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樂活(LOHAS)意義是一種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
強調身心靈的平衡、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2013/10/03

窮人的醫生 ─ 高麗菜 文/王育梅

85👀 關注 20/03_



窮人的醫生 ─ 高麗菜
 
國語日報
文/王育梅



永遠難忘到恆春旅行的那一年的夏天。在那四天的假期中,從早到晚的餐桌上,都會出現一道清炒高麗菜,連潤餅的餡都有高麗菜配豆芽菜,並是主角。
那種炒得很脆、清甜又不油的高麗菜佳餚,讓住都市已久的都市人,不但不覺得膩、反而有新鮮感。


出國多年後,返台探親。住在宜蘭的好友輝珠,邀我到梨山。
首次看到生長在海拔上的高山高麗菜,並嚐到當地清脆香甜高麗菜所做的各種佳餚。
像是灑上花生粉的龍蝦高麗菜捲、干貝、香菇與肉絲熬湯的高麗菜干貝煲湯等。
輝珠說,到梨山就是要吃當地的高麗菜。的確,平地雖也有高麗菜,但就缺少清甜味。
若要做沙拉生吃,含有天然糖份甜味的梨山高麗菜為最佳之選。

高麗菜Cabbage 又叫卷心菜、蓮花白、洋白菜、包心菜等;簡稱「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區的油菜科;
自古希臘、羅馬時代即開始栽培。古羅馬政治家大加圖﹝西元前234-149年﹞說:「羅馬人在幾世紀之間沒有醫生卻能活下來的理由就是拜高麗菜之賜,故有「窮人的醫生」雅號。

台灣在荷蘭佔據時代引進栽培,在中國則是十四世紀時代傳入;
「本草綱目」在明代即有藥用療效的記載。高麗菜味甘、性平,可益腎補髓。
從中醫角度而言,腎主骨,吃高麗菜可幫助骨頭生長、預防骨質疏鬆。

現代營養學說,高麗菜裡含有維生素K,有助於維生素D及鈣質吸收。 西方醫學認為綠色高麗菜所含的維生素C與維生素K特別豐富,並含有維生素E及B-胡蘿蔔素纖維質、葉酸及維生素B1。

因它含有潰瘍特效藥的維生素U﹝又稱Cabbagin﹞,1951年被史丹佛大學外科傑尼教授,採用歐洲治療胃潰瘍的民間療法、飲用高麗菜汁,結果全部胃潰瘍患者均恢復健康;
他們因而發現這種維生素及該蔬菜汁的藥效。

尚有醫學界發現S-甲基蛋銨酸,能促進胃潰瘍癒合與鎮痛,傳統治療法是每天服一升生高麗菜心汁;
至少連服八天。另外它所含的營養是有防癌的化合物。
日本與美國進行研究指出,常吃高麗菜能抑制結腸中可能變癌的息肉生長。還可促進女性雌激素的新陳代謝,有預防與激素有關的癌如乳癌與卵巢癌。

高麗菜雖有助於修復體內受傷組織,改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的不適。
但腸胃道功能較差的人,應避免生食高麗菜,尤其是紫色高麗菜,纖維較粗,食用後可能會感到不適。

也不能吃太多,否則引起腸胃脹氣。

日本於江戶時代引進高麗菜,明治時代正式栽培。
當時稱「玉菜甘籃」並被百姓做觀賞用,故又稱「葉牡丹」。
根據書上記載,日本人為了鼓勵民眾食用,因而將其營養價值比喻為「菜中的高麗參」,久而久之即稱「高麗菜」。
日本家庭料理該菜,喜歡燜燉、快炒、或以鹽揉醃漬物等。

祖籍雲南的母親稱高麗菜為「蓮花白」,喜歡吃辣的她,常將高麗菜手撕成片狀後,外層部份,以熱水燙軟,與乾辣椒、蒜瓣、花椒及調味料等大火快炒;
她這道糖醋手撕包心菜,特別爽脆鮮美。
每回請客,她喜歡做高麗菜捲﹝絞肉與豆乾﹞,另一個拿手菜就是高麗菜回鍋肉,配上新鮮黑木耳、薑片、辣椒,以大火快炒;直今想到都會流水呢!

早就有環保意識的母親,喜歡將中間的莖幹,切小塊後與削完蘿蔔的蘿蔔皮,鹽輕揉搓後瀝乾,放進她的泡菜罐內﹝內有薑與辣椒﹞;
每天的早餐,我們總是有可口美味的「洗澡泡菜」﹝短時間發酵的泡菜,常撈常入並常食﹞吃。

前年,我接受一家報社採訪,介紹「高麗菜」的吃法。
喜歡創意的我,做了生高麗菜包辣椒肉末﹝像鴿鬆﹞、涼拌糖醋高麗菜﹝配黃紅椒與薑汁﹞、清蒸枸杞蘋果紅蘿蔔高麗菜等。最近我又發現高麗菜煎餅煎蛋、高麗菜鍋貼也很可口。

最近南加州天氣炎熱,我會買價錢便宜的青與紫的高麗菜加香菇拌炒或做蔬果汁喝﹝與紅蘿蔔加蜂蜜﹞;健康的省時佳餚。

小秘訣:

1.購買時要選平頭的高麗菜,菜葉之間愈緊愈好,拿在手上要有點沉。
先將老根除去,一片一片撕下,放在清水中漂洗乾淨即可。

2. 高麗菜溫和,沒有體質禁忌,體質虛寒的人,可以用高麗菜取代大白菜煮火鍋。

3.高麗菜鴿鬆的做法是整張高麗菜葉熱水稍燙勿熟,亦可代替春捲皮包春捲。

4.快炒或川燙,勿煮太久;最好保留高麗菜的營養。煮沸後,該菜的部份營養易流失或溶入菜湯中。



相關系列文章:


🔔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上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避免不當言論造成他人困擾,尊重他人,不散布隱私、不人身攻擊或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

橫幅和按鈕

正在載入所有標籤...
回到頂端圖片

相關文章

新1-隨機推薦文章

2.最新文章

新-3.熱門精選文章-動態與自選

// 版本:v1.0 // 版本說明 // 1. 修正了 Blogger XML 解析錯誤 (&& 符號問題)。 // 2. 新增了防閃爍功能。 // 3. 頁面在轉換成文章列表前會先隱藏原始內容,避免畫面跳動。 // -- // 引入 Tailwind CSS 以提供簡潔的響應式設計 const tailwin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ilwindScript.src = "https://cdn.tailwindcss.com"; document.head.appendChild(tailwindScript); // 等待網頁內容載入完成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選擇所有部落格文章項目 const pos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ost-outer'); // 尋找文章容器 let contai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posts'); if (!container && posts.length > 0) { container = posts[0].parentNode; } // 創建一個新的 div 來存放文章列表 const list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Container.className = 'space-y-6'; // 檢查是否找到文章 if (posts.length > 0) { // 在替換內容前,先隱藏原始文章,解決畫面閃爍問題 if (container) {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hidden'; container.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style.transition = 'visibility 0s, opacity 0.5s linear'; } // 遍歷所有文章 posts.forEach(post => { // 獲取文章標題和連結 const title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header a'); const link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href : '#'; const title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innerText : '無標題'; // 獲取文章內文,並擷取前 150 個字元作為摘要 const body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body'); const fullText = bodyElement ? bodyElement.innerText : ''; const snippet = fullText.substring(0, 150) + (fullText.length > 150 ? '...' : ''); // 創建一個新的列表項目 const listItem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Item.className = 'bg-white rounded-lg shadow-md p-6'; // 使用更安全的 UTF-8 字元 '→' 替代 '→' listItem.innerHTML = `

${title}

${snippet}

閱讀更多 → `; // 將列表項目添加到新的容器中 listContainer.appendChild(listItem); }); // 清空原始文章內容,並用新的列表取代 if (container) {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tainer.appendChild(listContainer); // 替換完成後,再顯示出來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container.style.opacity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