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療法與肝膽排毒 要聽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 [非正統醫療與 減肥 ]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21/03/28

斷食療法與肝膽排毒 要聽中醫、西醫,還是自然療法 [非正統醫療與 減肥 ]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最近 #肝膽排石法以及斷食療法是否有用,在中西醫與自然療法者之間吵得沸沸揚揚

西醫跟中醫與自然療法三者
本來就存在著不同看法的競爭對立關係
各有特色,不能盡信也不要忽視它,我們要有驗證精神依症狀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西醫主攻急症重症、中醫主要是調養身體腑臟、自然療法主要是針對、焦慮、失眠、憂鬱等慢性疾病

精神不好自然影響到腑臟運作 當然得到重症的機會也就大了

這三者如何增加彼此的了解,以站在促進病患健康的立場提供病人最好的照護,是一具挑戰性的課題



要聽醫生還是自然療法?

當然是都要參考囉!

如果本身年輕又那麼瘦就先不用間歇性斷食,但不要吃太多垃圾食物
我們年紀大了要注重保養是需要168斷食的,而有病痛當然要看醫生
但每個人都有醫生也沒辦法的#亞健康 症狀,你也有吧?
這時自然身心能量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
總之飲食健康最重要,其他都是建立在這之上

168斷食比7天斷食排毒有用嗎?

點、線、面 都要兼顧

長期168斷食是全面上有用,我們從之前就都是早餐不吃,集中8小時內用餐,腸胃負擔會變小但是年紀大吃太多或沒運動,肚子還是會變大😅因為新陳代謝變差了

七天斷食排毒是重點清除腸胃毒素,但要用對適合自己的方法,而且精神反而較好,但很多人害怕飢餓,也因為排斥所以覺得沒用

肝膽排石我則持保留態度只想試試,可有可無

有些事要經歷過比較、了解原理再評斷,以前我也不信這些,想吃就吃,現在學會要以心靈來跟心裡溝通放鬆或關機排毒,自然就不覺得飢餓或沒效果

其實不管有沒注意健康,人都是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的樣貌,這也沒對錯,但只要情緒照顧好自然就健康,因為情緒之毒才是首要影響健康


上醫治未病(保養),是指自然療法重視情緒能量

中醫治欲病 (調養),是指中醫重視腑臟調理

下醫治已病(治養),是指西醫看有症狀才能醫治,查不出原因也束手無策

吊詭在於下醫醫治已病之病,得到病人的歌頌讚美,認為是一代名醫。
中醫在病徵初現即治療,病人反而認為此種作為不重要,或是認為只是舉手之勞而無足為奇。
上醫之命運最為悲慘,病人尚未生病,告知方法使其不致於生病。
對方不但不能感受其高明醫術,更甚者,以庸醫侮辱之。

在“醫有三品,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中看到另一種人性之無明。

下等水準之醫師,只能醫療人的疾病。

中等水準之醫師,針對人心加以治療,自心理層而開始醫療。

上等的醫師,則是醫療整個國家、整個社會。

有病看醫生,沒病先養生,將病要調理
但不能道聽塗說

人類無法不生病,但是可以預防。

---------------



美國民眾使用非西醫正統療法,例如草藥、針灸、順勢療法、維他命、靜坐、瑜伽等的比率達33%以上,而這些療法主要是針對高血壓、焦慮、失眠、憂鬱等慢性疾病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人類的平均壽命明顯地逐漸提高。
先進國家由於各種抗生素的發明,在重大死亡原因中,因細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已從名列前茅變為非主要死亡原因。
反倒是各種慢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起而代之,變成十大死因中的主要殺手。

另一方面,醫療技術在診斷、預防與治療疾病方面,也有顯著的進展。
從器官移植、抗生素與抗癌藥物、到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造影等等,許多重要的發明與突破,對於疾病控制與病患的健康改善都有提升的作用。西醫系統因而建立了其正統醫療的主流地位。

非西醫正統醫療

但有趣的是,自90年代起,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非西醫正統醫療」逐漸普遍、盛行。哈佛大學David Eisenberg醫師在1993年與1998年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美國民眾使用傳統療法,例如草藥、針灸、順勢療法、維他命、靜坐、瑜伽等的比率高達33%以上,而這些非正統療法主要是針對高血壓、焦慮、肌肉扭傷、消化不良、頭痛、背痛、關節炎、過敏、失眠、憂鬱等慢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民眾到非西醫正統醫療執業者就診的次數,甚至高於家庭醫師。
無獨有偶地,其他先進國家如德國、法國、加拿大、瑞士、比利時、英國等,也有20~60%的民眾使用非西醫正統療法。


加強對傳統醫療的認識 在美國及加拿大,已有近70%的醫學院校在課程或訓練中包括非西醫主流醫療課程。
而在日本,近90所國、私立醫學院也有「漢方」課程。
讓醫學生或住院醫師有這類的教育與訓練,主要是讓西醫主流醫療人員有非西醫主流醫療的知識,以便更能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疾病的各面相,包括生理、心理與社會等面相,以贏得病人的信任。

總而言之,西醫與傳統療法兩陣營的醫療執業人員,如何增加彼此的了解,以站在促進病患健康的立場提供病人最好的照護,是一嚴肅而具挑戰性的課題,值得民眾與醫療從業人員注意與謀求對策。


來源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