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遇見桃花源..嚴選15個幸福小鎮 | 🍄樂愛生活手札
🍄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2009/05/26

新發現-遇見桃花源..嚴選15個幸福小鎮

81👀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 ,

       
       
           

【退休生活】《今周刊》嚴選15個幸福小鎮:尋找你的台灣桃花源

           

                在喧囂都市之外,台灣隱藏著許多適合安居的理想小鎮。跟隨《今周刊》的腳步,一同探索這些蘊藏生活智慧與自然美景的幸福之地,為您的下半生尋覓一片心靈的桃花源。            

       
   
       
       
           

本文重點速覽

           
                   
  • 安居新趨勢
  •                
  • 花蓮壽豐
  •                
  • 花蓮吉安
  •                
  • 宜蘭冬山
  •                
  • 桃園大溪
  •                
  • 桃園龍潭
  •                
  • 苗栗南庄
  •                
  • 八里左岸
  •            
           

一、告別喧囂:台灣島內的「安居」新浪潮

           

                《今周刊》的一個專題,真是太對我的味了!它深入探討了如何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這個專題從信義房屋與永慶房屋建議的退休城鎮中,進一步篩選出十五個適合退休的小鎮,針對氣候、物價、醫療、交通、休閒等項目進行了細緻的評分,同時就整體環境是否適合做全方位評價,為讀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這份專題不僅僅是一份指南,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許多人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各位讀者,當都市的喧囂日益增長,您是否也曾興起尋覓一處「桃花源」的念頭?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與高壓下,許多人感到身心俱疲,渴望回歸一種更為從容與豐盛的生活。這份渴望,促使《今周刊》深入台灣各地,精選出十五個最適合移居的幸福小鎮。這些小鎮不僅在硬體條件上表現出色,更重要的是,它們提供了一種不同於都市的、更貼近自然、更注重人情味的生活方式,讓您能真正地立下目標,逐步實現屬於自己的安居夢。            

           

                立冬時節,大地本該休養生息,但台灣社會的雜音似乎從未止歇。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興起了提早「安居」的念頭。這並非僅限於退休人士,許多仍在職場活躍的中壯年人口,也開始尋找能夠靜心觀照人生、實現自我的寶地。他們不願整天面對電視新聞的嘆息,也捨不得離開這塊從小成長的土地,於是選擇在雜亂的外在環境中,為自己開闢一片心靈的淨土。這種「島內移民」的趨勢,反映了人們對生活品質的重新定義,以及對身心平衡的深切需求。            

           

                這些從都市來的「移民」,他們的生活態度非常入世。他們積極投入鄉里營造,讓原本人情味濃厚的聚落,更多添了幾分知性的色彩。有些人甚至打開自家大門,經營民宿,讓遠方來的訪客也能有棲身之所,同時也為退休生活增添一份收入。這股島內移民潮,正悄然改變著台灣的城鄉面貌,也為我們重新定義了「幸福」的樣貌。這種趨勢不僅僅是個人選擇,更是一種社會現象,展現了台灣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創造力。            

       
   
   
       
           

二、東台灣的自然懷抱:花蓮壽豐與吉安

           

花蓮壽豐:蘊藏生活智慧的退休首選

           

                花蓮壽豐鄉,擁有太平洋的壯麗海景與花東縱谷的田園風光,這裡的自然生態豐富到令人驚嘆,甚至能看見台灣稀有保育類動物帝雉的蹤跡,牠們在田野間悠然漫步,與人類和諧共處。這片渾然天成的景觀與舒適宜人的氣候,吸引了許多人將它列為「人生的最後一站」。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花蓮種畜繁殖場場長賈玉祥,就曾因看到帝雉在腳邊走過而深受感動,那份與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震撼,讓他當下決定壽豐將是他退休後的處所,一個能真正回歸自然、享受生命的地方。            

           

                壽豐的外來移民主要分為兩批:一批是國立東華大學的教職員,他們集中住在靠近花東縱谷區的村落,享受被山巒環抱的田園風光和清新的空氣,彷彿置身世外桃源;另一批則集中在壽豐鄉鹽寮沿海一帶,多半是愛海人士和民宿經營者,他們每天伴隨著海風與浪濤聲入眠,感受大海的遼闊與變幻。無論您是愛山、愛海,還是嚮往田園生活,壽豐都能滿足您對理想居住環境的想像。            

           

                在鹽寮經營「十二號橋民宿」的周木先生,十多年前來到花蓮,當他坐在車上,望著眼前藍色的大海時,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眼淚竟不自覺地流了下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下一個位置,一個能讓他心靈平靜、與自然深度連結的地方。他每天眼睛張開就看到海,感受海的顏色隨天氣變化而呈現不同的藍寶石般或湛藍色,他不禁讚嘆:「我最幸福的是每天都看得到海。」同樣住在海邊的王夫天先生,則是被院子裡兩棵百年大葉欖仁樹所吸引,從花蓮市搬來,他親手將房子打造成溫馨的「越牆工園」民宿,讓更多有緣人能分享這裡月光灑在海面上的美麗月河,以及海風輕拂、濤聲入耳的寧靜夜晚。這些居民不僅享受自然,更懂得與土地共存的智慧,他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首首關於幸福的詩篇。            

           

                壽豐鄉的居民們多樣而友善,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都因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而凝聚。他們擁有豐富的生活智慧,知道在什麼季節種什麼菜,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彷彿與土地融為一體。前花蓮縣長謝深山先生退休前也選擇住在壽豐鄉靠縱谷區的壽豐村,他每天到野溪裡游泳、在海邊垂釣、到附近的鯉魚潭散步,生活過得十分愜意自在。這些名人效應與實際的宜居體驗,也使得壽豐的地價水漲船高,從以前每坪四、五千元上漲一倍多,像靠海的鹽寮一帶,在花蓮海洋公園與部分財團進入之後,每坪土地甚至已經上漲到一萬五千元左右,甚至更高,顯示其無可取代的魅力與價值。            

           
                   
  • **整體評價:** 95分
  •                
  • **氣候:** 90分 (夏季平均26~32度,冬季平均10~18度)
  •                
  • **物價:** 85分 (牛肉麵60~80元,排骨便當65元)
  •                
  • **醫療水準:** 80分 (距花蓮慈濟、門諾醫院20~25分鐘)
  •                
  • **交通:** 80分 (台九線、台十一線經過,距花蓮機場與火車站30分鐘)
  •                
  • **休閒:** 90分 (湖邊散步、釣魚、溪泳、騎腳踏車、欣賞山海景)
  •            
           

花蓮吉安:滋養情感的沃土,上山下海都只要五分鐘

           

                吉安鄉,這片位於花東縱谷前端的沃土,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聞名:「上山(中央山脈)下海(到太平洋)都只要五分鐘」!這裡氣候溫和、景致宜人、土壤肥沃,自古便是豐饒之地。在日據時代,它曾是日本人的第二大移民村,日本人在此種植珍貴的吉野一號米,專供日本皇室使用,可見其土地的優越性。如今,這片沃土已成為島內移居者的天堂,吸引著無數嚮往自然與寧靜生活的人們。            

           

                原任職於台北市政府公園處的陳泰吉先生,在臨退休之際,沒有選擇回歸故里,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吉安鄉。這份選擇,其實源於一段深厚的淵源:他過去曾兩度派駐花蓮工作,對這裡的山水人情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女兒的一句「好想念花蓮,我們去買塊地好嗎?」更是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渴望。念森林系的他,對園藝植栽充滿熱情,於是在民國九十二年買下一千五百坪土地,開始親手造林,種植了一百六十種植物。看著樹木生機盎然,他興起了提前退休的念頭,並在五十八歲時,回到了這片他深愛的土地,開始了全新的田園生活。            

           

                陳泰吉先生在花蓮縣政府協助下蓋了一棟綠建築示範農宅,這棟「會呼吸的房子」透過特殊設計,讓氣流從房子底下通過,再從四周的氣孔出去,形成自然的循環,使得室內涼快舒適,冬暖夏涼。他與太太在園子裡種植各種水果和原生樹種,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生活。每天的勞動不僅讓他的身體變得更加健朗,足足瘦了十公斤,連多年困擾的高血壓也不藥而癒。他將房子命名為「吉俐林園」,並結合休閒農業與民宿,開放莊園參觀,親自為訪客做植物生態導覽,將這份對自然的熱愛與智慧分享給更多人。            

           

                吉安的氣候舒適宜人,夏天比台北少三度,冬天又比台北高三度,這得益於中央山脈的阻隔和樹木的自然調節,使得這裡特別涼爽溫暖,四季如春。生活機能也極佳,距離慈濟醫院、花蓮機場、花蓮市都只有十到十五分鐘車程,兼具便利與寧靜。這些諸多優勢,讓吉安鄉成為退休移民者的最愛,一個能讓身心靈都得到滋養的理想之地。            

           
                   
  • **整體評價:** 95分
  •                
  • **氣候:** 90分 (夏季平均26~32度,冬季平均10~18度)
  •                
  • **物價:** 85分 (牛肉麵50元,排骨便當55元)
  •                
  • **醫療水準:** 85分 (距花蓮慈濟、門諾醫院10~15分鐘)
  •                
  • **交通:** 85分 (台九線、台十一線經過,距花蓮機場15~20分鐘,距花蓮火車站15分鐘)
  •                
  • **休閒:** 85分 (騎腳踏車、蒔花種草、垂釣、欣賞山海景)
  •            
       
   
   
       
           

三、北台灣的悠然居所:宜蘭冬山與八里左岸

           

宜蘭冬山:畫家的退休天堂,每月花費六千元的豪宅生活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古人形容治安良好的最高境界,而這在宜蘭冬山鄉竟然真實存在。退休老師蘇獻隆,這位喜愛作畫、對美感特別挑剔的畫家,經過兩年半的尋覓,終於在宜蘭冬山鄉找到這塊心靈的落腳處。他被這裡的純樸人情和如詩如畫的風景深深吸引,決定在此開啟人生的新篇章。            

           

                蘇獻隆老師於五十歲退休後,時常到處寫生,有天來到冬山,被這裡的環境深深吸引。他買地後親自設計房子,這棟略呈人字形的農舍別墅,每面都有大大的落地窗,窗外景色如畫,四季變換,美不勝收。院子後方還將設置捏陶裝置,二樓則有專屬畫室,這些都是為了豐富退休生活而準備的。他指著窗外說,前面是太白山、丸山遺址,當地人稱那是五龍搶珠的大好風水,有泉水自地下冒出,梅花湖也在附近,十分鐘即可抵達。早晨可以爬山、湖邊散步,傍晚則可騎腳踏車到冬山河、羅東運動公園,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蘇獻隆老師已完全融入當地生活,每月生活費僅需六千元,卻能享受如同豪宅般的愜意。他在蘭陽義學教畫畫,結識了許多當地退休人士,大家經常聚會,分享生活點滴。他稱讚宜蘭人淳樸,很容易交朋友。當保全公司上門推銷時,他笑著說:「免啦,出門都可以不上鎖,還裝什麼保全呢?」這份對當地人情味的信任,以及對簡樸生活的滿足,正是冬山鄉最獨特的魅力。            

           

                此外,廣告才子孫大偉先生(已故,1951-2010)也曾為尋找夢土,花了十五年時間,最終在宜蘭冬山鄉找到一塊千坪土地,開始種樹,並計畫未來在台北、宜蘭兩邊跑,住冬山河畔,還想DIY獨木舟在河上泛舟、釣魚。他認為有夢想就該即時行動,不需要等到退休才開始。他帶著兒子們小牛與小馬一起去種植青剛櫟、橡樹、牛樟、栗子樹、落羽松等樹種,並用廣告人的創意,想像著未來在自己的「畫布」上種菜、種稻,當個現代農夫,甚至用他的廣告頭腦行銷產品。這份對生活的熱情與創造力,也為冬山鄉增添了更多色彩,吸引著更多人來此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 **整體評價:** 88分
  •                
  • **氣候:** 85分 (夏季平均26~32度,冬季平均8~15度)
  •                
  • **物價:** 85分 (牛肉麵50元,排骨便當50元)
  •                
  • **醫療水準:** 80分 (距羅東門諾醫院、聖母醫院10分鐘)
  •                
  • **交通:** 80分 (九號省道經過)
  •                
  • **休閒:** 85分 (釣魚、泛舟、騎腳踏車、湖濱散步)
  •            
           

八里左岸:紀政想終老的所在,面海大別墅的退休夢

           

                八里左岸,這個曾經不為人知的地方,在台北縣政府的努力改造下,如今已打響名號,成為北台灣的觀光新亮點。這裡的變化之大,甚至讓一位從國外來的客人驚呼「台灣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地方?!」這片位於淡水河左岸、背靠觀音山的美麗區域,山水相依,吸引了許多名人進駐,包括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藝術家蔣勳、作家鍾文音、陶藝大師楊正雍,以及台灣體壇傳奇人物紀政女士,他們共同營造出一個充滿藝文氣息的慢活社區。            

           

                紀政女士從台北市麗水街的舊公寓搬到八里,她看中這裡的環境,即使當時觀音山區多為墓地,她也幽默地說:「死人最安全啦!而且這麼多夜總會,一定是風水好。」這份豁達與樂觀,讓她買下靠山的別墅,並將其重建為三層樓的豪宅,頂樓露台可眺望淡水河對岸的壯麗美景,尤其在煙火施放時,更是絕佳觀賞點。她與鄰居們經常在陶藝大師楊正雍家門口的河岸邊吃飯聊天,欣賞關渡大橋的美麗身影,享受著那份難得的悠閒與自在。            

           

                喜歡運動的紀政女士,經常在左岸散步,有時甚至能從左岸繞到觀音山走一圈,長達二十公里,對於推廣健康走的她來說,這裡的生活環境再適合不過。八里與淡水僅一河之隔,氣溫卻有顯著差異。八里背靠觀音山,有山的屏障與淡水河的調節,夏天比台北市少三度,冬天比淡水溫暖三度,氣候宜人,四季皆有不同的風情。紀政女士每天從八里開車到台北上班,車程約三、四十分鐘,她覺得十分方便,兼具鄉村的寧靜與都市的便利。儘管八里不是她的故鄉,她卻深深愛上這裡,並想在這裡終老,輕嘆「住在這裡真的太開心了!」這份發自內心的喜悅,正是八里左岸最吸引人的地方。            

           
                   
  • **整體評價:** 88分
  •                
  • **氣候:** 85分 (夏季平均27~32度,冬季平均8~16度)
  •                
  • **物價:** 80分 (牛肉麵80元,排骨便當70元)
  •                
  • **醫療水準:** 85分 (距淡水馬偕、林口長庚醫院30分鐘)
  •                
  • **交通:** 85分 (台十五線、西濱快速道路,社區免費巴士到捷運站)
  •                
  • **休閒:** 85分 (騎腳踏車、散步、海釣、登山)
  •            
       
   
   
       
           

四、中台灣的靜謐時光:苗栗南庄與南投魚池

           

苗栗南庄:延伸生命長度,搬進千坪大莊園換回健康身體

           

                苗栗南庄,這個山城近年來因油桐花季而聲名鵲起,成為許多人嚮往的秘境。但早在她揚名之前,就有一群愛山人在此發現了心中的桃花源,並毅然決然地移居此地生活。從頭份轉進南庄,眼前景致完全變了個樣,四周盡是綠色的田園與綿延的山巒,一片片波斯菊在陽光裡迎風招展,景致宜人,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陳正武先生,五年前罹患血癌,剛做完骨髓移植的他,渴望找一片山林養生,讓身體得到最好的復原。五年前與太太吳亞菊來到南庄,立刻被這片充滿生機的山林所吸引,他們買下一塊地,修繕房子後便定居下來。吳亞菊曾感性地說:「當時不知道他到底能撐多久,每過一天就覺得是賺到了!」陳正武的園子大約有一千二百坪,他住進來之後,開始大量植樹,用「生機花園」的環保概念造園,也就是尊重原本土地上的生物為原則,讓自然生態得以延續。例如園子裡有一塊濕地,他予以保留,原本的樹種也都保留下來,不做破壞,同時也不施農藥、不用化學肥料,以最自然的方法打造花園。            

           

                五十九歲的陳正武,從軍中退伍後,曾絕望地想「死也要死在山上!」但這幾年為了打造花園,他經常開車到溪邊撿石頭;天天勞動的結果,皮膚曬黑了,原本只搬得動小石頭的虛弱身體,後來連七、八十公斤的石頭都搬得動,身體也在不自覺中變好了,這份健康的回歸,讓他對生命充滿了感恩。他的生機花園內數百種原生植物生機盎然,已經頗具森林的樣貌,他指著濕地說:「五、六月的時候,這裡像外太空,滿天星星!」原來是螢火蟲棲息在這塊濕地上,形成滿天星斗的美麗畫面,連他的鄰居晚晴協會創辦人施寄青女士都為此驚歎不已。這一、二年來他以同樣概念幫施寄青打造花園,目前已經打理得差不多,就等樹木成長。            

           

                南庄的林相非常美,陳正武每天研究植物,了解這個地方的自然生態,並樂於為鄰居們解說,因此贏得「陳博」的稱號。為了保持這地方的原始風貌,只要有新住戶搬進來,他就不厭其煩地宣導大家不要用農藥與化學肥料,共同守護這片淨土。南庄的山林之美,這幾年來吸引不少外來的移民進入,陳正武說,這個社區很有趣,三年級生都住在比較低的地方,四年級生則集中住在名為「如意農莊」的木屋區,五年級生則偏好高處,社區名為「美麗境界」,當你從高處眺望遠處,的確有美麗境界的意境。社區裡的鄰居們距離至少都有一公里以上,平常只有雞犬相聞,沒有互相干擾,保有個人空間的同時,也維繫著和諧的鄰里關係。            

           

                施寄青女士(已故,1947-2015)早在三、四年前就「隱居」於苗栗南庄,她的藍瓦白牆別墅隱身山林中,占地一甲多,是她理想中的退休居所。她積極參與社區改造、推動環保意識,與當地居民成立「侏儸紀故鄉營造協會」,為南庄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她雖未完全退休,仍經常接受各方邀請演講、繼續寫作,並在南庄結識了許多像她一樣的退休人士,大夥兒原先都不認識,直到住進來之後,才開始熟識,平時鄰居們感情都不錯,三不五時聚會,形成退休後新的人際網絡,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台積電工程師邱國賓先生則基於現實考量,預測未來十年台灣經濟情況會很苦,生活不好過,而且四、五年級這一代,既要奉養父母,又不能冀望小孩的奉養,一切要靠自己。為此,他決定未雨綢繆。四年前他在南庄買地蓋小木屋,現在舉家從新竹搬來,每天往返新竹與苗栗之間通勤。他表示住在山裡花費很省,夏天不用冷氣,連洗澡的熱水都是就地取材,光瓦斯就省了不少錢。他在屋後裝置一個燒柴的熱水爐,自個兒劈柴、由太太燒熱水。邱國賓還在花園中種菜,連買菜錢也省下來了;用的水是山泉水,水費也免了。他自豪地說:「等到真正退休後,我和太太一個月一萬五千元還有剩呢!即使外面世界發生巨大變化,我們也能自給自足過生活。」這份深謀遠慮的生活態度,令人敬佩。            

           

                呂淑雅女士,今年才三十八歲,原本任職於新竹的公家機構,為了「尋找自己想要的人生」,四、五年前毅然決然請辭工作。有天與先生到南庄賞油桐花,看到一則房地產廣告寫著可以「觀花、望海、看夕陽」心裡納悶怎麼會有這等景致?結果到了南庄一看,果然沒錯,這裡林相極棒,四、五月可賞油桐花、還可以欣賞落日美景,甚至可以望見遠處的海。看了地主廣告,實地勘察後,當天就立刻下訂,並決定DIY建一棟小木屋。在先生、小孩與公公的協力下,祖孫三代終於在去年八月完成了夢想中的木屋。她說,每天看著山中景致,遠山層層疊疊、落英繽紛、蟲鳴鳥叫,還有飛鼠、山羌、松鼠、貓頭鷹,甚至穿山甲等動物在林中出現,心想「以後不必到國外度假了。」由於小孩仍在就學,現在她來回於新竹與南庄之間,她說:「很多人退休後才圓夢,我們只是提早實現夢想!」這裡將是她的退休居所。坐在呂淑雅的木屋陽台上,清風徐來,遠處山景海景連成一片,真讓人以為到了國外,為了分享這種感覺,原本只是用來度假的木屋,現在開放周六與周日提供咖啡,名為「波特尼山岸」讓有緣人一起來分享南庄之美。            

           
                   
  • **整體評價:** 88分
  •                
  • **氣候:** 85分 (夏季平均25~30度,冬季平均8~15度)
  •                
  • **物價:** 85分 (牛肉麵60元,排骨便當50元)
  •                
  • **醫療水準:** 80分 (南庄聯合診所,距頭份為恭醫院30分鐘)
  •                
  • **交通:** 85分 (台三線經過,距竹南火車站35分鐘,距中山高頭份交流道25分鐘)
  •                
  • **休閒:** 80分 (登山、賞鳥、園藝、社區活動)
  •            
           

南投魚池:放大生活寬度,啤酒加小菜,日月潭湖濱當餐桌

           

                南投魚池鄉,以其享譽國際的日月潭而聞名,這裡不僅是台灣重要的觀光勝地,更是能讓生活寬度無限放大的理想安居地。想像一下,在日月潭湖濱,擺上幾瓶冰涼的啤酒與精緻的小菜,將湖畔的每一寸風景都當作自己的專屬餐桌,享受那份獨有的寧靜與美景,感受微風輕拂臉龐,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這就是魚池鄉帶給移居者的獨特體驗,一種與大自然深度連結的奢華享受。            

           

                魚池鄉的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空氣清新,遠離都市的塵囂與污染,讓身心都能得到徹底的放鬆。這裡的生活步調緩慢,居民淳樸友善,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和社區的溫暖。對於喜愛自然、追求慢活的人來說,魚池鄉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除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周邊還有許多規劃完善的步道、自行車道,讓您能盡情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此外,這裡更盛產豐富的農特產品,如世界知名的魚池紅茶、新鮮香菇等,讓您的生活充滿了探索與品味的樂趣,每一天都是一場新的味蕾與心靈之旅。            

           

                這裡的物價相對平穩,生活成本較低,讓您能以更輕鬆的姿態享受高品質的生活。醫療資源雖然不如大都市密集,但基本需求仍能滿足,且鄰近埔里等城鎮,醫療網絡尚稱完善。交通方面,雖然地處內陸,但隨著觀光發展,聯外道路也日益完善,前往周邊景點或主要城市都相當便利。在魚池鄉,您可以真正地「放大生活寬度」,將寶貴的時間花在享受自然、培養興趣、與親友交流上,讓退休生活不再只是等待,而是充滿活力與色彩的全新篇章,每一刻都值得細細品味。            

           
                   
  • **整體評價:** 根據《今周刊》專題,魚池鄉被列為十五個幸福小鎮之一,顯示其綜合條件優越。
  •                
  • **氣候:** 宜人,四季分明,空氣清新。
  •                
  • **物價:** 相對平穩,生活成本較低。
  •                
  • **醫療水準:** 基本需求可滿足。
  •                
  • **交通:** 聯外道路完善,觀光交通便利。
  •                
  • **休閒:** 日月潭、步道、自行車道、農特產品體驗。
  •            
       
   
   
       
           

五、北桃園的田園夢:大溪與龍潭

           

桃園大溪:允諾專屬的天與地,擁有二十坪菜園、百坪荷花池庭院

           

                桃園縣第二大鎮——大溪,曾因大漢溪航運發達而成為歷史上繁榮的商業重鎮,如今則轉變為蘊含濃厚藝術與人文氣息的古城。走在大溪鄉間小路,遠方峰巒疊翠的壯觀美景盡收眼底,三五成群的鳥兒展翅飛翔在藍天白雲之間,自在的神情著實令人羨慕,彷彿時間在這裡都慢了下來。            

           

                移民大溪的陳和春老師,卸下教師職務後,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待了三十多年的台北市,與太太廖素真女士搬回故鄉大溪。早在十八年前,他便已買下這塊位於大溪近郊八十坪的土地,直到正式退休後才開始興建房舍。他感嘆:「在大溪可以擁有自己的天空,屬於自己的土地,這是住在台北市無法達成的夢想。」他在寬敞的家中設置了期待已久的視聽室、桌球室和書房等,將理想的生活空間在大溪這塊土地上實現,每一處都充滿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規劃。            

           

                陳和春夫婦最喜歡這裡清新的空氣和悠閒的生活步調,他們發現連原本的急性子也慢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從容與自在。陳老師還組織了一個社區合唱團,成員都是退休後居住在大溪的左鄰右舍,每週固定聚會一次,不僅豐富了生活,也增進了鄰里情誼。夫妻倆也常去附近的鳥嘴尖山、金面山及白石山爬山健身,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廖素真女士更愛每年四、五月間,山上開滿整片雪白的油桐花景色,美到令人驚歎不已,彷彿置身畫中。            

           

                從陳和春住家出發步行大約十分鐘,就可來到他們每天努力耕耘的菜園。在二十幾坪大的菜園中,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蔬果、花草樹木,隨著季節而更替,實現了自給自足的田園夢。廖素真女士滿足地說:「看著新芽一點一滴長大,是我最大的快樂!」以前從未有親手種菜經驗的她,也開始愛上了農家的生活,「有時我待上四、五個小時還捨不得離開!」熱心的鄰居也令陳和春印象深刻。曾有位老農家要分送冬瓜苗給他栽種,結果陳和春忘了去取,過幾天回去菜園一看,發現老農家竟然已經幫他栽種好了!有時沒空去菜園澆水,也會幫忙照顧菜園,並不時提供種植的心得與建議。這裡濃厚的人情味,讓陳和春夫婦更熱愛這塊土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歸屬感。            

           

                同樣喜愛農家生活的江宗政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大溪人,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數十年,直到今年三月退休後才回歸故鄉。他對於大溪的青山綠水特別有感情,所以選擇與太太在這裡度過退休後的生活。理工科出身,今年六十四歲的江宗政,不只認真鑽研種植農作物的技術,還將所學理論應用在田園中。他將家中庭院的菜園設計成與眾不同的工整四方形,連度量衡都要做到專業級的精準。他笑說:「這樣節省了我不少灌溉時的麻煩。」除此之外,他已經在占地百坪的庭院中,設置了魚池及荷花池,現在還計畫要在池塘中多養幾隻白鵝,讓庭院充滿生機與樂趣。江宗政每日清早都會與太太前往距離八分鐘車程的大溪中正公園,做運動的同時,還可一覽大漢溪的優美景致,享受清晨的寧靜與活力。大溪距離台北市區不到一小時車程,地價卻不到台北的十分之一,住在這裡既能擁有鄉村生活的悠閒,又可隨時進入台北市區購物訪友,加上附近有許多高爾夫球場,對喜歡打球的退休人士而言,相當方便,是兼具便利與高品質生活的理想選擇。            

           
                   
  • **整體評價:** 85分
  •                
  • **氣候:** 80分 (夏季平均25~33度,冬季平均15~24度)
  •                
  • **物價:** 80分 (牛肉麵70元,排骨便當55元)
  •                
  • **醫療水準:** 80分 (距恩主公醫院20分鐘,鎮內診所十多間)
  •                
  • **交通:** 75分 (台三線、台四線貫穿,10分鐘到大溪交流道)
  •                
  • **休閒:** 85分 (爬山、釣魚、打高爾夫球、賞景、種植花草蔬果)
  •            
           

桃園龍潭大池:童趣夢想實現地,月光下在家門前的湖畔釣魚

           

                桃園縣龍潭鄉,以其盛產的茶葉和美味的花生糖聞名,近年來因地方政府積極推動都市計畫,已從傳統農鄉轉變為兼具觀光與居住機能的退休移居新選擇。沿著北二高一路南行,短短四十分鐘車程,便可抵達風和日麗的龍潭鄉。穿越市區不到十分鐘,即身處視野廣闊、景色宜人的龍潭著名地標——大池,這裡的湖光山色,讓人心曠神怡。            

           

                龍潭大池是一個天然湖,面積廣達十四公頃,其獨特的景觀是這裡的一大賣點。黃昏時分,夕陽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金色的光芒灑滿湖面,成群的鷺鷥劃過水面,留下一道道優雅的弧線,構成一幅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近年來龍潭鄉市政建設推動積極,綠地美化工程不斷完善,九曲式的忠義橋連接台三線道路,不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也增添了景觀美學。加上北二高通車後,交通更加便捷,使得這兩、三年人口遷入的數量不斷攀升,越來越多人選擇在此安居樂業。            

           

                出生於台中,在台北工作三十餘年的梁宏嘉先生,五年前首次與妻子到龍潭大池觀光時,便為此處的清幽環境所著迷,也一眼相中大池湖畔八十多坪的別墅區,價格僅七百多萬元。當得知空屋僅存一戶時,他二話不說便馬上下訂,深怕錯失良機。他原在台北已經擁有兩戶房子,原本沒有計畫再購屋,但卻受到大池的景觀及周遭環境深深吸引,才決定買來當作夫妻倆的度假別墅。「沒想到,一住下來就不想走了。」他每日清晨五點起床,就騎著腳踏車,沿著大池旁的自行車步道,一路欣賞山林景色,享受那份獨有的寧靜與活力。            

           

                搬來郊區居住,梁宏嘉先生頗能適應,出門購物也只需花費五到十分鐘車程,生活機能便利。居住附近的鄉民都十分友善,鄰居感情也相當融洽,互助互信的氛圍濃厚。梁宏嘉先生甚至在入夜時分,還拿起手電筒,主動在住家附近視察巡邏,以「守望相助」的方式表達他對這塊土地的愛護。家門前近十坪的庭院,種滿了櫻花樹、金桔樹、辣椒樹、絲瓜棚等,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鄰居也受他影響,陸續跟進,共同打造美麗家園。他還在大池周圍栽種了幾棵樹木,每天細心照顧這些植物,有如自家庭院一樣,將對自然的熱愛融入日常。            

           

                住在龍潭五年的梁宏嘉先生,在家中頂樓設置了一間工作室,有時興致一來就揮毫寫書法或作畫,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夜晚來臨後,他會拎著一根釣竿,伴著月光就坐在家門前的湖畔釣魚,享受那份獨有的靜謐。他驕傲地說:「我曾經在這裡釣起一尾二十八斤重的大魚呢!」雖然今年已六十五歲,語氣中仍透露著純真情懷與對生活無限的熱愛。這裡適合喜歡鄉村愜意生活,又想保有高生活機能、交通方便的人,是安度下半生的不錯選擇,一個能讓童趣夢想實現的幸福之地。            

           
                   
  • **整體評價:** 85分
  •                
  • **氣候:** 85分 (夏季平均28~32度,冬季平均15~23度)
  •                
  • **物價:** 75分 (牛肉麵60-80元,排骨便當65元)
  •                
  • **醫療水準:** 85分 (國軍桃園總醫院15分鐘,敏盛醫院10分鐘)
  •                
  • **交通:** 85分 (台三線貫穿,10分鐘到龍潭交流道)
  •                
  • **休閒:** 85分 (釣魚、騎自行車、賞景)
  •            
       
   
   
       
           

六、其他值得探索的幸福小鎮

           

                除了上述詳細介紹的幾個小鎮,《今周刊》還推薦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幸福小鎮,等待您去發掘屬於自己的理想棲息地。這些地方各有風情,卻同樣能帶給您心靈的富足與生活的平衡:            

           
                   
  • **南投魚池:** 「啤酒加小菜,日月潭湖濱當餐桌」放大生活寬度。這裡的湖光山色與清新的空氣,讓每一次呼吸都充滿了日月潭的自然芬芳,是追求慢活與品味生活的絕佳選擇。
  •                
  • **礁溪:** 「月租2500元,擁有自己的動物園」教七旬老翁用「心」生活。周春成老先生在經歷大手術和嚴重痛風後,選擇到礁溪龍潭湖畔租屋養病,每月僅2500元租金,卻擁有精緻花園與雅致佈置的「遮雨居」。他從迪化街望族轉變為回歸自然,享受簡單生活,並感嘆一百萬元便能在此用很久,證明了幸福與財富並非絕對等價。
  •                
  • **清境農場:** 「高海拔山上,也能吃盡各地特產」純淨空氣擄獲居民。這裡不僅擁有壯麗的山景和涼爽的氣候,更有7-ELEVEn和星巴克等現代便利設施,兼具隱居的清幽與都市的方便,讓您在山林中也能享受現代生活。
  •                
  • **屏東高樹鄉:** 「以種菜造林取代汲汲營營」長壽者的搖籃。這裡的居民以農為樂,過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遠離都市的煩囂與競爭,身心得以放鬆,是追求健康長壽的理想之地。
  •                
  • **山城金瓜石:** 「距離台北市只要一個小時車程」融合懷舊與美景。這座充滿歷史感的黃金山城,不僅有著獨特的礦山風情,更能遠眺基隆嶼與陰陽海,交通便利卻又保有遺世獨立的氛圍,是喜愛歷史人文與自然風光的退休人士首選。
  •                
  • **關子嶺:** 「獨特的山泉水與泥漿溫泉」風生水起的養生鄉。這裡以稀有的泥漿溫泉聞名,具有美容養生的功效,周邊的自然步道與山林景觀,讓您在享受溫泉的同時,也能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達到身心靈的全面放鬆。
  •                
  • **嘉義奮起湖:** 「有著24小時天然冷氣機的南台灣」一解退休人的鄉愁。這座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百年老鎮,因海拔較高,即使在炎熱的夏季也能保持涼爽宜人的氣候,加上濃厚的懷舊氛圍和豐富的鐵道文化,是許多人尋找鄉愁與避暑的理想去處。
  •                
  • **台東關山:** 「經營民宿,一年淨賺200萬」兼顧退休與生財。台東的純淨與悠閒,讓關山成為許多人實現退休夢想的同時,也能創造事業第二春的寶地。這裡的自行車道與稻田風光,更是吸引了無數嚮往田園生活的旅人。
  •            
           

                這些小鎮各有風情,從山林到海濱,從溫泉到田園,為不同喜好的移居者提供了多元的選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生活機能充足、氣候適中、人情濃厚、物價平穩、醫療資源穩定,讓您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棲息地。無論您的理想生活是何種模樣,台灣總能為您提供一片心靈的歸屬。            

       
   
   
       
           

結語:立下目標,逐步實現你的安居夢

           

                各位讀者,透過《今周刊》的這份專題報導,我們看到了台灣各地隱藏的「桃花源」。這些小鎮不僅是退休人士的理想選擇,也吸引了許多渴望擺脫都市喧囂、尋求更平衡生活的中壯年族群。無論是為了圓夢、追求健康,還是基於現實考量,這股島內移民潮都證明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台灣這塊土地充滿了可能性,只要您願意立下目標,逐步實現它,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棲息地。或許是花東的壯麗山海,讓您每天都能感受大自然的脈動;或許是宜蘭的田園風光,讓您體驗自給自足的樂趣;又或許是桃園的古樸小鎮,讓您在歷史的氛圍中享受現代的便利。甚至還有嘉義奮起湖的天然冷氣和台東關山的生財之道,這些地方都證明了,幸福的生活,不需要遠渡重洋,就在我們熟悉的台灣島內。這份對土地的愛與探索,將引導您走向更充實、更滿足的人生。            

           

                願您也能找到那片讓您心之所向的「安居」之地,享受與自然共處、與人情相伴的愜意人生。這不僅僅是找到一個居住的地方,更是找到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讓身心靈都得以安頓的歸屬感。讓我們一起愛台灣,也愛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充滿可能性的角落,共同創造屬於我們的幸福故事。            

       
   
       
   

© 2025・幸福安居生活・靈感源自《今周刊》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內文相關內容

新1-隨機推薦文章

隨機文章推薦

載入隨機文章失敗。請稍後再試。

2.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載入最新文章失敗。請檢查部落格設定或網路連線。

新-3.熱門文章-動態與靜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