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脊椎 瞭解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一定要開刀嗎?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9/30

顧脊椎 瞭解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一定要開刀嗎?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聯合線上企劃/臺北巿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章芳源醫師提供 陳文娜整理】


椎間盤是連接兩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有如避震器的功能。
紅色的部份即為椎間盤突出。圖/章芳源醫師提供

有患者因為肩頸痠痛持續惡化而求診復健科,他說自己愛好騎單車,一有機會就騎單車代步、運動或休閒,但卻開始頻繁落枕,且情況似乎愈來愈嚴重,疼痛時間也愈來愈長,求診時手臂痠麻情況已經超過2周。

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凃富籌說,該病患在檢查後發現是頸椎部位的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經細部詢問,才知道是因為騎車的姿勢不對,身體過於前傾、座椅太高、手把又太低,造成患者必須長時間抬頭後仰,久了當然不舒服。他提醒,除非是選手,否則騎單車休閒運動時應考量自己的健康狀況,最好不要長時間騎乘公路車。

 
椎間盤突出,常出現在腰椎或頸椎

「椎間盤就像是避震器,裡面的髓核可以想像成一顆氣球,若椎間盤突然受到衝擊,或者經年累月磨損,就像用腳踩氣球時,氣球往兩邊突出一樣;
若突出壓迫到神經,身體就會有麻痛感,久了會出現無力或肌肉萎縮等現象。」他指出,這種情形最常發生的位置在腰椎與頸椎下半段可活動比較多的關節處,好發族群為常需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的人,或是瞬間扭傷、發生外力撞擊等。

椎間盤突出需不需要開刀?從上述案例來看,患者只需接受復健治療,加上改善騎單車的坐姿、時間與強度,症狀就會逐漸緩解,不需要動手術。

凃富籌表示,通常利用復健儀器牽引治療(如俗稱的「拉脖子」、「拉腰」等),並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與肌力訓練,就可以適度改善症狀。一般來說,若有椎間盤突出,且試過復健與生活型態改善都無效,無法躺立坐臥而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又或者沒時間做復健、必須快速回到工作崗位,甚至出現緊急狀況如大小便失禁,才會選擇開刀治療。

以手術治療椎間盤突出,雖然有助於讓恢復速度快一點,但跟其他任何手術一樣存在風險,況且,有些痠麻或疼痛問題,並非開刀就能完全解決,唯有找出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並加以改善,才是正道。



「醫生啊,我椎間盤突出又有長骨刺耶!
骨刺與椎間盤突出差異在哪裡?
為什麼會這樣?要怎樣才會消?」
常有民眾在門診時提出這些問題,而臺北巿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骨科章芳源醫師表示,骨刺與椎間盤突出都是脊椎退化的表現。

由於讓脊椎承受最大壓力的動作是坐立、彎腰或姿勢不良,故脊椎退化最常發生在長期久坐或需勞力搬重物的人身上,如司機、搬家工人及從事靜態活動的上班族。

骨刺即所謂「骨疣」,為關節或骨頭邊緣增生出來的骨性物質
骨疣形成的原因大多是關節軟骨退化或過度使用導致發炎,隨後四周便增生新的骨質;又因其在X光片上呈現尖形貌,故常稱之為骨刺。

一般來說,脊椎從30歲開始退化,骨刺也就逐漸在脊椎關節周圍或兩個脊椎間形成,特別是在活動度較大的頸椎及腰椎;
但這些骨刺是脊椎關節因退化而自行修補的正常現象,只要生長的位置未壓迫到神經,一般都不會引起任何症狀。
因此,大多數「骨刺」都不需治療,除非骨刺壓擠到神經根,造成神經症狀才需要治療。
骨刺是人體老化退化的現象,一旦長出來就不會消失;所以從年輕時就要注意保養你的脊椎,減緩它退化的速度。

椎間盤是連接兩椎體之間的盤狀纖維軟骨結構,主要是由周圍纖維環及中央髓核組成,可以吸收震動衝擊並使脊椎靈活彎曲轉動。椎間盤的纖維環會在成年後因吸收震動衝擊和退化磨損,開始出現裂隙,原來含水量超過80%的膠狀髓核,亦因含水量逐漸遞減,導致彈性及吸震的能力也慢慢喪失。

當脊椎因用力不當,如彎腰搬運重物、長時間彎腰工作,或因瞬間扭腰、突然受力過重及車禍外傷等原因,髓核經由纖維環的裂隙而向外突出就形成椎間盤突出。
若突出部位剛好位於椎間盤的後側方或後方,將直接壓擠到神經根,造成神經症狀。

大部分頸椎椎間盤突出發生於第5-6頸椎及第6-7頸椎間,導致肩頸痠痛、手臂痠麻、上肢疼痛及無力等症狀;
90%以上的腰椎間盤突出則發生於第4-5腰椎間和第5腰-第1薦椎間,會造成腰痛、腿麻、下肢疼痛,甚至不良於行。
較輕微的椎間盤突出經適度的休養、脊椎牽引復健及藥物治療,症狀仍可改善或逐漸消失,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及神經根壓迫症狀,若經由藥物及復健治療三、四個月仍持續疼痛甚至不良於行,則必須藉由手術治療才可症狀解除。

保養脊椎的方式很多,適當的體重控制即是有效降低脊椎負擔並延緩老化的方法之一。
有氧運動則可強化腹肌和背肌的力量,協助穩定脊椎;
日常生活中坐有坐相、站有站樣,則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

以下提供幾項保養脊椎的小撇步:

長時間坐辦公桌的上班族:
挑選坐椅需高度適中,椅背角度約115度且最好具備腰靠(墊),才能減輕腰部的承受力;坐下時應向後把椅子坐滿,上身維持直立、背部平貼椅背,將雙腳平放地面後再把椅子往前靠,讓上身幾乎碰到桌子邊緣;雙肘放在桌上、雙肩放鬆下垂,同時每隔30分鐘要起身走一走,不要久坐,即可降低腰背和肩頸的壓力。

站立工作者:
挺直背部及頸部,切勿彎腰駝背;縮下顎,雙肩往後拉,挺胸縮小腹,使下背變平;鞋跟以2~3公分之間為最理想的高度,身體重心應交互在左右腳移動,亦可把一隻腳墊在小凳子上面,放鬆背部肌肉壓力。

搬運重物:
搬運前先兩腿分開蹲下,把重物抱在身上,將腰打直後再站起來;抱小孩亦是如此。應盡量避免半彎著腰抬舉重物或長時間半彎著腰做事,如需取放置於高處的物品,可先利用椅子或梯子增加高度後再提取。

睡姿:
側睡、膝蓋微彎是最理想姿勢;而習慣平躺的人,若能在膝下墊個枕頭,亦可達到有效保護脊椎的效果。

走路的姿態:
抬頭、挺胸、縮小腹,並儘可能減少穿高跟鞋的次數。




更多資訊 請上健康聯合國


全文網址: 
顧脊椎 瞭解骨刺與椎間盤突出 - 筋骨毛病多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