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百科】一次搞懂!霰、雪、霜、霧淞、冰雹這樣分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6/12/01

【戶外百科】一次搞懂!霰、雪、霜、霧淞、冰雹這樣分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戶外百科】一次搞懂!霰、雪、霜、霧淞、冰雹這樣分
udn聯合新聞網


霰字音同「羨」,氣象局預報員姜禮鴻指出,霰是不透明的白色冰粒,屬於「固態降水」,和雪相比,質地較為鬆散。在氣溫約為0℃、-1℃時,水因溫度不夠低,不足以變成冰,此時從高空(約-4至-5℃)掉下來的冰粒就會在下降過程中稍微融化,變成圓或球型,落到地上會彈起來。

霰和雪有何差別?姜禮鴻說,雪也是固態降水,有結晶結構,霰只是冰粒,沒有固定結晶結構。雪形成的溫度較低,通常約-5℃,由水或冰在空氣中凝結,或是雲內的冰晶碰撞而成,有六角形的完整結晶結構,以雪花型態飄落地面,碰到地表不會彈起。






若天氣夠冷,還可能見到霜或霧凇,也都是不同型態水的凝結現象。霧凇是過冷卻的水在迎風面碰到樹、建築物等固體時,直接依附在這些物體上凝結而成,也屬於冰晶,顏色呈白色或乳白色,形成溫度不像雪那麼低。高山植物往往只在迎風面的樹枝上有冰晶凝結,這就是霧凇。

霜則是氣態的水不經液態,直接昇華成固態的冰晶,通常出現於戶外植物的表面。當水氣從植物表皮的氣孔散出時,若所處環境的溫度很低,就會直接結霜,姜禮鴻說,有時植物在冬天會遇「霜害」,就是結霜所造成的。

另外還有一種固態降水「冰雹」。但冰雹和低溫較無關,通常是劇烈天氣型態下的產物。姜禮鴻解釋,高空的溫度低,當雨在雲中滴下時,碰到劇烈對流將雨滴往上吹,遇冷結成冰晶,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又被往上吹、吸附周為小水滴,再次凝結、落下,不斷重複,直到氣流無法承受冰晶的重量,就往下掉落至地表,成為了冰雹。冰雹也是由冰晶組成,但沒有一定的結晶構造。

在台灣,霰、雪、霜和霧凇通常都只在高山上出現。

資料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