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0801400&p=4
我的存摺多1000萬
45歲前做對9件事
今周刊.撰文:謝富旭、林心怡、楊卓翰
在為工作埋頭苦幹的你,因為吝於抽出一點點時間,為自己的未來打算著想,而不自覺地落入窮忙族。
其實,貧與富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看看別人為何窮忙一場,以及達人怎麼做,只要在45歲前做對9件事,財富自然會敲你的門。
對三十一歲的廖大偉而言,未來,是一直來,一直來……的一種焦慮(編按:出自導演林正盛所著《未來一直來一直來》)。
浮腫的雙眼下,掛著黑眼圈,從事新聞業的廖大偉每天晚上九點下班,已成了家常便飯。為了多賺點外快,他有時還得熬夜寫稿,隔天早上,再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採訪新聞。
這麼日復一日,讓他感覺到生命彷彿蠟燭上快要熄滅的火燄,對未來的焦慮感卻愈來愈發強烈,讓他陷入了一股莫名的悲苦況味中。「出社會六年來,大家追求的『五子登科』,我除了一輛還在繳貸款的車子外,其他都沒有!」「二年前,女朋友因為我太忙分手了,我沒有孩子、妻子、房子,銀子更是少得可憐。」他苦笑著說。
轉念 改變既有理財公式窮忙族搏翻身
廖大偉沒有花太多時間,馬上算出了工作六年多來自己的身價:「基金加存款大概五十幾萬元,如果按照這種每年存不到十萬元的速度推算,即使到四十五歲,我都買不起大台北地區的房子!」他搖頭說。
新聞系畢業後,廖大偉即進入媒體產業就職,起薪一個月三萬五千元。隨著資歷漸深,目前他的薪水已達四萬六千多元,而且每年三節獎金與年終獎金加總,也有個七至八萬元。加上他勤於接外稿,每個月也有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收入;以今年而言,他報稅的年收入約七十萬元。
對一位三十一歲的年輕人來說,年收入七十萬元並不算少,而且父、母親均還在就業,除了過年過節給的紅包外,並不需要他拿錢回家,理應每個月相當有餘裕。但是,因為缺乏一套縝密的理財投資計畫網,導致金錢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一樣,消失得無聲無息。
藉由這次採訪,廖大偉平心靜氣地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了一次「自我體檢」。他發現,去年所繳的車貸(每月一萬元)、所花的牌照稅、燃料費、第三人責任險、停車位月費、油料總計高達二十四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三四%。
其次,幾乎每年出國度假一至二次的他,去年去了趟歐洲,花了近十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一四.三%。換句話說,車子與旅遊的開銷就占了去年總收入四八.三%,幾近一半的比重。
這還是最容易抓出來的大筆開銷,沒有記帳習慣的廖大偉,憑著記憶發現,上個月薪水加稿費收入總計五萬一千元,竟然只結餘一千元。他詳細計算發現:上個月收入扣掉車貸一萬元、停車費及油料計六千元、房租六千元,加上投資型保單八千元後(小計三萬元),其他的開銷(伙食、娛樂、水電、電信、治裝)達二萬元。
自認為收入不差,生活不算浪費,也不崇尚名牌的他,對自己存錢速度緩慢,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經由這次自我財務體檢,他覺悟到一件事:要加快自己的存錢速度,唯有徹底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的觀念,養成「收入–(投資+儲蓄)=支出」的習慣。只有在這個觀念做出徹底的覺悟,有了明確的目標,再制定詳細的投資理財行動方案與計畫,他才有擺脫窮忙族的可能。
驚人 台灣年輕人半數淨資產未達五十萬元
因為欠缺投資理財行動計畫,落入窮忙族困境難以自拔的,廖大偉絕不是單一個案。《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二十歲至三十五歲年輕人,進行的「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發現,高達七四.五%的受訪者回答尚未存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不過表示每月至少可拿出三千元以上投資的人卻高達七六%。
儘管「百萬小富翁」在台灣年輕人中屬於稀有動物,然而,對存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台灣年輕人心中則充滿渴望與企圖心。根據這份調查,高達五二.四%的受訪者希望能在三十歲達到存到第一個一百萬元的目標,八七.七%的受訪者則希望在三十五歲前達到存一百萬元的目標.
正因為對財富的渴望與實際之間產生相當大的落差,台灣年輕人對自己的經濟狀況普遍感到不滿與焦慮。八○.八%的受訪者不滿意目前的財富狀況,而六六.八%的受訪者則認為如果在三十五歲之前還存不到一百萬元,會讓他們感到焦慮。
主持「台灣窮青年、富青年」問卷調查的波仕特線上市調經理黃駿,把受訪者的淨資產與致富途徑選項交叉比對後,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下的受訪者,高達五○.九%的比重,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最有效的途徑;而淨資產在一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卻僅有一九.四%認為「努力工作、提高薪資」是致富最有效途徑。
「這說明了一件事,貧與富的分水嶺,或者說那一念之間,關鍵在於有沒有投資理財的計畫與行動,努力工作反而是其次!」黃駿說,淨資產在三百萬元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努力工作是主要致富途徑的比重僅有五.五%,就是最好的證明!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作者哈福.艾克(T. Harv Eker)在書中指出,有錢人與窮人兩者間觀念上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
淨值是存量的觀念。哈福.艾克認為,有錢人因為專注財富「存量」,因此會有更強烈的儲蓄觀念,把存下的錢再運作在投資。而收入是「流量」的觀念,窮人專注「流量」,得過且過,理財欠缺計畫,執行上也欠缺行動力,導致賺得多,花得也多。因此,這將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作法:有錢人會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而窮人只會辛苦地工作賺錢,變成窮忙族。
如果你認為光憑改變觀念,就可決定「向貧走」、「向富走」的命運是天方夜譚,吳歡哲的故事,或許可以帶來更深一層的啟示。
恐懼 被貧窮逼到絕境 吳歡哲痛下決心理財
二十七歲的吳歡哲,從青少年時期就飽受貧窮折磨。他的父親原本在新竹經營玩具工廠,遭到中國同業競爭生意逐漸走下坡,加上又被客戶倒帳,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他就讀高中時,父親被迫把位於新竹的透天厝賣掉,舉家遷往高雄縣鄉下租屋而居。
「我記得讀高三時,有一次二哥問我身上還有多少錢,我問他要做什麼?他說媽媽要去買菜,家裡已經沒錢了,叫我們找一下抽屜的零錢。」「那是我有生以來對『貧窮』這個字眼第一次最深刻的感受!」「而在新竹開玩具工廠時,家裡是請傭人煮飯的。」
靠著就學貸款,吳歡哲負笈台中就讀東海大學經濟學系。生活費主要則是靠兼家教的二哥每月寄來的三千元,由於捉襟見肘,每餐預算必須嚴控在三十三元以內的他,長時間營養不良。在大二時,身高有一百八十七公分的他體重卻一度掉到五十五公斤。
「每個月,當我的提款卡餘額跌破五百元,而二哥的錢還沒寄來時,是我最焦慮的時候。」身材高大的他,食量不小,因預算有限,他總是挑學校餐廳打烊之前進餐廳,「如果有剩菜剩飯時,餐廳阿姨會多打一些給我!」
當同學們相偕去玩樂時,吳歡哲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生計發愁。他時時注意學校有沒有舉辦有獎金的比賽,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大二時,青輔會正舉辦企業創業企畫競賽,他連夜趕工製作計畫書,竟得了中區第一名,獎
六千元。
接著全國比賽時,確定得獎者可當場獲頒獎金後,他決定帶著企畫書獨自赴台北對評審進行簡報參加比賽。「那一次很驚險,我身上的錢只夠買台中至台北單程車票,沒有得獎的話,根本沒錢買車票回台中;哈,人窮什麼都不怕,結果我得了第三名,獎金二萬元!」二萬元對他是個關鍵,因為他可以搬出學校,負擔在外租屋押金,擺脫門禁管制,更方便打工。
準備升大三時,有一天吳歡哲接到二哥一通電話告訴他,因為丟了家教,無法每個月再寄三千元給他,這讓剛滿二十歲的他提前被迫「二十而立」。他覺悟到不能再以時薪八、九十元的打工為滿足,有計畫地朝「勞力高附加價值」的補教業發展。
他兼家教、進補習班當導師,用心觀察學習補習班名師的授課技巧,重新加強國中數學學理,甚至對著鏡子進行講課前練習,僅花一年的時間,他就成為授課時薪五百元起跳的數學補教老師,月收入三萬元。
退伍後,他回高雄繼續在補教業任職,月收入達六萬元以上。從大三到出社會三年多來,存下超過一百萬元,家裡負債情況也在他和兩個哥哥合力解決下,大為改善。
「窮人更應該擬定投資理財計畫,否則永無翻身之日。」吳歡哲要求自己把八成的收入存下來,二成則是生活開銷,存下來的錢則持續買入股息殖利率七%以上的個股,如新興航運與福懋。
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在五十歲之前,現金配息股的每年股利收入能夠超過當老師的本業收入。他自己算算,離這個目標還有二十三年的時間,以他目前的存錢速度,要達到這目標每年須存下四十五萬元。這個曾經飽受貧窮的年輕小夥子,卻信心滿滿地往這個目標邁進。
導正 從拜金女到年存百萬 鄭艾兒﹁省很大﹂
目前單身,仍無女朋友的吳歡哲,立下二十三年後,即五十歲之前,藉由年存四十五萬元,鎖定殖利率七%,低價買進定存概念股的方式,達到股利收入與當老師本業收入相當的宏願。不過,如果吳歡哲能找到另一半,攜手合力往這個目標前進,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十五歲鄭艾兒的故事,提供了一個極具參考價值的典範。
鄭艾兒是旅遊部落格「澳洲 艾兒」的板主,點進鄭艾兒的部落格,穿著一襲寶藍色禮服,坐在奢華風套房的沙發上,露出漂亮曲線小腿的照片映入眼簾。在部落格中,她分享遊歷過十幾個國家,以及台灣各地鄉鎮美食的經驗,看得出來是愛玩又愛漂亮的女生。
在令人豔羨的豐富生活背後,鄭艾兒道出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其實,以前我是標準的敗金女,一度欠下高達四十幾萬元的卡費!」
大學念的是圖書館系,畢業後鄭艾兒到某家知名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多數是女生,但這還不是最主要共同點,我們的共同點是,大家幾乎都是卡債一族。」她吐著舌頭說。
「每天穿得花枝招展去上班,似乎是那家出版社的『企業文化』,其實出版社的薪水並不高,我那時候每個月薪水才三萬元出頭。」「愛漂亮又愛玩,導致大家全成了卡債一族,我當時的薪水,幾乎三分之一在繳卡費!」
在卡債壓得快喘不過氣來時,鄭艾兒向父親要了一百五十萬元,決定出國念書,挪出這筆錢部分還清卡債,她出國一年後又全部花光。回台後,她在一家影音網站擔任行銷,月薪雖有四萬五千元,但亂花錢的習慣沒改,薪水變多,花得也更多,卡債竟又悄悄地滋長。
直到三年多前,遇上了現在大她八歲的老公,她才決定對自己的消費方式痛改前非。「老公跟我在用錢觀念上截然不同,他是個很節儉的人,我
一起去看電影時,我買的烤玉米都被他嫌太浪費。」結婚後,鄭艾兒的先生把所有的資產交給她管理。「其實,剛當主婦嘗到『當家』滋味時,我真的很害怕,我害怕以我之前敗金的個性,會把他的錢給敗光了!」
改變 做好理財規畫生活品味不打折
於是,鄭艾兒開始勤學投資理財知識,她把家庭收入做「六三一」比率處理,六成開銷,三成投資(基金、黃金存摺、外幣存款),一成花在投資型保單上。每個月,她定期與老公討論投資的配置狀況並調整。年底時,則為來年的家庭年度總開銷,針對食衣住行育樂各項編列預算。制定年度家庭預算,主要是因為鄭艾兒的收入,是以不固定的業績獎金為主,如果沒有事先編列預算,很容易把不固定的業績獎金(非經常性收入)花光。
透過每日記帳、每月做投資檢討以及每年制定家庭預算三步驟,這個中產小康家庭把四成的收入存下來,加上之前投資產生的收益,鄭艾兒結婚後第一年所存下的錢超過一百萬元,比她單身十年工作存下來的加總還要多!「結婚後,夫妻雙方在花錢上可達到互相牽制的效果,這真的省很大。」她認真地說。
她還強調,即使變成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她的生活品味與旅遊喜好,並沒有打太多折扣!「保養品或化妝品就用團購買,國外旅遊則等旅展時再去搶便宜。」說這話的同時,鄭艾兒臉上洋溢著為人妻,為老公與孩子未來精打細算的幸福感。
看完以上的故事,想必你對透過「一念之差」,改變窮忙的命運已經有深刻的體會。有了這一念之差,你將揚棄「收入–支出=儲蓄」生活理財公式,而遵循「收入-(儲蓄+投資︶=支出﹂。一個簡單公式的改變,你的消費習慣、理財觀念甚至生命價值觀,也將有大變化。
接下來,我們將把觀念的改變,化成九個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愈早做到愈多的行動方案,將可以愈早享受財富的甜美果實。而後面的報導也將告訴我們,即使無法全部做到,只要做到九項中的六、七項以上,即使不會成為巨富,離窮忙處境也將愈來愈遠。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10801400&p=4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