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返鄉青年」的信 沒有真正離開城市 你,返鄉了嗎? -台灣潛力100│中時電子報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3/01/29

給「返鄉青年」的信 沒有真正離開城市 你,返鄉了嗎? -台灣潛力100│中時電子報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台灣潛力100│中時電子報:

'via Blog this'
台灣潛力100│中時電子報



社造工作者溫仲良/給「返鄉青年」的信
沒有真正離開城市 你,返鄉了嗎?

  2011-09-15 中國時報 【中時編輯部採訪中心】 



溫仲良小檔案

1972年生,長期關心社區營造議題,曾在台北市政府任職數年,不習慣穿西裝上班,於是回美濃家鄉,曾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投入許多公共議題,發現農村才是「不得安寧的地方」。他自嘲,剛回家時,被視為懷抱理想的「返鄉青年」,如今是「滯鄉中年」,尚不確定是否將「留鄉終年」,老死土地。


給所謂「返鄉青年」們:


近幾年好像有一種熱潮,「台北」似乎代表著功利現實,因此離開台北城,就代表拋卻物質利益的枷鎖,追求精神價值。「返鄉」兩字,因此帶著浪漫,又有點虛幻。


年輕時代的我,因為回到美濃從事社區營造,常被冠上「返鄉青年」的詞彙。可能是對我的期許,

或是一種身分的肯定。但對這個詞彙,我一直感到無比尷尬和不自在,在眾聲喧嘩後,常自問:「我,返鄉了嗎?」


其實,台灣島國只要半天就可以來回頭尾,「返鄉」是怎麼一回事?台北與美濃,對於我的工作內容、生活方式、思維意識有那麼大的差異嗎?如果沒有,那麼「返鄉」到底代表了什麼意思?難道只是身體的空間移動?


在「城市」與「鄉村」兩種對立的空間概念中,

國土空間的發展,使得青年返鄉是城鄉流動的一種浪漫地景,「返鄉」兩字更像是被操作的一種符號,象徵血液的溫度,而且還要附著於「青年」的形象上,這樣才更顯得珍貴,更有理想。就像契.格瓦拉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一樣,旅行,成為一種行動的儀式。
 

但大多數的「返鄉」,並沒有真正地離開城市。許多人在返鄉的歷程中,反而更加確立了「城市中心」的角色。返鄉行動只代表轉換另一種發言角度,尋找新的,而且是不同的權力位置,採取脫離原有的權力結構,在結構之外進行城鄉對話與挑戰。也就是說,「返鄉」的現實景象,並非回到故鄉或鄉村,而是在不同角度,採取以退為進的方法面對城市,尋找新的挑戰位置向城市繼續進取的策略。
 

鄉村的主體是什麼?當我們談論鄉村時,如果用的是「城鄉發展」的對照概念,永遠就只能得到城市的反照,而非獨立的鄉村形象。鄉村甚至只是我們面對城市的一種情緒性投射,是一種反差、也是對照

!那麼,鄉村最終只有更加成為城市生存臍帶下的附庸與受害者。


許多城鄉論述與形象建構,在語言的政治中,帶著發言者的現實位置與企圖。站在農村的位置或農民的角度,具有為「弱勢發聲」的優勢,以致於搶占發言正當性的先機,這是一些文化與社區工作者常運用的手段。然而,真實的主體是多元而難以全面捉摸的,主體的建構則在於論述權力的爭奪與競逐,最終在於反映發言者的政治與文化資本。
 

因此,我要強調的是,當你站在農村的土地上,

感受到土地為生命載體的時候,來自於土地與真實的文化邏輯,才是歷史中累積出來的人文力量。許多文化工作者最後都活在自我建構的論述裡,並且以此對外詮釋農村或鄉村,反而自外於真正的鄉村經驗,與真實的鄉村社會產生疏離。這不僅僅是自我情感的疏離,也是活生生身體的精神分裂。


總歸就是,大家好好的跟土地一起生活吧!


溫仲良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原文網站:http://power.chinatimes.com/report/power/news-2011091501.htm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