?
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
還有痛風、冠狀動脈心臟病、退化性關節炎、多囊性卵巢症候、不孕症、乳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及睡眠呼吸中止等,都和肥胖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說,維持健康的體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格外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來判定肥胖程度,BMI指數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率也就愈高。

所以知道自己體重過重或肥胖之後,該怎麼進行減重呢?

對於體重控制,就是簡單且人盡皆知的「少吃多動」這四個字,只是口號人人會說,知易行難。

我們所要努力的,就是把少吃多動這個概念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了良好的生活和進食習慣,長期下來潛移默化,減重甩油就一點都不難囉!

以下提供四個觀念,只要時時記在心裡並且實踐,即使年關將近,也不怕在身上堆積脂肪,影響健康。

健康吃,輕鬆減重甩油四招

第一招:七分飽

有一句俗話:「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老祖宗的智慧現在也可以從科學研究得到驗證。根據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近年來不斷有各種實驗強調「吃太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七分飽」則能提高身體代謝力,延緩身體老化。

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猴子實驗經過20年觀察發現,只吃七分飽的猴子看起來比每天吃過飽的猴子年輕許多,毛髮旺盛、有精神,皮膚也比較平滑光澤,追蹤下來的壽命也比較長。

藉由改變飲食習慣及三餐內容物,幫助自己成功達到七分飽飲食的目標,同時獲得豐富的營養及提升代謝能力:

多喝水:加速體內新陳代謝,而飯前喝一杯水能占據部分胃容量,減少多餘食物的攝取。

專心用餐:邊吃飯邊看電視或邊聊天,會影響大腦對飽足感的覺察,不自覺地攝取過多的食物!

細嚼慢嚥:每一口都咬20下以上,有助於唾液分泌以分解食物,減少胃部工作量。

多吃膳食纖維:蔬菜、全穀類、蕈菇類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助於消化。

第二招:遠離高糖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

台灣食物為了美味或提高食慾,大多採用的烹調方式都屬於高熱量,例如:勾芡、油炸、重口味,若能注意食物的選擇並遵守外食的技巧,再配合運動,即能遠離慢性病,成功減重,天天都健康。

外食原則一般通則

●熟悉食物的份量:了解並選擇正確的飲食份量,適量均衡為主要考量。

●三少一多原則:即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

●聚餐前後注意事項:提前計畫聚餐該怎麼吃;多聊天、分散進食慾望;聚餐過後減少熱量攝取。

●四大不吃:

不吃質輕熱量高的食物,如:熱狗、洋芋片…等。

不吃熱量標示不清的食物,善用食品標示了解營養成分。

不吃重口味的食物,如:酸、甜、辣、鹹,易加重肝、腎臟負擔。

不吃過分精緻的加工食品,如高糖、高油及高熱量。


第三招:食物替代,吃天然、低GI的食物

把握「天然的尚好」的原則,遠離加工的食品。
例如:豬肉可以切成一片片的肉片、可以做成一顆顆的貢丸、還可以製成一罐罐肉鬆,同樣是豬肉經過加工處理,營養減少但熱量激增。

食物替代的道理就是,以天然的「食物」代替加工「食品」,攝取食物原型,而不是選擇只滿足味蕾、添加物很多的貢丸、肉鬆。

「GI」(Glycemic index 簡稱),中文稱為「升糖指數」,代表我們吃進的食物,造成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數值。

「低GI」食物就是吃下去讓體內血糖上升速度慢,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會太多的食物,國外研究指出,吃較多的高GI食物(如精緻的澱粉類食物,白飯、糯米飯、白吐司或白麵包等),會加速血糖上升,容易引起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增加進食量,並促進食物代謝,大量產生脂肪,增加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

選擇低GI的食物,穩定血糖,不快速造成飢餓感,亦可減少熱量產生及脂肪形成。

除上述好處之外,低GI飲食可以減少體脂肪,打造易瘦體質。

降低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及不好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LDL);提升好的膽固醇 (高低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得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危險性。

第四招:瞭解低GI飲食對身體好處,提供您幾個輕鬆執行方式

●搭配大量蔬菜:增加飽足感,就不會吃進過多澱粉類食物。

●以糙米或五穀米等全穀類為主食取代白米飯

●用水果代替甜食:減少不必要的甜食攝取,還能達到均衡飲食。

大豆食品取代肉類:豆類富含蛋白質,是優良植物性蛋白質的來源,同時含有較多的纖維質及較少的油脂。

只要把上述原則時時謹記在心中,便可以輕鬆維持體態,遠離慢性病,越來越健康!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