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農討山誌-阿寶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0/06/14

女農討山誌-阿寶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

女農討山誌序 ─ 「生命可以短暫,美麗卻要永恆」 /
 作家、簡樸生活者 孟東籬




  寶蓮,是一個常常讓我驚嘆卻不可企及的人。



  朋友間,叫她阿寶。她到梨山「討山」之後,就稱她為梨山「阿寶」,以別於其他也叫阿寶的人。



  第一次聽說阿寶,是在陽明山平等里紀淑玲家。聽說她曾一個人騎單車住帳篷在歐洲漫遊好幾個月,以賣自己沿途寫生的畫作維生;聽說她曾冬天在北極圈內的小木屋裡獨居好幾個星期;聽說她曾獨自一人,從四川到拉薩再到尼泊爾、再到印度,不搭飛機,卻搭長途公車,又捨公車,步行,買驢,騎驢,失驢,又買二手單車,騎車,推車,夜間睡人廊下,用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到拉薩,再從拉薩以此方式翻山越嶺到尼泊爾,轉往印度……於今,住在橫貫公路支線外的竹村工寮。



  這些事情,聽聽,好像不似真的,好像只看到了一個霧中心的身影,只是驚嘆: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及至淑玲拿出阿寶在旅途中寄來的寫生畫,又驚嘆她怎麼畫得這麼好。雖是寫生,卻有一種扣人心弦的東西在,那東西不止是出自被寫生的景物,而是出自寫生的那個人,出自她的心,出自她的眼,出自她的手。



  我開始對這個人很好奇。



  大約五年前,我跟幾位朋友從橫貫公路的迴頭彎步行約四個小時,到竹村。一方面是好玩,一方面也是想去看看阿寶其人和她的生活狀況。那時她還沒有到梨山「討山」,而是借住在竹村榮民水泥工寮中(如她書上所說,那時每個月用不到五百元,有時接連好多天只吃地瓜和地瓜葉與野菜)。她附近方圓幾里之內,只有一位年近九十的老榮民畢伯伯。畢伯伯說,阿寶不在,大概到梨山打工去了。我們從窗外向內窺看她的房子,房子除了一張硬板床、一個小桌子和兩三把鋤頭之外,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比「寒窯」還寒吧。看到了她在門外種的菜和她在附近一棵高大的樹上用樹枝搭的台子。台子大概曾是阿寶「棲息」的地方吧,但那時已經爛了。



  又隔了一段時間,才在淑玲家第一次見到阿寶。她身高中等,皮膚黑黑的,應該是細緻的,但沒什麼「油水」。不大說話,抿著嘴的時間多。像果仁一樣,包在不甚引人注目的殼中。



  後來,她清唱了一段崑曲(?),聲音清麗醇靜,讓人為之動容。我問那是什麼,她說是「山鬼」。



  又隔了一段時間之後,聽說她在梨山租了一片果園,想用漸進的方式,把梨山還給大自然……



  對這種「愚公」還「山」的心願和方式,我其實沒有設身處地去了解過,只是讚佩這阿寶又在做一件絕大部分人不會做也做不到的事。讚佩她就是那種身體力行的人,而不是徒托空言的人。



  然後是有時看到她騎「野狼」機車到平等里來──從梨山騎到宜蘭,再從宜蘭騎到台北!而她是一個不粗不壯的女子!後來,看到她開一輛舊舊的「瑞獅」貨車,車上有甜美多汁的梨。



  我跟一個朋友曾到她梨山的果園紮營過一夜。那時她的竹屋剛剛搭好骨架。我們不但沒有幫忙做工,她還休了一天假,陪我們到木蘭溪上方看野生的肖楠幼苗──就是她想移植到她的果園,想把果園還給它們的樹種之一。



  我一直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她的理想,我聽了雖然點頭稱是,但也總如耳邊風,過了即忘。



  她,雖然如她母親所說,是「敢死第一勇」,那走在我前面,讓我不可企及的身影,卻總如在霧中。



  她來平等里時,有兩三次說話讓我驚動。



  我喜歡她的畫,也知道她畫了不少。問她畫稿放在哪裡。她說,有很多都丟了,另一些放在一個潮濕的破屋子裡。我說,那不是會壞掉嗎?她說,壞掉就算了。



  又有一次,談到男女之情(你總覺得她這個人「不」浪漫,沒有濃情蜜意,有點「太上無情」),她說,如果你所喜歡的人去喜歡另一個人或被另一個人喜歡,那不是很好嗎?因為,你喜歡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幸福、快樂。如果他喜歡別人或被別人喜歡,他因此得到幸福快樂,那不正是你所祈求的嗎?



  又有一次,我跟她走在平等國小後門的台階上,提到她因勞動和寒冷而僵硬了的手,我說我之所以不肯去做粗工,原因之一是還想學鋼琴。她則說,她已越過了精緻藝術……我聽了,汗顏良久。



  大概是那天,我發現她的頭髮好黑好長好濃,只是她雖弄扁舟,卻不披髮。她總是紮成一條長長的辮子。



  農曆年前幾天的一個傍晚,我在淑玲家又見到她。她從梨山開貨車下來,準備在士林跟媽媽和姊姊過年。晚飯後她拿出這本書的清樣,說要做「功課」──校稿。書中的插畫大多是她自己畫的(只少數幾幅出自馬丁),畫得那麼好(此時我還未看她的文稿),又是讓我驚嘆。我一方面是讚嘆,一方面是疼惜的去握她的手。黑黑的,有點瘦,但相當柔軟,沒有粗糙生繭的感覺。她說是因為最近沒有做工。大概是多半時間都在寫書吧!她寫起書來一定也是六親不認的,聽說她寫書的這一年,既不見朋友也不見情人。



  她的指甲沒剪,不大整齊,裡面還藏了些泥垢。她略略縮回一些,說,是從梨山匆匆下來,來不及剪。



  這雙手,真是「物盡其用」的手。刺繡,騎單車,攀山越嶺,用割草機割草,開搬運車,騎重型機車,吹直笛,搭房子,種菜,剪枝,套袋……現在,是寫書!



  過年前後,我都在看她的校稿,我覺得發現了寶藏,她真是一個多麼有心的人啊!



  (她是一個「爬山沒有心臟」卻從小就非常有心的人)。



  她真是如她自己所說,是一個「才華洋溢」的人!她從小就傑出,從小就有別於常人,從小就心思細密而專注,做起事來都捨命以赴,對事物的思考深入而踏實,但她的心又是多麼柔軟,多麼敏銳,多麼容易受傷!而她自癒的能力又是多麼強!



  這本書,不但記述了她討山的緣起與經歷,還回顧了她成長過程的梗要,使我原先所看到的霧中身影漸漸明晰起來。我看到一個優秀心靈的成長過程與自我錘煉,我看到這樣一個人在靜靜看著世界,在走進這個世界,做她願意為世界做的事而成敗無悔。



  這個世界有幸有這樣的人,我為有這樣的人而感謝。



  我沒有看過阿寶中學時代為日本和服做的刺繡。我相信一定繡得很好。我看過她的畫,她的畫有很好的品質。我看過她竹屋的基本架構,我喜歡。我聽過她唱歌,聲音醇靜。



  現在,我看到她寫的書──是一本散文傑作。她那因勞動而僵硬的手,可能無法拉小提琴,卻無礙於她投入另一項「精緻藝術」──寫作。



  敏銳的感受,精準的捕捉,化為簡潔、優美而雋永的文字!我們有幸增加了這麼一本山林田園文學,不論就反省的深度還是就人跟自然的呼應,都不亞於梭羅的《湖濱散記》。



  這麼豐富而美好(也令人痛心)的內涵,不需我多說,就待讀者去細細品嚐吧!



  能為這本書寫序,是我的榮幸。

*****************************

女農討山誌序 ─ 《湖濱散記》(二) /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徐仁修




  一本真正的好書,一本有思想、由生活結晶出的著作是很不容易一口氣讀完的,因為你不知不覺會停下來咀嚼其中擲地有聲的精髓,沉思那不同的見地。這本「女農討山誌」就一再讓我因為內心激動而中斷,因為感動而模糊了眼睛,每一篇章都讓人沉吟不已,我以台灣有一位這樣真實的女性而驕傲,我可以譽她為廿一世紀的亨利.大衛、梭羅,這本書也堪稱為「《湖濱散記》(二)」。



  梭羅是我最敬佩也是影響我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寫的《湖濱散記》(Walden)不只指引著我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廿世紀。我拿《女農討山誌》與《湖濱散記》相提並論,足見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從書中我們能感受到她:理想、勇敢、堅毅、勤勞、簡樸、誠實、含蓄、細膩、體貼、熱愛生命,又懂得反省與感恩,幾年辛苦深入的果農生活,不只結出了甜美的人生果實,也凝結出生命的花蜜。



  我出身農家,也曾是農業專家,我非常能了解討山生活所遭遇的辛酸挫折,我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創辦人,也能體會在使用農藥除草殺蟲與自然生態保護間她所面臨兩難的抉擇,更能對她堅持有機栽培與欠收間無可奈何的淚水感同身受。我個人非常佩服她能在如此困頓的生活中享受孤獨以及融入自然所生出的喜悅。



  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寫道:「我到森林去,因為我希望有心的過生活,只去面對生活的基本需要,看看我是否學到生活要教授給我的東西,免得臨死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活過。我不想去過那不是生活的生活,因為生活是這樣可貴……。」《女農討山誌》的作者阿寶算是真真實實地實踐了「有心的過生活」,多少台灣人口口聲聲說要在退休之後退隱田園,但我打賭這些人大多做不到,因為沒有勇氣去過完全不同或不熟悉的生活。又有許多人說等到他們賺足旅費就要去異地自由旅行,也大多沒有兌現,因為有太多的理由縮回腳步。而寶蓮用極少的經費,在青藏高原到尼泊爾、喀什米爾旅行了令人震驚的一年半……。



  我讀到阿寶獨立建房子那一段時,腦海中浮起梭羅在華爾騰湖畔獨自造屋的情景,梭羅說:「我們為什麼要把建房子的快樂讓給工匠呢?」阿寶真的把這快樂留給了自己。她也像梭羅那樣善畫與測量,看她的插畫讓我這不善畫的人羨慕不已。



  生活有千百種,我們為什麼一輩子只過一種生活呢?甚至連一種都算不上,心思成日在股票、鈔票與帳單上,其餘的時間被所謂的現代文明綑綁著,眼睛被螢幕(電視、電腦)所固定,耳朵被耳機篩塞住……。



  人生是生命的一段歷程,歷程一定要多采多姿,有些人過著所謂一種幸福的生活,其實那跟沒有活過差不多,因為歷程就這麼一點點。以我的角度來看阿寶的人生,正符合我時常奉送給朋友以及讀者們的一句話:「人生精彩」。

****************************

女農討山誌序 ─ 像山一般的思考 /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 王鑫




  許多年前,阿寶就是我心中想像的現代梭羅。



  《湖濱散記》的作者梭羅,為了證實一個人可以摒棄世間俗務,過著簡樸生活,因而獨自一人移居到華爾騰湖畔,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懷抱,在天人合一的境界裏,品嚐人生的真諦。



  阿寶住到山上,已經是那以後很久的事了。她不斷的尋尋覓覓。



  這本書記載了她最近期的實驗。她向山問,你看見了什麼?請告訴我。



  正如同《沙郡年記》的作者李奧波(生態學之父)告訴我們要能像山一般的思考,阿寶也想像山一般的思考。她住到山上向山討教。在山的懷抱中,尋取滋養。她耕種、她收成,看著果樹長大(註:我吃過她種的水果)。她和她的生活同伴,無論是人、是土、是植物、或是動物,都傾心交談。從肉眼的觀察到深層的思考,歸納出人和地的緊密互動故事,也轉訴了人和地的交纏糾結。



  愛恨情仇總是故事中的情節。故事的發展也總是沒有結局的。但是明天該何去何從,卻明朗了起來。




http://www.love-mountain.com/

一顆來自梨山的梨,讓我認識了一位愛山的奇女子。

  九月份的某天到朋友店裏小坐,朋友切了盤梨給我,他說這是一位在梨山種梨的朋友放在他店裏寄賣的,隨手拿了一片放入口手,只覺得這梨好吃的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甜而不膩,口感細緻,卻又 不失梨的純樸,不知道原來梨還可以帶給人一種感動的感覺。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顆會讓人感動的梨的背後,是有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聽朋友說,梨的主人,朋友都叫她阿寶,是一位自己在山上自力造屋,種植水果的特別的女人,一位想與山林和平共存的理想實踐者。

  因為不用荷爾蒙所以她的梨長的不好看,因為希望有一天可以不用農藥,所以她大量地閱讀,希望能多吸取知識,也嚐試許多資材,用自然的方法避免蟲子對果樹的傷害,但仍然必須有結實纍纍的 果實因病蟲害而損失慘重的心裡準備,因為不用除草劑,她必須在山坡地上一吋一吋地辛苦的除草。

  在吃梨後的一個星期,我們從台中出發開往梨山去拜訪這傳說中的奇女子,中橫因九二一地震封起來後至今尚未通車,我們只好從埔里經清境農場,合歡山再繞到梨山,總共開了六個鐘頭才到達目的地,不過不虛此行。

  晚上喝著主人隨手從屋前摘下的菊花泡的菊花茶,自己燒柴火洗澡,原來,生活可以那麼簡單。

  早上被陣陣割草機發出來的聲音吵醒,吃早餐時主人已工作了三個多小時了,記得阿寶在除草時,我在旁邊照相,在一個空檔時,她停下來指著接近水源區並有70度陡坡的山坡地跟我說,她一接手這片果園時就將這一片接近水源的山坡休耕,不再種植果樹,改種梢南及紅檜。望著遠方那樣的陡 坡夾雜著檜木的樹梢,直覺得怎會有這樣的傻子,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復育森林,而且已在做了………

  像阿寶這樣的一個專業農夫,每天要跟日光搶時間,已沒有多餘的時間為產品作行銷,所以才有把梨放在朋友店裏尋找有緣人的情形發生,我們沒有阿寶的決心及放下一切的勇氣,但覺得以這樣自然方式種出來的水果,這樣好吃的梨不讓大家知道實在可惜,我們不懂種梨我們只懂網路,所以我們用我們熟悉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有這麼一個人,默默地在為我們的山林付出,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她專心種水果,有能力做山林的復育,不用擔心其它的問題。

  她說她正在寫一本自已的書,希望她能多些空閒時間,早日完成。

佳科資訊 張雅玲
2003.10.07



***********************
大學中文系畢業,在台北的雜誌社工作過,當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解說員,曾一個人獨自自助旅行,從四川行經西藏、印度到尼泊爾,共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途中能步行就步行,也買過驢子及腳踏車代步。




  民國89年,阿寶選擇上梨山,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她向農民租地,搭帳棚住了一年,過著沒有電的生活,白天辛勤做農,夜晚就點油燈照明,閱讀農業專書想在實做中學習這個領域的專業,用善待土地的方法耕作。



  後來她自己蓋了個小竹屋,她說選擇竹子做為建材的理由是,台灣的竹林資源非常豐富,一棵竹子只需要四、五年即可長成可用的材料,樹木則可能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阿寶租下果園時,保留了原有果樹,在空缺處或樹下植苗,由於苗木 成熟長大需要數年時間,這期間她可以持續照顧果樹,收穫果實,待樹苗漸長就逐步縮減果樹,最後放棄經營和採收。水果的收益用以支付地租,購買設備及必要時僱工的工資,節餘的部份則積攢下來,希望最後能將土地買下,或租下更多的果園納入合理化經營。

****************

高海拔山區的過度開發,一直是生態關懷者的隱憂,曾經身為國家公園的解說員,也曾經是個負重登高的愛山人,愈是感念自然山林給我的一切,愈是對這一切的衰變痛心惋惜。然而,既不願束手憂急,又不想走一條政治的路,於是在2000年有了這樣的夢想:自已來做土地的管理者,良善地經營,把不適合再開發利用的山地(坡度過陡或鄰界水域的部份)還給森林。




  這些年來,數百棵紅檜、梢楠、台灣櫸…陸續在這塊園地的陡坡上種植起來,苗木日日月月茁壯。較平緩的坡地,則以永續經營的理念管理,用水果的產銷來支持土地的租賃(或購買)費用,希望將來有能力將更多類似的陡坡果園納入管理。



  阿寶看到,人的生存與自然存在著諸多衝突,但也相信,這些衝突都還有相當大的緩和空間,只要人們多一份思考,多一點關懷與行動。目前寶蓮園的產品均以最自然的方法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也杜絕生長激素和除草劑。



  這是一塊「超限利用」的「宜林地」,而非「宜農地」,在這裡繼續從事水果的生產,也許承受不少爭議,然而,緩和土地的「超限利用」現況,正是阿寶務農的初衷,也堅持至今。用一種備受爭議的方式來實踐,雖然緩慢,卻是踏實的。如今原始寶蓮園已有70%已造林或自然荒棄,2004年另租下二分鄰地,全面棄耕,2006年再買下一片六分多的果園,同時逐步植樹造林。更多的資訊在拙著〈女農討山誌〉。不論您訂購水果、書或謹只傳遞寶蓮園的訊息,都是我理想的贊助人!



園丁 李寶蓮 敬謝
~人類的消費行為,最終的對象都是環境。人在消費戰場上愈是贏家,我們的環境就愈是節節敗退。寶蓮園希望售出的每箱產品,都能為土地環境把守陣線。如果您沒有消費的需求當然最好。假使仍然有需要,請不要吝惜對我們的支持。~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2 則留言:

  1. 寶蓮; 佩服!佩服!不枉此生
    想請問一下我在梨山齡恩路看中一塊3 分地,地上有少許桃樹,如果要租,須投資多少?簽租約要注意什麼細節? 可否給些見意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直接在她網站留言
      http://www.love-mountain.com/

      刪除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