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液看健康
一般健康檢查中,常包含「尿液檢查」這個項目。
而您知道從少許尿液中,可以探查出身體那些秘密嗎?
就讓本文來告訴您。
撰稿/粘曉菁(本會醫療部主任、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一早起床睡眼惺忪的小米,直覺先到馬桶舒緩一下漲了一晚的膀胱,按下馬桶的那一刻突然驚見,解出來深黃色的尿液出現許多的泡泡。聽說有泡泡尿是「腰子」出了問題,是腎虧嗎?還是被「毒奶」毒到有腎結石?以後會不會要洗腎嗎?慘了…越想越害怕,趕快去做「尿液檢查」!
正常尿液 淺黃色無異味
正常尿液主要成分絕大部分是水,其中含有尿素、尿膽色素、尿酸、氨等身體代謝物,因而顏色呈現淺黃色,若未遭受感染,尿液排出的當下理當無異味。清晨的第一泡尿經歷一整晚的禁水及尿液濃縮,顏色會比較深也比較容易出現泡泡尿,另外蛋白尿會使得尿液濃度變高,也容易產生泡泡尿;若混有泌尿道感染產生的雜質或結石,尿液則會變得更混濁。
聞尿觀尿可知病
醫學檢查尚未先進前,要早點發現身體是否有病症,觀察尿液的功夫是不可少的,所謂「聞尿可治病」,如:有腐臭的尿味出現時,可能遭受細菌感染泌尿道發炎所致;尿液若出現水果芬芳味,則有可能是糖尿病產生酮酸中毒或過度飢餓造成體內酮體過多;俗話說的珍貴「童子尿」若出現焦糖味,則此童子反而要更加注意,因為他可能先天性胺基酸代謝異常而罹患楓糖漿尿症。
另外醫者治病首重「望、聞、問、切」,其中「望」指的是仔細觀查病患,當尿液顏色出現混濁或顏色變深黃,可推估病人體內水分不足或久未排尿。若解尿出現類似烏龍茶的茶色尿,甚至伴隨著灰白糞便,則可能膽道發生阻塞產生黃疸。此外,許多人精神不濟時,常補充較大量的維生素B群飲料或藥物,這也會讓尿液顏色變得較黃。
自從公共衛生下水道興建後,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馬桶,除非在荒郊野外無法尋覓廁所,大部分解出的尿液都可以肉眼先行觀察,再加上醫學尿液檢查的便利,只要幾分鐘,便可由尿液得知身體是否有些問題。
常用的尿液檢測項目
一般尿液檢查,主要包括幾個項目:pH酸鹼值、尿比重、尿蛋白、尿糖、尿膽紅素原、尿潛血、尿沈渣檢查等。
簡單又快速的尿液檢查,可提供疾病診斷的訊息可是相當豐富。
1.尿液pH酸鹼值:尿液的主要成分為水,當然也有pH酸鹼值的高低,這個酸鹼值可反應體內酸鹼平衡的狀態,依檢驗儀器不同,尿液酸鹼值介於pH5-9之間,正常尿液pH約為6,呈現弱酸的狀況,pH高於9稱為鹼性尿,pH低於5即為酸性尿。
腎臟調節酸鹼的功能與飲食的酸鹼度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痛風的病患,若尿液偏酸性,則容易產生結晶沈澱形成結石,因此可多攝取水果蔬菜等鹼性食物。
2.尿比重:是計算尿中水及非水成分的比例,可檢視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其正常值介於1.001-1.035。劇烈運動流汗之後,尿液會變濃縮,使得比重上升;反之若喝過多的啤酒後,利尿作用增強,尿液變稀則比重就會下降。
3.尿蛋白:血液中的蛋白質經尿液過濾後,會有約1%微量的蛋白經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正常情況每天約有30-100mg的蛋白尿排出。而尿液檢驗時尿蛋白此項目應呈現陰性反應,若出現陽性則需考慮高血壓、腎臟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腎炎等)、尿路感染等疾病。但若檢查前劇烈運動或高燒,也可能造成蛋白尿的產生,此時需再追蹤檢查。
4.尿糖:孕婦產檢時經常需要做尿液檢驗,除了看是否有蛋白尿之外,尿糖是一個檢驗有無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既方便又快速。正常尿糖應為陰性,若呈現陽性反應,則需進一步抽血檢查飯前血糖,以診斷是否罹患糖尿病。
5.尿膽紅素原:黃疸除了用肉眼觀察膚色或抽血檢查外,還可已經由尿中的尿膽紅素原的異常與否看出一些端倪。正常人的尿膽紅素原大多由糞便中排出,少數才會由腎臟排出,若尿中的尿膽紅素原呈現陽性,則需考慮肝硬化、溶血性黃疸等因素。
6.尿潛血:經歷「毒奶」風波後,大家相當注意腎結石的有無,當腎結石刮傷尿路通道,尿中出現紅血球時,尿潛血即為陽性反應。另外,當尿路感染或罹患泌尿腫瘤時,尿潛血反應也會呈現陽性。
7.尿沈渣檢查:以顯微鏡看尿液離心後的沈渣物檢查,可提供進一步的診斷資訊。當尿中白血球過高(大於正常值0-5/HPF),則需考慮尿路感染產生發炎的問題;若只有單純紅血球的數目過高(大於正常值0-2/HPF),可進一步觀察紅血球的型態是否正常,來判斷尿中有紅血球的原因是:結石、腫瘤或腎臟內負責過濾功能的腎絲球異常等疾病。另外,尿液檢體的上皮細胞過高(大於正常值0-5/HPF),表示尿液檢體採集不佳,可能未留到「中段尿」,尿液含有許多非尿液的雜質,而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性。
尿液是腎臟的產物,一旦懷疑腎臟有問題時,如:時常出現泡泡尿、下肢水腫、不名原因貧血、高血壓患者、血尿、長期倦怠等,建議到門診安排無痛、安全又快速簡便的尿液檢查。若尿液檢查出現異常,與醫師討論後即可再做進一步檢查,如:尿液細胞學檢查、腹部X光、腎臟超音波、泌尿道攝影、電腦斷層等,以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正確的留尿方法
會了提高尿液檢查的準確性,需要有正確的留尿方式,以避免檢體含有過多非尿液的雜質。檢查前最好多喝水,讓膀胱漲足尿液;檢查留尿時只取「中段尿」,作法將前段與後段的尿液排掉不要,只留中段約10c.c.的尿液做檢查;留尿後應盡快在1小時內,將尿液送檢以免影響檢驗結果。另外,女性需要避開月經時期作尿液檢查,以免流出的經血造成尿潛血與尿沈渣檢查呈現偽陽性反應,影響判讀。
##########
尿液的酸鹼值 影響結晶物質的溶解度
曾在本院「一粒麥子」雙月刊71期(2009.02出刊,第18~19頁 ) 「吃酸性食品身體就會偏酸嗎?」的文章中澄清,食物並不會改變體質的酸鹼,因為身體會藉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將過酸或過鹼排出體外,以保持血液酸鹼值的衡定。
因此,血液的酸鹼不受食物改變,但尿液的酸鹼卻是會受食物影響。
尿液一般呈現弱酸性(pH6.0~6.5),但攝取食物若提供較多的五穀雜糧、豆類與蛋類、肉類等被稱為酸性的食物時(因所含的氮、硫、磷質多過於鉀、鈣、鎂),尿液會更偏酸。
偏酸的尿液促進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形成,因此建議有結石體質的人,除了多喝水,應該利用食物來鹼化尿液。
怎麼做呢?建議採用均衡飲食,避免大魚大肉並多吃蔬果。
因為蔬菜水果含有的鉀、鈣、鎂多過氮、硫、磷,是屬於「鹼性食物」。
比較特別的是,蔓越莓雖然是蔬果,但卻是酸性食物,它利用使尿液酸化的方式預防尿路感染,也因此預防因尿路細菌感染產生的感染性結石,但卻不適合含鈣結石和尿酸結石的患者。
喝茶、咖啡、碳酸飲料,不等於喝水
上一篇文章已談過多喝水的重要!
但喝茶、喝咖啡對於草酸鈣結石的患者而言,是不被鼓勵的,因為茶類、咖啡、碳酸飲料等都是含草酸高的食物。
另外,含鈣結石中有些是磷酸鈣結石,針對降低尿液中磷酸的濃度,患者也要少吃高磷的食物。
補充維生素也有限制
服用維他命C常被視為可以增強免疫、預防感冒,但有研究指出,大量的維生素C會促進尿液中草酸的排泄量,酸化尿液並增加草酸鈣結石的機會。
因此,曾有含鈣結石、尿酸結石的人,維生素C最好均衡的從天然蔬果攝取就好。每天一百毫克的維生素C(兩顆柳丁或一顆奇異果)就可以達到身體的需要量,不必額外補充。
另外,含鈣結石的患者若有必要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也要注意其維生素D的量是否太高。因為鈣質若攝取過多,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會下降;
而維生素D攝取太多時,卻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率。
過多的維生素D會升高血鈣的濃度,當血鈣過高時,身體便會藉由尿液排出多餘的鈣質以維持血鈣的衡定;這時尿鈣濃度就會增加,易形成含鈣結石。
所以服用維生素或礦物質的補充劑時,要特別注意到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D量,最好在安全的範圍(維生素D每日建議量為五~十微克)。
尿酸結石即使沒有痛風也要吃「低普林飲食」
尿酸來自核酸物質──普林的代謝物。
高普林的食物也會增加尿酸結石的機會。
高普林食物包括:海水魚、小魚干、沙丁魚、內臟、肉汁、肉湯、香腸、香菇、洋菇、蘆筍、豆類、酵母(養樂多、健素糖)、雞精、干貝、蛤蜊、草蝦、蚌、豆芽、紫菜。
再者,尿液偏酸使尿酸的溶解度降低,會增加尿酸結石形成的機會。因此在飲食上除了採用低普林飲食,最好能利用鹼性食物調整尿液的酸鹼值,以預防結石的機會。
坊間還建議,多喝啤酒有利尿效果可預防結石。但利尿過多也有可能造成結石患者發生脫水,反而加速了結石的產生。更何況,若是高尿酸而引起的結石,酒精更是禁忌呢!
(作者 / 台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師 張靜芬)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