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出現發炎或糜爛出血的病症問題。
常分為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定型胃炎
常見的致病成因:主要包括藥物副作用、飲酒和幽門螺旋桿菌。
診斷:
胃部X光檢查、胃部內視鏡檢查,及胃部切片檢查(取出胃部黏膜的一部分)方法。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炎的主要方式,檢查前會先替病人注射藥物減緩腸胃蠕動,並讓病人服用消除胃脹氣的藥物,接著在口咽部上麻藥,病人嘴巴會咬著口含器,而胃鏡就從口含器進入並進行檢查,必要時醫師也會進行切片以利診斷。
胃炎常見致病成因與症狀:
種類
胃炎主要根據症狀是否反覆發生、與持續時間做為區別,一般會分為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其中慢性胃炎中的萎縮性胃炎會有變成胃癌的風險。
另外還有一種已知病因的胃炎,就稱為特定型胃炎,3種胃炎的詳細說明請參考致病原因。
胃黏膜發炎,且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產生;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
通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和燒灼感,一般將持續數天。
嚴重時,引起腸炎,有下痢、腹痛現象。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發生的主要成因是藥物、酒精以及壓力等,通常表現是出血或是急性糜爛性胃炎,手術過後、大規模燒燙傷也會引起急性胃炎,另外幽門螺旋桿菌有時也會引起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的病人症狀較常出現腹痛、噁心、盜汗和發燒;胃黏膜發炎,且有充血、浮腫和滲出物產生;嚴重時會有局部糜爛出血現象,常見症狀有上腹痛、想吐、盜汗、發燒等,嚴重時會吐血,但通常持續時間不長。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分為萎縮性以及非萎縮性,主要發生成因為長期服用止痛藥、消炎藥、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喝酒、幽門螺旋桿菌長期感染引起胃潰瘍等。
慢性胃炎則會出現上腹疼痛和胃悶。胃黏膜對酸的抵抗力改變而造成組織受損,常見症狀為長年上腹輕微疼痛、胃悶。
特定型胃炎:
特定型態的慢性胃炎是從病理切片可以輕易診斷出成因的胃炎,主要原因為手術後導致的膽汁回流以及藥物刺激。
胃炎進程
急性胃炎一般發展較為快速,通常症狀改善後病情也就好轉,較為棘手卻是不斷重複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可能會經過兩階段的發展變成胃癌
萎縮性胃炎:
胃黏膜隨著年紀增長而衰老,或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導致胃組織受損,此時病人會出現長期的上腹輕微疼痛或是胃悶的症狀。
腸上皮化生:
年齡愈大,因萎縮性胃炎其胃酸分泌較低,正常的胃黏膜細胞因慢性發炎受損,胃部會出現腸黏膜才有的細胞,此種狀況稱為「腸上皮化生」。
當病人沒有妥善治療時,則有很高的機率會演變成胃癌。
胃炎併發症
出血:
急性的出血病人可能會出現吐血的現象﹔如果是淺表性胃炎的出血,病人較難察覺,可能會出現貧血的症狀。
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最嚴重的併發症,當胃炎已經發展成腸上皮化生時,應儘速治療,以免轉變成胃癌。
胃炎高危險群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酗酒
長期服用止痛藥
胃炎治療原則
雖然目前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炎的重要成因,殺菌之後雖然病理上胃炎會改善,但臨床上有的症狀仍不一定改善,因此胃炎大多以症狀治療為主,常見藥物有:制酸劑、止吐藥、抗胃腸痙攣、消脹氣藥等。
本文最後有詳細服藥治療介紹
胃炎照護重點
急性胃炎病人應先禁食1~2天,可喝少量的水;等病情好轉後,逐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牛奶及流質狀的飲食,然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量和選擇範圍。
慢性胃炎病人飲食應採溫和飲食,並少量多餐,飲食也應細嚼慢嚥,並減少生活壓力,定期回醫院追蹤病況。
飲食原則:
(一)先禁食1-2天,使胃有足夠的休息,但可喝少量的水以防止口渴。
(二)病情好轉後,逐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給牛奶及流質狀的飲食,然後再慢 慢增加食物的量和選擇範圍。
(三)食用溫和飲食,以少量多餐方式供應飲食。
(四)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以及預防重點:
(一)吃飯要定時定量。
(二)進餐要細嚼慢嚥,心情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工作。
(三)少量多餐,三餐外,並於上、下午、睡前各加一次點心。
(四)食用溫和飲食(溫和飲食是一種無刺激性,含低纖維質,易於消化具有足夠營養的飲食。)。
(五)廣泛的攝取各種食物,以獲得均衡的營養。
(六)不抽煙、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七)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心情保持愉快。
戒酒:不管是慢性或是急性胃炎,酒精都是導致胃部炎症的重要成因,因此戒酒刻不容緩。
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過油、過辣、過燙的食物都十分傷胃,飲食應以清淡以及溫和飲食為主。
忌食高纖蔬果(竹筍、芹菜、鳳梨、番石榴);
過甜食物(香蕉、榴槤、龍眼、紅豆湯);
高渣堅硬食物(未加工研磨的豆類、腰果、核桃);
刺激飲品(濃茶、咖啡、酒類、巧克力、可樂),重口味調味料(辣椒、芥末、蒜頭);
高鈣食物(牛奶、乳製品);
產氣脹氣食物(食物類別種類較多,可依照自身經驗觀察中發現),而烹調方式也要少油少醬,減少胃部的負擔。
總結胃炎就醫問題
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
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
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胃炎是怎麼得到的?
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
胃炎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
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胃炎,照顧者應該知道:
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
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
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
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
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
--------------
胃藥到底要怎麼吃
取決於疾病症狀的發現時機,以及經醫師確診後的疾病療程。
為了讓大家比較好理解一般胃藥的療程,我們整理幾個比較簡單的治療觀念:
症狀輕微的胃食道逆流通常會透過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制酸劑或低劑量 H2受體拮抗劑來治療
胃潰瘍及症狀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可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
其他種類的胃藥則視病人的狀況給予服用
其實有些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的症狀有部分會重疊(如火燒心症狀),一般民眾可能無法判斷是哪種疾病造成的。
胃潰瘍及症狀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可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
其他種類的胃藥則視病人的狀況給予服用
其實有些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的症狀有部分會重疊(如火燒心症狀),一般民眾可能無法判斷是哪種疾病造成的。
所以我們依照「首次有症狀」及「確診後的治療」來做後續的解說。
如果你已被醫師診斷胃潰瘍的話,會依造成胃潰瘍的病因來做出相對應的治療策略 :
- 如果你是因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得了胃潰瘍,抗生素會搭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起治療至少 14 天左右,以便能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如果是病況較複雜的胃潰瘍,一般療程至少 8 週以上。
- 若是因服用 NSAID 藥物而產生胃潰瘍的患者,一般上會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至少 8 週以上。依病人情況需要用 NSAID 藥物的話,也會搭配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以防止胃潰瘍的來犯。
- 如果是其他原因導致胃潰瘍,依據潰瘍嚴重程度,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的治療時間為 4 至 8 週左右。
由於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醫師不一定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處理每一位病人的疾病。
發病的時候,大家往往想要趕緊緩解症狀,但不是所有的胃藥都可以在藥局直接購買使用,藥品會依照不同的等級,有不同的領藥條件。
大致藥品等級分為「醫師處方用藥」、「醫師藥師指示用藥」、「成藥」三種等級,依序解釋如下:
- 醫師處方用藥:經過醫師明確診斷且開立處方後才能領藥使用
- 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用藥:不需要醫師開立處方箋,但要由醫師、藥師或藥劑生的指導用藥,可在一般藥局購買
- 成藥:不需醫師開立處方箋,也不用藥師的指示買藥,民眾可以直接購買,但建議務必遵循藥盒或說明書的指示用藥
更多來源:https://www.medpartner.club/antiulcer-medicine-introduction/amp/
-------------
胃藥「飯前」還「飯後」吃? 藥師解析4款胃藥服用時間
文/微笑藥師
來源
https://health.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089524
由於「西藥傷胃」的觀念根深蒂固,導致國人濫用胃藥的狀況。但更令微笑震驚的是,許多人吃錯胃藥的方法!!!今天微笑藥師網想與大家分享,如何正確服用胃藥。
一、到底胃藥是吃飯前還飯後?
胃藥應該什麼時候吃呢?答案取決於你吃的是什麼種胃藥。
制酸劑(鋁、鎂、鈣、鈉鹽等製劑):中和胃酸
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但是因為金屬離子本身可能干擾其他藥品的吸收,因此建議與其他藥物間隔兩個小時攝取。
胃酸分泌抑制劑(組織胺阻斷劑H2 blocker、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抑制胃酸分泌
此類藥物主要用於抑制胃酸分泌,例如飯後胃酸的過度分泌,故此類藥品建議飯前服用。
黏膜保護劑(如Sucrafate)
為達到最好的黏膜覆蓋效果,建議飯前空腹使用。
含局部麻醉劑的胃藥(如Strocain)
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須注意不要嚼碎,以免造成口腔的麻木感。通常此種胃藥會混合含金屬離子的制酸劑製錠,在此狀況下,仍會建議跟其他藥物分開兩個小時使用。
二、胃藥痛的時候再吃就行?
其實如何吃胃藥,與胃不適情況有極大的關聯。如果一般臨時胃酸過多,立即服用胃酸中和劑(鋁、鎂、鈣、鈉鹽),暫時緩解症狀即可。
市面常見的吉胃福適胃乳、張國周強胃散、金十胃腸藥、太田胃散等,這些都是胃酸中和劑,胃不舒服臨時使用即可,由於胃散大多為鋁、鈣、鎂、鈉鹽類制劑,所以不建議長期服用喔。
而醫師開立的「胃酸分泌抑制劑」(如耐適恩、吉胃福適錠、泰克胃通…),主要用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性疾病…」的情況,則不可三天曬網二天捕魚,則是要每天按照醫師指示的方式服用。
原因在於此類藥物(H2 blocker與PPI)主要用於減少胃酸分泌,而減少胃腸道表面的灼傷,讓潰瘍能盡快修復,故此類藥師建議要吃完整個療程喔。
因一方面(拿PPI來說)單次投予PPI並不能達到最大抑制酸的作用,因為只有活化狀態的胃壁細胞才會被抑制,而約有25%呈休止狀態的胃壁細胞則不會抑制,故需連續服藥數天後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所以囉,千萬不要把這類藥物當作"痛時才吃"。
原文網站: 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