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允佳、蔡宛儒
某日筆者和朋友閒聊,談到各種「補救式」的環保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譬如資源回收,目前其實只能做到降級回收,即使延長了各種物質的壽命,最終還是進入焚化爐和掩埋場,假如不能從源頭減少需求和消費,這些末端處理都只是花錢收拾爛攤子、挖東牆補西牆而已。
「所以環保就是要過回歸自然的生活吧!」朋友說。
但是回歸自然顯然聽來是件很極端的事,在環保團體工作,時時會聽到其他朋友說:「你們環保團體就是太想要一步登天,想要改變就要先想人性,考慮現在資本主義的現實條件,想讓大家回到自然原始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人們可以接受的環保,僅止於在現有生活品質或更好的前提下,用很輕鬆的方式參與。
許多人對環保的想像是生活要很拮据,
但是回歸自然顯然聽來是件很極端的事,在環保團體工作,時時會聽到其他朋友說:「你們環保團體就是太想要一步登天,想要改變就要先想人性,考慮現在資本主義的現實條件,想讓大家回到自然原始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就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人們可以接受的環保,僅止於在現有生活品質或更好的前提下,用很輕鬆的方式參與。
許多人對環保的想像是生活要很拮据,
不能興致來了亂買東西,
不能三兩天換一件新衣服,
不能買漂亮鞋子塞滿鞋櫃,
不能常常上吃到飽餐廳,
不買最新款的電子產品、
不能開燈、不用拋棄式塑膠、不能開車、
不要蓋破壞水土的快速道路、
不要火力發電廠也不要核電廠、
不要焚化爐也不要掩埋場、
不要高科技園區也不要石化工廠、
最好大家都去種田,而且還不能噴農藥肥料。
真的那麼慘嗎?筆者認為這是彼此對環保想像的落差。
不知道這些想像從何而來,也許是過去到現在大眾媒體對環保團體的詮釋,也許是政府宣傳的口號,或是在學校被強制要求採取的行動。
但根據筆者的閱讀和思考經驗,環保生活也許不是回歸自然原始,而是一種未來或可達成的美好願景:
工時不會太長、不會被壓榨,
不知道這些想像從何而來,也許是過去到現在大眾媒體對環保團體的詮釋,也許是政府宣傳的口號,或是在學校被強制要求採取的行動。
但根據筆者的閱讀和思考經驗,環保生活也許不是回歸自然原始,而是一種未來或可達成的美好願景:
工時不會太長、不會被壓榨,
不需要藉購物「犒賞」自己,
也不會在買完東西後還是感到空虛;
不害怕錢不夠,因為人們彼此信任互助,很多東西不需要用錢買;
有更多時間可以讀書、學樂器、學會畫畫或捏陶雕刻,
不害怕錢不夠,因為人們彼此信任互助,很多東西不需要用錢買;
有更多時間可以讀書、學樂器、學會畫畫或捏陶雕刻,
能多和家人朋友相處,也有時間布置和規劃居家環境。
只要騎腳踏車就能到達必須去的地方,不會太危險也不用戴口罩,
吃的是徒步可達的耕食農園中,從土地孕育出來的真實滋味,
用的則是取自自然也能回歸塵土的器物,社區裡的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不浪費;
有許多適切科技輔助我們的生活,但也不盲目追求科技成長,使用分散型能源供應設施且收集雨水,儘量把水電成本回到自己身上。
這樣的環保生活是「退後」還是「向前」?
有許多適切科技輔助我們的生活,但也不盲目追求科技成長,使用分散型能源供應設施且收集雨水,儘量把水電成本回到自己身上。
這樣的環保生活是「退後」還是「向前」?
或許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但如果對於以上的願景只能直呼「不可能」,試問人類不斷發展科技和工業,追求的又是何種生活呢?
(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看守台灣協會助理研究員)
低碳環保生活(英文:Low-carbon living)
是指減少日常作息時所耗用能量的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主要是減少温室氣體的排放量,特別是二氧化碳,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
低碳環保生活主要是從節電、節水和回收 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温室氣體讓地球發高燒
200多年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深入與發展,大量温室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温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直接威脅從東京到上海至新奧爾良的數以百萬計的城市居民。
地球發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機
第一,過敏人數的增多,研究顯示,隨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與重複。
第二,物種正在變得愈來愈“袖珍”,隨着全球氣温上升,生物形體在縮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
第三,腎結石增多,由於氣温升高、脱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
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温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
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
第六,藻類氾濫引發疾病,水温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
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
它反映了人類由於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發展產生的憂慮,並由此認識到會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
現實中我們可以做到的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保持心靈環境的純淨與安定
【禮儀環保】
以心儀、口儀、身儀的淨化,促進人我和
【生活環保】
少欲知足、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
【自然環保】
以知福惜福、感恩大地的心態,保護自然環境免受污、染破壞
法鼓山的四種環保:雖緣於佛教觀點 但卻是對自己最好的一種方法
四種環保,是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全面推廣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成為四環運動。
從心出發,由內而外,推己及人擴大到對社會、人類、環境、自然、生態的整體關懷,以促進人間社會的平安快樂。
【心靈環保】
保持心靈環境的純淨與安定
「環境污染不離人為、人為不離人心」、「環保先從心靈做起」首先要改變自私自利的錯誤觀念,建立「利人便是利已」的正確信念,以「誠心」、「慈悲心」、「謙虛心」來落實心靈環保,以保持我們心靈的純淨與安定。
【禮儀環保】
以心儀、口儀、身儀的淨化,促進人我和
以「禮」的教育,建立個人負責任、盡義務的觀念,用「行為、口語、心態」的禮儀修行來淨化自己、增進品格修為,促進人際圓融,保護人類社會的尊嚴與謙和
【生活環保】
少欲知足、簡樸自然的生活方式
將「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重要」及「知福、惜福、培福、種福」的觀念、落實在食、衣、住、行當中,以養成少欲知足、勤勞簡樸的生活習慣,保障我們生活的整潔與儉樸。
【自然環保】
以知福惜福、感恩大地的心態,保護自然環境免受污、染破壞
所有的生命與資源,皆是共榮共存的,保護生命並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自然環保倡導以「護生」代替「放生」,並建立正確的生態保育觀及珍惜自然資源,保全地球生態的共存與共榮。
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低碳生活的習慣,大家很容易想到也很容易做到,關鍵是要落實。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傢俱,乾淨衞生,自然滋潤,不但如此,淘米水也可以用來澆花,洗頭,還可以用來做免費的護膚品。
2、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傢俱的表面或者擦皮帶。
3、喝茶剩下的渣,曬乾,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改善睡眠質量。
4、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5、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6、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低碳環保生活
7、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8、儘量少使用冰箱、空調,熱時可用電扇或扇子。
9、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電腦電源;
10、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11、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用在附近公園等適合跑步的空氣清新的地方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鐘鍛鍊。
12、用節能燈替換45瓦的燈泡;
13、在使用電腦時,儘量使用低亮度,開啓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省電,也可以減少硬盤的工作量
14、外出儘量步行或騎自行車,少坐私家車。
15、用低碳環保的生活用品,如竹纖維面料的衣服、毛巾、內衣、襪子等,不要穿着皮草類衣物。
16、減少外出購物,如果必須購買,可選擇上網購買。
17、在飲食上,應以素食為主,這並不是由於宗教信仰,而是畜牧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相比之下果蔬要少得多。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