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打拋葉就是九層塔?五個關於聖羅勒「打拋」常見的誤解澄清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21/02/08

泰國打拋葉就是九層塔?五個關於聖羅勒「打拋」常見的誤解澄清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文:胖胖樹 王瑞閔


前陣子關於「打拋」,吵得沸沸揚揚。內容我就不再複述了。今天單刀直入來跟大家說明幾個關於打拋常見的誤解。
打拋,正式中文名字是聖羅勒。圖片來源:Naruemon Buengmoon(CC BY-NC 2.0)

一、打拋意思不是又打又拋,而是一種香料「打拋葉」。

因為打拋葉的泰文是กะเพรา,轉寫成kaphrao,直接音譯而來。打拋葉正式中文名字是聖羅勒。沒錯,就是一種羅勒,跟九層塔很像的植物。九層塔也是一種羅勒。這些植物都同科同屬。形態跟味道近似,但不同種(不是不同品種,是不同種。請勿將種跟品種搞混喔!)打拋的葉子是橢圓形或卵形,邊緣有明顯的鋸齒,枝條跟葉子上都有細毛。這三項特徵可以跟其他常見的羅勒區分。

二、不是因為台灣人不習慣打拋的味道,而是早期台灣根本沒有打拋可以使用。

我身邊吃過真正打拋的台灣人,還沒有不能接受的。1975年泰國跟台灣當局斷交後,許多泰國華僑遷移到到台灣。部分為了謀生而經營泰式餐廳,因為找不到打拋葉,只好用台灣常見的九層塔取代。另外,還有一些緬甸華僑、雲南傣族經營的餐廳,為了吸引大家消費,不得已只好在餐廳前面加了泰字。就像台灣最大泰式料理連鎖店的名稱瓦城,其實是緬甸曼德勒的舊稱。台灣許多所謂的泰式料理,跟擺夷料理、緬北料理混淆,是有歷史脈絡,不要輕易去脈絡而譴責台灣的泰式料理。只能說戰爭讓大家生活不易。早期台灣體諒、支持這些外來人口經營餐廳的溫暖,不應該輕易遺忘。
九層塔。圖片來源:sclereid0309(CC BY-NC-ND 2.0)

三、打拋葉的味道比九層塔「淡」。

是淡,不是濃。是淡,不是濃。是淡,不是濃。
很重要講三次!泰國相對不喜歡九層塔那麼重的味道,所以使用打拋比用九層塔多。就像泰國不喜歡薑那麼重的味道,所以多用手指薑去腥,少用薑。

四、打拋不是只能做打拋豬,還可以打拋牛、打拋雞、打拋皮蛋。

愛怎用怎麼用。而且肉不一定要剁成碎末。也可以是肉絲或肉片。之所以打成碎末,在某個泰國節目上看到,據說是因為泰國是虔誠的佛教國家,不想要看到肉的原形。但反例超級多。

五、台灣的泰式料理店吃不到真正的打拋,這也是天大的誤解。

台灣早就很多泰式料理店使用真正的打拋去做料理了。我的書《舌尖上的東協》附錄裡的餐廳,就有使用真正打拋的。我個人的經驗,大概十年前我就知道台灣有引進真正的打拋葉。2013年我首次在台中第一廣場見到販售新鮮打拋葉。現在台灣栽培的打拋越來越多,而且打拋很好種,一點也不會不適應台灣的氣候。

真正打拋葉炒的正宗打拋豬。圖片來源:胖胖樹的正宗打拋豬。圖片來源: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好了,解釋完畢,我要採打拋做午飯去了。吃一波打拋豬、打拋牛、打拋皮蛋。還有很多台灣誤解的東南亞香料,下次再寫。更歡迎大家閱讀一下《舌尖上的東協》,好好認識一下融入台灣的東南亞文化。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