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有栽培好小麥?麥香遠播,本土小麥復興之路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2/10/29

台灣也有栽培好小麥?麥香遠播,本土小麥復興之路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原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


 台灣每年進口約 120 萬噸小麥,麵食已成為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每年消耗量和稻米相當。但你知道台灣也有自己育種、生產的小麥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的林訓仕技佐是鑽研小麥育種的專家,林技佐表示,小麥原是溫帶作物,台灣適合生長小麥的季節為秋末至春初,正好是農民二期稻作收成、還未種一期稻作的空檔,加上小麥喜歡生長在冷涼、乾燥的環境,因此苗栗以南、台南以北以及東部的台東、花蓮,都是適合種小麥的地方。


 林技佐表示,過去因為酒廠製作紹興酒需要大量小麥,加上政府保價收購,因此栽種面積達到 1500 公頃,但隨著加入 WTO ,保價收購取消後,僅剩金門酒廠仍與台中大雅、台南學甲等農友契作,栽培面積也大減到 90 公頃。直到最近,糧食安全議題日益重視,也開始有人推動栽種國產小麥。


抗病、耐熱、早熟,台灣小麥育種目標


 「台灣現在主要使用的小麥品種為台中選 2 號及少量的台中 34 號。」為什麼選用這兩種品種?和台灣小麥的栽種歷史有重要關係。林技佐說,早年台灣小麥多是為了造酒,因此選擇的小麥不以筋性高低為目的,而是要選擇抗病、早熟、高產的品種,其中選 2 號及 34 號抗病性佳,而選 2 號更有生育期最短(約 120 天)的優勢,提早收成除可減少天氣影響,也不會耽誤到一期稻作的播種,因此是目前種植最多的小麥品種。


 但由於國產小麥的數量少,價格無法和國外競爭,導致育種工作一度停擺。林技佐說:「台灣小麥育種、馴化的工作,約在 80 年代初期就停下來了,但民國 99 年,在台中改良場場長的支持下,又重新開始培養適合台灣栽培的小麥育種計畫。」只是過去育種計畫中止,許多儀器、種源已經無法使用或數據缺乏,因此,台中改良場必須從頭來過。


 台灣小麥選種,還是以「生育期短、耐熱」等條件為考量,其次是小麥品質。「對台灣而言,小麥要『先求有再求好』,因此我們首要目的是找出適合台灣氣候條件的品系,再從其中找出品質好的品種。」目前台中改良場已從「墨西哥國際玉米及小麥改良中心( CIMMYT )」取得 800 多個小麥品系,經過逐一篩選、馴化出適合台灣的品種,再從其中挑選出品質好、筋性高的品種。


喜願小麥 從生產、加工到銷售,整合國產小麥


 不只是台中改良場在進行小麥育種工作,民間也開始有人推廣發起栽種小麥,彰化縣芳苑鄉的「喜願麵包坊」便是其中戮力推動者。「喜願麵包」原是提供發展遲緩朋友一個友善且穩定的工作環境,在 2007 年,國際油價、糧食價格飆漲,負責人施明煌先生開始思考台灣小麥的未來,「麥田狂想」也因此而生。


 「喜願小麥」和有意願種麥的農友契作,用高於市場的收購價格購買,但也要求農友要友善環境,不能毒鳥、不使用農藥及除草劑等。而喜願也將收購的小麥碾製成麵粉,不但用於麵包、麵條、餅乾中,也製成各種 DIY 產品,讓大小朋友都能透過手作,品嚐台灣麵粉的好滋味。


 現在喜願小麥的「在地農糧、在地加工、在地消費」已逐漸發芽成型,從 2009 年的 25 公噸小麥到 2011 年的 40 公噸, 2012 年更順利超越 100 公噸,在經驗的累積下, 2012 年秋冬栽作小麥面積將擴增至 200 公頃,保守預估會有 400 公噸的產出。而除了面積擴增、產量增加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友善土地的種植方式獲得農友認同,更有台中大雅、嘉義東石、花蓮玉里、壽豐等區域的農友開始栽培有機認證小麥。


結語


 儘管如此,小麥產量占全國每年進口額而言仍是九牛一毛,但對台灣糧食自給的努力卻充滿啟發性。林技佐也坦言,即便全國休耕地都種小麥,也很難取代小麥進口數量,但在面對未來極端氣候與能源等挑戰下,為台灣小麥產業留下栽培品種及技術,也是十分重要。而林技佐也提醒想種小麥的農友:「栽培小麥技術對農民不是問題,但採收後的保存、磨製麵粉需要有一定的設備跟技術,所以最好以契作的方式栽種小麥,才不用煩惱收成後如何銷售。」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原文網站: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