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自然學設計:樸門Permaculture.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0/12/30

向大自然學設計:樸門Permaculture.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作者 :孟磊、江慧儀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0-12-24

ISBN/ISSN : 9576966906

定價: 360 元

特價: 79 折 284 元

你是否—— ‧嚮往自己擁有一塊地,過著田園生活,親近土地、種有機蔬菜、蓋自然綠房子…… ‧雖然住在水泥叢林,卻渴望城市生活變得更美好,到處充滿綠意、鳥語花香、吃住用都安心又健康…… R 人人都是綠生活設計師強調與大自然合作的「樸門永續設計」

(Permaculture),告訴你這樣的幸福生活不用等,因為樸門是一套人人學得會又具體可行的永續生活設計工具,幫助你成為愛自己、愛地球、愛萬物的綠生活設計師。

「樸門永續設計」的英文「Permaculture」,是由 Permanent(永久的)、culture(文化),以及agriculture(農業)所組成的新詞,其精神是巧妙運用自然、模擬自然,以永續的方式提供人們食物、能源,以及其他物質與非物質的需求。
小至如何自己生產食物、收集雨水、利用太陽能煮食物;大至如何營造自然建築、成立生態社區、組織社區貨幣系統、創辦以物易物的社區經濟制度等等都是其應用範圍。

樸門1974年於澳洲興起後就大受歡迎、席捲全世界。創始人墨立森更獲頒另類諾貝爾和平獎(alternative Nobel Prize, 1981)。
本書作者Peter(學員口中的孟磊老師)是台灣第一位引進並實踐樸門的永續生活設計師,也是目前台灣唯一獲得樸門教師認證的講師。
隨太太江慧儀定居台灣近二十年,住過都市頂樓公寓,也住過遠離塵囂的鄉村,在本書中他們將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一套向自然學習的「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不但讓人與地球和諧共處的綠生活成為可能,而且會讓生活更有活力、也更輕鬆。 R 如果你——身居城市,但有心在陽台、屋頂打造綠色景觀,成為都市新農夫,或進一步實現低碳綠生活,本書告訴你,如何讓都市生活過得又綠又有趣!
【讓城市也生產食物,就是永續生活大成功!】住在綠意荒蕪、極端仰賴能源、人情淡薄的城市裡,更需要動手收集陽光、水、土壤、植物,並重建社區鄰里關係。
Peter 夫婦在書中分享住公寓如何過自給自足的低碳綠生活,祕訣就是把公寓屋頂打造成生態菜園,善用收集來的廚餘、人糞、雨水來種菜之外,還將屋頂收成的食物,利用太陽能煮食……。
另外,Peter夫婦甚至觸發了社區居民的行動力,合力攻占城市空地成為可食用植物耕地,因為城市中的公園、畸零地、陽台、屋頂、牆面,都是生產食物非常有潛力的綠色工廠,更是在地飲食運動的革命基地!

在城市種植食物的好處多多,包括可近距離接觸自然,治療身心靈;生產力高的農夫可彼此交換產物,強化鄰里關係;還能發揮淨化空氣、為建築物防曬和隔熱的效果!




作者簡介

孟磊(Peter Morehead)

1999年,在澳洲樸門永續設計研究中心(PRI)完成PDC認證課程後,在陽明山平等里應用樸門打造了風之谷家園。2006年,孟磊更於美國完成了樸門教師認證課程(Advanced 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in Teaching),成為台灣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受過樸門教師認證之講師。十年來在全台各地包括社區、農村、學校廣受邀約講授樸門永續設計,例如內政部宜蘭教養院、財團法人觀樹教育基金會、文山社區大學、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員工培育訓練、羅東鎮農會農業研習班等。目前除積極推動都市樸門永續設計外,也投入農地永續設計。

現任: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設計師、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理事長、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發起人之一。

專長:系統性環境設計、土壤復育、有機農耕、被動式太陽能設計、適切科技研發等。

經歷:孟磊有十年的樸門實踐經驗,至今曾參與過的計畫包括北市都市發展局「在都市空間中收集陽光、水、土與在地智慧」生態社區計畫、博仲法律事務所生態屋頂設計、參與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屋頂農園生態設計、引進無消費日的概念、創辦花園新城社區貨幣等。



江慧儀

具有十五年的環境教育專業經驗,並從2000年開始,在孟磊的耳濡目染下學習樸門永續設計。在2008年修畢樸門永續設計基礎課程後,為了學習多元的樸門永續設計教學方法,於2010年春天前往夏威夷向北美第一代的知名樸門設計師取經。

現任: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常務理事、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

專長:環境教育規劃、創意課程設計與教學法、能源教育諮詢、節能手法、領導力課程帶領。近年,投入推動都市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倡導城市農耕、屋頂生態農園設計、生態化社區與校園規劃等。

經歷: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創始人、能源教育創意顧問與講師、台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講師與顧問、台北縣社區營造中心顧問、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住屋節能改善計畫」、台北縣政府社區節能減碳改造計畫主持人、聖約翰科技大學兼任講師等。

******************************
 
2009/10/07


所屬專案: 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ermaculture Design)推動專案

最近,我們在網路論壇上看到 一篇討論什麼是Permaculture的文章,覺得他詮釋的很不錯,只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誰...。我們請大地旅人的實習生 -- 從美國高中畢業回台,對環境與全球化議題很有興趣的有志青少年 -- Emily幫我們翻譯了這篇文章。在這裡貼出來與對Permaculture有興趣或充滿好奇的讀者分享。當然,也謝謝Emily的協助。



作者不詳,譯者:林岑 Emily Lin

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能創造永續且循環不息系統的設計方式。經過David Holmgren和Bill Mollison在澳洲發展了30年之後,如今樸門永續設計已經推廣到全世界120以上的國家。雖然樸門永續設計是以土地為基礎的設計系統,但隨後已漸漸地拓展到都市環境中,也應用到各種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等層面。



以仿效大自然的設計為基礎,樸門永續設計也融合了其他的設計系統。同樣地,此系統也巧妙的利用了傳統與原住民知識技術的洞見與價值,讓傳統和現代科技互助互補。透過完善的規劃系統,如元素(果園、水系統、農夫、及牛等),技術(有機農業、綠建築等),及策略(微氣候、相對位置等)結合後所產生的再生關係,樸門永續設計旨在創造出能適用於各式環境的三次元永續設計結構。也因為再生關係的複雜性、完整性和彈性,才能夠完善構成能靈活回應變化的永續設計。



世界就像是眾多不同流動的合流點。大自然 (風、水、土等),人類 (社會、資源、交通等),及無形結構(政治、經濟、資訊等)之間的互動都會創造出不同流動模式,而世界就是以各式各樣的流動模式建立而成的。認知到這一點,樸門永續設計也教授模式語言與應用。除了運用模式設計與應用之外,樸門永續設計還會使用扇型分析(基地流動圖),區位劃分(一種組織時間的工具)和其他的技術和工具來創造有彈性的永續再生關係。



從初始的構想開創以來,世界上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人在實踐樸門永續設計。不同的地點及農田都能成功的運用樸門 設計的元素、技術及策略來創造出永續的農業系統。近年來,樸門設計系統也逐漸被運用在都市及郊區地區,而這也充分證實樸門永續設計的適用性。在眾多已開發 國家的實踐後發現,樸門永續設計能有效的改善,甚至解決需多城市因人口過盛而產生的許多問題。



過去幾年,樸門永續設計更開始往意識性結構發展。在美國,「樸門永續設計信用合作社」已經成立,更有綠色經濟投資公 司開始使用樸門永續設計的理念和原則來建立永續、有彈性的投資系統。處理現今人類問題的環保和社會主義者也開始使用樸門永續設計的思維來處理他們所面對的 問題,為他們所採用的手法帶來更具有深度的意義。這般意識性的延伸之所以有發展的可能性,是因為樸門永續設計注重社會關係、型態與倫理多過於個體本身。

樸門永續設計不但是一個多層面、深入的設計系統,它還能幫助我們為各種環境建立起適當且永續的再生設計。



樸門永續設計的原則是一系列的態度、方法、和行動。它們具有實踐性並且不被特定系統侷限,這也是為什麼樸門設計能有 效率的運用工具及技術來和其他系統結合。它像是一個分析系統,能精準地評估現有工程、策略和措施,間接從跟他們的互動、相似度和成功案例中獲取經驗。樸門 永續設計能有效分析及了解影響其他系統的因素。團體、組織及村落也都能利用它來自給自足。其次,它提供能順利和其他系統交涉的見解和原則。因為世上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系統,純淨自外於他物的環境更是不存在的。這更顯示此一特質的重要性。第三,正如前段已經指出,樸門永續設計是一個能配合具體制度的彈性系統,其中包括備災、艾滋病毒/艾滋病,或婦女權力。



大家必須了解,比起著重於推廣新知識及策略,樸門永續設計更注重用它的基礎與體制和已存在系統合併、改善,甚至設計出更完善的系統。它建立了一個系統的標準,規劃出可行與不可行的界線。讓我們可以已成功的設計做為基礎,並且幫助他人設計出更成功的系統。



樸門永續設計像是一個紡紗機,它把各種領域的長處巧妙的編織在一起,創造出協和完善的設計,而這也為系統本身帶來無限益處。


************************************************

就在鐵軌旁的Eastside Roots,三年前還只是一塊拿來放置社區垃圾的廢棄空地,還常常聚集了販毒、吸毒、妓女等,危害附近社區的安全。後來一群有心人士秉持著關心地球與人們,透過兩年的時間與鐵路公司協商協調,他們終於如願承租下這塊地,將廢棄空地轉變成一個實行與教育Permaculture的小小園區,由社群方式共同組織管理。因為地方小的限制,他們沒有大量耕種空間,但秉持著Permaculture彈性設計的永續原則,因此他們便將這塊地設計成為Permaculture的示範教育中心,除了不定期的Permaculture示範教學課程外,平時還有提供民眾可購買帶回去自家花園種植的可食用果樹、可食用或是有其他多元化用途的香草盆栽植物等,鼓勵民眾不要浪費房子前的花園空間,多種植可食用作物與有用作物。(Permaculture的農藝概念之一,便是密集巧妙地利用空間並且種植有多種用途、多樣化且能夠提供人類食物的植物,以及透過設計將各種元素-如:各種植物、陽光、空氣、土壤等緊密結合成為一個環環相扣的永續生命循環,如此一來便能減少人們擔心糧食不足的不安全感以及糧食分配不均的全球問題。) 此外,Eastside Roots每個月還有舉辦一次的市民農產品市集,提供民眾買賣的平台,將家中生產的多餘與他人分享,並且藉此促進社區民眾的情感交流,互相熟識。他們未來還打算將其中一小塊空間,規畫為提供社區民眾一個喝咖啡聊天的地方,而所得的收入可以用來支持其他必需的財務支出,讓這個服務社群未來能夠財務獨立,如此一來便能夠將空間有效的運用,物盡其用。














(圖二:入門有兩株植物交會所形成一個綠色拱門。)













(圖三:這個木頭搭蓋起來的小空間,是平常舉辦Permaculture課程的地方,也是未來社區民眾喝咖啡社交的好去處。屋頂上還有設置小花園,雨水再利用來滋潤生命。)













(圖四:旁邊還有用木頭蓋的小火車跟竹子彎起來的隧道,提供小朋友一個有趣的遊戲空間。)













(圖五:這一區是Eastside Roots的Permaculture花園之一,這些不同區域的花園示範Permaculture的種植方式給社區民眾參考;而這區主要要來種植許多果樹,像是梨子、蘋果、梅子等。他們把不同的樹綁在一起,埋入土裡,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根部的受損。若有民眾要買這些可食用的樹種回去種植,便可以直接從土中拔起來帶回家。照片中便是帶我認識Eastside Roots的Thomas。)





Herb Spiral(香草螺旋花園)是一個典型使用Permaculture的例子,考慮到方位與陽光照射、排水與土壤的影響以及植物多樣性,透過螺旋的種植方式,可以滿足不同特性的植物所需的不同生長條件。例如上層的螺旋區域水往下流,排水比較好,因此土壤較乾,而下層的區域土壤比較濕潤。因此面向南面上層的螺旋區域的生長條件是熱且乾,而面向南面下層是熱且濕(見圖六);反之北面上層的區域適合喜歡冷且乾的香料植物生長,而北面下層是適合冷且濕的植物(見圖七)。因此香草螺旋的種植方式創造了多樣香料植物不同的生長環境、好觀察比較植物的生長狀況,而且是個很好例子,了解各個元素並且將植物放在對、最適當的位置,示範不同的氣候條件與土壤種植。













(圖六:為面向南面、性喜較熱氣候的各種不同香料植物。上層為熱且乾的生長環境,下層為熱且濕的環境。)













(圖七:這面向北、性喜較冷氣候環境的各種不同香料植物。上層為冷且乾的生長環境,下層為冷且濕。)





Permaculture的原則之一,便是透過觀察植物與大自然,將觀察的結果運用在現有的資源來創造最大的產值。且多為種植長年生植物與Self-seeding,如此一來可以節省與多人力資源。在圖八中,是一種英國Permaculture農人非常喜歡種植的植物叫”Comfrey”(紫菜科),因為這種植物有許多有益的功能,例如它的花很容易吸引蜜蜂來,而它的根最長可以到五呎深的土壤中汲取養份、礦物質,將深層土壤中不易取得的養份存到植物中;此外,Comfery還有個好處,它會吸收空氣中的氮素,大多是儲存在空氣中氮素,透過農人將植物的葉子採收後,製作成非常營養的堆肥及堆肥茶後,便可將這些空氣中的氮素轉換到土壤中,而且深層土壤的養份可以帶到表土上。這種植物還可以食用而且也是種藥草,對於割傷、骨折有很好的療效。唯一需要注意的事是這種植物非常容易生長,一不小心就容易占據了整個花園。











(圖八:這盆植物為Permaculture農耕中常使用的植物”Comfrey”,擁有許多實用的用途,如吸收空氣中的氮素、深層土壤的養份、吸引蜜蜂、治療割傷及骨折等。)





另外在Permaculture的實行中,能夠自給自足且妥善運用各項資源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好奇地詢問到他們的堆肥來源,是否使有用附近農場的動物糞便製作堆肥,他回答道它們的堆肥是由South Gloucester一個慈善機構所提供的,因為該機構在進行堆肥計畫,回收附近農場健康飼養的雞的糞便,以及家庭廚餘回收來製作堆肥提供給需要的農場與機構組織。











(圖九:義工們每個星期二、三、五來到這裡幫忙,他們正在計畫沿著鐵軌的這片區域將成為另外一片花園種植更多長年生長的植物與蔬菜。)





另外在前往搭乘火車站的入口有一塊斜坡地方,Eastside Roots將這個區域交由Bristol Permacultrue Group的一群正在學習Permaculture樸門生態設計的學生們,負責設計出一個Permacultrue示範花園,吸引並且展示給前往去搭乘火車的人們。學生們透過了解土壤的排水性與植物特性,並且利用edge(邊緣)的觀念來設計,邊緣的觀念是David Holmgren所提出的Permacultrue十二原則之一(完整十二原則的介紹,可參閱2009年八月份的琉璃光雜誌),因為像是森林交界的邊緣可以觀察到高矮不同的樹種呈現了多層次,並且那兒總是擁有特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植物多樣性。並且利用一個特殊的設計將雨水保留在土壤中不會流失,因此未來這塊區域的植栽,人們不需要特別去澆水便可以自然生長。











(圖十:這個斜坡的區域是交由Bristol Permacultrue Group的一群正在學習Permaculture樸門生態設計的學生們,透過了解土壤的排水性與植物特性,並且利用edge邊緣的觀念,負責設計出一個Permacultrue示範花園,讓來來往往搭乘火車的人們能夠了解Permaculture,在他們心中種下種子。)













(圖十一:Eastside Roots的活動公佈欄)





Eastside Roots的長遠夢想,是綠化整個Bristol城市,讓人們一同參與環境生態的保護,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便能夠落實,活得更快樂。短短的一年內,他們已經賣出了兩三千的果樹,而這些果樹都被種植在居民們的花園中。在我回台灣後Thomas寫信告訴我個好消息,他說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風暴,喚醒了更多民眾對於生態保護、種植自己的食物的意識,現在在Bristol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照顧自己的花園、種植作物、參與環境綠化工作等。而我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與分享,在台灣有更多的人一同參與與支持環境的保護,除了還給大自然原有的美麗與健康,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我們也將會更健康與快樂。





附錄:

1. Schumacher College:

網站:http://www.schumachercollege.org.uk/

我會知道這間學校,是看到某一天在Taipei Times報紙的一小角關於學校的介紹。Schumacher College成立於1991,專門推廣永續生態教育,有一到三星期不等的短期課程,豐富內容包含各種關於環境永續的議題,有科學、心靈意識、人文、哲學與生態等等包含學術與實用的課程,也有一年修學的碩士課程Master in Holistic Science。校長Satish Kumar曾經追隨甘地非暴力和平獨立運動,26歲時為和平而走,身上不帶一毛錢與食物,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從印度走到四大核武國-俄、美、英、法,晉見四國的領袖希望各國放棄核武的使用。

2. Resurgence Magazine:

網站:http://www.resurgence.org/

Satish Kumar為其編輯,是一份非常重要,關於永續環境生態科學藝術的雜誌,兩個月出刊一次。除了紙本外也有提供電子雜誌的訂閱。



(此文為我為台灣琉璃光雜誌11月份所撰寫的)



感謝琉璃光雜誌能夠讓這篇文章與更多人分享,也很感謝Eastside Roots的 Thomas 帶給我的詳細介紹與他的樸門熱情!


.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