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樂活(LOHAS)意義是一種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
強調身心靈的平衡、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2011/11/25

電視數位化政策 政府嚴重失職

52👀 20/03_ 本文分類:



電視數位化政策 政府嚴重失職(羅世宏)

2011年 11月21日 馬英九總統喊出明年為「高畫質數位電視元年」,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進行無線電視數位轉換作業,明年7月1日起將全面關閉類比無線電視訊號,屆時民眾透過無線電視數位機上盒,可看16個數位電視頻道。NCC表示,每個無線台每周最多提供3小時高畫質節目。我必須說,這是缺乏「牛肉」與不負責任的電視數位化政策。


反觀英國,同樣也是明年將全面關閉類比訊號,但英國民眾多年來早已擁有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服務。目前英國民眾只要自行安裝相當於新台幣900元的機上盒或使用內建機上盒的電視機,即可完全免費收看超過50個頻道,其中包括26個娛樂頻道、5個HD高畫質頻道、3個兒少頻道、2個音樂頻道、2個互動頻道、5個新聞頻道(含英國國會頻道和半島電視新聞頻道)、13個生活消費頻道,以及25個各類型的廣播電台。英國社會相信,每一個民眾都有權免費享有優質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服務。


空洞口號圖利財團
多年來英國民眾既有免費、優質與豐富的無線數位電視可看,難怪不需另外花錢訂購有線電視,也難怪英國的有線電視普及率只有23%。反觀台灣,NCC統計有線電視戶有508萬戶,佔全國電視戶804萬戶的63%(明顯低估,一般認為在80%以上);有線電視荷包滿滿,劣質頻道充斥,民眾卻無可奈何。
政府此時不思檢討改進失當的電視數位化政策,反而急著宣布有線電視數位化2015年要達到50%,2017年要達到75%。在這空洞的政策口號下,政府明裡暗裡放任有線電視系統陸續淪入財團之手。財團用數位化的「狸貓」,企圖換得市場集中化的「太子」,與政府唱起「數位匯流」的雙簧。
在政府不負責任的政策下,未來台灣有線電視恐成為蔡家天下(富邦蔡明忠與旺旺蔡衍明),各自擁有大量的自營和代理頻道,壟斷台灣電視市場,民眾看電視得用錢來買,而獨立的電視頻道也毫無公平競爭機會。電視節目的品質在壟斷格局下恐將難有提升機會,更別說這兩家財團可能利用電視市場的壟斷權力,謀求各自的政商利益,造成台灣民主向下沉淪。政府和財團合唱數位匯流雙簧,終將只是龐大利益輸送,而一般民眾與缺乏有線電視集團加持的電視頻道,卻極可能成為任憑宰割的肥羊。
台灣電視數位化政策已到了不能不重新檢討的地步。政府應修改《有線電視法》,嚴格禁止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擁有(和代理)頻道,或至少更嚴格限制數量(例如10個以下),並且禁止其擁有(和代理)新聞、財經及綜合頻道。電視數位化不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應同時扶植免費收看的無線電視製播優質內容,並修法鬆綁中華電信MOD的黨政軍限制(例如允其同樣可擁有10個以內的頻道,但不得擁有新聞、財經和綜合頻道)。同時應修改《衛星電視法》,在發放執照條件上明訂電視頻道必須公平對待不同平台(包括無線、有線和MOD等數位電視平台),當任一平台以相同條件要求(已在另一平台上架播出的)頻道授權播出時,頻道不得拒絕。最後,電視數位化不等於節目品質,政府應修法對三大平台依營收課徵6%的經費,用以成立影視內容製作基金,扶植更多優質電視內容製作,才是根本之計。
只有這樣,才是負責任的電視數位化政策。筆者呼籲,「數位電視元年」來臨之前,政府千萬不要只有空洞口號,而應對症下藥,才能還給民眾原本應該得到保障的視聽權利。


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




--原文: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上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避免不當言論造成他人困擾,尊重他人,不散布隱私、不人身攻擊或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

橫幅和按鈕

正在載入所有標籤...
回到頂端圖片

相關文章

新1-隨機推薦文章

2.最新文章

新-3.熱門精選文章-動態與自選

// 版本:v1.0 // 版本說明 // 1. 修正了 Blogger XML 解析錯誤 (&& 符號問題)。 // 2. 新增了防閃爍功能。 // 3. 頁面在轉換成文章列表前會先隱藏原始內容,避免畫面跳動。 // -- // 引入 Tailwind CSS 以提供簡潔的響應式設計 const tailwin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ilwindScript.src = "https://cdn.tailwindcss.com"; document.head.appendChild(tailwindScript); // 等待網頁內容載入完成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選擇所有部落格文章項目 const pos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ost-outer'); // 尋找文章容器 let contai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posts'); if (!container && posts.length > 0) { container = posts[0].parentNode; } // 創建一個新的 div 來存放文章列表 const list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Container.className = 'space-y-6'; // 檢查是否找到文章 if (posts.length > 0) { // 在替換內容前,先隱藏原始文章,解決畫面閃爍問題 if (container) {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hidden'; container.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style.transition = 'visibility 0s, opacity 0.5s linear'; } // 遍歷所有文章 posts.forEach(post => { // 獲取文章標題和連結 const title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header a'); const link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href : '#'; const title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innerText : '無標題'; // 獲取文章內文,並擷取前 150 個字元作為摘要 const body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body'); const fullText = bodyElement ? bodyElement.innerText : ''; const snippet = fullText.substring(0, 150) + (fullText.length > 150 ? '...' : ''); // 創建一個新的列表項目 const listItem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Item.className = 'bg-white rounded-lg shadow-md p-6'; // 使用更安全的 UTF-8 字元 '→' 替代 '→' listItem.innerHTML = `

${title}

${snippet}

閱讀更多 → `; // 將列表項目添加到新的容器中 listContainer.appendChild(listItem); }); // 清空原始文章內容,並用新的列表取代 if (container) {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tainer.appendChild(listContainer); // 替換完成後,再顯示出來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container.style.opacity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