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回歸田野˙回歸真我—-關於阿龍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0/06/07

回歸自然˙回歸田野˙回歸真我—-關於阿龍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05:48 am on Oct 6th 2009 孟凱

編按:拜訪阿龍之後,觀察他的生產農田/實驗農地/陶藝工作室,覺得阿龍不簡單,應該是一位有信念、有堅持且能執行的人,很想多聽聽阿龍的故事,可是不好啟齒問太多,主要是我們還沒有很熟稔,不好意思問太多有關他個人的歷程.

可是內心希望能多聽一些阿龍的故事,感覺他在保守的鄉村做這些環保與有機志業是寂寞地,希望透過多了解阿龍,給他一些支持力量.於是藉著和凱西的交情,拜託凱西寫這篇阿龍憨己園的番外篇.

正式的產地拜訪憨己園,請參閱(一)產地拜訪新農友-憨己園實驗農園、(二)新農友:阿龍的憨己園.

文:凱西(雅玲)

在田裡植樹的唐吉軻德

98年5月,第一次走進阿龍的憨己園。農園的北側有一片田間樹林;遙望向南方,四管大煙囪,騰騰地冒著白煙。

一般農人頂多在田頭種棵龍眼或芒果,天氣熱可以遮蔭就好,哪裡會擱著作物不種、去種一片樹林呢?阿龍看出我的疑惑,露出有點傻氣的表情說:我跟那四根煙囪拼了!他的黑色幽默讓我想起了舉矛向風車宣戰的唐吉軻德…(編按:那四根大煙囪是嘉義新港地區大塑膠工廠排放廢氣用的…)




田間樹林


從小喜歡養花蒔草的阿龍,在台中工作時,經常利用假日返回西昌的機會,在爺爺的田地北側種下一株株的樹苗。當中有些是具有生產力的果樹,像是芭樂、波羅蜜、釋迦、龍眼、芒果、荔枝、酪梨,其他大約還有二十幾種是我叫不出名字的樹種,目前樹林佔地大約一分半,西南側則是主要的耕作區域,佔地約兩分。

阿龍的想法是:樹林是鳥的棲息地,而鳥是蟲的天敵;數種越多,則可吸引更多的鳥類,生態食物鏈也更完整,有助於作物的蟲害防治;而且樹林又能防風,果樹還可以生產水果,可說一舉數得。





憨己園的農園生態


然而,在普遍相信「產量至上」的農村中,這片樹林可說是阿龍靠著「蠶食鯨吞」和「打帶跑」策略,才能有現在的盛況。從十幾年前的種樹行動、2005年開始耕作原味小蕃茄和快樂米、2007年建立溼地淨水系統,一直到目前進行中的耕作區溼地化計劃,這個過程中其實承受了不少壓力,若沒有堅定的信念,是無法往前走的。

那麼,堅定的信念從何而來呢?

返鄉之前,阿龍曾經在東勢林場工作過一陣子,負責收門票、打掃、設施維護和器材操作等工作。在林場的生活步調緩慢而愜意,因而得以細細感受四季更迭,觀察草木生長和昆蟲動物的行為,自然的運作機制讓他有了「順其自然」的體悟,也萌生返鄉從事自然農耕的念頭。

《龍龍與忠狗》真人版

不過阿龍坦白告訴我,在最孤獨的時刻,如果沒有「忠狗母子檔」黑皮和阿幼的相伴,他可能早就放棄了。從阿龍跟牠們的互動中,可以察覺出人狗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連結。黑皮和阿幼只要一看到阿龍,總是眉開眼笑、搖著尾巴走來;不論阿龍去哪,他們就像貼身護衛盡責地尾隨在後。而阿龍為了避免牠們在路上遇見宿敵、發生衝突,往往會事先規劃安全路線;有時候阿龍會對著牠們說說心事,牠們純真的撒嬌模樣,也就撫慰了阿龍低落的情緒。




忠狗母子檔


半農半陶的生活

如今的阿龍已是全職農夫,然而他在返鄉之初,並未立即投入耕作。他先花了一段時間學習有機耕作技術,同時為求自立,先在家裡成立了陶藝工作室,招收鄰近社區居民來學習陶藝。




學生作品:陶板
學生作品:陶杯 + 造型筆筒


之所以會選擇學陶藝,說來偶然。有一天,阿龍看到交趾陶的教學課程,為了製作心目中理想的花器,於是報了名,上課之後才發現交趾陶的上釉方式不適合製作生活器皿,轉而興起學習陶藝的念頭;豈知久覓師父不著,看來只有自學一途。於是阿龍自己研讀書籍,砸下重金購置電窯和各種設備材料,一路跌跌撞撞地摸索,意外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阿龍作品


阿龍的作品以實用的生活器皿為主,像是花器、碗盤、杯子;風格簡單樸拙富古趣,拿在手上有一種厚實感;此外,由於學過雕塑,阿龍對於陶製塑像也十分熱衷,題材與造型的靈感多半來自動物、昆蟲和植物;他的作品就隱身在工作室和花園的各個角落,像是蝙蝠、青蛙、蜥蜴…,若是不經意瞥見,說不定會信以為真。

萬物有情,所以拾荒

對於舊物,阿龍似乎懷有一份特殊情感;別人出清不要的生活物件,卻是阿龍眼中的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總是巧費心思加以改造利用。

最經典的舊物大改造就屬陶藝工作室的搭建工程。阿龍使用的建材有祖厝拆除後保留下來的對開木門窗、老牛車的鐵輪、回收的耕耘工具,還有拾荒而來的昔日老鐵窗、毛玻璃窗、角料、三合板等等。仔細察看建材的接縫,十分了得,居然使用接榫法,間以大螺絲補強,結構看來相當穩固。各自擁有一段的回收物件,在阿龍的工作室裡延續了他們的未來。






陶藝工作室搭建過程


走出工作室,就走進了阿龍的秘密花園。這裡可說是舊物回魂的聖殿。由於阿龍從小學時代就開始接觸園藝,之後更持續蒐集各類植物,觀察植物生長原理和型態,此外也蒐集不少具有特殊功用的植物,聽說連花藝店老闆和農藝系學生都慕名而來。

小小的花園內如何能配置數百種植物,同時營造出自然而閑靜的空間感呢?關鍵就在於阿龍運用舊物來加以收納擺設:衣物收納架拆下的網架是攀藤植物的依靠;對切的竹筒用鉛線固定在鐵窗上,成了花器;陶甕攔腰切開,化為兩座洗手台……層出不窮的巧思,稱之為拾荒藝術也不為過。




(上)(下) 阿龍的花園裝置




憨人有夢,眾人來圓

花園的一角,堆放著一些角料、木板、鍋具、回收家具,還有一些建築殘骸。這些拾荒而來的寶貝還在等待,據說等時機一到,就會變身為憨己園田間教室的零件。那時候,也許憨己園的溼地營造有了成果,可以做生態觀察導覽活動,農園收成的黃豆可以做豆腐教學,有長大的黃梔子可以玩手工植物染,希望城裡的人們能夠來這裡感受天地間無盡的寶藏,更懂得珍惜大自然賜給人類的恩典。阿龍這麼想。

當我問到「目前是否能夠自給自足」的時候,阿龍有點低調地回答「勉強能養活自己」。於是,我又想起他巨大的農村復興夢想,真希望能有更多人來加入他的行列。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