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植物有機栽培原理(上) (中)-結論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0/12/11

中草藥植物有機栽培原理(上) (中)-結論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organic-farmer/archive?l=f&id=6



2010/04/04 陳世雄
前言

一個進步開放的社會,人的生存及尊嚴應該特別受到重視。

連帶對人類生活品質的要求,包括對服裝、食物、生活環境等提高品質的要求,也應該受到重視。

為講求食物的來源不受污染,人們要求生產食物的土壤必須健康而營養均衡,水源及空氣必須清新乾淨,生產的食物必須清潔衛生,沒有污染或毒物殘留。

更希望自然資源能夠永續利用,因而形成有機農業的生產體系。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使用合成肥料及農藥的農耕方法,但這樣的說法還不足以說明有機農業的本質。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整的生產管理體系,可以促進健全的農業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多樣性,生物循環及土壤生物活性。

所強調的是農場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適應當地區域條件的耕作體系,包括利用農藝、生物及機械方法,充分發揮生產體系的功能。

我國過去為了大幅提昇農業產值,高度投入生產資材,每公頃每年平均施用農藥40公斤 ,化學肥料500公斤,兩者均為世界之冠。結果造成生態嚴重破壞,河川污染,土壤退化,食物農藥殘留,影響人民健康及生態環境。
有機農業在先進國家已有相當的規模,有些歐洲國家有機農業佔整個農業生產面積已達到6~10%的水準。

但在我國推行有機農業10餘年,卻仍達不到1%的水準。雖然有人認為有機農業重質不重量,不必急於大幅擴大栽培面積。
目前我國的情形是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大幅提昇,但生產面積和生產量卻無法應付市場的需求。
使得商人必需從美國、加拿大、澳洲及南美進口有機農產品。過去10年,歐盟國家有機栽培面積每年25%

穩定成長,1985年只有10萬公頃有機農場,經過13年來推行有機驗證結果,已成長30倍,而達到280萬公頃。
有機農產品銷售1997年為50億歐元,到2005年可增加到300億歐元,預計2010年歐盟國家有機栽培面積會增加到10~30%的水準。

可以說,有機農業是目前歐美國家農業成長率最快的部門。
聯合國糧農組織2000年7月在葡萄牙波多(Porto)召開之第21屆歐洲區域「有機農業對食品安全與品質之影響」大會,特別指出近年來由於狂牛病及食品安全問題,導致各國政府積極推廣有機農業。英國政府計畫於十年內增加有機栽培面積達到30%,阿根廷在1999年只有50萬公頃有機栽培,為生產有機牛肉外銷到恐懼狂牛病的日本,到2000年一躍增加為300萬公頃有機草原。
我國目前有機栽培面積仍不足0.2 %,為了我們的生態資源保育,與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國內的有機農業推廣應急起直追。

我喜歡引用這句印第安的話,道出人類對大自然恣意破壞,唯利是圖的愚昧無知。
地球形成到現在,估計已有45億年的歷史。45億年到底有多久?實在很難想像,也不是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可以道盡。

但如果把這麼長的時間換算成一天24小時,從凌晨零時零分零秒起,直到一天快過完,三更半夜23時59分58秒為止,人類都沒有出現。

到最後兩秒人類出現了,然後居然有辦法在最後0.0038秒,把地球到處搞得烏煙瘴氣,不再適合人和其他生物居住。
現代人類的生產方式,包括近代(化學)農業生產方式,都會對環境生態造成重大衝擊。有機農業的目的,就是要矯正這些缺失,力挽狂瀾,為人間留下一片淨土。

國際有機農業推動聯盟(IFOAM)主張有機農業的四大原則是「健康、生態、公平與關懷」。
期許食物健康自然,關心生態環境,講求公平正義,關懷弱勢。所以,有機不只是一種產業,有機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悲天憫人的生活方式。

近代農業採單一作物栽培,長期依賴化學農藥及肥料,雖然增加農作物產量,卻造成地力衰退和生態破壞;現代畜牧業採單一動物養殖,長期依靠賀爾蒙及抗生素,雖然增加畜產品產量,卻也造成細菌抗藥性和狂牛病。
兩者同時也造成食品安全和生態多樣性損失的災難。據估計,自綠色革命以來,幾乎已喪失96%農作物的品種。現代化農業經營(或稱慣行農法)造成土壤劣化、水和空氣毒化以及食品污染。
工業化食品生產系統,經由農藥和人工添加劑毒害,造成癌症死亡病例劇增。台灣每8分15秒就出現一個癌症新病例,洗腎率全球第一,台北市民惡性腫瘤死亡連續26年蟬聯首位。現代農業和基因改造作物(GMOs)

生產,已造成開發中國家農村每年數百萬人失業,貧窮的農民因而失去土地和家園。2009年全球營養不足人口增加至超過10億人,四分之三在貧窮的鄉下地區。
雖然全球生產足夠人類食物125%糧食,卻有15%人挨餓,大多是婦女和小孩。
印度在過去10年內,由於基改種子、化學農藥和肥料價格上漲三至四倍,但農產品價格未漲,導致農民破產,因而自殺死亡人數超過220,000人。

這些駭人聽聞,血淚斑斑的事實,這些不公平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現代農業的問題,思考解決之道。
慣行農法,砍伐燃燒森林開闢為牧場,造成全世界30%二氧化碳和90%一氧化氮的排放。有機農業效益之一是可以不倚賴化石燃料,回收再利用當地可用的資源,使農業對生態的衝擊降至最低。

為改善上述現代農業的缺失,有機農業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樂觀地表示,如果全世界能全面實施有機農業,將可有效對抗全球飢荒,並減輕氣候變遷之影響。
有機農業可以應付區域和全球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多樣性的挑戰,特別是照顧小農的生計。目前全球已有120多個國家實施機農業,包括3060萬公頃耕地和6200萬公頃野外採集地。

有機市場在2006年產值400億美元,預期到2012年會達到800億美元。有機食品目前僅占全世界總食品銷售的1~2%。但從1990年起,全球有機市場一直維持每年20%成長率。


一、

中草藥有機栽培的重要性中草藥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主要在於現代人崇尚健康自然,更由於西藥之毒性及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造成之抗藥性,使得人類對服用化學藥品產生疑慮,人們急於尋找回歸自然之天然藥物及療法。
自90年代開始,世界醫學漸漸重視預防醫學,由治療醫學轉向預防醫學。更由於人類日趨長壽,平均壽命大幅提高,多數開發國家已進入高齡社會。對於各種老人病,西方醫學可以說是治療乏術。

人們更進而尋求替代之自然療法,致使中草藥市場逐年推升。
目前全世界超過130個國家使用中藥,超過120個國家設有中草藥研究機構,研究天然藥物的成分與效應。
1996年世界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法國、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中草藥市場,超過150億美元,預估到2006年將超過370億美元。以美國草藥市場為例,1985年只有4.8億美元,到1998年已增加到42.8億元,短短13年內市場價值提昇9倍。顯示中草藥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市場龐大,商機無限。

目前國內登記之中藥廠超過200家,更有許多健康飲料食品製造廠商,不在此列。美國東部中醫藥公司經銷之中草藥,台商所占的比例高達70%(如順天堂、滕昌、明通、美威等中藥公司),產品及原料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

惟產自中國的中草藥原料,常因含有禁用農藥或過量重金屬,造成世人的疑慮。1998年抽測市售產自中國中藥材樣品,有高比例含有違禁農藥,20件番瀉液檢體中,檢出α-BHC者15件,檢出β-BHC者3件,檢出γ-BHC者4件。

20件人參檢體中,檢出α-BHC者14件,檢出β-BHC者6件,檢出γ-BHC者6件。

另抽測市售中藥材重金屬,銅含量超過2mg者有金銀花,鋅含量超過5mg者有金銀花、澤瀉,錳含量超過5mg者有巴戟天、澤瀉,鈷含量超過0.3mg者有甘草、地骨皮,鉻含量以白茅根最高,鎳含量亦以白茅根最高。砷(As)含量以巴戟天、金銀花超過10mg以上,顯示許多來自中國的中藥材已受違禁農藥及重金屬嚴重污染。

此外,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組織(TRAFFIC)最近公佈「台灣中醫藥現況及藥用植物貿易」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是全球藥用植物第五大進口國。由1993到1998年間,台灣平均每年進口藥用植物38,177公噸,僅次於香港、美國、日本及德國。

1999年台灣進口量上昇到53,000公噸。報告指出台灣中藥材最常用的沈香、石斛等藥用植物,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產地被濫採,已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顯然如果考慮未來國家中草藥產業的穩定發展,對中草藥原料來源,不能不考慮由本地人工栽培,以取代進口野生中草藥材之來源。

未來中草藥原料之本土生產,及有機天然栽培或執行GAP模式,應有其獨特市場價值。

一個重要的產業,如果原料受制於人,可能限制產業未來的發展。為因應此一龐大商機及原料市場之需求,相關的研究及生產技術人才,包括中草藥之引種、選拔、雜交、育種、篩選、栽培、原料調製,以及組織培養、生物科技之應用,以及資料庫之建立等專業及技術人才之培育,可以說是需材孔急。
對此,必須加強中草藥遺傳育種及栽培之相關課程,培育中草藥高級研發人才。

同時,應用生物科技於中草藥之製造純化,更是充滿機會與潛力。
此外,對中草藥有機栽培農民之各項講習訓練等,也應儘速進行,以解決未來中草藥原料不足之問題。
服用中草藥目的在治療疾病,維護人體健康。若中草藥栽培過程中因土壤及灌溉水重金屬之污染,或因農藥之不當使用,可能造成藥草本身遭到毒物及重金屬污染。

以帶有毒物污染之中草藥治病,病人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有機農業強調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及肥料,以乾淨無污染方式生產農作物,對生產者及消費者健康,生態環境保育,以及天然資源之永續利用,均有積極正面的意義,受到消費者及環保人士之重視。

因此,以有機農法及優良農業操作規範(GAP)應用於中草藥之栽培,應該是重視健康自然之中草藥未來生產之主流。
目前我國已加入WTO,農業面臨相當大衝擊。
許多農地廢耕或轉為造林,這也許是有機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有機農產品講究新鮮自然,無污染,且運輸過程不可以經輻射照射、薰蒸,或任何保鮮藥劑處理。所以國產有機農產品是對抗外國廉價農產品的利器。過去由於農場土地租金成本太高,導致生產成本偏高,阻礙有機農業的發展。

若能鼓勵青年農民藉此機會,合作成立有機農場,將高經濟價值的中草藥列入生產項目,並結合生態與休閒,生產者與消費者,將可大幅拓展有機農業之推廣,也將有助於中草藥產業之進一步發展。

二、

有機農業的基本理念有機農業定義於「在土壤生態系統內,設計優良生產力和多樣化社群適應性,包括土壤生物、植物、家畜和人類的整體系統。
有機生產主要目標是發展人類、植物、和動物永續和諧共存的產業。」成功的有機農耕須要有良好的計畫,配合持續的細心照料經營。

有機農場提供生產者新鮮空氣、陽光、知識、合理收入、精神治療,在最佳成熟階段採收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新鮮食物,且在健全生態多樣性下,享受自然健康的生活和生命價值。



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法主要差異在於肥培管理、病蟲害及雜草控制、和對生態多樣性之關懷。
有機農民使用天然、有機的材料和方法,避免使用會損害人們健康、生態和環境的方法,或人工合成的化學製品。

關懷弱勢農民,建構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


有機農產品的驗証有其嚴格的條件,所以有機農場的經營管理,自有其異於一般農場經營之處。

有機農場在生產有機農產品的過程,必需注意與化學栽培區之隔離,特別是農場土壤和水源的保護,以及投入物資的管制。
收穫後應注意調製包裝過程,防止污染源之導入。並注意保鮮,以維持有機農產品之品質。

根據國際有機農業推動聯合會(IFOAM)的目標,有機農業經營者應該瞭解,有機農業生產與加工體系對社會及生態的影響。
在生產過程,應設法提昇耕作體系中土壤生物、微生物,以及動植物之多樣化與生物循環。
也要在農場中,儘量發展永續的水生生態系統。最重要的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產力,儘可能利用當地生產體系中可再利用資源。

也就是儘量使農牧業廢棄物再循環利用。
所以協調作物和畜牧的平衡生產也很重要,應設法使畜牧廢棄物因製作堆肥,得以充分再利用。不但可以提昇土壤肥力,又使得畜牧生產所造成的污染最少。

農產品加工方面,則應該注重生產過程添加物及廢棄物,必須對環境不造成任何污染。
最終目標希望從事有機農業生產及加工的人,應該要享受優質的生活,包括獲得足夠的收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滿意從事的工作,並儘量使整個有機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都能符合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原則。

有機農場經營者應該有悲天憫人的胸懷,不能抱著一開始就要賺大錢的心態。有機農業基本上是一種低投入,與大自然妥協,和諧共存的農業生產方式。
而不是高投入,人定勝天,強取豪奪的掠奪式農業。有機農業在經營之初,一方面由於經營者經驗不足,另一方面由於生態環境長期受到化學農業,以及工業化社會環境的破壞。造成土壤肥力退化,養分不均衡,生態環境惡劣。

因此,經營者初期很容易因為遭到病蟲害及雜草危害,大幅減產造成挫折。所以在放棄化學農法,採行自然農法之初,即應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解決困難的決心。當然也要有萬一減產,面對虧損的心理準備。

但是,等到幾年以後,由於不再接觸農藥,天天處於清新自然的環境,身體恢復健康。看到殘破死寂的大地再度恢復生機,自然生態環境,生生循環不息,農場處處鳥語花香,萬物和諧共存。經營者自然會感受到,一切辛勞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會慶幸當初明智的抉擇與智慧。

中興大學農場施行有機農業多年來,生態豐富而多樣化,到處可以見到野鷹、野兔、烏龜、青蛙及蛇類等野生動物的蹤跡,夏夜螢火蟲更是到處飛揚。

甚至曾出現過罕見的八色鳥、水雉及黃金角蛙。每天總有數百隻麻雀,在農場啄食稻穗及果實。農場同仁甚以為憂,我總是勸同仁要有雅量,讓鳥吃一點,吃剩的就是我們的。

我舉美國政府規定田納西河流域兩旁的農田收獲時,必須在田間保留百分之十五的農作物,不可以採收,供做野生動物的食物,否則就會觸犯法令。因為那些地方本來就是野生物的棲息地,人類來了以後,開墾佔為已有,自然應該尊重原來的地主—野生動物,留給他們一條生路。事實上,鳥類在吃食作物的同時,也在進行控制害蟲族群的工作。

如果生態體系夠好,蛇及鷹類也慢慢可以控制鳥類的族群,達到生態上的平衡。

有機農業原則這四個原則是奠定有機農業成長與發展的根基。表達有機農業能帶給世界的貢獻,以及改善全球農業的願景。
人們每天都需要攝取營養,所以農業是人們最基本的活動。歷史、文化及社會價值都與農業環環相扣。

這些原則廣義地被運用在農業,包含人們為生產、製備、分配食物及其他物品過程,以及對待土壤、水源、植物及動物的方式。
我們關心人類與大自然的相處模式,彼此息息相關,且形塑留給下一代的遺產。

有機農業的原則主要在激發有機運動的多樣性。領導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定位、計畫和規範的發展。
並且呈現全世界共同的願景。有機農業四大基本原則:健康原則生態原則公平原則關懷原則每項原則經由解釋及聲明清楚表達。這些原則被視為整體,組成倫理道義,鼓舞人們參與有機運動。



1、健康原則有機農業應當維持與提升土壤、植物、動物、人類及地球的健康,彼此密不可分。這項原則指出,個人與全體的健康不能抽離生態系統的健全,健康的土壤培育出健康的作物,促進人類與動物的健康。健康是生物系統的整體。不僅遠離疾病,還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生態保持安康。免疫、復原、與再生,都是健康的重要特質。有機農業的角色,不管在種植、加工、批發、或銷售層面,都應維持與提升生態系統及有機體的健康,從最基本的土壤到人類。尤其,有機農業致力於生產高品質及營養的食物,達到預防保健及安康。有鑑於此,有機農業必須嚴禁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學肥料、農藥、抗生素及食品添加物。

2、生態原則有機農業應以生物生態系統及循環為基礎,與生態合作、競爭並且幫助維持生態多樣性。

生物生態系統包含生態原則,是有機農業的根基。
此原則說明生產以生態加工及回收為基準,透過特定生產環境的生態,達到滋養及安康。對作物而言,是土壤生態活性;對動物而言,是畜牧生態系統;對魚類及海洋有機物而言,是水生生態環境。


有機農田、牧場及野生採集系統應符合自然生態平衡與循環。這些循環全球一致,操作方式則因地制宜。
有機管理須適合當地環境、生態、文化及規模。藉由重覆使用、回收、有效管理物資跟能源,減少投入成本,維持及改善環境品質,及資源有效運用。有機農業應透過農耕系統的設計、棲地的營造、及基因與農業多樣性的維持,達到生態平衡。生產、加工、貿易或銷售有機產品,應該保護周遭環境,包括地景、氣候、棲地、空氣、水、及生物多樣性。

3、公平原則有機農業建立在保證一般環境與生活機會皆公平的關係上。公平在共有的世界裡具有公正、尊重、正義及管理的特徵,包含人類彼此間及與其他生物的關係。
這項原則強調有機農業應確保所有階級及團體皆公平的方式,管理農民、工人、加工業者、批發商、貿易商及顧客的人際關係。

有機農業應提供參與的每個人良好的生活品質、建構完整的食品供應、與降低貧窮。
有機農業目的在生產充足的供應量,包含優良品質的食物及其他產品。

這項原則強調應根據動物的生理、自然行為與福利、供給生活環境與機會。生產和銷售所使用的天然和環境資源,應依社會化及生態化的方式來管理,並替後代子孫託管。
公平需要開放且公正的生產、批發及貿易系統,管理現實環境及社會的成本。

4、關懷原則


有機農業應以謹慎且合理的方式管理,保護現在與後代子孫環境的健康與福利。有機農業是具生命及活力的系統,反應內部及外部的需求和情況。從事有機農業的業者可提升效率及增加生產力,但不應冒危及健康及福利的風險。
因此,新的科技需要經過評估,既有的方法也需復查。且對於生態系統及農業的不完全理解,須更加關注。



這項原則說明,在有機農業的管理、發展及技術選擇層面,預防措施及責任是主要關鍵。為確保有機農業可激起健康、安全及生態化的迴響,科學是必要的。但是,只有科學知識是不夠的。
實際的經驗、積累的智慧及傳統、本土的知識,都可以提供解決方法,且經得起時間考驗。有機農業採用適當的技術,同時杜絕不可預測的技術,以預防重大的風險,例如基因遺傳工程。
透過透明公開的過程,決策必須反映出可能受影響者的價值及需求。



三、

有機中草藥農場的基本條件種植草藥的有機農場應選擇隔離地區,以避免一般化學栽培農場噴灑農藥之污染。為防止上游之污染源導入灌溉水,有機農場之水源以獨立使用為原則。
否則應鑽深水井,抽水灌溉。以免上游化學農藥及肥料成為污染源,而污染有機農場土壤。同時也要考慮土壤是否殘留毒物。基本上,選擇一個與外界有天然屏障隔離,有獨立水源,且未遭受污染的土地,用來經營有機農場,是最省事的辦法。
但是這樣的條件,在國內並不容易找到。

退而求其次,則需要建構人為的屏障,例如用高大的綠籬來阻隔外界的污染源,但仍需相當的隔離距離。隔離不只要注意防止空氣和水源的污染入侵,也要防止雜草種子、病蟲害及有害生物,諸如福壽螺的入侵,所以在入水口及出水口處應設法裝置紗網,可以減少雜草和病蟲害的防治費用。

如果找不到隔離的農場,最好的辦法就是勸導鄰近的地主,大家一起來推行有機農法。如果能夠邀集整個灌溉流域,或者整個村莊的農民,大家一起從事有機農業,那更是功德無量。對整個大環境的天然資源保育,以及大片土地的永續利用,都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所以找不到隔離環境和獨立水源的人,也不必悲觀。或許花一點心力,說服鄰近的地主,鼓勵大家一起來從事有機栽培。互相切磋,可能更容易達到目標,也成就更大的功德。

當然,政府農業機構的大力推廣輔導,對集團有機栽培區之形成也會有幫助。在台灣經營農場,選擇土壤,首先應考慮土壤排水等物理性質。台灣由於雨水量大集中,往往造成土壤排水不良。長時間處於通氣不良情況,作物根系環境惡劣,生育不良,往往造成有機農場之經營困難。

所以選擇有機農場,應以土壤排水良好為第一優先考慮。排水較差土壤,可以考慮做為有機水稻生產之用。但嚴重排水不良土壤,即使種植水稻也不適宜,必需事先改良排水,才能從事農耕。大部分中草藥都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少部份如魚腥草才能在潮濕的環境生長。

只要水分供應無虞,幾乎所有中草藥都宜栽培在排水通氣良好的土壤。一般而言,栽培根莖類之中草藥,如山藥、何首烏、丹蔘、葛根等,需要較深厚的表土層及含鉀量較高的土壤。含雲母較多的粘板岩沖積土,由於鉀的含量較高,有利於根莖類中草藥的產量與品質。有機栽培不可以施用氯化鉀及硫酸鉀等化學肥料,所以必需選擇含鉀量多土壤,施用草木灰或腐植酸鉀。
栽培莖葉用中草藥如馬藍,一般保健食品如仙草、葉用枸杞等需要較大量氮素,可以酌量增施以動物廢棄物製成之有機堆肥,含氮量較高。

栽培花果類中草藥如枸杞子、蕃紅花、金銀花等,則需要較多磷肥,可以增施磷礦石粉,配合植物性有機肥施用,以提高磷礦石有效性。台灣由於雨量多而集中,沖積土壤,地勢低漥,常有排水不良情況。栽培中草藥應築高畦,並適度覆蓋,有助於防治土壤排水通氣不良,所造成之中草藥根系環境障礙。

四、有機驗證的準則有機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基本差異在於生產標準與驗證過程。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是一個推動有機農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已經建立有機生產及加工基準,且被廣泛應用。許多已開發國家制訂個別的有機標準。早在1990年代,歐盟國家認可共同的有機基準為EEC 2092/91。

最近,加拿大、美國、日本、台灣及中國分別制定有機標準及規則。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FAO/WHO)之食品標示委員會也在1999年制訂「有機生產食品之生產、加工、標示及運銷基準」。經營者在決定從事有機農業之前,應該研讀熟悉國家有關有機農產品驗證基準。所有耕作措施,均須注意其相關的規定。

更重要的是經營者對有機農業必須具有正確的心態和理念。

依據我國「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規定,有機農產品屬於強制驗證管理(2009年1月31日正式實施)。
「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規範國產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加工品申請條件與程序、審查程序、驗證基準、標示方式、標章使用等驗證管理機制。我國有機農產品標章採雙標章制,除國家CAS有機標章外,還有驗證機構之有機標章。

「進口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管理辦法」規範進口有機農產品、農產加工品之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標示方式及相關管理之辦法。目前我國已建立完整有機農產品認驗證制度,認證機構為農委會委託之台灣認證基金會。迄今通過認證者總共有12個驗證機構,包括1個有機動物和11個有機作物及加工驗證機構。



一旦決定變更為有機中草藥栽培,當即停止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包括除草劑、殺蟲劑及殺菌劑之使用。任何化學流程製造的化學肥料,也一律禁止使用。並應厲行以農場作物殘株及畜牧廢棄物製造堆肥,以改進土壤生產力。有機農業可以使用的資材,應參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新訂的「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之規定。
從化學農業轉換到有機農業,要有一定的轉換期間,這個期間通常是二至三年。

在這期間,所有的操作都要明確的朝有機農業的方向進行。不但要建立相關的標示牌,記錄開始轉換之日期,同時要有相關生產資材投入產出及銷售的詳細記錄。

以供驗證單位做為驗證查核的依據。如果農場同時存在作物和動物的生產,則應在同一時間,同時進行有機轉換操作。且不得栽培或飼養基因改造的生物(GMO)。

國際有機協會規定一年生作物,如果其生產週期開始前已有12個月的生產過程,符合有機基準,則可以稱為有機作物。多年生作物則需在其第一次收獲前滿18個月的有機栽培期。我國新的規範規定,短期作物轉型期為二年,長期作物則為三年。日本的有機認證則規定,要連續三年以上,生產過程符合有機基準,才能稱為有機作物。

在這之前,只能以“有機轉換期農產品”出售。生產者及出口商想把有機農產品外銷到世界主要有機農產品市場,包括美國、日本和歐盟,必需充分瞭解相關的驗證規定。有機驗證是一種證明生產過程符合特殊標準的過程。換句話說,驗證基本上是一種承認書,表示該產品依據有機生產標準生產而來。

驗證機構的基本角色是確認這些產品生產過程忠於有機標準。經過驗證,有機農產品貼上驗證標章後運銷各地。
這些標章並非商標。但在大部份國家,這些標章也註冊為商標。
生產者也會發現,如果某一驗證機構的驗證標章為市場所熟知,則最容易獲得好銷路。
 
五、慎選生產資材


有機農業為符合國家,乃至世界性驗證團體制定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必需慎重選擇所使用的生產資材。經營者必須依據相關的規定,慎重比較並選用合適的資材。

一般而言,以天然提煉、淬取或物理方法製造之資材,均屬可用資材。有些化學物質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應用;但僅限於在某些天然物質無法取得時之代替品。

有機堆肥是有機栽培使用最大宗的資材。有機農場應自行利用農場廢棄物,例如作物雜草殘株和牲畜廄肥,堆積製造堆肥。但限於農家人力及原料來源,往往不易做到百分之百自製堆肥。

過去政府曾補助許多大型堆肥廠,利用畜牧廢棄物製造堆肥出售。但由於各家的材料來源不同,技術上的差異,產品品質不一。採購前應充分瞭解其成分,及是否充分腐熟。

沒有充分腐熟之堆肥,容易傳播寄生蟲卵、病原菌或雜草種子,對人體健康及家畜疫病防治,均有不良的影響;也往往因為後腐熟作用,容易對作物種子萌發,或根系生長造成傷害。
所有購入之生產資材,必需保留一部份樣品妥善保存,以備萬一發生問題時,做為追查責任之依據。


此外,也要提防不肖商人在合法有機資材內,加入不宜添加的物質。
例如,在有機堆肥中添加化學肥料,以提高肥效;或在抑制蟲害的生物製劑添加化學農藥。
來自中國走私的蘇力菌,往往含有劇毒的外生毒素,要特別小心。這些情況發生的機率不多,但卻是極為重大的危機。

如果萬一被檢驗出有問題,往往造成多年的心血功虧一簣,也造成農場信譽受損,及消費者信任瓦解,是極嚴重的問題。
所以政府輔導各有機協會辦理驗證,應從有機資材的驗證檢驗做起。只有通過驗證信譽良好的廠商,才有資格提供有機農業相關資材。

六、作物與動物共同生產

有機農業主要目的,是土地與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為使整個自然資源體系可以永續生產,必須考慮作物和畜牧的多樣性,並使所有生產要素能相互支援互補,達到最佳狀態。
所以良好的有機農場應該兼有動物和植物的生產。

利用作物殘株或種植綠肥作物,部份充當飼料飼養牲畜,部分用以肥田。
牲畜糞尿配合蒿草,製作堆肥改善土壤的生產力,應是最好的配合。有機農場往往有許多殘株、米糠、碎米及菜屑廚餘等廢棄物,均可以充當動物飼料。動物植物同時生產,也有助於生態的多元化。

中興大學農場成功地飼養鴨子於稻田,鵝於果園,用以控制雜草,也是作物與動物共同生產的好例子。
除有機動物外,有機昆蟲,如蜜蜂的養殖,也是有機農場很好的搭配,除了幫助結果之作物授粉外,也有助於增加農場收入。
興大農場養殖六十餘箱蜜蜂,每年可生產約五千斤蜂蜜,及大量花粉及蜂膠,也是重要的天然保健食品。

七、品種的選擇

有機農場經營的作物種類和品種應該儘量選擇本土、本地種,以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以及對病蟲害的抗性。
特別在品種選擇上,應儘量考慮基因的多樣化。種子及種苗的來源,以有機農業生產者為優先考慮。任何基因改造之種子、種苗或花粉均在禁止之列。有些時候,經營者必須在農場上試種多種作物,才能試出適合當地氣候風土的種類和品種。

但不管選出來最適合的是那一個種類或品種,不能只選擇種植少數 一兩 個品種。應該同時栽培多種作物,每種作物也以混合品種為宜,以符合生物多樣性的目標。

有機農法要求作物生產的多樣性,多樣性可以分為時間與空間兩方面。時間上的多樣性,應該含有種植豆科作物,當做綠肥在內的輪作體系;也可以考慮水稻和中草藥的輪作
。在中國四川,可以看到川芎GAP栽培基地,農民習於水稻與川芎輪作。空間上的多樣性,則在鄰近的田區,種植不同種類作物;或在同一田區,種植混合的品種。

都有助於生物的多樣性。坡地則要考慮隨時有不同作物生長,使土壤獲得適當覆蓋,減少因雨水造成的水土沖蝕,或者因旱季強風造成風蝕,土壤流失。許多本土中草藥具有天然抗蟲的特性,極適合有機栽培,也適合與其他作物間作栽培。

中藥材的品質除受氣候及栽培技術影響外,最主要是種源的純正與基源的正確,所以為使藥材有效成份一致,種源的選育及品種的單一純正極為重要。前面提到多個品種混植的概念,在中草藥有機栽培是不適用的。

八、有機農場的設計

規畫有機農場時,要發揮創造力,把每一塊土地變為賞心悅目的園地,在空地上儘量栽植香草或香花植物,可以改善生活環境。
有些香花香草植物如天人菊、紫錐花、羅勒等,不但耐旱,美觀,而且可以抑制病蟲害,一舉數得。

有機農場在選擇飼養動物,或種植作物之種類時,必須小心。不要去選擇經濟價值高的奇花異果,奇牲怪獸來經營。一般而言,這些高價值的動植物常易遭受病蟲害的侵襲,照顧不易。
所以有機農場的第一守則,就是選擇本土及野生種為第一優先。不管飼養的動物或種植的作物,原則上均以本地種或野生種為宜。例如飼養本土山羊、土雞,種植山蘇和山芹。

因其健壯容易照顧,適應性強,病蟲害抗性高,都是很好的選擇。中興大學經試驗養殖不同品種家禽,證實本土種不但適應性強,還可以天然自行繁衍後代。
外來種則不易適應天然環境,容易遭到淘汰。

設計有機農場應該考慮自然及地形特性,適切的佈置。
事先繪製平面圖和佈局,並考慮生活起居和機械操作的方便性。農場的自然特性,包括土壤的質地、地形,生態,及水文均應事先調查。有些時候,對這些先天的自然條件,需要加以改變,以改善農場的經營效率,但不應破壞生態的多樣性。

整個農場規畫,應以建立自然生態系最多樣化為原則。最好能保留部份地區為雜草或原始林地,以促進生物多樣化和自然保育。
生態上也宜保留自然水生區,如池塘、濕地、草地、沼澤等。
一般而言, 一公頃 的有機農場至少應有1~2個大於10平方公尺 的不規則形水池,增加水土的界面,以營造棲地生態多樣化及天敵良好的生育環境。

在生產的過程,也要注意到景觀與生物多樣性的配合。
農場的灌溉排水溝,應避免構築水泥溝底,以維持原始滲水土面為宜,可以促進生物的多樣化,提供野生動物如青蛙、螢火蟲的棲息地。
路面也以天然碎石或可滲水材料較適當,不要構築柏油或水泥路面。

九、土壤肥力的管理

有機農場應有豐富的有機質回歸土壤中,供為土壤生物及有益微生物的糧食。用以豐富土壤微生物相,繁殖微生物族群,增進微生物活性。
這些活躍的微生物分泌的膠結物質和菌絲,有助於形成土壤團粒構造。微生物對有機質的礦質化,也有重要的功能。

所以充分供應土壤有機質,是有機農場土壤肥培管理的基礎。在施用商品化堆肥或有機資材時,應防止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質的累積,且應維持適當的土壤pH值。

如果堆肥的原料含有人糞尿,則不得應用在供人類食用之蔬菜生產上。土壤肥力與作物生長,關係至為密切。

台灣一般新沖積土中,含有相當豐富的鹽基,包括鈣鎂鉀,以及鐵錳銅鋅等必要微量元素。但除非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一般土壤礦物中並不含有作物必要的氮和磷。

除了豆科植物可以和根瘤菌共生,自行固定空氣中氮素,加以利用外,大部分作物栽培都必需額外供應氮肥及磷肥。氮磷鉀三要素中,鉀肥可以在黏土礦物風化過程緩慢釋放,所以如果非密集的栽培,能讓土壤有適當的休耕期間,事實上鉀肥可以不必大量施用。

但栽培根莖作物,如山藥、丹蔘時,則對鉀肥的需求極為迫切。
有機栽培可以施用草木灰或腐植酸鉀,補充鉀肥。磷肥則以磷礦石、骨粉為宜。
磷礦石由於含有氟的成分,結構有如牙齒,除非在酸性土壤中,否則有效性相當低。

補充土壤中營養元素最好的材料,當然是腐熟的有機質堆肥和綠肥。堆肥和綠肥中除含有機碳源,可以供應土壤微生物充足的食糧外。
這些有機質肥料並含有豐富而均衡的氮、磷、鹽基以及微量元素,對作物根系的發展以及植株的生育,有重要的功能。

有些人不明瞭化學肥料為什麼不能用在有機栽培上,這牽涉到化學肥料的製造過程。

我們都知道化學肥料製造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能源,這與有機農法低投入的哲學,是互相牴觸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不在這裡,我們用得最多的肥料,包括硫酸銨、過磷酸鈣,和硫酸鉀,在製造的過程,都添加了硫酸。

這些化學肥料施用到土壤,等到銨、鉀離子及磷酸根被植物吸收之後,剩下硫酸根殘留在土壤中,結果使得土壤急速的酸化。
土壤急速酸化的結果,造成土壤中許多營養元素有效性降低,微生物活性降低,重金屬溶解度增加。此外,過剩的硝酸鹽淋洗進入地下水,污染水資源。磷酸鹽被沖刷流入水庫或湖泊,造成水庫湖泊的優養化,對生態有不利的影響。

蔬菜吸收太多的氮素,形成硝酸鹽含量過高,對人體健康也有不良影響。有機堆肥以緩效性分解釋放,均衡養分,不致造成某些元素過量吸收之問題。有機農業土壤管理的準則就是:「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產健康的作物,才會有健康的國民」。

堆肥是最好也是最環保的肥田物質,有機農場應該自己製造堆肥。可用的材料包括殘枝落葉、雜草、任何天然纖維物質、茶渣、咖啡渣、菜屑、果皮及廚餘,均可以用來製造堆肥。
作物殘株加上一些動物糞肥充當氮源,添加少量石灰,並加上少許天然林木下土壤,當做微生物來源,調整含水量至60~70%,堆積一定厚度,在通氣情況下,即可製造很好的堆肥。

通氣良好情況下,腐熟過程的高溫,通常也可以消滅有害的病原菌及雜草種子。
堆肥可以說是養分最均衡的肥田物質。堆肥製造過程一定要注意材料的調配,適度氮源的供應,堆積的高度,以及適時翻堆通氣,以便好氣性菌發揮作用,在良好的腐熟過程中發生高溫,以殺滅雜草種子及病原菌。

種植豆科綠肥,在開花期前翻耕入土,可以有效增進土壤肥力。許多中草藥,例如黃耆為豆科植物,可與固氮菌共生,固定空氣中氮素,節省氮肥的支出。

在土壤中養殖蚯蚓更是最好的方式,蚯蚓以有機物質為食物,將它分解,再以擬糞形式排出,有助於產生土壤團粒構造,改善土壤排水通氣性,並提供養分,蚯蚓產生的酵素也可以提高細菌的效率,促成新鮮有機質腐熟及礦質化。

許多天然有機物質,包括魚粉、骨粉、血粉、海藻粉、草木灰、豆粕、腐熟的動物糞肥,都是很好的肥田物質,有助於維持土壤中豐富而均衡的養分供應。

十、輪作及間作的必要性

選擇不同的作物輪作,是維持田園生機和土壤活力很重要的步驟,也是促進動植物生態多樣化的必要手段。
例如選擇豆科的黃耆和十字花科的板藍根輪作,不但可以減少土壤中毒害物質的產生,降低所謂的連作自毒作用,也可以提高土壤生物和微生物的活性和多樣性。

規劃有機農場,必需將田地分成數塊,每年(或每期作)輪流栽植不同的作物。由於寄主的中斷,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使地面和土壤中的生物族群多樣化,也可以使根系環境的微生物相更形豐富。豆科作物與其他作物輪作,更可以增加氮素的供應。

有一個朋友Bob在美國蒙大拿州栽培300公頃 有機小麥,蒙大拿有嚴寒的冬天,到處冰天雪地,春天種植小麥的時候,病蟲害已經幾乎絕跡。選的又是一種據稱是從埃及金字塔古墓獲得的抗病品種Kamut。

同時厲行輪作制度,有一半田地種植苜蓿當綠肥,另一半土地種植小麥,第二年交互輪作。小麥利用前一年苜蓿植體分解及固氮而來的養分當肥料,加上小麥蒿桿殘株打碎翻耕入土,完全不需要施肥。像這樣優異的天然環境,施行有機農法自然輕鬆愉快,簡單易行。

我國氣候炎熱多濕,沒有足夠低溫的冬天,蟲害病害綿續不絕,不易防治。加上土地承載負荷太大,平均每公頃耕地要負擔二十四個人口,所以沒有足夠的多餘土地,可以輪作種植綠肥,因而必需購買價昂的有機質肥料。

此外,我國的土地有機質含量普遍偏低,全國超過65%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2%以下。若與日本許多耕地土壤有機質在5%以上相較,可以說我們發展有機農業的先天條件有所不足。
目前由於國家加入WTO,許多農地閒置,政府也鼓勵造林或休耕,這也許是有機中草藥發展一個重要的契機,可以藉機大幅推行以輪作為主的有機農法,生產高經濟價值的藥材。

有機栽培常建議將不同作物同時間作,以減輕病蟲害之蔓延。也有與所謂忌避作物間作。

我們知道,昆蟲為害作物靠的是嗅覺,如果將不同作物間作在一起,特別是有強烈氣味,如大蒜、萬壽菊之類作物種在一起,作物散發的氣味混雜在一起,自然不易吸引害蟲循氣味來為害,可以收自然防護之效,許多草藥如薄荷。許多有機栽培者噴灑糖醋液或大蒜辣椒水,也是同樣道理。

間作的原則,一般而言,希望間作物間可以相輔相成,可以提供遮蔽,或提供較好的生態相。例如山地咖啡可與杜仲、黃柏間作。
肉桂可與黃蓮、金線蓮間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山地咖啡與黃蓮需要遮蔭,杜仲及黃柏均可提供適當遮檔部份陽光的效果。平地咖啡則可與肉桂間作。

十一、病蟲害及雜草管理

病害防治以培養健康植株,營養均衡、生長健壯,病蟲害自然少。平常噴施有益微生物含量多之糖醋液類,在植株葉片表面形成豐富之有益微生物相,有助於抑制病菌大量滋生,其味道也有防止昆蟲大量聚集為害之效果。總之,有機農業病蟲害防治以營造良好生態相為主。生態良好,天敵豐富,病蟲害自然少發生。
雜草控制在有機栽培是一項嚴格的挑戰。重要的是不讓週圍荒地的雜草種子入侵,也不要讓田地中的雜草有開花結子的機會,必須在雜草還沒開花前即將之控制。

適度的利用殘枝落葉或穀殼敷蓋,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的發生。在植行間種植矮性的覆蓋作物,包括豆科作物或禾草類,都可以有效減少雜草大量發生的機會。
在日本,有一個有機農業合作社名叫合鴨,社員以有機方式種植越光品種水稻,並在水田中養殖合鴨以控制雜草,每公頃養殖80隻來自宜蘭 蕭龍城 先生育成的合鴨,即可有效控制雜草及蟲害。

 蕭 先生也在宜蘭成立合鴨社,有10公頃 有機合鴨米的生產。中興大學農場試驗以紙膜及滿江紅覆蓋,抑制稻田雜草,均獲得不錯的結果。
興大農場多年來在稻田養鴨不但可以控制雜草、蟲害,甚至可以有效控制福壽螺。
在稻田飼 養蕭 先生育成的白合鴨,三個月鴨子可以長到 三公斤 重,經濟效益相當高,有機鴨也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水生藥用植物,如慈菇、蓮子之栽培,也可以參照。在多年生喬木果園飼養鵝群,也可收控制雜草,嚇阻宵小,防蛇之功能。

為獲取足夠的利潤,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應力求病蟲害及雜草的損害降至最低。經營者除應注重選擇高適應性的作物種類和品種外,必須調整均衡的土壤養分,以維持土壤生物及微生物高度活性。
此外,並宜採行適當輪作、間作,以及綠肥的種植。適宜的耕作措施例如提早種植、覆蓋,機械控制,或者擾亂病蟲害的繁殖周期等,有助於限制病蟲草害的發展。

適當的管理樹叢、雜草叢等野生動物棲息地,也有助於控制雜草及病蟲害,並有助於多樣化生物族群的發展。此外,對於污染控制,有機農場應採行一切措施,使來自外界的污染降至最低。

水土保持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沖蝕或土壤鹽化。不可以過量,或不合理使用水資源。在有機農場採集非種植的植物和野生蜂蜜時,應考慮維持生態系統的永續性和穩定性,且不得危害到動植物物種的生存。

十二、收穫及調劑

有機農場收穫機械應以單獨使用為宜,否則容易因混雜而造成污染,有時可能造成驗証上的困擾。曬場或烘乾設備亦以有機農產品單獨使用為原則,以避免混雜。

碾米設備更是務求單純有機米之碾製,不宜混合其他化學栽培稻米共同使用。這一點在日本有機農產品認証準則有嚴格規定,我國雖沒有類似規定,但有機農場之經營仍需小心,以免造成認証上的困擾。有些昂貴的機械設備,建議有機農場經營者聯合購買,或互相租用,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有機農場經營者對於非自有之購入資材,應小心求証或化驗,確定沒有滲雜化學藥劑之可能,以免因而造成不符合有機認証基準之情況。對於生產過程的投入資材種類及數量均應加以紀錄,並抽取樣品留存,以便日後查証或追究責任。

中草藥的收穫時機非常重要,必需在有效成份達到一定水準之後,才能採收。收穫時應該避免雨水淋濕,防止污染。並依據中草藥之特性,做適當之乾燥調製,並以適當的條件貯藏。

十三、有機動物生產

禽畜的養殖應從動物權,和動物福利的角度考慮。
應能提供動物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新鮮空氣和自然光照。有機動物不允許在無法自由於地面行動的箱籠中養殖。群居的動物,不能單隻飼養。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規定,大部份動物轉換為有機養殖期間,最少要12個月。
至於牛奶和雞蛋,則轉換期間不得少於30天。飼養期間,要根據動物需要,給予足夠的淡水和飼料。

食物應100%來自有機農產品,化學藥品及色素不可以用於有機禽畜生產。有機農場動物的育種不能違背動物的自然行為,也不能依賴高科技和集約資金的育種方法,當然更不能養殖基因改造或胚胎移植的動物。
不允許為動物整形,特殊情況下必需整形,則應使動物遭受的痛苦最小,必要時需使用麻醉劑。
哺乳動物的幼畜應採用有機奶餵飼,最好是來自同種動物的奶。在運輸和屠宰的過程,要儘量減少對動物造成壓力和痛苦。
應避免動物和死動物的接觸,宰殺有機動物應在使動物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實施。藥用動物,例如海馬的養殖,不可以造成野生保育動物族群的降低,更不可以有中國大陸插入膽囊導管抽取熊膽汁的殘忍做法。

結語

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產營養均衡的食物,才會有健康的國民。有機農業是維護土壤生產力及國民健康的重要農業生產體系。經營有機農場,應謹記「順天者昌」這句古話,而非「人定勝天」。
選擇一些適應當地氣候土質,適合季節的本土或野生作物,病蟲害比較少,容易獲得豐碩的收成。
儘量自行利用穴盤育苗,種子事先以食用醋浸泡處理,可以減少病害,並可以減少把病蟲害引入農園的機率。收穫後的殘株枯葉,應集中製成堆肥。
有病害發生時,應及早拔除病株,予以銷毀,以防蔓延。蟲害可以利用黃色黏蟲紙誘捕,蚜蟲類可以噴施脫脂奶粉稀釋液或菸渣液防治。

當然,維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瓢蟲、草蛉及野鳥等天敵發揮自然防治的力量,是最好的選擇。在有機農場享受的不只是作物的收穫,最重要的是體驗與大自然「和諧共存,天人合一」意境,所以不要太計較收穫量。維護自然生態,尊重生命,接觸自然,應該是更重要的收穫。

幾年前我在日本神奈川縣訪問一個有機農業合鴨社的農民須田,他說他的有機米有一半是以平價供應當地小學當營養午餐。
他認為國家未來的棟樑,應該優先享受無農藥污染的食物,並不計較售價的高低或賺不賺錢。
像這樣真正實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意,實在值得從事有機農業工作者深思學習。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之所以還有希望,就是因為有人堅持理想。希望有志參與有機農業的人士,大家一起努力,堅持理想,共創有機農業的美好世界。

有機農業是維持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系統。依據本土情況的生態程序、生物多樣性和資源循環利用,而非投入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資材。有機農業結合傳統、科學和創新來改善環境,促進公正與和諧的關係,以及良好的生活品質。
食物營養對維持健康和預防疾病極其重要。有機食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品質和含量,且不含農業化學品的殘留,當然在促進人類健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支持有機農業等於支持地球健康和生態保育。消費者如果希望增加礦物質、維他命和二次代謝產物的攝取,並減少殺蟲劑、藥物殘留、GMOs和人造添加劑的攝取,就應該支持有機農業運動,並選擇有機食品。農民如果希望保護自己和工人的健康,並改進農產品的品質,就應該種植有機作物。

政府如果希望改進人民的健康,減少醫療費用,維持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就應該鼓勵有機農業,並鼓勵國民購買有機產品。開發有機農業技術,促進人類健康和社會安全。
有機農業須由民間、學術單位及政府共同推動,擴大生產面積、強化驗證制度、生產技術、行銷通路體系,落實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以開拓有機農產品市場。

期望結合各界的力量,積極發展有機農業,進而開創生產者、消費者及管理者三贏之局面。

相關系列文章: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