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http://tdares.coa.gov.tw/view.php?catid=1531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戴登燦
鑒於歷年來政府輔導農民組成之農業推廣或產銷經營組織名稱不一、功能相似,造成組織重 疊使農業施政資源不易凸顯農業成果,因此行政院農委會定頒農業產銷經營組織整合實施要點, 將同類農產品依一定條件整合為產銷班,並於八十一年十二月底前接受申請登記。所有登記的產 銷班由輔導單位進行初審之後,將資料送至縣政府複評,複評合格後,再送農林廳轉改良場進行 整合,整合後之產銷班由農林廳發給登記證及補助金。
產銷班基本概況
早自民國 43 年左右,農會即透過「農事小組」,組合「農事研究班」,並隨著不同計畫之輔 導,部分研究班再改組為「共同經營班」,進而演進至目前的「產銷班」。因此,就產銷班之輔 導單位而言,雖有屬於青果社台中分社的班,也有合作社或合作農場所組織的班,但仍以農會輔 導的產銷班最多約佔 78.8 % ,其次才是合作社場的班,而青果社台中分社所轄之班最少。
因受限於產銷班整合要點之規定,大部分之蔬菜班經營面積皆高於 10 公頃,唯因中部地區仍 有不少產銷班難達此標準,遂於本場邀請相關單位研議後,建請農林廳依地區別酌予放寬,因此 有部分低於 10 公頃之蔬菜產銷班出現,但僅佔少數比率。就產銷班的經營面積而言,平均約 24.2 公頃,每人大約經營 0.98 公頃,有呈小農經營之現象。就班員數來看,以每班 11~20 位佔最多;其 次為每班 11~20 位佔最多;其次為每班 10 人以下,至於 50 人以上的產銷班,僅出現於彰化縣原蔬 菜專業區所成立之生產隊及台中市青果社所組織之竹筍班,由於這類班班員數多平常溝通聯絡需 要特別費心,希望能調整其班規模以利運作。
新知的吸收是促進成長的一大動力,因而訂閱農業雜誌與否,對於一個班之知識追求可列為 一項評估指標。在書刊雜誌訂閱的調查中,發現有 61.7 %的班無訂閱的習慣;而有 12.1 %的班訂閱 「農友」, 10.9 %訂閱「豐年」;至於其他雜誌之訂閱情形並不普遍。另在共同設備有無方面, 約 54.1 % 的蔬菜產銷班因班員各自經營及運銷所以尚未購置共同設備,而擁有共同設備的班,大 多購買屬於集會用之桌椅;其次為集貨場、白板、傳真機及冷藏庫。
生產與運銷
蔬菜產銷班之主要栽培作物,若依利用部位別加以分類,得知以果菜類佔最多 (60.2 % ) ,餘依 次為葉菜類,莖菜類,花菜類,蔥韭類及根菜類。再細分之,葉菜類之主要栽培作物為甘藍、包 心白菜及空心菜,分別種植在永靖、溪湖、埔里(甘藍);永靖、社頭、溪湖(包心白菜);永靖、員 林(空心菜)等地區;莖菜類的栽培則以茭白筍及竹筍為大宗,栽培在埔里 ( 茭白筍 ) 及草屯、太平 ( 竹筍 ) 等地;根菜類方面主要蘿蔔的種植,栽培於埔里等地區;蔥韭類則多是韭菜花及青蔥,主 要產地在大甲、溪湖;至於花菜類在台中地區僅栽種花椰菜一種,以彰化之永靖、溪湖、埔鹽、 大城一帶生產最多;而栽培最普遍的果菜類以菜豆 ( 仁愛、信義、埔里、魚池及新社 ) 、茄子 ( 二 水、永靖、國姓、魚池 ) 、苦瓜 ( 二水、溪湖、新社、埔里 ) 、胡瓜 ( 信義、埔里、國姓 ) 、絲瓜 ( 埔 里、國姓、魚池、新社 ) 、蕃茄 ( 信義、二水、溪湖 ) 較受歡迎,其他類則以香菇栽培居多。
由於蔬菜最民生必需品,產地及消費地均有需求,因此在銷售通路上並不限於某些特定地 區,但對部分消費人口較少的產地而言,往往因生產超越自給甚多而有賴於其他銷售管道的調適 來加以解決。調查結果顯示有 54.9 %的班將主要市場放在消費地批發市場上,而在設有產地批發 市場上的永靖、溪湖等兩鄉鎮及其鄰近鄉鎮之產銷班則就近運至產地批發市場販售,另需進一步 加工利用的農產品則多將產品 ( 例竹筍 ) 交至工廠。
組織產銷班其中一個目的在於促使班員以集體之力量做共同產銷,若班內產品能以共同品牌 做共同運銷,則因貨源足可增加農民之議價能力。不過實際上僅一半左右 (50 % ) 的蔬菜產銷班做 到共同運銷,其餘有部分共同運銷、部分自售、及完全自售及直銷者。而在品牌建立方面亦僅有 42.3 % 的班有建立品牌,此品牌及多屬於農會或合作社場。
班會與班活動
班之集會場所通常考慮其容納程度及交通距離,因此有班選擇社區活動中心、有些選擇集貨 場或寺廟做為召開除平常已運作上軌道之產銷班外,餘由輔導單位督促召開居多,但一方面輔導 單位受限於人力,無法應付如此高額度之班會召開,且因部分班會以討論補助款或配合輔導單位 推廣育教育活動居多,因此班會次數並不太多,就整體而言,大部分以一年 4 次班會佔有較高比 率。
班必須有共同規則及契約方足以界清權利與義務,在部分共同經營產銷班之班合約中,對於 班員出席次數訂有嚴格之規定,其規則中訂定有嚴格之規定,其規則中訂定經多次缺席者將處以 高罰款或開除等懲罰,但部分新班或舊班從未嚴格要求,導致出席率偏低,所以還有 18.9 %的班 出席率低於 25 %,但一般而言, 75 %以上的班出率仍佔多數( 53.2 %)。至於班會紀錄為一般考評班 會舉開之證據,唯因農民普遍年齡老化,教育程度偏低,對於書寫會議紀錄較為陌生,因而有 46.8 %未有班會紀錄,另 53.2 的班雖有會議紀錄,但仍有部分靠農會人員代勞。
以班活動來看,其運作經常受到輔導單位影響,因此農事推廣教育活動中經常辦理之「觀摩 研習」,便是最常見的班活動 ( 佔 39.9 % ) ,其次為「推廣教育」活動 ( 佔 11.3 % ) ,至於有關「促銷展 售」的活動尚不普遍(佔 0.8 %),而未舉辦者亦達 30.2 %,若以次數觀之,觀摩次數以每年一次居多 ( 24.3 %),一年二次者次之 (17.1 % ) ,每年五年以上者則不多見 (1.8 % ) 。
結論與建議
1.少數蔬 菜產銷班因運銷問題而加入不同輔導團體導致擁有雙重身分,這些班在地方上農會 與合作分社場均不易處理,宜由縣政府在審查時予以協調整合。
2.產銷班整合宣導工作不夠,雖曾邀請基層單位在改良場召開說明會,然因基層主辦人異 動、接觸不深、工作繁忙等以致仍有部分產銷班未詳整合要點與規定。
3.班的產銷設備多數皆缺乏,一方面是這些班共同作業部分較少,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仍傾向 個人擁有較為便利,因此如何在班會中討論及排定工作層將是設備能否共同利用的重要參 考。
4.菜農田間工作繁忙且多各自運銷,除補助及推廣活動外,少有開會誘因,因此會議次數較 少且程序較不熟稔,輔導上應由基本會議教育做起。
5.班品牌調查雖有 43% 宣稱建立,然部分可能誤認班品牌即是運銷小代號,且有部分品牌名稱 為農會並非班主體,因此實際以產銷班品牌在市場上行銷者仍待輔導加強。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