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馬修·連恩:音樂、自然與台灣的深情連結
來自加拿大的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如何用音樂連結自然與人心,並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
圖:加拿大音樂家馬修·連恩,以自然環境為主題的音樂聞名。
本文重點速覽
- 音樂啟蒙
- 環保倡議
- 台灣情緣
- 音樂創作理念
- 多元成就
一、音樂旅程的起點:育空與家庭的滋養
各位讀者,您是否曾被一段音樂深深觸動,感受到大自然的遼闊與生命的律動?這份感動,或許就來自於加拿大籍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Carl Lien)。他以自然環境為主題的音樂聞名國際,尤其在台灣,他的作品與對原住民音樂的熱情,更是讓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馬修·連恩的音樂世界,探索他如何將生命經歷與對土地的熱愛,化為一首首動人的樂章。
馬修·連恩於1965年出生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從小,他的家庭就充滿了溫暖的音樂聲。母親經常對著他和姊姊唱著德國的民謠,或許是思念遠方的家鄉,那些歌曲總是充滿歡樂。父親也熱愛音樂,他會寫曲、唱歌,還會彈奏和絃齊特琴,音樂的種子在馬修心中悄然萌芽。
五歲那年,父親決定移居到加拿大的育空地區,那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父親買的山林小屋就在克魯阿尼國家公園旁。母親擔心孩子們的安全與教育品質,決定讓馬修和姊姊留在聖地牙哥接受教育,但暑假時便送馬修到父親那裡生活四個月。這樣的安排,讓馬修擁有了兩個截然不同卻都充滿驚異體驗的家:一個是聖地牙哥簡樸卻充滿母愛的舊小房子,母親甚至為了孩子睡在客廳地板;另一個是育空沒有自來水和電的小木屋,飲水來自飛鼠溪,照明依靠蠟燭和燈籠。儘管生活清貧,母親對音樂的熱愛不減,在馬修十歲那年,她買了一台舊古董鋼琴,雖然價值不菲,卻徹底改變了馬修的生命。
鋼琴:最要好的朋友與靈感泉源
彈鋼琴對馬修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他可以輕易地彈出聽過的歌曲,甚至創作出新的音樂。母親為他找了鋼琴老師,但刻板的教學方式讓他無法感動,兩週後他便懇求母親停止課程,幸運的是,母親同意了。父母對他音樂取向的尊重,讓他能自由地將音樂視為生命中重要的決定,而非僅是休閒娛樂。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持續自學鋼琴,很快地,鋼琴成為他最要好的朋友,一個可以分享最私密情感、無止境感動的來源。
二、守護地球的心跳:音樂與環保的交織
高中畢業後,馬修·連恩將育空視為永遠的家。他深深受到純淨大自然的感動,音樂成了他與周遭環境情感交流的橋樑。由於對面臨危險的大自然野地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他與攝影師好友肯·麥丁生(Ken Madsen)共同創立了「**育空野地計畫**」。他們一起旅行經過育空、英屬哥倫比亞、西北荒地、阿拉斯加,用音樂、照片和野地錄音來詮釋這片土地。
在這期間,馬修錄下了許多令人神魂顛倒的聲音:老鷹攻擊灰熊、冰河崩解、憤怒大叫的「picas」、水中翻滾的冰山,這些獨特的自然之聲都成為他音樂創作的養分。他們探險的成果呈現在表演之中,透過演唱原住民歌曲、重現自然聲音,並將照片投射在螢幕上,在觀眾心中燃起一把火,共同拯救瀕臨危險的自然棲息地。
對原住民文化的關懷與《狼》專輯的影響
馬修·連恩對育空原住民文化有著高度的興趣和關心。他與加拿大政府共同推動了一項企劃,將該地區飽受外來入侵勢力禁止的原住民語言錄音並保留下來。他深知這些瀕臨消失語言的急迫性,數月旅行於杳無人煙之地,記錄下許多老人們的語言。
1992年,育空政府展開一項滅狼行動,馬修反對了許多年。唯一能讓他對這些動物抒發心碎感受的方式,就是透過音樂。他的第二張專輯《狼》(Bleeding Wolves)便是促成該政府單位終止這場悲劇的原因之一。這張專輯巧妙地將自然的聲音(如狼嚎)與文明的聲音(教堂鐘聲、火車聲)融合,並揉合了克爾特民謠風、古典樂風、輕爵士和特殊節奏的搖滾,成為一篇以音樂串成的史詩。儘管經理認為這張音樂類型多樣且獨特的專輯難以行銷,但馬修相信:「如果我這麼愛這音樂,其他人也會愛這音樂。」事實證明,這份熱情與真誠,最終讓《狼》專輯在加拿大獲得成功,並在法國坎城的 MIDEM 國際獨立唱片公司大展中被風潮唱片發掘,進而帶回台灣。
三、台灣情緣:從《狼》到《海角一樂園》
1997年,當馬修·連恩第一次踏上台灣這片土地時,《狼》專輯已經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他非常開心能遇到這麼多與他一樣滿腔熱情的朋友們,這份對音樂和概念的強烈共鳴,讓他感覺一到台灣,馬上就擁有了成千上百的朋友。台灣的自然景觀和人民的熱情,讓他感到有趣和奇妙,風潮唱片隨即邀請他製作一張關於台灣的唱片,其中包含了傳統音樂、原住民音樂,以及台灣的自然景觀。他展開環島旅行,開始準備《海角一樂園》專輯的製作,途中發掘了許多獨特的音樂和聲音。
儘管台灣相較於其他國家來說非常小,但台灣各種文化的密度之高,以及自然生態的多樣性,都讓馬修·連恩感到非常驚艷。在體驗台灣之旅中,許多經驗都讓他充滿了深深的感動。
九二一大地震與重建福爾摩沙
當《海角一樂園》專輯製作完畢,發行日期和巡迴演唱會行程都已敲定之際,一個事件重創了台灣,也從此改變了馬修·連恩的生命——那就是**九二一大地震**。地震發生後的兩個禮拜,他來到台灣,並到南投、埔里等地了解地震後人們所受的苦難。在當地的經驗讓他整個人都改變了。
他與台灣、加拿大、美國的音樂家和工程師,舉辦了三場大型演唱會,名為「**重建福爾摩沙**」。原來這些演唱會是為了發表《海角一樂園》,但藉此,他們希望提醒、影響人們一起重建台灣。經過這些經驗,馬修·連恩與台灣已經無法分離,他知道他必須奉獻自己給台灣,傳揚台灣的固有文化和傳承,保護並提醒人們要有愛惜台灣文化和自然生態的意識。
四、深耕台灣:文化大使與永續倡議
1999年,馬修·連恩成為第一位在金曲獎晚會上演出的外國人。一年後,他的《海角一樂園》專輯首次被金曲獎提名為「最佳世界音樂專輯」。同年,高雄縣任命他為「**原住民文化大使**」,以表彰他對台灣原住民工作的努力。2000年4月22日,他組合了加拿大、美國、台灣以及非洲迦納等國的音樂家,在台灣促成了世界地球日的那場演唱會,將音樂與環保理念結合。
接下來的幾年,馬修·連恩與加拿大、台灣政府密切合作,希望保護棲蘭山和南胡大山附近那些成長緩慢的柏樹和檜木森林。他安排了來自加拿大的原住民來台灣,期望能讓中央政府和當地原住民了解加拿大成功的政策:政府與原住民共同管理山林的概念,來成立一個國家公園。他們對於政府相關機構和好幾個原住民部落展開座談會,討論政府和原住民共同管理國家公園的用意,期望原住民部落的傳統文化與土地的關係可以得到保持,同時也可以讓所有公眾有機會了解原住民文化和大自然。
這些活動以及其他在台灣的努力,引導出一個非常特別的2005年。台灣中央政府的文化建設委員會頒發了「**文化大使**」的榮譽給他。台東縣政府頒發了「**榮譽縣民**」的榮譽,同時他最近的一張專輯《水事紀》榮獲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獎」。這都證明了他在台灣的努力與貢獻,得到了各界的肯定。
五、跨越國界的使命:北極的呼喚與音樂人的本真
在北方的家鄉加拿大,馬修·連恩也獲得了「**國會榮譽獎章**」,育空當地政府也指派他為育空政府在台灣的代表。他與肯·麥丁生仍然為著「**馴鹿宣言**」奮鬥著,這個議題是為了保護北極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在加拿大豪豬河流域的一大群馴鹿,每年都會到北極野生動物棲息地去生小馴鹿。他們一起完成了幾場跨國界的演唱會,也曾經到過華盛頓特區的加拿大使館演出,這也讓馬修有機會進入美國國會和參議員報告,馴鹿民族——哥威遜原住民的生存權。目前他已發行了十張專輯,其中有兩張就是為了提倡、保護北極野生動物棲息地:《馴鹿宣言》以及《北極》。
不典型的藝人:從心出發的音樂
馬修·連恩的獨立自主性格,造就了他在做音樂時,只聽從自己的內心。從早期的錄音室工作經驗,他知道創作的過程其實是在錄製的每一個環節當中。他曾說:「我的音樂不是精心算計的行銷產品。我的音樂就是從我的心出發,到你的心。」這份真誠與熱情,正是他音樂最動人的地方。
儘管身兼多職(經理、經紀人、寫曲、編曲、製作人等),面臨巨大的壓力,但他依然堅持自己的音樂之路,尋找經費、處理財務、安排複雜的音樂家行程和技術問題。他相信,如果自己真心熱愛音樂,其他人也會感受到這份愛。
六、馬修·連恩精選專輯與近期活動
馬修·連恩至今已發行多張專輯,每一張都承載著他對自然、文化與生命的獨特詮釋:
- **1987年:《音樂視界》(Music to See By)**:充滿熱情與實驗精神的少年時期作品。
- **1995年:《狼》(Bleeding Wolves)**:將自然與文明之聲融合的音樂史詩,促成育空滅狼行動終止。
- **1997年:《匯流》(Confluence)**:集合北美與中國音樂家,呈現大地壯麗與脆弱。
- **1999年:《海角一樂園》(Voyage to Paradise)**:首度為台灣創作的讚歌,融合台灣民謠與原住民音樂。
- **1999年:《馴鹿宣言》(Caribou Commons)**:記錄1250公里旅程,為保護北極馴鹿棲息地而作。
- **2000年:《美麗新世界》(Touching the Earth)**:橫跨四大洲的地球村專輯,融合多元文化音樂。
- **2001年:《旅程》(In So Many Words)**:首張個人演唱專輯,唱出自然、旅行、童年與愛。
- **2003年:《獨角獸》(Unicorn)**:源自《音樂視界》,展現早期音樂風格的形成。
- **2005年:《水事紀》(A Journey Of Water)**:榮獲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獎」。
- **2005年:《北極》(Arctic Refuge)**:為保護北極保護區而作,將北極心灌注於血液。
- **2007年:《靈光乍現》(Moving Through Twilight)**
- **2008年:《旅客》(Adventures in the Hakka Heartland)**
近期動態與慈善活動
近年來,馬修·連恩在台灣的生活與事業持續發展。他與台灣女友劉冠宇登記結婚,並於溪頭山林舉行了「分享愛」原住民祈福儀式,將愛情轉化為對台灣兒童的大愛,捐出結婚禮金給家扶基金會。南投縣長李朝卿親自證婚,布農族長老與小朋友們也獻上祝福。他表示,溪頭的好山好水與愛情傳說,讓他在這裡找到真愛,意義非凡。
此外,馬修·連恩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入圍第20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三項大獎提名,參與金曲獎「傳藝之路-土壤的聲音」電視專輯錄影,受公視邀請錄製「誰來晚餐」節目,並致贈唱片CD為罕病病友加油,也到光復國小舉行感謝簽名會,感謝小朋友們在慈善音樂會上的演出。這些都展現了他不僅是位傑出的音樂家,更是位充滿愛心與社會責任的公益實踐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上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避免不當言論造成他人困擾,尊重他人,不散布隱私、不人身攻擊或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