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優良品牌番荔枝生產管理技術作業標準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
撰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楊正山 蘇東生 張繼中 |
壹、概 說
番荔枝(學名:Annona squamosa L. 英名:Sugar apple)原產熱帶美洲,台灣係由荷蘭人引入栽培,迄今約有400餘年之歷史。番荔枝又稱釋迦,因其果形奇特,幼果外觀很像「荔枝」,又自國外「番邦」引入,所以稱為「番荔枝」;果實表面由很多突起之鱗目所形成,外表酷似釋迦牟尼佛頭飾物,因此,國人習慣稱呼「釋迦」。
番荔枝果實風味佳,甜度高,約達20~25°Brix,適合東方人喜好甜食之口味,深受消費者所喜愛,唯種子多,食之稍嫌「煩累」,但「搬唇弄舌吐子」何嘗不是食用番荔枝之樂趣乎!番荔枝在台東縣栽植,由於風土適應性良好及主要經濟果樹種類更新為番荔枝,形成產業經營與發展,已成為台東縣一項特產經濟果樹。產業發展漸及於台灣地區,番荔枝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迄民國94年,全省面積已達6,117公頃,其中台東縣栽植面積為5,041公頃,占全省種植面積之82.4﹪。
台灣地區年產量為75,554公噸,台東縣為65,106公噸,亦佔台灣地區產量之86.17﹪,故台東縣為台灣地區番荔枝之主要產地。目前產業經營上,優良品種之選育,因應消費市場需求,發展對應品種,謀取最大利潤,現階段大目種品系之選育最具發展潛力;整枝修剪、產期調節、省工經營、肥培管理、採後處理作業及共同運銷等均已有一系列之管理模式。冬季強剪以矮化植株、整理樹型,利於園間作業,同時培養冬期果之結果枝。
夏季修剪作業除了維護樹勢,同時調節產期,使一年兩收;人工異花授粉以提高著果率,穩定產量,同時促使果實發育較為圓整且果實大,提高商品價值;生產期長,果園管理作業之整枝修剪、樹枝粉碎、病蟲害防治、中耕施肥、草生栽培管理、採收搬運、分級包裝等,發展出機械化、自動化省工管理作業體系;病蟲害之綜合防治;以植體分析判斷養分之缺乏或過多,供作物施肥之指針,葉片分析最常利用為營養診斷,配合土體取樣分析結果,再依植體養分標準值對照,可以獲得施肥推薦資料;以產銷班為單位,共用集貨場,統一計價等加上掌握貨源,形成賣方市場,使售價上居於主導地位。
以上番荔枝之栽培管理、採後處理與共同運銷等業已建立產業經營管理之模式與制度。
貳、主要栽培品種
番荔枝主要以種子播種繁殖,其實生苗變異不大,目前栽培品種(系)主要有台東1號、粗鱗種、軟枝種、大目種與紫色種等,其特性如下:
|
1.台東1號
果實鱗目大且突起,鮮明亮麗,果實硬熟期鱗溝展開,呈奶黃色,外觀成熟度明顯,商品價值高,採後櫥架壽命較長,果實比重大,果肉利用率高,肉質佳,風味口感良好,產量穩定,如圖1,然冬期果逢低溫易裂果。
|
2.粗鱗種
果實鱗目突起,硬熟期鱗溝開展,呈奶黃色,果實中等大小,果粒比重大,肉質與風味不錯,果肉利用率高,商品價值良好,外觀成熟度明顯,但易受氣候逆境與環境等影響,夏期果與冬期果產量不穩定,易導致減產,栽植面積有逐年遞減情形,如圖2。
|
3.軟枝種
果表鱗目大又突起,為深綠色,明亮度低,鱗溝閉合,展度小,達適採期展開不明顯,由外觀較難判定成熟度,果粒比重較小,果肉利用率低,口感稍差,且果實易軟熟,然產期早,果形大,產量高且穩定,如圖3。
|
4.大目種
果表鱗目大,鱗溝展度良好,外觀商品價值不錯,果實甚大,可達900~1,200g以上,果粒比重較小,肉質及口感似軟枝種,甜度較低,平均約為18~20°Brix,如圖4。逢土壤水份管理不當及低溫易致裂果。
|
5.紫色種
自國外引進,鱗目呈紫紅色,鱗溝為粉紅色且亮麗,果實中等大小,果肉口感稍遜,如圖5、圖6。
|
資料來源: |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 |
---|---|
更新日期: | 2009/7/1 |
原文網站: 共 16 頁http://www.afa.gov.tw/publish_detail.asp?catid=1011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在下方)--------- 阿樂推薦分享.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 ,我們會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