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養生】血虛知多少?成因、症狀與補血飲食全攻略
您是否常感到頭暈、疲倦、臉色蒼白?這些可能都是「血虛」的警訊!中醫認為「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血虛不僅影響氣色,更可能導致多種身體不適。今天,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血虛的成因、症狀,並探索如何透過飲食來「造血」,重拾紅潤好氣色!
本文重點速覽
一、血虛的成因
中醫理論認為「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具有滋養、濡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的作用。當身體的血液不足,或血液的滋養功能減退時,就可能出現「血虛」的狀況。血虛的成因多樣,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失血過多: 這是最直接導致血虛的原因。例如女性經期過後,若經血量大或經期過長,容易造成血虛。此外,慢性內出血,如胃出血、痔瘡出血等,長期下來也會耗損體內陰血,導致血虛。
- 思慮勞神太過: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用腦過度、長期熬夜、精神緊張等,都會耗傷心血與肝血。中醫認為「心主血」、「肝藏血」,過度思慮勞神會直接影響血液的生成與儲藏,進而引發血虛。
- 久病或大病: 長期患病或經歷大病之後,身體機能受損,氣血生成不足,或因病耗損大量氣血,都可能導致陰血損傷,形成血虛體質。
二、血虛的常見症狀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血虛呢?中醫師邱醫師表示,血虛患者通常會有以下共同症狀,如果您符合多項,建議可以多加留意並諮詢專業意見:
- 面色蒼白或萎黃: 臉色缺乏紅潤光澤,顯得蒼白或帶有土黃色。
- 唇色、指甲色淡: 嘴唇顏色偏淡,指甲床也呈現淡白色。
- 頭暈眼花: 尤其在突然站立或改變姿勢時,容易感到頭暈目眩。
- 心悸多夢: 感覺心跳加快或不規則,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做夢。
- 健忘: 記憶力下降,容易忘東忘西。
- 手足麻痺: 肢體末端容易感到麻木、刺痛。
- 女性會經量少: 月經量明顯減少,甚至出現月經延後或閉經的情況。
三、16種「造血」食物大公開
改善血虛,從日常飲食做起是關鍵!以下為您介紹16種有助於「造血」的食物,讓您吃出好氣色、好體力:
1. 龍眼肉(桂圓)
龍眼肉即桂圓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豐富的鐵質。龍眼湯、龍眼酒等食物,推薦孕婦和產婦食用,是頗佳的補血料理唷!
2. 黑芝麻
黑色和紅色的食物多有補血的功效。黑色的食物入腎,有助於腎藏精納氣。腎藏精,精生髓,髓化血,因此,血的根本也在於腎。至於紅色食物補血,理論則源於「以形補形,以色補色」。
3. 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這種營養素對補血有極佳的益處,平常可以多利用胡蘿蔔煮湯,讓您的餐後湯飲變成平時就可喝的補血湯品唷!
4. 南瓜
被清代名醫陳修園讚譽為「補血之妙品」的南瓜,含有鈣、鋅、鐵、鈷、磷等等。其中,鈷是構成維生素B12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幫助血液中的紅血球正常運作;鋅則會直接影響成熟紅血球的功能;鐵質則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全都是補血的優良營養素。
5. 葡萄
葡萄含有豐富的鈣、磷和鐵,以及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婦女、體弱貧血者和過度疲勞者的滋補佳品。
6. 甘蔗
冬季水果中,相當受到人們喜愛的甘蔗還含有多量的微量元素,包括鐵、鋅、鈣、磷、錳等等,其中以鐵的含量最高,每公斤可以高達九毫克,位居水果之冠,因而有了補血果之稱。不過,甘蔗性寒,脾胃虛寒者應少食用。
7. 紅棗
紅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果糖和各種氨基酸。中醫認為紅棗性溫,養血保血,可改善血液循環,和桂圓搭配,不但補血養氣,還可以養顏美容。
8. 黑豆
黑豆助益腎生髓化血,也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腎虛、血虛者多吃有益。
9. 紅糖
紅糖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瘀。紅糖性溫,適合怕冷、體質虛寒的人食用。
10. 黑木耳
黑木耳養陰補血、潤肺明目。
11. 烏雞
烏雞養陰退虛熱。烏雞湯甘溫、補虛損,養陰血,大補氣血,對陽虛、氣血兩虧者宜之。
12. 豬肝
每100克的豬肝中就含有鐵質達到31.1毫克。在豬肝中不僅僅含有大量的鐵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A以及葉酸等營養物質,可以說豬肝的營養價值是比較全面的。
13. 牛肉
每100克的牛肉中就含有3.2毫克的鐵質,同時還有20.1毫克的蛋白質。
14. 豬腎
經過研究發現,每100克豬腎中含鐵5.6毫克,而且蛋白質的含量還要更高,每100克的豬腎中有高達16.8毫克的蛋白質。
15. 大豆
每100克大豆中含鐵9.4毫克,雖然大豆中含有的鐵質較高,但較動物性來源的鐵吸收率要稍差一些。
16. 藕
藕性溫和,鮮藕止血,熟藕補血。蓮藕生吃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養血。
四、中醫補血藥材與食材推薦
除了上述的「造血」食物,中醫在補血方面也有許多經典的藥材和食材。血虛患者可以透過這些來改善體質:
1. 中藥類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是婦科常用藥。
- 熟地: 滋陰養血,常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等。
- 白芍: 養肝補血,調經止痛,斂陰柔肝。
- 龍眼肉/桂圓: 補脾養血,安神,適合心脾兩虛引起的失眠、健忘。
- 杞子(枸杞): 補肝腎養血,明目,常用於肝腎陰虛、精血不足。
- 黃精: 補腎健脾養血,滋潤肺陰。
- 山茱萸: 補肝腎養血,固精止汗。
- 紅棗: 健脾益氣補血,安神。
2. 肉類
- 羊肉: 溫補氣血,保暖,適合虛寒體質。
- 竹絲雞(烏骨雞): 滋陰養血,補虛損。
- 雞肉: 補氣養血,溫中益氣。
- 牛肉: 補脾胃養血,強筋骨。
- 黃鱔: 補氣補血,祛風濕。
- 豬膶(豬肝): 補肝養血,明目。
3. 海鮮類
- 花蛤: 滋陰養血,利水消腫。
- 蠔: 滋陰養血,益精。
4. 堅果類
- 黑芝麻: 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
- 核桃: 補腎健脾養血,益智健腦。
- 花生: 健脾養血,潤肺止咳。
- 腰果: 補腎健脾養血,潤膚。
5. 豆類
- 紅豆: 補血健脾利水,消腫。
- 黑豆: 補肝腎養血,滋陰。
6. 蔬果類
- 黑木耳: 補血活血,潤肺明目。
- 桑椹子: 補肝腎養血,烏髮。
- 車厘子(櫻桃): 補氣血,健脾益氣。
- 葡萄: 補氣血,利尿。
五、血虛患者注意事項
許多人都知道多吃紅棗和桂圓可以補血,但邱醫師提醒大家,紅棗、桂圓偏溫補,體質偏熱或陰虛有熱的人容易燥熱。加上紅棗、桂圓性滋膩,過量食用會產生濕熱。因此,如果您屬於這類體質,切記不要過量進食紅棗、桂圓。當然,如果不清楚自己的體質,還是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最為穩妥。
邱醫師補充,血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 飲食禁忌: 不宜進食寒涼和肥膩食物,因為這些會損傷脾胃,影響營養吸收;辛辣食物也要避免,否則會耗傷陰血。
- 充足休息: 多休息,充足睡眠也很重要,不能忽視。良好的作息有助於身體恢復和血液的生成。
- 性別差異: 男女都會有血虛的可能,不過以女性較常見,這與女性特殊的生理週期(如月經、懷孕、生產)有關。
- 及時求醫: 如果懷疑自己有血虛,應先調整生活習慣,改善不良飲食。如情況無改善,應盡快求醫,尋求專業診斷和治療。
- 補鐵產品: 補鐵健康產品不能亂服,要經西醫檢查確認為缺鐵性貧血才有需要補鐵。盲目補鐵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六、營養師的貧血飲食建議
註冊營養師李淑玶針對貧血患者的飲食提出了專業建議:
- 首選紅肉: 貧血患者最好進食紅肉,特別是牛、羊、鴕鳥肉,因為動物性鐵質(血紅素鐵)的吸收率較佳,而植物性鐵質(非血紅素鐵)吸收率相對較低。
- 搭配維生素C: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雖然鐵含量較高,但其鐵質吸收率較低。建議在食用菠菜的一餐中,加入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材以增加鐵質吸收,例如燈籠椒、番茄、士多啤梨(草莓)、橙等,或者同餐搭配飲用一小杯橙汁。
- 均衡搭配: 一碟菜式中同時包括紅肉及深綠色蔬菜,有助於提升鐵質的吸收效率。
總而言之,血虛是常見的身體狀況,但透過了解其成因、症狀,並從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改善,搭配中西醫的專業建議,您一定能逐漸擺脫血虛的困擾,重拾健康與活力!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