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2010.11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0/11/28

蜜蜂授粉技術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台中農業改良場   吳輝虎

前言

自古以來大自然間植物的演進與繁衍蜜蜂皆扮演著重要角色、至養蜂事業的興

起更為近代農業生產默默之中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養蜂過程中除了生產蜂蜜、蜂

王漿、花粉等蜂產品外,蜜蜂在訪花採集的過程中卻也替農作物提供了重要的服

務與貢獻,那就是授粉。因為大多數的農作物、經濟果樹、蔬菜、瓜類、和牧草

等均為異花授粉植物,其中部份作物需異株授粉或異品種授粉才能正常結果並達

到果實品質的要求。

近年來由於土地大量開發,田間農藥及除草劑普遍使用,加上專業區之推廣,

栽培集中,形成單一作物相,破壞了蜜蜂自然棲地環境及生存涵養條件,有多種

作物逐年感受到授粉不足之現象,影響產量與果品品質,另一方面本省設施栽培

日益增加,利用溫網室生產之作物種類越來越多,除可防止病蟲鳥害入侵之外,

更具有產期調節之功能,並有減少用藥及套袋之優點,但也阻隔了授粉昆蟲之進

入,造成無法授粉結果之情形發生,為此過去農民大量利用人工授粉來解決此一

問題,在今日農村勞力缺乏,工資高昂的情況下,不但耗時費工,更無法擴展栽

培面積,增加單位產量及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因此無論設施或露地栽培,欲解決

授粉不足問題,利用蜜蜂是目前唯一經濟、簡單、方便之授粉技術,亦是重要之

增產措施與研究推廣方向。

植物與蜜蜂授粉

植物成長並開出美麗花朵,成熟的花分泌甘甜花蜜及散發粉香,藉以吸引授粉

昆蟲,產生果實與種子,所以將雄花花藥上的花粉粒傳遞到雌花柱頭上,完成授

精的過程稱之授粉;利用蜜蜂來採集並傳遞花粉,即稱為蜜蜂授粉。自然界中可

為各種不同植物提供授粉的昆蟲除蜜蜂外還包括蠅類、蝶類、甲蟲類、螞蟻等,

事實上蜜蜂為蜂類中之一種,在田間授粉調查中除西洋蜂外還包括胡蜂類、野生

蜂(中國蜂)及熊蜂等,目前除西洋蜂為人類大量飼養並提供授粉之外,其餘大

部份均為野生(包括中國蜂)受氣候和環境影響因素很大,人類很難加以有效控

制利用,蜜蜂是社會性群體生活的昆蟲,長期以來為人們所馴化和飼養,因此人

類對蜜蜂習性已相當瞭解,可因需要加以繁殖和利用,並可全年繁育並運用於授

粉工作上。蜜蜂形體適中,全身滿佈絨毛,極易粘附花粉,其腳上有特殊收集花

粉器官如前足的花粉梳和後足的花粉籃,其所攜附的花粉最多,一次採集估計最

多可達500 萬粒花粉, 遠超過其他昆蟲。又其嗅覺敏銳,能迅速偵測出植物開

花吐粉及流蜜的時間,以舞蹈方式將訊息通知同伴外出採集,每分鐘可採集數朵

88

至數十朵花以上,一般每天外出8-10 回,對於訪花具有專一性,意即同一趟均

採集同一種作物,其飛行距在2公里以上,每群的數量可多達2萬隻以上,對大

面積農作物授粉尤其有利,因具可搬移性及訓練為特定作物授粉,無論對露地或

設施栽培均是最具效率的授粉昆蟲。

那些作物需要授粉

植物種類繁多,花的形態各異,但通常都具有基本的構造,典型的花是由花托、

花萼、花冠(瓣)、雄蕊和雌蕊五個部份所組成,當雄蕊成熟時,花藥開裂將花

粉散出, 借外力傳到雌蕊的柱頭上,就叫授粉(pollination),又稱為傳粉,

而花粉粒藉花粉管的伸長,將精細胞和營養細胞送到胚珠中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

精卵, 使叫做受精(fertilization), 但有些作物有授粉而無受精現象, 子

房膨大發育而無種子產生,稱為單偽結果(parthenocarpy)如香蕉、鳳梨、無

子葡萄等。當同一朵花的花粉傳到雌蕊柱頭上,完成受精作用叫做自花授粉

( self pollination), 如由不同一朵花的花粉傳到柱頭上,完成受精作用的,

叫做異花授粉(cross pollination),不論自花或異花授粉 都需要傳粉媒介,

借助自然風力的傳播者稱為風媒花,借助昆蟲傳播者稱為蟲媒花。蟲媒花如蘋

果、梨、瓜類等,通常花冠顏色鮮艷或分泌花蜜、花粉、香味誘引昆蟲來採集,

花粉具有小刺或黏液,易附著昆蟲身上,達到授粉的目的。大部份異花授粉和部

份自花授粉的農作物,經蜜蜂授粉可提高產量和品質,異花授粉的作物種類有:

(1)雌雄異株:奇異果、木瓜、楊梅、蘆荀等。

(2)雌雄異熟:印度棗、酪梨、龍眼、荔枝等。

(3)花柱異長:蕎麥、檸檬、芒果、百香果等。

(4)自花不育:蘋果、大部份的栽培梨、楊桃、印度棗、柿子、李子、十字花科

自交不親合系統等。

(5)單性花:大部份瓜類。

(6)網室或設施栽培:大部份授粉昆蟲受阻隔。

(7)採種業:充份授粉有利於增加結子率。

根據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初步調查本省需蜜蜂等昆蟲授粉之作物種類有:

一、瓜 類:西瓜(大、小、無子)、胡瓜(刺瓜)苦瓜、絲瓜(菜瓜)、洋香

瓜、扁蒲、越瓜、南瓜、冬瓜、梨瓜、蛇瓜等。

二、果樹類:蘋果、梨、桃、李、甜柿、印度棗、楊桃、奇異果、百香果、酪梨、

荔枝、龍眼、柑桔類、文旦、枇杷、蓮霧、番石榴、草莓、木瓜等。

三、十字花科蔬菜及其他採種作物:結球白菜(山東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甘

藍 (高麗菜)、蘿蔔、油菜、白菜、芥藍菜、蕎麥、向日葵、芝麻、油茶、洋蔥、

89

紅蘿蔔、牧草、花卉、藥用、保健植物等。由於農業資訊的發達及植物育種科技

的進步,新品種不斷引進與開發,作物授粉需求將隨之增加或改變。

肆、授粉蜂群之組成與實施

授粉蜂群之組成規格目前以八片蜂與四片蜂兩種為主,但對於較小空間之網室或

設施空間可組成二片蜂或更小蜂箱取代,為達到理想有效的授粉效果,蜂群內應

視蜂箱規格調整,包含蛹片、蜜蜂片、無病蟲害由一年內之蜂王所組成,授粉方

式分設施網室及露地兩種,以預約為主,設施授粉蜂群應先隔離外勤蜂,並於網

室內適應三天以上,較長花期授粉以四片小箱為宜,尤其在春季或以買斷方式

者,若因疏於管理則較易分蜂,影響蜂勢及長期授粉效果,在氣候低溫多雨或田

間粉蜜不足時應補充餵飼,以維持蜂群營養基本需求。

授粉蜂群應於目標作物需要授粉前移入,必要時可視花期特性分梯進場,大面積

授粉還須依作物種類考慮蜂群配置、單位面積群數、相互距離、方向等要求適當

搭配,同時教導農民儘量避免使用農藥,或採必要措施如搬移蜂群,傍晚施藥等,

以免大量中毒死亡。

蜜蜂授粉現況與展望

蜜蜂授粉之應用及推廣方面,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積極進行多項試驗研

究,涵蓋設施(溫網室)及露地栽培,包括各種果樹、瓜類、蔬菜種子等。例如:

果樹類以高接梨、印度棗、楊桃等為主,瓜類以苦瓜、大小胡瓜、絲瓜、及西瓜

類為主,蔬菜類以甜椒及蔬菜採種為主,每年使用蜂群數約在3000 箱以上。無

論在授粉蜂群之組成、馴化及釋放作法上提供了新的技術,尤其在設施栽培室內

授粉方面,更有相當之突破,不但可完全取代過去以人工授粉方式,且產量提高、

品質提升並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尤其解決勞力不足之問題,在面對即將加入世界

貿易組織(WTO)進口之衝擊,本省農業勢必不斷轉型及適應,然而專業、精緻、

低成本與高品質之農業生產將成為本省農業必然之發展趨勢,今後將繼續研究改

進各種作物之授粉技術,逐漸推廣。包括農民及推廣人員之教育及培訓,召開成

果觀摩及說明會,積極參與宣導講習並撰擬相關文宣資料,如技術手冊與推廣海

報及資訊報導等,研製低成本紙質蜂箱,並在全省各地區訓練輔導示範授粉蜂

場,推廣專業授粉服務,供應授粉蜂群及確保授粉效果,建立適合本省作物授粉

環境之推廣模式,同時亦可為主要以生產蜂產品為主的養蜂經營方式,提供一項

重要且深具潛力的收入來源,提昇本省養蜂事業之經濟效益。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0/11/27

農民經營改善貸款要點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附件列表來源
• 中華民國94年12月30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授金字第0945080617號令訂定
• 中華民國95年12月14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金字第0955080448號令修正
• 中華民國98年5月6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金字第0985080222號令修正
• 中華民國99年2月25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金字第0995080084號令修正
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 為鼓勵從事農、林、漁、牧業農民生產經營,加強輔導其經營所需資金,以提升農民農業經營競爭力,提高農業所得,改善生活,促進農村社會之安定與農村經濟繁榮,特訂定本要點。
二、農民經營改善貸款依本要點規定辦理。本要點未規定者,依農業發展基金貸款作業規範及其他有關規定辦理。
三、本貸款對象如下:
(一)年齡在十八歲以上未滿三十五歲,從事農作物類、林業類、水產養殖類及畜牧類等生產之農(漁)民或森林所有人(含適用森林法第四條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得辦理本貸款:
 1.高職以上農、林、漁、牧相關科系畢業生。
 2.曾受縣(市)級以上農業機關、學校、農(漁)會舉辦之貸款用途相關之農業專業訓練三十小時以上。
 3.從事農業經營有傑出表現,經縣(市)級以上政府機關表揚;其貸款用途應與表揚內容相關。
(二)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上至六十五歲,從事農作物類、林業類、水產養殖類及畜牧類等生產之農(漁)民。
借款人應無農業以外之專任職業;如有兼職者,其所支領之年薪資所得應低於勞動基準法所定基本工資之全年總額。
四、本貸款用途如下:
(一)從事農作物類、林業類、水產養殖類及畜牧類等生產及其因生產衍生之運銷或加工等事業之改進擴充所需興修農(林)業設施、購地及購買農用(營林)資材、生產設備等資本支出及週轉金。
(二)購買農地金額每人不得超過申借本貸款金額的四分之一,並以所購農地辦理設定抵押。
五、借款人應填具申請書(如附表),並檢附國民身分證影本、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之本人最近一年度所得清單及下列相關文件,向貸款經辦機構提出申請:
(一)申請作物類貸款者,應檢具下列證件之一:
1.申請人本人或配偶之土地登記簿謄本。
 2.農地所有權人之農地同意使用書、土地登記簿謄本。
本類貸款如有興建固定設施者,應另附土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證明。
(二)申請林業類貸款者,應檢附下列證明文件之一:
 1.借款人本人依森林登記規則取得森林登記證;森林位於非林業用地無法取得森林登記證者,應出具地方林業主管機關核發受政府獎勵造林證明。
 2.借款人與政府所簽訂之國、公有林租地造林契約書。
 3.借款人出具之林產物國產來源證明文件。本類貸款如為興建林業設施者,應另出具土地作林業設施容許使用證明 (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出具公函證明)。
(三)申請養殖類貸款者,應附借款人之養殖漁業登記或區劃漁業權執照及專用漁業權入漁證明文件。
(四)申請畜牧類貸款者,應檢具本人、配偶、父母、祖父母名義之土地作畜牧設施同意使用證明或畜牧場登記證書,如貸款項目為乳牛應另檢附收乳證明。
借款人為離職從農者,其最近一年薪資所得高於勞動基準法所定基本工資之全年總額者,應另檢附離職證明,並出具無從事農業以外專任職業之切結書;無法取得離職證明者,應於切結書中敘明理由。
六、本貸款經辦機構如下:
(一)設有信用部之農(漁)會。
(二)依法承受農(漁)會信用部之銀行當地分行。
(三)全國農業金庫。
七、本貸款之輔導機關為農委會及其所屬農業試驗改良場(所)、直轄市及各縣(市)政府。
八、本貸款由貸款經辦機構提供貸款資金,並由農業發展基金就其出資金給予利息差額補貼。
九、本貸款風險由貸款經辦機構負擔。
十、本貸款之利率自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十五日起為年息百分之一點五。但農委會得視需要予以調整。
十一、本貸款期限依貸款額度及購置設備耐用年限核實貸放,其中資本支出最長十年,週轉金最長三年。
前項資本支出係指購買農、林、漁、牧生產設備、興修建禽畜舍、整建漁塭設施、購買農地等長期性資金;週轉金係指農、林、漁、牧生產經營期間經常需要循環運用資金,如用於購買畜、禽及其飼料、農產加工原料、購買農藥、肥料、包裝紙箱及果實套袋等資金。
十二、本貸款除第二項規定外,其貸款額度如下:

(一)年齡在十八歲以上未滿三十五歲之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五百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八十萬元。但首次辦理或辦理本貸款未滿一年者,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二百五十萬元。
(二)年齡三十五歲以上至六十五歲之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二百五十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八十萬元。
本貸款對象為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或優良農產品標章(CAS)者,其貸款額度如下:
(一)年齡在十八歲以上未滿三十五歲之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六百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
(二)年齡三十五歲以上至六十五歲之每一借款人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三百萬元,其中週轉金最高貸款額度為新臺幣一百二十萬元。
十三、本貸款由貸款經辦機構按核定所需金額一次或分次撥付;其屬資本支出者,借款人應檢具相關憑證。
十四、本貸款償還方式如下:
(一)資本支出:
 1.本金以每半年一期平均攤還為原則,利息隨同繳付。
 2.本金得酌訂寬緩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年。
(二)週轉金:本金以每半年一期平均攤還為原則,利息隨同繳付。但貸款對象為取得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或優良農產品標章(CAS)者,本金得酌訂寬緩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前項本息攤還方式得由借貸雙方以契約另定之。但不得超過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最長期限。
十五、本貸款擔保方式由貸款經辦機構依其授信有關規定,審酌個別授信案件核定;若借款人擔保能力不足,貸款經辦機構應協助送請農業信用保證機構保證。
十六、借款人不得重覆申貸同一項貸款,並應提出切結書載明若有重覆申貸情形,則視為違約,由貸款經辦機構收回本貸款本息。
十七、本貸款不予核貸項目由農委會公告之。
十八、借款人應於貸款經辦機構核准貸款日起三個月內動用完畢。
十九、中國農民銀行、合作金庫銀行、臺灣土地銀行於本要點實施前所承作之貸款案件,依既有條件辦理至原契約到期為止。
二十、本要點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修正生效前,貸款經辦機構已受理本貸款案件,依受理時規定辦理。

附件列表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4節氣個別代表的意義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延伸閱讀:24節氣來源資料




二十四節氣就是:
春天有90天又18小時分為:立春、雨水、驚螫、春分、清明、穀雨。
夏天有94天又1小時分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有91天又20小時分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有88天又15小時分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加起來共有二十四個節氣。

  地球繞日公轉時,地軸是傾斜著運行,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面有二十三‧五度的交角。

節氣的變化是因為地球本身地軸為傾斜的,它的表面受到太陽照射時,因為距離遠近及經緯度的關係,所以才有不同的變化

二十四節氣在秦漢時代訂定時,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現今我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各地農作物種類、生態及進行農事的時間也不相同,所以二十四個節氣字面的含意並不是各地皆適用。

不過由於每個地方整年氣候變化幾乎是固定的,各地農民依長期經驗的累積,知道到了甚麼節氣,該地就會出現何種氣候,因此沿用節氣名稱,但不拘限於節氣字面上的意義,歸納出不同節氣到來時氣候將產生的變化,以調整生活起居,且適時進行農事。

我國的曆法採用陰陽合曆,比起其他國家所採用的純陽曆或純陰曆都要精準,這是一門科學必備的條件與精神。
曆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古代用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或用來做為祭祀的依據,表示對大自然的尊敬,對祖先的懷念;現代人用來做為爭取放假的依據。曆法對生活仍帶來很大的影響。

「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我國民間自古普遍流傳這句俗語,至今未改,可見節氣受到一般農民重視的程度。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家所獨創,用來指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以補救我國以前使用陰曆日期,無法配合季節變化的缺點。

古代農民由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得知,農業與季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他們只要看一下當時是處於那個節氣,便可瞭解此段時期的氣候狀態,適時的進行農事,以免氣候產物與季候變化脫節而影響收成。因此節氣對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它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事息息相關,同時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一﹑二十四節氣的制訂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節所見到中午時太陽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並不相同。
人們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根據全年觀測的結果發現,夏季時其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顯然隨著季節的變化,竹竿受陽光照射造成的陰影,其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至就是到頂的意思〉,又稱日北至或日長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又稱日南至或日短至。

大約殷商時人們已知道立竿測影來定季節,另外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
據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已經提到在二分二至時做觀測,有了二分二至以後,雖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安排,但一年中氣候變化很大,且二分二至之間相隔時間很長,必然無法滿足農民生產上的實際需要,因此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按推測一定是先增加四季的開始,即是合稱四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與二分二至稱為 「分至啟閉」,亦稱為八節。

隨著農業的發展,指導農事所需的節氣數目越來越多,到了秦代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已經載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等節氣名稱。
到了兩漢時期,由於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書中的天文訓篇裡,二十四節氣已齊備且和現在的名稱完全相同,由此可斷定在兩漢時二十四節氣就已完備了。

二﹑節氣的意義與命名

  地球繞日公轉時,地軸是傾斜著運行,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面有二十三‧五度的交角。
因此以地球上某一個地區而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各個不同位置,受到陽光的照射量因直射或斜射而多寡不同,陽光直射時,該地區接受到的光和熱就較多,氣候就會熱,陽光斜射時,該地區接受到的光和熱就較少,氣候就會冷。
二十四節氣簡單的說就是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二十四個點,好比公轉軌道上的里程標誌,到了甚麼節氣,就會有甚麼氣候,以反映一年中各個不同時期的氣候寒暑變化。
由於秦漢時代的領域大都在中原附近,亦即大抵位於黃河流域,因此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除了四立與分至合稱的八節,表示季節變換及劃分四季外,都是反映該地區的氣候寒暑變化及耕耘播種之農時等來命名,相當具有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

二十四節氣就是:
春天有90天又18小時分為:立春、雨水、驚螫、春分、清明、穀雨。
夏天有94天又1小時分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天有91天又20小時分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有88天又15小時分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加起來共有二十四個節氣。


  又因為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變動不大,故亦有人將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編有「上半年逢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前後不過一、二天。」的口訣,例如民國八十八年立春在二月四日,夏至在六月二十二日,立秋在八月八日,冬至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記得上述歌訣和口訣,就能知道各節氣的名稱和在陽曆的大概日期。

二十四節氣按它們的含義可分成四類。

表示寒暑變遷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徵氣溫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反映降雨量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標示農事活動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

因著地球運行快慢不均,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運行較快、遠日點附近運行較慢等因素,造成日期常有前後一、二天的差異。


三﹑二十四節氣的推算
  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將該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個回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間長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名統稱二十四節氣。
此種將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節氣稱為平節氣,但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在軌道上運行的速率並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回歸年時間所得平節氣的日期,並不能反映地球在軌道上真正的位置。
因此從清初的時憲曆〈西元一六四五年〉起,節氣時刻的推算由平節氣改為定節氣。所謂定節氣是由春分開始,將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每十五度定一節氣,一週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節氣,以此方法推算出來的節氣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反映當時的氣候狀況。

四﹑二十四節氣個別代表的意義
  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皆是反映季節的更替、氣候變化、物候特點及農作物生長情形等,因此均具有其個別的意義,條述如下:

立春: 春季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

雨水: 春到人間,降雨開始增多,春雨綿綿。

驚蟄: 蟲類冬眠或隱藏起來,伏著不動,叫做蟄。春雷響起,驚醒蟄伏地下冬眠的蟲類,將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 春季過了一半,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這一天太陽從正東方昇起,落於正西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古代曾稱春分與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 天氣逐漸和暖,春暖花開,草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現象。

穀雨: 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農夫剛完成春耕,田里的秧苗正需大量的雨水滋潤,適時且足夠的雨水才能使穀物成長茁壯。但此時的氣候,卻時晴時雨,時冷時熱,最讓人不易捉摸。

立夏: 夏季開始,此時已出現溫暖的氣候,萬物迅速生長。

小滿: 滿指穀物籽粒飽滿,稻穀和麥類等夏熟農作物行將結實,等待成熟,但尚未達到飽滿的程度。

芒種: 有芒作物開始成熟,結實成穗,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適當時節。

夏至: 炎熱的夏天真正到來,此時陽光直射北迴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多,是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高的,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過了夏至日,白天漸漸變短,夜晚慢慢加長。

小暑: 暑是炎熱之意,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熱到極點,雖然夏至時北半球受陽光照射時間最長,由於太陽射來的熱力必須先對地面和大氣加溫,才能把熱儲存於大氣中,所以天氣從夏至開始慢慢加熱,經過小暑後,熱度才會逐漸昇高到極點。

大暑: 氣候酷熱到達高峰。

立秋: 秋季開始,氣溫將由熱轉涼,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

處暑: 處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暑氣到此終止,但有時晴天的下午,炎熱不亞於暑夏,可視為夏的迴光返照。

白露: 天氣已經轉涼,夜晚時空氣中所含的水汽,接觸到地面上因輻射而迅速冷卻的物體,於是部份凝結為水滴而附於地面的花草樹葉上,這些透明晶瑩的水珠,我們就稱它為白露。

秋分: 秋季過了一半,同春分一樣,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

寒露: 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所接觸到的霧氣和露水,感覺寒意沁心,而草木行將枯萎。

霜降: 天氣漸寒,當地面的物體溫度降至攝氏零度或以下,接觸的水汽直接結霜附於其上。

立冬: 冬季開始,冬是終了,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完成。

小雪: 氣候寒冷,此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溫度冷至攝氏零度以下時,會凝成結晶狀的固體由空中降下,稱為降雪,不過降雪量不多且不大。

大雪: 天氣更寒冷,大雪紛飛,地面積雪。

冬至: 嚴冬來臨,此時陽光直射南迴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是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低的,日影是一年中最長的。

小寒: 天氣相當寒冷,雖進入嚴冬但尚未到達最冷的時候。

大寒: 天氣酷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二十四節氣在秦漢時代訂定時,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但歷經各朝各代的經營,現今我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各地農作物種類、生態及進行農事的時間也不相同,所以二十四個節氣字面的含意並不是各地皆適用。
不過由於每個地方整年氣候變化幾乎是固定的,各地農民依長期經驗的累積,知道到了甚麼節氣,該地就會出現何種氣候,因此沿用節氣名稱,但不拘限於節氣字面上的意義,歸納出不同節氣到來時氣候將產生的變化,以調整生活起居,且適時進行農事,故二十四節氣至今仍常為一般農民所應用。

參考資料
http://www.bud.org.tw/answer/9911/991184.htm
http://www.ngc.com.tw/watch/default.asp?pd=20040701 國家地理頻道
http://www.coa.gov.tw/5/284/1622/1622.html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可以查各節氣的內容喔)
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By Youngsun Culture & Education Foundation﹞


遠在春秋時代,先民便已經訂出了「仲春」、「仲夏」、「仲秋」與「仲冬」四個節氣,那時的人已經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觀念了。進入戰國時代後,魏國人石申編製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運行關係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表,自此以後,中國的天文學走入了另一個新時代。

節氣經過不斷地改進與調整後,到了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了《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 二十四節氣按它們的含義可分成四類: 表示寒暑變遷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徵氣溫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 反應降雨量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標示農事活動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這二十四個節氣與農業社會時期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日常起居作息生活息息相關。

延伸閱讀:24節氣來源資料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知識農夫賺綠錢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作者: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 450期 2010/06

對抗氣候變遷、ECFA衝擊,綠色農業是最具優勢的武器。台灣農民用健康永續,創造新綠農商機。

太陽總是從對面的阿里山開開心心起床,再鬧哄哄叫醒嘉義山區的茶樹。




滿頭白髮的牛仔伯鍾旭駿,一襲淡藍色襯衫,精神奕奕,開著小貨車到山上茶園。去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他到屋外查看茶園水路,房子瞬間被土石流掩埋,他僥倖躲過。那一刻起,六十二歲的牛仔伯再也避不開這個問題:種了三十年的茶園,如何理直氣壯地在一千兩百多公尺高山上繼續經營?



除了老天爺出考題,牛仔伯還有其他難題。ECFA洪水還沒到,越南茶葉已先叩關,幫他娶妻生子、買房買車的這片茶園,如何突破競爭重圍,再向上提升家裡生計?



牛仔伯的解決方案──重新定位自己:從開墾者,轉為守護者。他不再用化學肥料,在茶園裡裡外外種樹,要用最友善的種植方式,款待這塊養他三十幾年的土地。



強調健康永續的綠色新農業,是台灣農業在面臨氣候變遷、國際競爭、ECFA衝擊時,最具優勢的出路。



身兼台大農業經濟系副教授,農委會主委陳武雄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農業國際化競爭,政府逐漸轉變思維。以前,施政重心是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現在,健康和永續應居首位。這是台灣農業新的生機。



綠色農業的希望之花,正在台灣各地綻開。



嘉義太保,曾經得過神農獎的葉班長葉豊仁,做了十幾年花卉外銷生意,每月收入四十八萬元。葉豊仁不諱言,花卉用農藥很重,因為「不留活口」,才有漂亮的產品。幾年前,葉豊仁看到自己的健康報告,滿江紅,恍然大悟:「這十幾年到底賺到什麼?」出完最後一批貨,他馬上把原有的六分地,改成無毒生產,全種有機蔬果。



做綠農,有尊嚴



葉豊仁不只種有機蔬果,更注重農場的生態平衡。他親手挖水池、做水路,並用農場周遭就拿得到的米糠、杏鮑菇、木屑,製作有機肥料。小孩學校辦二手市場,他帶家裡的有機作物去推廣。



轉做有機之後,葉豊仁「心情太好了,」消費者上門買菜,還會謝謝他,提供這麼健康的食物。「賣東西這麼多年,第一次被感謝,做綠色農業會讓農民感受到尊嚴,」葉豊仁深刻體會。



重工廠林立的高雄縣,綠農新芽也開枝散葉了。



旗美社區大學在高雄旗山、美濃一帶,推動綠色農業,已有十年歷史,是台灣第一個推動「農民市集」的民間組織。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觀察,莫拉克風災不僅改變南台灣外貌,也轉化了農民內心。過去,只有少數農民關心農場生態,風災後,農民主動邀請旗美社大,到六龜、桃源等災區鄉鎮教有機農業,已有一百多位農友上過各種綠色有機的課程。



要全面發展綠色農業,政府扮演關鍵角色。



六月中旬,農委會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會議上總結,台灣未來要轉向「低風險、低碳排」的健康農業。



只是,政府的實際行動,似乎又反其道而行。



以有機農業為例,政府喊了十幾年口號,至今總面積不過三千一百五十公頃,佔總耕地面積還不到二%。這廂說要永續農業,那廂仍繼續補貼、生產化學肥料。兩年前,國際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一份報告,直指化學肥料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之一,人類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有一七%到三二%是由化肥貢獻。



曾經擔任台橡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的黃育徵,退休後全心鼓吹綠色農業。他指出,台灣農業之所以很難邁向永續,問題就出在政府自相矛盾的政策。




農委會透過農會,發農藥給農民,台肥又大量生產化肥,低價賣給農民,「左手鼓勵有機,右手補貼無機,」黃育徵質疑,政府的兩手做法,反而阻礙台灣農業的綠色競爭力。



黃育徵從經營企業的邏輯解釋,經營綠色農業,要用最少的資源,成就品質最好的產品。因此,原本被視為垃圾的廚餘,才是綠色農業的核心,能夠當地消化,當地處理,當地使用。他長期追蹤後發現,台灣的廚餘,有三分之一養豬,三分之一燒掉,三分之一隨便丟,如果都收集來做堆肥,既可省下每年上億元的化肥補貼經費,還可以保護水源、土壤與健康,這是多贏棋局。



綠色農業能否盛開的第二個重要關鍵,在於開發市場。



產銷兼顧 開發市場



在屏東和高雄種植有機瓜果的黃克賢提醒,不少農民一頭熱投入有機,生產出來後,卻不知道要賣給誰。「只是為了救地球,綠色農業會做不久,不能只顧『產』,忘記『銷』,」黃克賢根據經驗分享,農業有一長串商業過程,生產只是當中一部份,行銷綠色農業,需要更多專業投入。



更困難的,是突破既有產銷體系的龐大結構。潤惠有機事業行執行副總經理邱德森歸納,台灣農產品的價格和銷售管道,幾乎都掌握在固定幾個批發商,批發商慣性壓低價格收購產品,有機農業成本比一般無機農法至少高出兩成,很難打入傳統批發渠道。批發商不收購,綠色農產品也銷不出去,形成負向循環。



愈來愈多有機從業者,正努力掙脫牢不可破的產銷網,從通路下手,開創綠色農業的市場。



傍晚五點,美濃有機農劉傑興的小發財車上,載著農場的有機木瓜、南瓜,送到高雄市區的「農家小舖」,一顆顆整整齊齊擺放。高雄縣微風市集志業協會顧問葉杏珍,在十幾坪大的店面裡忙著點貨、簽收。這是第一家由有機農民集資成立、經營的行銷通路公司,專門販賣不用農藥、化肥、基改,使用有機堆肥,注重農場生態均衡,有機健康的農產品。



幫自己的米說故事



葉杏珍曾到日本學做有機農業,三年前,他們在高雄縣婦女館前廣場試辦微風市集,開放場地讓有機小農每週擺攤一次,販賣自家種植的綠色農產品。



初期,每攤每次收入只有五百多元。到現在,有機風行,每次每攤平均可以賣出五千多元。去年,微風市集營業額已經突破一千萬元。葉杏珍看到機會,和參與市集的三十三位農友,集資一百萬元,持股五二%,再找其他有機農業支持者,共同創業成立公司,經營這間「農家小舖」,打造有機農業專屬平台。



在田寮種有機番茄的葉杏珍肯定,農民第一線經營通路,可以在第一時間收集消費者資訊,立即回饋到生產線,也能慢慢熟悉包裝、為產品說故事等專業行銷技巧。



家住台南的甘文聰,則用虛擬集體合作社的共同行銷,串聯南部的有機農場。



甘文聰曾在台北金融圈工作二十年,每天看幾十萬、幾百萬的數字跳動,「覺得很虛。」五年前,他放棄台北,回到實實在在做生產的農村。「種出來好吃,吃得健康快樂,又顧到環境,不是比看數字跳動更有成就感?」留著小鬍子的甘文聰,拿出印有「台灣阿甘」的名片,坐在稻香滿溢的遮陽棚下納涼。



知識帶頭 打造資訊平台



過去幾年,甘文聰四處奔走南台灣有機農場,組成合作平台,從消費端幫助有機農民拓展商機。他一方面稽核有機農場,「看看有沒有作弊,」一方面協助農民做生產與農田管理紀錄。如果接到大單,還會協調各農場互相分享。今年,他說服高雄縣政府,每個月讓中小學吃一餐有機營養午餐,開闢校園通路。



綠色農業不僅在鄉村開花,也往北部都會區灑種。




專長資訊網路的工研院創意中心研究員陳建泰,這幾年最關心的,不是奈米、雲端這類高科技,而是農村的未來。台中大肚長大的陳建泰,去年在工研院提出自主創新知識下鄉計劃,要用他的資訊專長,建立永續農業的糧食網絡。



陳建泰深入探索,農田生產精密,產銷複雜,要全盤轉向綠色農業,一定要靠知識帶頭。「愈做就愈了解,農村比台積電難搞,」陳建泰打趣說。



他的計劃,是瞄準一到七年內即將退出職場的準退休族,退休後移民農村,這群人對生態、對永續更有認知意識。陳建泰要打造一個農村資訊平台,讓這些人把專長、金流和社會人脈帶進農村。



陳建泰還號召工研院其他同事,每年花兩千元在新竹三重埔承租一分地,實踐社區支持型的實驗農場。農場以十人為一個小組,小組中有管理者和支持者,四個管理者負責栽種秋葵、小黃瓜、四季豆等作物。支持者則出錢、除草、澆水,風險大家共同承擔。這群科技人農夫,跟附近農民學水田倫理、灌溉施肥,並用對環境友善的方式,耕耘自己這一畝田。



「希望將來在農村的田埂間,可以聽到國際級的對話,」這是陳建泰最大的夢想,也是台灣綠色新農業的動人詩篇。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 台灣農業,改變已經開始



農業要適應氣候變遷,要先從抗逆境育種做起,以前強調種高品質良質米,未來需要更耐旱、耐鹽、耐高溫的抗逆境品種。去年開始,農試所已經做抗逆境育種,不一定好吃,但總是要從長遠眼光處理。



另外,要依照風險程度,擬出糧食安全結構。例如,我們預期未來能源價格會高,需要發展在地作物,減少高耗能的進口。要發展哪些在地作物?生產稻米要用很多肥料,可以改生產甘藷、玉米,取代部份稻米。從前年開始,我們種飼料玉米和青割玉米,這些都是進口替代。




要發展在地農業,可分兩個層次來做。第一是合理化施肥,讓農民用更少肥料,產生更好效果。粗略估計,如果普遍運作合理化施肥,肥料用量可減少二○%到三○%,前年我們做到三百個農戶,今年要做到三百個產銷班。



再來是推行健康農業。現在農業施政方針是健康、效率、永續經營,幾十年來第一次把健康放前面。



健康農業具體做法,包括不用農藥、也不用化學肥料的有機農業,政府監測農藥殘留量的安全糧食吉園圃,以及做產銷履歷等。健康農業的面積要倍增,現在是兩萬五千公頃,四年內,希望達到五萬公頃。



有機是最困難的,過去二、三十年只做到三千公頃,未來四年要達到五千公頃,這是很大挑戰。我們要成立幾個有機專業區,讓緩衝帶大一點,避免被污染。我們和台糖合作,台南、雲林和花蓮都有有機專業區。



大陸市場現在給台灣三十四項農產品零關稅,ECFA簽訂之後,還會增加十八項,都是對岸單方面給,沒有要求對等回饋。我們要想的是,如何爭取大陸市場?



吉園圃、CAS現在都在大陸登記註冊,讓當地消費者知道,看到吉園圃,就是台灣來的,代表政府認可衛生安全。這是我們戰略性目標,整合吉園圃和有機農業,所有農場要求認證,貫徹執行台灣的健康農業。(採訪整理/蕭富元.林倖妃)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黑心台塑三部曲–放水政府、沈默人民、無力團體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文/munch


2010 年5月19日,台灣環保團體頒獎給台塑企業一座「黑星球獎(Black Planet Award)」,這個獎座是德國的國際環境組織ethecon,從2006年開始,挑選國際上對環保有貢獻的團體\個人,頒發「藍星球獎(blue Planet Award)」,同時也對惡名昭彰的污染企業\個人,頒發黑星球獎。



2009年台塑以跨國污染,汞污泥輸出國外,獲得國際之恥的「黑星球獎」,這也是繼孟山都的基因改造、雀巢的人工奶推廣、以及Xe/黑水的非法軍事輸出,台塑在第四年就以污染事件,登上國際環保之恥。2010年,台塑爆發毒污事件後,環保團體將這座跨國獎項,帶回台灣頒發,讓人瞭解台塑在國際的聲名狼籍。



頒獎時刻,官員、企業當然不會前來,這種只有挨罵,沒有貼金的時刻,個個躲到不見縱影,只剩媒體、環保團體自行活動。當斗大的恥字,襯托在反諷面具的背後,現場響起掌聲,但是讓人感傷的事,這仿如對於黑心台塑唯一的制裁,意義深遠卻力量微弱。



一個企業能夠黑心,有其三部曲,從政府、團體到人民,如果關關闖過,不黑才怪。



一直覺得,罵死台塑有何用?沒有一個企業不黑心,從沒有一個企業家是以慈善事業為目的,在資本主義邏輯裡,利潤來自剝削,勞力與土地的成本剝削,誰越敢剝削,誰就日益壯大,舉世不變的道理。



所以罵台塑黑,就像罵一個賊為何要偷,慣習如此,罵他何用?反而該檢討的是,抓賊的警察跑到那裡去?









放水政府



在資本時代,民主政府的設計,就是透過集體力量,選舉出管理者,謀求人民的福祉。無論從工資保障到環境保護,都彰顯一種維護人民基本生存的權利,更怕選出的政府怠惰,於是將國家對於人民應該信守的契約,形諸於種種保護法律之內,勞動法規、環保法令都是限制企業過惡的基本底線。



其實在理想型態中,對於人民生活安全的維護,根本無需環保團體出面,政府依法行政,管理要求財團,就該有足夠的公權力介入,環保團體可以致力更好環境品質的追求。但是這個理想,畢竟是舉世失落了!所有經人民選出的政府,基礎奠定於民意,卻是向財團傾斜,甚至成為財團的護航者。



台塑的毒污事件,讓人看清最醜陋的一面。



台塑有污染,從街頭巷議到罪證確鑿,廠區內外的地下水體,都已證實高度污染,驚爆整個社會。但是更讓人驚爆的事,卻是政府在事後的處理態度,從重罰到停工,人人期待一個法律公義,能夠在此展現,最後卻是雷聲大雨點小,以無法證明廠區內外污染關聯性為由,決議停工不必,函送法辦也無疾而終,甚至到最後連罰款也搖擺不定。



太荒謬的邏輯,廠區內外相同的污染物質,附近又無其它明顯污染源,居然無法證明兩者相關,難道廠外污染是自己長出來,或是天上掉下來,這種專業結論無異是靈異事件,活生生在台塑廠區外圍出現,讓台塑逃脫擴散廠外造成危害的公共危險罪嫌,甚至斷絕居民訴訟求償之路。



對於環保事件,從中科到國光石化再到台塑,每件個案相同邏輯,顯示環保爭議越來越不是法令的問題,而是詮釋法令與引用法令的問題,說穿了就是官員心態。



在台塑毒污事件的專家小組會議結論出爐前,環保署長沈世宏在3月31日立院的答詢中,就讓人理解為何台塑能夠逃脫責難。



「對於停工的手段,過去還沒有用過這樣處罰性的手段,但是不是不可以,因此我們現在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根據環保法規,如果屬於情節重大,就可以裁罰直接停工。所謂不教而殺謂之虐,所以我們現在重新提醒,未來類似的案例如果再次隱匿不報,就會被視為情節重大,我們會直接令其停工,到時候就不要說我們是不教而殺。從懲罰性的角度,我們會提示將來如果再有類似的行為會被視為情節重大,而被命令直接停工。



第二,就整治上的必要來看,如果根據我們現在所有手上的證據、洩漏的合理性,以及業者目前已經採取的措施,從外觀上看來似乎已經採取了有效的阻絕手段,也就是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必須停工進行整治,但是我們也不排除這個可能,因此還需要靠後面的整治計畫或應變計畫做更多的鑽井,從這些鑽井去研判是否還有持續洩漏及擴大的情形。如果有這種情況,需要停工以找出洩漏源,我們也不排除要求它停工來找到持續擴大的源頭,以遏止污染的擴散。」



「再次隱匿」、「有效整治」成為停工的考慮條件,換成白話就是對於現有污染「不必停工、再給機會」,甚至連不法利益的罰款,起算時間也是依「行政罰法」頒定的2005年算起,長期污染,只追討五年不法利益,一切依法行政。



更重要是,污染證實存在,應該針對附近居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檢驗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進一步作為醫療與賠償訴訟的依據,應該都是政府必須擔負的責任,但是到現今仿如無關緊要,誰也不清楚長期伴隨污染而居的居民,倒底有著什麼生命風險?



這種依法行政,唯一顯而易見的事,就是向財團嚴重傾斜,法律的引用、詮釋,都是謀求企業之利,無顧人民、環境的苦痛,從中科到國光石化再到台塑,環保署充分擔當掃除投資環境巨石的馬前足角色,每一件案子,對財團企業侷恭和善,對環保團體充滿敵意,都讓人分不清擔任環境監督的環保署,為何從監督角色,變成護航的推手。



環境污染,像是政府的良心試劑,企業黑心,政府功不可沒。







沈默人民



企業黑心,政府放水,其實最該氣憤的是身處毒污之中的居民。但是,台塑仁武廠毒污事件爆發至今,除了媒體密集報導期間內,引發全國關注,大家都在看中央環保署、地方環保局,敢不敢對台塑開鍘,一場環境正義的大戲,隨著拖字訣的危機公關策略,在廠區內再度複檢,廠區外抽樣調查,再等專家小組長時開會討論延宕公布日程之後,民眾等到乏味,媒體又有新的議題,於是台塑污染有如昨日黃花,從社會的關注淡出。



更麻煩是,直接受害的鄰里居民,在幾場零星集體抗議後,隨著那選舉狂喊為民喉舌的民代,面對政治獻金充沛的台塑大企業,一個個吞舌噤聲之後,地方的村里自救會,突然不知該如何發聲,或是有誰會帶他們上街頭。



地方開始沈默,沒什麼名人願意為這片痛土下跪,關係緊密的地方媒體,也無法像北部蜂群記者,嗅到血腥就是一陣兇狠叮咬,於是一切變淡,淡到讓人遺忘南方那片土地下,異樣的毒物仍在土壤裡流動,仿如一切如常,生活照過。



執法的政府只敢打蒼蠅,要政府打老虎,其實別無他途,只有像後勁反五輕一般,立下決心埋鍋造飯,就是用人民的意志,逼得號稱鐵頭強勢的郝院長,1990年帶上千名軍警,夜宿五輕強勢開工後,也不得不低頭,承諾25年後(2015年)遷廠。



只有更多人民的憤怒,才會讓和財團進餐、開會、參訪的政府,記得他們是人民一票票選出來,為的是保障基本人權、追求環境正義,而不是選出來參加財團的剝削派對。



台塑仁武廠污染,只是現今一堆環境爭議中的一件案例,只不過很不幸,在所有開發案都是推估有污染風險外,台塑仁武廠根本是被澈底活逮,所有嚇死人的污染數據,讓一個污染企業無可辯駁。當企業、政府開始耍弄時光拖延戰術,在法令上大玩你濃我濃的原諒遊戲,財團政府可以狼獾厚顏,人民怎能不生氣!



沈默,不會等到財團政府有何歉意回饋,只會等到子子孫孫在污染的土地上,永世沈淪,無法理解在那個關鍵時刻,先祖們為何沒有站出來。



無力團體

環保團體真的很不重要!如果政府有心、人民有力,監督環境之事,不必環保團體費力,反而更該扮演宣教者角色,要民眾要愛護地球,不要亂丟垃圾,甚至少用塑膠袋,或者抱抱小孩,辦辦環境比賽,微笑的上媒體露臉。但是很不幸,這等優雅工作,環保署陪同高官搶著做,卻把對抗污染開發的苦差事,丟給環保團體。



環保團體從不優雅!在高雄34度的烈日下,採集夠臭的河水,拉起不明的井水,沒有薪水,一切義務,甚至還得四處募款,自掏腰包,租個涼爽空間,弄些可抄的資料,給那些愛來不來的記者。問題是十年苦苦追查,拼個一分半新聞,卻在三姐的初夜加上四哥的KUSOYouTube,拉跑了焦點目光,於是嚇死人的數據,只能躺在白紙上,變成離奇死亡的訃文。



幾年來,林啟燦教授團隊和地球公民協會,追查大高雄地區的污染,從調查、分析、發佈、抗爭,辛辛苦苦的一手包辦。做一個環保團體該這麼累嗎?在國外應該給的公開數據,沒人敢藏,環保團體取得數據,進行監督,至多到法院拼上耗時多年的賠償訴訟,爭個毒死全村或財團快樂。



但是在台灣,一切枉然,財團暗藏污染資訊,政府還幫著掩飾,環保團體必須親自追查,等到紙包不住火,污染證實,然後環保團體又面對二階段的法律嘴皮戰,在怪異的損害控制與法律詮釋上,看著怪異的政府,幫著財團找下台階。



有時為這些環保人士抱屈,那一位不是關起門可以自己過好日子,但是每一位為了土地、為了環境,簡直是奉獻人生,為那些不會言謝的土地,為台灣永續環境,奮鬥不已。



其實,對抗財團容易,監督政府不難,只要受害的人民願意站出來,再傾斜的政府也要依法行政,求取環境與人民,不受毒害、安樂生活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財團發展的最大利益。財團黑心,政府護航,環保團體的所有作為,都是希望民眾能夠理解,土地之害受害最深不只是生物,還有依賴土地而生的人們。



如果一切辛苦追查,到了最後關鍵時刻,人民還不能挺身而出,告訴政府人民的憤怒,少數的環保團體可以苦無成果,但是最直接受害的還是沈默的人民,因為他們在土地之上,緊密相連。







黑星獎頒獎時刻,戴上面具的擬仿脫口秀,像是拉伯雷筆下的反諷嘉年華,當人民無力對抗,只能以扮裝消遣,這種嘉年華是華麗的悲傷,提供嘲諷,卻不具力量。



環保團體真的是用盡力量了!每位讓人尊敬心憐。如果民眾無法站出來,一起行動,就寄望環保團體的孤單對抗。那麼,到最後吞下環境毒水的人,還是生活土地上的沈默人民!



黑心獎頒獎了!下一次該以巨吼,頒給財團、政府,污染滾蛋的憤怒。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綠竹筍有機栽培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文/圖 謝元德、鄭安秀



前言



綠竹適宜種植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砂質壤土或壤質砂土之土壤,本省各地均有零星栽培,其生產期為4月至9月,而本省6月至8月為颱風季節,綠竹筍因生長於地下,根莖堅實,颱風災害較少,若水分足營養夠時,產量高,雖然隨著時代變遷及科技之進步,竹材之用途逐漸被化學製品所取代,但綠竹筍因價格良好,所以仍不失為農家之經濟作物,且綠竹筍質地細嫩,味鮮美,具特殊芳香味,又富含纖維質、維他命,熱量低,有助腸胃蠕動,為本省重要的夏季健康蔬菜之一,配合採用無嵌紋病毒健康竹苗,極適合進 行有機栽培之生產。



定義



綠竹筍有機栽培係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及飼料添加物的生產體系,為提高有機農業之可行性,其生產體系則有賴採用輪作、作物殘體、禽畜糞、豆科作物、綠肥、農場外廢棄物、機耕、富含養分之礦石等以維持土壤肥力,同時供應作物所需養分,病蟲害、雜草及有害生物則以生物防治法等之觀念及方法予以管理。



園區之選擇



有機綠竹筍園應選擇田區土壤、空氣及灌溉用水均無污染之筍園,且園區通氣、日照及排水均良好者。



筍園雜草控制



有機栽培筍園全年不使用殺草劑,雜草之控制以人工或機械除草,或以塑膠布、稻草或其他資材敷蓋控制雜草之發生。



肥培管理



綠竹筍有機栽培全年不施用化學肥料,其所需之營養要素全賴有機肥料之供給,故有機肥料之種類、品質及施用量為鮮筍產量及品質之決定因素之一。綠竹筍為多年生作物,適宜在較粗質地土壤栽培,而土壤有機質含量高 可保有較多之水分,增加土壤動物之繁殖使通氣良好,避免大雨過後之土壤 結皮。



一般筍園均施用大量有機肥料,其來源大都購自市售商品,惟有機栽培應鼓勵農家自製堆肥,避免施用含有化學肥料之有機肥料。堆肥製作依栽培規模設置50坪以上之簡易堆肥舍,以富含纖維質之蔗渣、濾泥、牛糞或其他農畜產廢棄資源充作主要材料,混合富含養分之油粕類或雞糞經堆積,翻堆及腐熟而成。每年冬季休眠期施肥前,須採集園區土壤樣品進行各項肥力分析,作為土壤管理及有機質材施用量之依據,施肥量依分析結果每欉施用 60~100公斤堆肥或其他改良資材與土壤混合後,覆於基部,每年二次。



病蟲害管理



綠竹筍有機栽培全年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綠竹栽培管理上亦會遇到病蟲害問題,蟲害方面主要有竹盲椿象(竹蚊)及竹捲葉蟲,前者在防治上須注意園區通風情況,如避免園區過大,保持適當行株距和勿於谷地栽培等方法可以獲得改善;後者亦須注意田區通風情形,發生時可以隨手摘除或以3.8%蘇力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每公頃用量2公升及糖醋液稀釋1000倍,每公頃施用800公升輪流噴施。病害方面主要有竹類嵌紋病、銹病及煤病等,其中以竹類嵌紋病的發生最為普遍且嚴重,發生時罹病株筍肉木質化,筍質變劣,粗硬難食,俗稱「筍丁」,影響鮮筍產量及品質。所以在有機栽培上應以無嵌紋病毒綠竹健康苗定植,定期檢測,若發現罹病株應即挖除,筍園用採筍刀、鋸子、鋤具及剪定工具集中管理,並與其他園區工具區隔,避免病毒傳播,控制每欉枝數,使通風良好,均可減少病害之發生。



綠竹園管理



竹筍的生產係由所留母莖的地下莖萌芽生長而得,一般都在冬季進行竹欉整理時開始留隔年生產竹筍所需之母莖而砍除多餘的老莖。綠竹通常三年 生母莖所生竹筍較多,所以應多留三年母莖而少留二年生者故所留母莖為二年及三年生者,數量不超過五支,數量太多,消耗土壤養分且竹欉迅速擴大,使竹園通風不良,管理及採收不易且易招致病蟲害。



結語



目前本場進行之綠竹筍有機栽培設置於台南縣白河鎮,面積有2.0公頃,園區與其他竹園隔離,並設置有100坪之簡易堆肥舍,施用之有機肥料,以糖廠濾泥加25%雞糞經約90天堆積腐熟而成,由於所生產之鮮筍品質良好,目前銷售情形良好,惟因綠竹筍保鮮不易,日後應輔導以預冷方式直銷有機農產品購買團體或專賣店,暢通銷售管道。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葉菜類有機蔬菜栽培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葉菜類如蕹菜、莧菜、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及葉萵苣等,由於生育期短,從播種至採收僅20-30餘日, 因此非常適合有機栽培。此外,鄉土蔬菜如洛葵、甘藷葉及白花馬齒莧等,由於扦插容易且病蟲危害較少,也是有機栽培之最佳選擇,茲將葉菜類有機蔬菜栽培要點敘述如下:



一、菜圃環境



有機蔬菜栽培圃需選擇土壤、灌溉水及空氣均無污染之地點。



二、設施搭設



一般菜圃可搭設簡易塑膠布溫網室,上覆塑膠布防止雨水沖刷蔬菜,兩側以紗網阻隔,減少蟲害入侵或僅搭設紗網進行傳統撒播栽培,也可採用盆植或穴盤栽培。防蟲紗網以24目較佳,根據調查:24目紗網之蟲害危害率較16目紗網可減少41%,且蔬菜生育佳;至於網孔較密的32目紗網雖然亦有良好的防蟲效果,惟通風及日照量均不佳。



三、共榮植物及忌避作物種植



有些植物種在一起,會促進彼此生長,稱為共榮作物;如黃瓜與山芹菜利用黃瓜的遮蔭,山芹菜生長會較佳。另部份作物會產生特殊的氣味或分泌特殊的化學成分減少病蟲危害稱之忌避作物,香茅草、九層塔、薄荷、萬壽菊及香蔥等均屬之,如薄荷可防治紋白蝶、蠅類及夜盜蟲,九層塔可誘殺瓜果實蠅;萬壽菊可減少線蟲危害。



四、蔬菜種類選擇



由於蔬菜種類不同,對病蟲害的忍受程度亦異,因此宜選擇以抗病蟲害較強之蔬菜種類(如甘藷、蕹菜及葉萵苣等)。



五、輪作制度之建立



為了達到永續性經營,宜適時進行不同科之蔬菜輪作,或者在休閒期敷蓋透明塑膠布減少地下害蟲之危害。並在冬季菜價較低迷時,栽植綠肥或休耕以減少設施連作障礙之問題。



六、肥培管理



有機蔬菜栽培農戶選定後,由各區改良場取土壤分析,並依分析值推荐有機質肥料施用量,以後每隔半年分析一次。肥料施用依各地之需求而異,在中南部地區,則播種前每十公畝施用蔗渣有機肥750公斤、微生物有機質150公斤,及發酵後豆餅100公斤;種子發芽後8-10天,噴施有效微生物群發酵液500倍,每隔 5天噴1次迄採收止。 植株生育期間噴施發酵後且經稀釋之豆餅浸漬液 1-2次。



七、病蟲害防治



(一)鱗翅目幼蟲如甜菜葉蛾、番茄葉蛾、斜紋葉盜蟲及小菜蛾,以黃色粘板、誘蟲燈或性費洛蒙誘殺,生育初期噴施蘇力菌500倍。



(二)黃條葉蚤防治可在蔬菜採收後或整地前將菜圃浸水3 天,或以黃色粘板誘殺或者葉片噴施苦楝精(4.5%)1000倍。



(三)每期作採收後園區浸水 5天後再行整地,俾降低有害昆蟲之密度。



八、雜草控制



若有雜草發生時,隨手拔除,勿使開花結種子落入土壤中,日後若再發生雜草仍隨手拔除,或者在植後於畦溝覆蓋塑膠布減少雜草滋生。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010/11/16

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最早提出【自然農法】主張的是兩位日本人,一位是宗教家兼藝術家的「明主樣(岡田茂吉)」;另一位則是實際從事農耕的植物病理專家「福岡正信」。兩個不同身分與處境的人,不約而同在幾乎相同的時期主張「自然農法」,其實是非常有趣的巧合。


「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在歐美西方很受重視,因為他以實際農耕30年的經驗,完全符合科學要求的數據,向世人證明「自然農法」的可行度。我對他的認知,來自他所寫的【一根稻草的革命】這本書的電子檔。(這本書台灣沒出版,中文版是大陸印製,網路上可找到大陸網友po上網的電子檔,若有人要,可留下電子信箱,我可轉寄檔案,雖已轉成繁體字,但錯字不少。)歐美的生態環保人士大多尊崇福岡正信的作法和理念,例如「樸門農藝」的人士就採用他所發明的「種子球」播種法,而藉此營造一個仿自然環境的庭園設計風格。


福岡正信的這本書從他25歲時的「轉變」說起,原來他只是一個平凡的年輕人,因為染上肺病期間,面臨了生死交關的考驗,因此病癒之後,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然後在一個野外的清晨,忽然「頓悟」,忽然明白這世界是個幻影。


我想到一個比喻來形容他的心境,就是忽然發現自己的人生只是「一齣舞台劇的劇情」,人生只是一場太過投入的演出,結果他在舞台上猛然想到自己是個演員,因此脫離了劇情的發展,馬上變成局外人,然後冷眼發現,在舞台上不管做什麼、說什麼都是假的,都是無用的。於是他辭掉工作,變成別人眼中的「瘋子」,整天說些讓人聽不懂的想法,流浪兩年之後,只好回鄉務農。

福岡正信於1938年回鄉務農,馬上將他所領悟的「無用論」運用到農務上:「人為的干涉都是無用的」,所以採用了「放任不管的農法」,將父親交給他的柑橘園放任枯死光了。因為進入大戰期間,他只好到縣府單位負責防治病蟲害,卻同時開始實驗、摸索、嘗試「自然農法」,經過30年的努力,當然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與成果。


所以福岡正信之所以執行自然農法,並不是有鑑於化學肥料的危害,而是他採用了像老子所說的「棄聖絕智」、「無為而治」的方向,來從事糧食與水果(柑橘)的生產。漫長的歲月當中,他也經歷過很多次的失敗,我讀著他的經驗談,領悟了幾件事。

首先是產量的問題。因為不施肥的作物植株比較矮小,所以同樣空間的稻田,他就可以種比較多棵稻子,所以收成量不但不比別人少,後來更是單位面積的最高產量。一般人都以為採用自然農法的收成量會很低,由此可證明,產量低只是初期的過渡現象而已。

其次是省力、省時的問題。福岡正信的農法真的很簡單,他以小麥和稻米交叉種植,每年的一月灑稻米的種子,到了六月灑小麥的種子,而稻米要到七八月才收割,小麥也是到了隔年二月才收割。所以他等於在上期作物收割前就開始種下期的作物。然後作物收割之後,稻桿或麥桿就亂亂地鋪回田裡,正好抑制了雜草的生長。所以他的農活不多:灑種、收割、鋪草、灑種、收割、鋪草。除了收割比較費人力,每次灑種大約一個人兩個多小時就灑完了。看到他種稻子和小麥這麼容易,也讓手無縛雞之力的我也躍躍欲試,我也想模仿他「稻、麥交替輪種」,不過從北國日本複制模式到北台灣來,播種時間就不可能完全複制,看來也要實驗個幾次才能知道能否模仿。

第三個讓我學到的觀念是「自然的樹型」,福岡正信在文中強調他種出來的稻子,整株造型和葉片都與一般人不同,電子檔有圖說沒圖片,因此不容易明白他說的特別之處。另外對於果樹的栽培,「自然的樹型」更是讓我疑惑的地方,難道他的意思是不要人為修剪枝條嗎?如今的果樹苗都是接枝苗,要如何認定「樹型」是自然的呢?(當初我讀到這部分感到有疑問,就沒再繼續讀完,也許讀完了能懂,也許不能懂,那就變成日後我要拿自家的果樹來實驗求證囉。)

第四個也是讓我佩服的觀念是:平價銷售。由於採用自然農法耕種,因此對福岡正信來說,他所投資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都很低,因此他所生產的柑橘賣得比一般市價還低,但是這裡有個前提,也就是他並不進行「選果」的工作。果實在樹上不可能一樣大小,專業的果農總要先費力將採收下來的水果分等級,然後再進行包裝、運送,為了運送保鮮,還可能進行藥劑處理,這些都是時間、人力與物力的投資。福岡正信的做法是將果樹上的果實採收下來之後,就直接送到像「主婦聯盟」的合作門市銷售,價錢訂得比較低,產品則沒經過挑選,所以賣相不好,但他有信心:消費者花少錢卻吃到好吃的農產品,慢慢就會對自然農法的產品有信心,慢慢就會擁有一群支持的消費者。

我真的很希望,將來我們也能採用這樣的「平價銷售模式」,「雖醜卻便宜又好吃」,這是多麼實在的情況。相比於目前「漂亮但貴又難吃」的一般水果,以及以為有機應該「醜但好吃卻很貴」的觀念,都是非常不同的做法。


福岡正信發明「種子球播種法」,是因為直播稻米或小麥,結果灑在土地上的種子被鳥啄食了大半,因此他先將種子裹土,揉成細小的種子土團,再將這些小小土湯圓灑到田裡,就不怕鳥偷吃了。我從黃盛麟的書【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中發現,樸門農藝的人士則是把各種種子混合在土團裡,丟到庭園的各角落,如果土團裡的種子適合在該角落生長,它就會自己發芽茁壯,顯然有「天擇」的意味。


福岡正信是「自然農法」的實踐者,而「明主樣(岡田茂吉)則是「自然農法」的理論思想家,兩者其實都有不同於一般人的觀念作為先趨。如果沒有「觀念」作為核心動力,單純模仿一些手段或作法,終究無法在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堅持下去,因此我相信,看得到的技巧好學,看不到的理念要先弄懂,否則就要變成「信仰」才有辦法遵從,這樣太困難了。而「自然農法」是簡單的,不應該是困難的。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無患子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英文名稱: Chinese soap berry

學名: Sapindus mukorossii Gaerm

科名: 無患子科(Sapindaceae)Sapindus(無患子屬)

別名: 木患子、洗手果、油珠子、肥皂樹、肥皂果、肥珠子、黃目樹、洗手果、圓肥皂、印度人的肥皂、菩提子、鬼見仇、假龍眼(苗栗)、黃目子(台灣南部閩南人)

原產地: 印度、中國、日本與臺灣等,苗栗一帶民眾稱之為,因為成熟時的無患子與龍眼有幾分神似,稱之,大概是熟透時自外表隱約可看到果實內的黑色果核,有若眼珠子一般,亦有稱苦枝子,應與其味苦有關吧。

分佈: 以氣候條件來看,熱帶、亞熱帶、有乾旱的季風區最適合無患子生長,它主要分布在華南、日本中部以南、琉球、印度,而台灣由於氣候與地形適宜,在全省低海拔闊葉林內皆能發現無患子的蹤跡,尤其是西南半部的淺山區域,更是最主要的分布區,例如台中大坑頭嵙山即為無患子的一大集散地。

用途: 木材材質粗重而脆,供箱板、器具用材;果皮富含皂素可代肥皂;種子可入藥,亦可搾油供製肥皂和潤滑油之用。在清潔劑尚未普遍使用的年代,無患子無疑是最佳的替代品,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因此大家便以無患子的果實來洗滌身體、器具或衣物,缺點是白色衣物洗久了會因色素沈積而變成黃色。除了洗滌的功用之外,小孩也拿無患子當玻璃珠玩耍,僧人則以其製成佛珠或念珠。相傳以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因此名為無患。

(一)古時候的清潔劑「無患子」和一般合成清潔劑: 古時候會拿來當做清潔用品有:洗米水、稻草燃燒後的灰燼、榨茶樹油的茶籽渣,以及無患子等。 無患子因為含有皂素,起泡之後能當作清潔劑,可以說是古時候最常使用的清潔用品。 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合成清潔劑則容易對環境、人體有害。無患子則不像一般清潔劑,無患子容易分解,不易對環境造成負擔,這也是目前大力推廣無患子的原因 !

(二)無患子二三事: 1、如何用無患子洗衣服? 用石頭將無患子壓碎、去籽、取無患子外頭部份的皮和肉和衣服上一起搓洗。 3.提高濃度的方法 : 將果皮、果肉敲爛後的無患子加水加熱,讓皂素能夠快速分離,再將渣撈起,便是濃度頗高的「無患子皂乳」了 !剩下的渣還可以拿來做有機堆肥。 4、無患子和龍眼長得相像: 無患子和龍眼視同科,在新竹,無患子被叫做「木浪子」、苗栗稱為「木羅 (子)」、南部稱為「黃目子」、「蘇目子」、「假龍眼」…等。 5、無患子功用多: 無患子除了有清潔上的用途外,另外,還可以用來吹泡泡、做毽子等許多有趣的玩具呢 !可以說是功能眾多啊! 6、無患子為何會被叫做「無患子」呢? 無患子用在宗教上極多,而最早,是因為巫師以無患子做成的木棒趨鬼,其涵義是為了「不怕妖魔鬼怪為患」。

基本資料介紹(取自: http://www.yctsayl.idv.tw/yctsayl/html/90/90004.htm)

果皮可代替肥皂洗滌衣物,種子可炒食;根可治吐血、止咳,花可治眼疾,果則治療疝痛等。

生長形態:落葉性喬木,株高可達15公尺。

葉的形態:偶數羽狀複葉,小葉4~8對,長卵形、披針形或鐮刀形,先端銳尖,基部歪形,全緣。

花的形態:圓錐花序頂生或腋出,花單性或雜性,徑約0.3公分;萼、瓣均為5片,花冠白色或淡紫色,瓣緣有毛;雄蕊8~10枚,花盤明顯。

果實:核果球形或扁球形,徑約2公分,成熟時棕色或黃褐色,表面光滑,基部具有花盤之明顯遺跡。

種子:核果內藏種子一顆,球形,黑色,甚為堅硬。

花果期:夏季開花。

繁殖:以播種法繁殖,春季為適期。

栽培:不拘土質,但以適潤之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早春落葉後做修剪整枝。性喜溫暖至高溫,生育適溫約18~30度。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