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自信 李玲惠點亮學子心燈-天下雜誌278期 | 🍄樂愛生活手札
🍄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2009/06/04

啟蒙自信 李玲惠點亮學子心燈-天下雜誌278期

48👀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教育的微光】點亮偏鄉的希望:李玲惠校長與平溪國中的翻轉故事

一位教育家的溫暖與堅持,如何讓山城學子重拾自信,也讓整個社區看見教育的無限可能。

本文重點速覽

  • 偏鄉困境
  • 校長理念
  • 教育實踐
  • 社區轉變
  • 離別期許

一、山城的悲歌與教育的初心:李玲惠校長的「逆行」選擇

說到台灣的偏鄉教育,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許是資源匱乏、人口外移、師資流動率高等等挑戰。而這篇文章,就帶我們走進了這樣一個充滿宿命感的山城——平溪。原文作者洪震宇先生筆下的平溪國中,四年前的畢業紀念冊裡,孩子們的眉頭深鎖、表情蒼白,彷彿看不到未來。這畫面,真的讓人看了心疼啊!它不僅僅是學生的寫照,更是整個平溪鄉因「火燒寮」的濕冷多雨、煤礦榮景不再、人口從一萬六千人凋零到五千多人的悲情縮影。

在這樣一個看似無解的環境中,卻有一位教育家,選擇了「逆行」而上。她就是李玲惠校長。原文提到,原本在擁有 144 個班級的福和國中擔任教務主任的她,在考取校長資格後,竟然主動請調到只有 150 個學生的平溪國中。這份選擇,真的讓人豎起大拇指!這不只是職務的調動,更是一種對教育初心的堅持與實踐。

李校長深知,教育是改善階級差距、走出悲情的唯一出路。她曾歷練過台東與台灣北部的偏僻學校,看見許多孩子在神桌、板凳上寫作業,家長因貧困無法關心子女教育。這些親身經歷,讓她對偏鄉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平溪國中不僅學生人數少,還肩負著教育部「慈暉專案」的重任,收容了 50 位中輟生。這些特殊狀況,反而成為她一展教育抱負的舞台。

剛上任時,平溪國中面臨的挑戰可不少:家長不關心教育與鄉土、老師流動率高達五成,甚至連鄉民都「連悲情的感覺也沒有」。李校長經常收到一大疊訃文,喜帖卻只有三張,這份無奈,想必讓她更堅定要為這個地方帶來改變。她選擇從書本外的教育著手,這份樂觀與積極,正是翻轉偏鄉命運的關鍵。

二、點亮自信的火光:從「一樂一球一技藝」到天燈的傳承

李玲惠校長的教育哲學,真的很有意思。她喊出了「一樂一球一技藝,鄉下孩子活出豪氣」的口號,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她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教育藍圖。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她沒有抱怨,而是想方設法購買二手樂器,讓孩子們有機會培養音樂才能;同時也訓練他們的運動專長。這些多元的學習機會,讓孩子們不再只是埋首書本,而是能從興趣中找到自信。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深入了解平溪的鎮鄉之寶——天燈的歷史、原理與製作。這不單是學習一項技藝,更重要的是,她訓練孩子們能夠對遊客與外賓解說,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更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想想看,一個偏鄉的孩子,能夠自信地向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文化,那份驕傲與自豪,是多麼珍貴的成長養分啊!這也正是鄉土教育最棒的體現。

除了白天的課程,李校長更是將溫暖帶進了孩子們的夜晚。原文提到,她晚上還會陪住宿的中輟生睡覺,許多失去父母溫暖的學生,睡前經常要她唱歌、講故事,還親暱地用台語喊她「阿母」。這份「阿母」般的關懷,超越了師生關係,給予了這些孩子最缺乏的家庭溫暖。這份無私的付出,正是教育最動人的力量。

三、教育的漣漪效應:從孩子到社區的全面翻轉

四年的時間,李玲惠校長的努力,讓平溪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文指出,在每年的全國「青少年菁英獎」三十個名額中,平溪國中都有學生得獎,而且得獎理由都是從事鄉土調查、志工、自然保育。這真的太厲害了!這不僅證明了孩子們能力的提升,更展現了他們對家鄉的認同與關懷。不少學生也因此保送高中,這對偏鄉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的機會與肯定啊!

這份改變不僅僅發生在學生身上,更像漣漪一樣,擴散到了老師和家長。原文提到,老師流動率從五成降到了一成,這代表老師們對學校有了歸屬感,願意為這裡的孩子們付出更多。而家長們的改變更是令人感動!他們不再對教育漠不關心,反而潛移默化地改變了態度。考試前一週不看電視、國三考生參加基測時通力合作,有人點名、有人叫起床、有人張羅便當,這些細節都顯示了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投入與支持。

更棒的是,不少家長也參加了平溪國中開設的電腦班、小吃班、英語會話班。這說明了學校不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成為了社區學習與成長的中心。這份「孩子改變家長,家長再改變社區」的願景,在李校長的努力下,真的實現了!

最讓李校長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畢業典禮。四年前只有十多位家長觀禮,而今年,參加的家長人數竟然超過了五十個畢業生!這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對教育的重視與對學校的信任。李校長興奮地說:「我終於等到了!」這句話,道盡了她四年來所有的辛勞與堅持,最終換來的豐碩成果。

四、蟬鳴的啟示:離別的期許與生命的鳴唱

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八月份,李玲惠校長即將轉調到中和市積穗國中擔任校長。這個消息,她還不敢讓學生知道,因為「捨不得他們」。即使個性樂觀,提到即將離別的話題,她眉頭深鎖,語氣中帶著些許無奈。這份不捨,正是她對孩子們深厚情感的真實流露。

文章最後的畫面,真的很有詩意。吃完晚餐,她與學生一起洗碗,經過音樂教室,兩個學生正在彈鋼琴,她也進去示範;一個學生不慎跌倒,撒嬌要「阿母」擦藥。狹小的寢室外,蟬聲與流水依舊。這一切,都像極了電影中的溫馨片段,卻是真實發生在平溪國中裡的日常。

李校長從蟬的生命中得到了啟示:「蟬的生命只到深秋就結束,仍大力用生命鳴唱」。這份對生命的熱情與投入,也成為她給畢業生的兩句話:「認真地活,用心地過。」這不僅是對孩子們的期許,更是她對自己的勉勵。這句話,簡單卻充滿力量,提醒我們無論生命長短,都應盡情綻放。

五、總結與啟示:教育的微光,點亮無限可能

李玲惠校長在平溪國中的四年,不只是一段教育歷程,更是一場愛的實踐。她以身作則,用溫暖與智慧,翻轉了一個偏鄉學校的命運,也點亮了無數孩子與家庭的希望。這篇文章讓我們看見,教育的力量遠不止於知識的傳授,它更能改變人心、凝聚社區,甚至翻轉一個地方的未來。

李校長的故事,也提醒了我們,在面對看似無解的困境時,只要有心、有愛、有方法,再小的微光也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她的「認真地活,用心地過」不只是給學生的贈言,更是給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對社會懷抱熱情的人們,最棒的啟示。這份對教育的執著與奉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與傳承。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不僅記錄了一位校長對偏鄉教育的貢獻,更是一則關於希望、愛與改變的動人故事。它證明了,即使在最艱難的環境中,教育依然是翻轉命運、點亮未來的最佳途徑。讓我們一起為這樣的教育家喝采,也期許更多人能投身偏鄉,讓教育的微光,照亮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內文相關內容

新1-隨機推薦文章

隨機文章推薦

載入隨機文章失敗。請稍後再試。

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載入中...

新-3.熱門文章-動態與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