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為因應研議政策調整措施,自7月5日起針對「小地主大佃農」新簽訂農地租賃契約者,暫停大佃農種植水稻案件之申請,俟調整輔導措施確定後再恢復申請,惟對於7月4日以前於當地農會完成契約簽訂者,仍按原規定辦理,自98年起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推動連續休耕地租賃措施,以調整農村勞力結構與擴大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截至101年5月底止,大佃農1,146人,總體經營規模達9,470公頃,其中種植水稻大佃農714人,面積7,681公頃占81%,經統計近7成繳交公糧。該種植水稻部分,除大佃農可辦理計畫、輔導及餘糧等公糧收購,政府並協助大佃農給予地主每期作每公頃4萬元之租地給付。
本年臺灣農村經濟學會邀集產官學界籌開4場系列座談會重要結論之一,提及「小地主大佃農」種植水稻並繳公糧,有雙重補貼現象及具鼓勵種稻誘因,籲請政府修正。爰對於水稻種植面積增加,急需通盤檢討加以導正。對於暫停7月5日以後大佃農種植水稻新簽訂契約案件之申請,但對於7月4日以前大佃農已向農會申請者,仍予接受,並按原規定辦理;另對於98、99年已簽約種稻之大佃農,如其原訂租約三年則將陸續將屆者,該署正研議給予續約之緩衝輔導措施,刻與大佃農研商中。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是鼓勵大佃農擴大經營規模及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大佃農應朝向栽培特色品種、建立品牌化等高品質及企業化生產。對大佃農種稻之輔導措施,將朝向此政策目標辦理。另目前已針對申請水稻之大佃農的之合理輔導措施進行研議,於完成後公布。
--原文: http://academy.coa.gov.tw/external.php?func=news&WS_id=95&id=M_knight12_20120719182310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