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120410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農政單位多年來不是不知曉計畫生產的重要性,但農民嫌申報麻煩多不願配合,報導中有薑農一口氣投入近兩千萬元種下十八公頃生薑,就是在賭高風險背後的高獲利。而今年薑價暴跌的主要原因當然是產量過剩。嫩薑種在排水良好的地方只要三個月即可收成,主要採收期就是現在初春梅雨季來臨前,因為一旦到了梅雨季,嫩薑浸泡一久即根爛無法收成。而今年由於冷氣團多次報到,使得相關病蟲害得以受到抑制,因而讓產量意外大增,更加地「薑」賤傷農。
若進一步了解種什麼的背後故事,對這樣的耕作方式恐會令人更加不安。乃因像高麗菜、生薑等較短期作物是有許多企業化的承租商大規模地租山坡地來圈種,但是生薑多為調味用並非主食,其消費量並不多,由於未掌握好產量供需及氣候變化,極易導致產銷失衡的問題。
任職於主婦聯盟的朋友告訴我,不論是種生薑及老薑,台灣都為此付出了一定的環境成本。即種薑或高麗菜多在排水較好的山坡地上密集種植,因為種薑的租金及投入成本高,承租業主在短暫的租期裡一定是投入大量的農藥及肥料來以求大大回收。於是原來有草木的農牧用地被機具砍伐殆盡後耕犛成菜畦的黃土盡露,如此山坡地的水土保持就幾乎盡失其能;之後就大片面積地施灑如好年冬等系統性農藥,再種植生薑以防土壤蟲害,下游若是水庫也難免就讓山上的農藥化肥順勢流入而汙染水源。
大家只要去幾個山地部落如台中和平區摩天嶺地區看看,就明瞭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而多年來原住民對平地人挾資本以耕的濫墾作為已莫可奈何,因為有甚多的原住民保留地其使用權已轉給平地人,土地被如此超限利用或虐待,就難怪人家說種過薑的土地要五年後才能再種。但我日前參觀南投的一個有機農場,已八十歲經營超過十七年的種薑農友就說,因為是自己的土地又是以自然農法施作,故其農場可年年種薑,藉此打破此一市井傳聞,也說明消費者支持友善耕作的重要性。
適量吃薑能養生助健康,但過度種薑卻破壞國土恐釀人災,兩造之間能否有一種友善的連結,讓我們在吃薑之餘也能心安理得?期待農委會及國土規劃單位的內政部應更積極有所作為,如躺了好幾年的《國土復育條例》能否早日上路,以減輕對敏感地區土地的超限利用,或可防止一些農產品每年輪流轉的滯銷問題。資料來源:陳永松,中國時報,2012.04.06。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