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推動休閒農業區特色環境自主營造成果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3/05/31

宜蘭縣推動休閒農業區特色環境自主營造成果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 湯惠媄
一 . 前言

  宜蘭縣一直以來都是以強調環保、文化、生態、觀光、教育及科技為推動方向,造就今日位於台北都會區旁邊,獨一無二的世外桃源。為了因應農業轉型,宜蘭縣配合農業政策,全面規劃輔導傳統農業加速調整產業結構轉型成為兼具生活、生產、生態,以及教育性的第四級休閒遊憩產業。

二 . 問題分析與發現

  截至目前,宜蘭縣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劃設的休閒農業區有 13 處,占全國 67 處的 19 %;休閒農業經營場家達 263 家以上,占全國 1,244 家的 21 %。 2004 年宜蘭休閒農業貨幣收益約為 11 億 828 萬元,至 2008 年已達 28 億 9,295 萬元。無論是在遊客平均支出( 2004 年為 609.96 元 / 人至 2008 年為 779.37 元 / 人)、休閒農業場家數( 2004 年為 100 家至 2008 年為 243 家)以及遊客人數( 2004 年約 182 萬人次至 2008 年約 371 萬人次)方面,都有明顯的成長趨勢。且即使面臨全球 經濟的不景氣,國人旅遊支出下降之際,宜蘭縣休閒農業的遊客人數 2009 年仍持續成長達 430 萬人次,說明發展休閒農業確實 為宜蘭縣的農村經濟帶來不少生機。 (資料來源:國立宜蘭大學陳凱俐-2009 年宜蘭縣休閒農業經濟效益評估 成果報告)

然而,面臨北宜高全線通車及休閒產業發展愈趨成熟,宜蘭的農村將會面臨一些下列危機:

(一)大輛人潮、車潮及錢潮帶來整體農村環境與人文的破壞。
(二)北宜高全線通車帶來只要 45 分鐘車程的便利性,造成休閒農業旅遊轉為一日遊的消費樣態。
(三)過度密集的休閒農業區,不易讓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遊客對各休閒農業場(區)提供服務的辨識性不高,減少回遊的意願。
因此,宜蘭縣休閒農業產業特色營造策略中,特別著重在「 品質特色化 」的項目中,積極朝下列目標邁進:
(一)創造農村更優質的環境景觀及生活品質,減少環境維護管理負擔,並使農民體認「不一定要完全依賴政府資源才能發展休閒農業」。
(二)發展各休閒農業區的核心價值,藉由休閒農業發展由「點」的經營模式,延伸成為「線」及「面」的經營型態,讓小本經營的休閒農業,也能藉由區域整合的力量,具備與大企業競爭的能力。
(三)倡導「建設性」的旅遊行為,強化在地居民及遊客,人與人、人與土之間的親密關係。開拓有別於觀光產業的渡假市場。


三 . 推動策略及作法

為了建立永續發展的農村旅遊環境,推動休閒農業區特色環境自主營造,其作法有二:
(一)開發生態環境營造體驗活動
  邀集學者與民間社團(如各地鳥會、荒野保護協會),將生態建築工法研發成為具有教育性、生活性、永續性及建設性的農村體驗活動(如:生態池、涼亭、土厝 … 等),同時於「農場經營學分班」中開設「生態環境營造班」、並規劃四健營隊活動,讓來自農村的大小學員認識其作法,並親身體驗搭建土牆厝的趣味;藉由大型活動,讓遊客在土牆厝裡觀察泥胡蜂築巢的情形及找尋獨角仙幼蟲;以園藝栽植概念導入誘蝶誘鳥環境的營造,宣導生態工法的趣味及改變一般人對生態環境雜亂無章的觀念。
(二)規劃結合教育訓練機制的特色環境自主營造競賽活動
  擬定分期推動全縣休閒農業區特色環境自主營造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藉由規劃綠美化或環境營造競賽等活動,以專家全程輔導實作的方式,培訓在地居民學習環境營造及維護的基本技能,認同善用在地資源營造居住環境的觀念,建立區域即住家(經營點)點,繼而讓居民有能力也樂意從事公領域的環境營造及維護。
  本計畫構想方面,區域環境特色的塑造是由「點」的加強開始,再藉由「線」的串連,達到「面」的效果,逐漸凸顯當地特色的本質。過程中由公部門負責推動階段策略的擬定及把關,導入輔導師及產學合作資源,並佐以媒宣及行銷的概念輔導。輔導基層農會及示範區,組成任務推動小組,遴選示範點,進行全面的教育訓練及競賽活動,成效優良者持續列入重點輔導對象。
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各休閒農業區的陪伴輔導師引導區域成員找出每個地區的特色定位與方針。於 94 年首度嘗試結合設施管理人,進行休閒農業據點入口意象的改善計畫,打造「波的農場」入口意象「豬籠草綠雕」、「天山農場」的「豬頭休憩亭」超人氣照相景點等,並以呂美麗精雕藝術館和陶隱工坊兼具「作品陳列牆」功能的入口意象,引發業者積極主動投入週邊環境改善工作、並研發伴手商品及後續自主維護管理,迄今仍能維持很好的營造成果,加強產業的信心。

  第二階段:徵求定位清楚的休閒農業區進行示範推廣:如橫山頭休閒農業區以「水資源利用」發展各有特殊水景的旅遊據點;枕頭山休閒農業區以「花果村」概念發展為水果或花為主題特色;中山休閒農業區則是以「冬山河的源頭(伏流)」發展每個小農戶的產業特色及與伏流地景的關聯,推出「水牛在我家」的意象口號。
  第三階段:檢討並修正第一階段所提的休閒農業區特色與方針,及加強前一年示範區「點」的基礎改造,延伸至公共區域,並增加若干新的示範點改造,並逐年進行檢討,並定期辦理觀摩研討及改進。
表:歷年來搭配策略推動設計由輔導師全程陪伴輔導之觀摩研習課程

年度
目的
地點
研習重點
95
談心態
竹子湖、北投區農會
1. 休閒農業經營者的心態與快樂。
2. 基層輔導農會的投入與角色扮演對產業發展與農會組織的影響。
96
談創意與人文
嘉義茶山村、南投桃米村
1. 體驗融合地區文化與民族性,有故事性的環 境營造與一般營造工程的差異性。
2. 創意體驗及周邊產品的延伸可行性。
97
反思
花蓮馬太鞍、羅山有機村
1. 探討由環境營造做起的休閒農業,探索「休閒農業與環境」的關係。
2.DIY 不只是 DIY -體驗活動背後的故事。
3. 改良場與農會在推動發展休閒農業扮演的角色。
四 . 個案操作
  自 94 年推動迄今,陸續接受本計畫輔導的休閒農業區計有枕頭山、橫山頭、中山、梅花湖、冬山河、羅東溪、天送埤、玉蘭以及時潮等 9 處。推動方法依各休閒農業區發展階段或核心資源各異,茲以橫山頭休閒農業區推動為例,說明如下:

(一)計畫的研擬及執行

  計畫綱要分為 5 部分: 1. 受理報名, 2. 參賽資格遴選, 3. 行前概念訓練, 4. 競賽搭配全程教育訓練, 5. 成果評選以及發表。參賽成員必須參與全部訓練課程,並接受輔導員全程引導及施作進度追蹤。各營造點完成後,公開評審並予以表揚。
  教育課程依實際需求設計節數,包括「基礎課程」、「溝通意見」及「現場指導」,由輔導師邀集相關科系學生站在輔導的角色,協助參賽者進行場所規劃、空間配置及施工等營造實務,輔導時間長達 2 個月以上,使理論能與實務結合。

(二)推動成果

  競賽主題以橫山頭休閒農業區設定之主題特色「水資源利用」逐年發展建構各有特殊水景的遊憩據點,實施範圍以休閒農業區範圍內公共區域如水池、圳溝等,或能表現全區意象營造效果為原則的居家庭園。以在地材料,結合社區景觀,在學者專家的輔導及參賽者自主營造下,營造 3 坪以上的水資源利用景觀,對公共區域為規劃場所者加分5%,施工經費需達材料補助款 2 倍以上。各年度推動成果分析如下:
年度
競賽主題
對象
實施數
配套宣傳方案
成果分析
95
水資源利用
休閒農業區範圍內之居民及產業經營者
30 處
成果記者會
1. 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打造 兼顧視覺和聽覺的「水景」營造, 提高對地區發展休閒農業之認同感。
2. 參賽者攜老扶幼,共同整頓居家周邊環境,增進家人親密互動。但因多為純參與社區活動心態,後續照養維護效果差。
3. 計畫推動之初,實施 30 個點,經費及輔導資源有限情形下僅能做出小規模的環境改善或營造,較不易看出營造成效。
96
兼具環保概念的水資源利用
休閒農業區範圍內之會員
15 處
1. 成果記者會
2. 發布新聞稿,舉辦預測冠軍抽獎活動
1. 有限經費情形下,將經費集中於各產業點週邊,以為示範,榮譽感及經營需求,讓作品開始注意能兼顧休閒互動之功能性,後續照養維護效果也更佳。
2. 以環保概念創意發想,搭配預測冠軍活動規劃,出現利用廢棄物做成的特色水車、翹翹板打水器等作品,讓遊客駐足欣賞,產生互動體驗。
3. 參賽作品另搭配年度實施之公共工程「特色水車意象營造」,有相輔相成之效。
4. 推出預測冠軍抽獎活動,增加行銷宣傳機會,遊客的關注並能促使各業者更加投入營造活動,有利其對區域發展休閒農業之認同及向心力。
97
就是愛玩水-橫山頭互動式水景環境營造
休閒農業區範圍內之會員
10 處。
徵求遊客擔任非專業評審,並提供休閒農業區旅遊套券做為預測冠軍摸彩品
1. 會員對「水資源利用」的發展核心建立完全共識。由居家環境改善到周邊空間的整理、全區意象的灌注,進而運用到與遊客的互動及體驗活動的設計,確實做到橫山頭「愛玩水」的動能營造。
2. 材料費的補助,已經不是參與活動的主要目的,藉由雙手創造出能讓遊客參與農場工作的活動空間,成為大家樂於去做的事務。
3. 由遊客擔任非專業評審,其玩樂投入的程度能立即反應互動設計的接受度,並藉由參與後的口耳相傳,為各業者做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98
「就是愛玩水」綠美化競賽
10 處
建構專屬網頁,紀錄活動過程,舉辦網路預測冠軍活動。
歷經前 3 年「水資源利用」主題的陪伴輔導訓練,有效凝聚會員共識,即使並未搭配陪伴輔導機制,多數參賽者仍有能力建構一定水平的水資源利用景觀,並能確實掌握「就是愛玩水」的活動主題。
五 . 檢討與分析
1. 礙於推動預算有限,對各點之基本補助材料較低,難有較大之作品呈現,效果不易彰顯。未來可考慮以提供較多之基本材料補助或以高額獎金方式規劃辦理,期做出較具規模之環境營造。
2. 長期搭配教育訓練辦理之競賽活動,作業繁複,但兼具趣味性及實作性,除能發掘參與人員特殊專長,建立區域特色環境營造人才庫外,亦能有效改善參與者對美的觀感及運用,能逐年看見實施績效。
3 . 搭配活動辦理之行銷配套活動,一來增加休閒農業區曝光機會,二來遊客的參與能有效的激勵參賽者更用心發揮互動創意,將環境營造與農村互動體驗合而為一。

六 . 結語

   休閒農業生態旅遊既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如何能持續邁進,並保有環境最大的優勢,是我們必須思考的議題,落實在地本土發展特色,達成休閒農業由點到線、再到面一體成形的目標,有賴休閒農業業者基本觀念的確立。如何將休閒農業場(區)品質化、特色化、教育化、生態化、文化化,甚至國際化,除了政府單位勾勒的願景,各休閒農業推動管理單位妥善作好把關,結合各農民的智慧,共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願景,尤其在休閒概念盛行的時代,如何發展出屬於自己特色的環境、文化、教育以及養生體驗,是我們要透過不斷檢討修正去落實的重要課題。
圖:以廢棄課桌椅和喝完的養生食品罐做成特色水車。
圖1:以廢棄課桌椅和喝完的養生食品罐做成特色水車。

圖2:以廢棄木材打造兼具解說導引及遊憩功能的候車亭。 

圖2:以廢棄木材打造兼具解說導引及遊憩功能的候車亭。
圖:體驗騎腳踏車的樂趣,能健身也能照顧阿嬤的菜園。
圖3:體驗騎腳踏車的樂趣,能健身也能照顧阿嬤的菜園。
圖4:徵求遊客擔任評審行銷宣傳海報
圖4:徵求遊客擔任評審行銷宣傳海報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原文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1038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