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嫣純
常覺得心中有一把火在燒、喉嚨裡好像有東西跑上來、半夜咳醒&hellip
董醫師經年被嗝氣的毛病所困擾,最近做了胃鏡檢查,證實食道有發炎,是「胃食道逆流症」(GERD,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在作怪。和醫院的同事談起來,才發現同病相憐的人不少。
根據台大醫院健檢科醫師李宜家,今年9月底在「胃食道逆流疾病的診斷及治療學術研討會」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2001年台灣的胃食道逆流症盛行率約7%,至2004~2005年則攀升到約14.2%,3~4年間成長了一倍。且醫界先進也表示,以前的門診很少見到胃食道逆流症的病患,但近年來有明顯增加的現象。
新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王嘉齊表示,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增加的原因,也許和國人飲食西化及肥胖盛行率愈來愈高有關係,值得重視。他分析各家醫院的統計數字有些許差異,估計目前台灣的盛行率大約是10~20%(每100個人就有10~20人有胃食道逆流症)。控制的閘門鬆弛了
胃食道逆流症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造成關閉不緊,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
「胃食道逆流分為飯後型及夜晚型,」王嘉齊表示,有些人是在吃完飯後胃酸分泌旺盛,胃酸就容易嘔上來;而有些人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平躺的姿勢,讓胃酸容易平順地逆流到食道裡。
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易跑到食道來。
原文: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6358&page=6
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益程表示,造成食道括約肌張力遲緩的原因,至今醫學界仍不完全清楚,但就目前所知的,可大致分為幾類:
1.生理構造問題:例如老化、肥胖、食道疝氣等。
2.藥物引起:例如某些治療氣喘、高血壓的藥物,有可能造成括約肌鬆弛。
3.食物引起: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食物。阻止逆流三部曲
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應該先從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如果無法緩解,就要看醫生。Step1:改變生活飲食型態
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症狀輕微者,可因此而改善不必吃藥。
1.避免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食物,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另外,王嘉齊醫師還提醒患者,平時多留意吃了哪種食物會更不舒服,例如有些人吃了麵包、可樂、或果汁,會感覺酸得更厲害,就要避免。
2.吃完東西不要立刻躺平,因為平躺的姿勢,胃部的東西更容易逆流到食道。「至少要等30分鐘到1小時,」王嘉齊進一步說明,如果吃的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甚至要等3~4小時才能排空,而且「不要吃太飽,否則胃部的壓力會更大。」
3.睡前2~3小時不要吃東西,王嘉齊提醒,夜晚型的患者更要戒掉吃宵夜的習慣。
4.夜晚型的患者,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把頭部墊高15~20公分,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
5.不要穿太緊的衣服,陳益程醫師表示這樣會增加胃部的壓力,使得食道括約肌更無力抵抗。
6.減肥。美國西北大學胃腸科教授彼得.卡利拉斯(PeterJKahrilas,)在《北美臨床胃腸內視鏡》中指出,肥胖不僅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的原因之一,也是腐蝕性食道炎及食道腺癌的危險因子。
7.促進唾液的分泌,可以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彼得.卡利拉斯建議嚼口香糖、或口服甘味藥片(例如喉糖),也有助於改善輕微的心口灼熱症狀。Step2:藥物治療
如果症狀嚴重,或是調整生活飲食型態後仍然無法改善,就得藉助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
1.制酸劑:俗稱的「胃藥」,可以中和胃酸。陳益程認為,如果症狀輕微且經過醫生確定診斷者,可以自行到藥局購買服用。
2.黏膜保護劑:保護食道的黏膜,減輕胃酸的傷害。
3.促進食道蠕動的藥物:加速食道排空逆流上來的胃酸。
王嘉齊表示,如果以上的症狀治療無法改善,就要考慮做胃鏡,一來排除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的問題(例如癌症、食道狹窄、食道細胞變性等),再者是確定食道損傷的程度,包括發炎、破皮、潰瘍等,再依診斷考慮服用以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1.組織氨受體拮抗劑(H2blocker):抑制胃酸分泌,但是彼得.卡利拉斯醫師認為,組織氨受體拮抗劑的效果,並不如質子幫浦抑制劑。
2.質子幫浦抑制劑(PPI,ProtonPumpInhibitor):完全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最有效的藥物。
陳益程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症的藥物治療,「可以直接服用PPI,不一定要漸進式的。」但是受限於健保局的規定,必須是胃鏡檢查結果出現異常者才能給付,依食道的損傷程度不同分為兩級,最多分別給予4個月或1年的療程。
國內外的研究皆顯示,高達70~90%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是「無破皮的逆流性疾病」(NERD,nonerosiverefluxdisease),即有明顯的典型症狀,卻在胃鏡檢查下沒有發現食道受損的情況。王嘉齊醫師觀察這群患者,雖然胃鏡檢查一切正常,但明顯的症狀已嚴重危害他們的生活品質。
「國外的做法是有症狀先給藥,有必要再做胃鏡,國內則是先做胃鏡才決定要不要給藥,」王嘉齊推論國內外的做法不同,是因為國外的胃鏡檢查比較貴(約1500美元、4萬多台幣),而PPI的藥比較便宜,但是國內則相反,胃鏡檢查只須台幣約1500元,一顆PPI的藥則要40~50元,4個月的療程就需5000元左右的費用。
王嘉齊引用國外的研究結果表示,胃食道逆流症病患的一年內復發率高達70~80%,PPI的藥物對於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病人(無論胃鏡檢查有無異常),不僅可以緩解症狀,還能延緩停藥後復發的時間。Step3:手術治療
當症狀非常嚴重,以上方法都無法解決時,「手術是沒有辦法時的辦法,」王嘉齊醫師多年的臨床觀察,需要走到這一步的患者非常的少,一年遇不到幾個案例。
他曾經見過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吃了就吐,像動物的反芻一樣,」王嘉齊形容,這位患者的嚴重程度連PPI的藥物都無法改善,最後只好利用手術補強食道括約肌的張力。但手術也不一定能根除疾病,可能還是需要長期吃藥。審稿專家:新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王嘉齊
你有這些症狀嗎?
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狀五花八門,大部份的人都是典型的症狀,但仍有少數人因為症狀非典型,而容易被忽視,或找不出真正的致病原因。典型症狀
1.火燒心(heartburn)或心口灼熱:「是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王嘉齊醫師表示,跟心臟沒有關係,而是從胃或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會有灼熱的感覺。
2.酸液逆流:「感覺喉嚨有液體跑上來,」陳益程醫師形容,有些夜晚型的患者,常常半夜被嗆醒。非典型症狀
有下列症狀,但沒有明顯的火燒心或酸液逆流感覺,建議先找各專科醫師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後,再轉診至胃腸科檢查。
1.慢性喉嚨發炎: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
2.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
3.氣喘:胃酸嗆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痙摩,而產生類似氣喘的症狀。
4.喉嚨異物感:「好像有一顆蛋一直吞不下去,」王嘉齊描述病人的主訴。
5.胸痛或胸悶:一定要先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陳益程解釋,內臟神經對於痛的感覺是一整片的,雖然刺激點在食道,但也可能表現為胸部的疼痛。
6.嗝氣:一般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一開始只有氣體被嗝出來,慢慢地連胃酸及食物都可能跑上來。症狀輕微者,容易被忽略,但會造成社交上的不禮貌。
王嘉齊提醒有以上非典型症狀卻一直檢查不出原因,則要考慮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須找胃腸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不理它,可能致癌
許多人因為症狀輕微或非典型,患有胃食道逆流而不自知,以為小小的不舒服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是食道長期被胃酸侵蝕,可能引發食道潰瘍、食道狹窄,造成吞嚥困難。此外,陳益程醫師還指出,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久了可能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而產生變性,造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Esophagus),「這也許是病變的開始,會增加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
王嘉齊醫師呼籲不可小看這些症狀,「雖然導致嚴重疾病的機率不高,但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卻是很大,」他發現不少患者因為胃食道逆流而長期睡不好、吃不好,嗝氣的症狀還可能破壞社交關係。
有症狀最好請醫生做檢查,症狀輕微者要注意調整生活飲食習慣。
康健雜誌96期
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益程表示,造成食道括約肌張力遲緩的原因,至今醫學界仍不完全清楚,但就目前所知的,可大致分為幾類:
1.生理構造問題:例如老化、肥胖、食道疝氣等。
2.藥物引起:例如某些治療氣喘、高血壓的藥物,有可能造成括約肌鬆弛。
3.食物引起: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食物。阻止逆流三部曲
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應該先從生活習慣的改變做起,如果無法緩解,就要看醫生。Step1:改變生活飲食型態
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症狀輕微者,可因此而改善不必吃藥。
1.避免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食物,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另外,王嘉齊醫師還提醒患者,平時多留意吃了哪種食物會更不舒服,例如有些人吃了麵包、可樂、或果汁,會感覺酸得更厲害,就要避免。
2.吃完東西不要立刻躺平,因為平躺的姿勢,胃部的東西更容易逆流到食道。「至少要等30分鐘到1小時,」王嘉齊進一步說明,如果吃的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甚至要等3~4小時才能排空,而且「不要吃太飽,否則胃部的壓力會更大。」
3.睡前2~3小時不要吃東西,王嘉齊提醒,夜晚型的患者更要戒掉吃宵夜的習慣。
4.夜晚型的患者,睡覺時可多放一個枕頭,把頭部墊高15~20公分,減低胃酸逆流的機會。
5.不要穿太緊的衣服,陳益程醫師表示這樣會增加胃部的壓力,使得食道括約肌更無力抵抗。
6.減肥。美國西北大學胃腸科教授彼得.卡利拉斯(PeterJKahrilas,)在《北美臨床胃腸內視鏡》中指出,肥胖不僅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的原因之一,也是腐蝕性食道炎及食道腺癌的危險因子。
7.促進唾液的分泌,可以中和逆流上來的胃酸濃度。彼得.卡利拉斯建議嚼口香糖、或口服甘味藥片(例如喉糖),也有助於改善輕微的心口灼熱症狀。Step2:藥物治療
如果症狀嚴重,或是調整生活飲食型態後仍然無法改善,就得藉助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
1.制酸劑:俗稱的「胃藥」,可以中和胃酸。陳益程認為,如果症狀輕微且經過醫生確定診斷者,可以自行到藥局購買服用。
2.黏膜保護劑:保護食道的黏膜,減輕胃酸的傷害。
3.促進食道蠕動的藥物:加速食道排空逆流上來的胃酸。
王嘉齊表示,如果以上的症狀治療無法改善,就要考慮做胃鏡,一來排除合併其他嚴重疾病的問題(例如癌症、食道狹窄、食道細胞變性等),再者是確定食道損傷的程度,包括發炎、破皮、潰瘍等,再依診斷考慮服用以下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1.組織氨受體拮抗劑(H2blocker):抑制胃酸分泌,但是彼得.卡利拉斯醫師認為,組織氨受體拮抗劑的效果,並不如質子幫浦抑制劑。
2.質子幫浦抑制劑(PPI,ProtonPumpInhibitor):完全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最有效的藥物。
陳益程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症的藥物治療,「可以直接服用PPI,不一定要漸進式的。」但是受限於健保局的規定,必須是胃鏡檢查結果出現異常者才能給付,依食道的損傷程度不同分為兩級,最多分別給予4個月或1年的療程。
國內外的研究皆顯示,高達70~90%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是「無破皮的逆流性疾病」(NERD,nonerosiverefluxdisease),即有明顯的典型症狀,卻在胃鏡檢查下沒有發現食道受損的情況。王嘉齊醫師觀察這群患者,雖然胃鏡檢查一切正常,但明顯的症狀已嚴重危害他們的生活品質。
「國外的做法是有症狀先給藥,有必要再做胃鏡,國內則是先做胃鏡才決定要不要給藥,」王嘉齊推論國內外的做法不同,是因為國外的胃鏡檢查比較貴(約1500美元、4萬多台幣),而PPI的藥比較便宜,但是國內則相反,胃鏡檢查只須台幣約1500元,一顆PPI的藥則要40~50元,4個月的療程就需5000元左右的費用。
王嘉齊引用國外的研究結果表示,胃食道逆流症病患的一年內復發率高達70~80%,PPI的藥物對於有胃食道逆流困擾的病人(無論胃鏡檢查有無異常),不僅可以緩解症狀,還能延緩停藥後復發的時間。Step3:手術治療
當症狀非常嚴重,以上方法都無法解決時,「手術是沒有辦法時的辦法,」王嘉齊醫師多年的臨床觀察,需要走到這一步的患者非常的少,一年遇不到幾個案例。
他曾經見過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吃了就吐,像動物的反芻一樣,」王嘉齊形容,這位患者的嚴重程度連PPI的藥物都無法改善,最後只好利用手術補強食道括約肌的張力。但手術也不一定能根除疾病,可能還是需要長期吃藥。審稿專家:新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王嘉齊
你有這些症狀嗎?
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狀五花八門,大部份的人都是典型的症狀,但仍有少數人因為症狀非典型,而容易被忽視,或找不出真正的致病原因。典型症狀
1.火燒心(heartburn)或心口灼熱:「是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王嘉齊醫師表示,跟心臟沒有關係,而是從胃或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會有灼熱的感覺。
2.酸液逆流:「感覺喉嚨有液體跑上來,」陳益程醫師形容,有些夜晚型的患者,常常半夜被嗆醒。非典型症狀
有下列症狀,但沒有明顯的火燒心或酸液逆流感覺,建議先找各專科醫師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後,再轉診至胃腸科檢查。
1.慢性喉嚨發炎: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
2.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
3.氣喘:胃酸嗆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痙摩,而產生類似氣喘的症狀。
4.喉嚨異物感:「好像有一顆蛋一直吞不下去,」王嘉齊描述病人的主訴。
5.胸痛或胸悶:一定要先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陳益程解釋,內臟神經對於痛的感覺是一整片的,雖然刺激點在食道,但也可能表現為胸部的疼痛。
6.嗝氣:一般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一開始只有氣體被嗝出來,慢慢地連胃酸及食物都可能跑上來。症狀輕微者,容易被忽略,但會造成社交上的不禮貌。
王嘉齊提醒有以上非典型症狀卻一直檢查不出原因,則要考慮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症,須找胃腸科專科醫師進一步診斷。不理它,可能致癌
許多人因為症狀輕微或非典型,患有胃食道逆流而不自知,以為小小的不舒服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是食道長期被胃酸侵蝕,可能引發食道潰瘍、食道狹窄,造成吞嚥困難。此外,陳益程醫師還指出,食道的上皮細胞長期被胃酸破壞,久了可能為了適應強酸的環境而產生變性,造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Esophagus),「這也許是病變的開始,會增加罹患食道腺癌的機率。」
王嘉齊醫師呼籲不可小看這些症狀,「雖然導致嚴重疾病的機率不高,但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卻是很大,」他發現不少患者因為胃食道逆流而長期睡不好、吃不好,嗝氣的症狀還可能破壞社交關係。
有症狀最好請醫生做檢查,症狀輕微者要注意調整生活飲食習慣。
康健雜誌96期
--------------
圖文來源《華人健康網》
中醫:胃食道逆流3體質,調理方法、臨床症狀大不同
因此,如何積極著手改善、遠離胃食道逆流糾纏非常重要。蔡璧卉中醫師提到,胃食道逆流在中醫的病名又稱吐酸、胃反等。且中醫認為,此病發生原因多與患者飲食不節制、作息不正常、情緒壓力、疲勞、菸酒、肥胖,導致脾胃、肝膽等臟腑失調,有密切相關。
所以,想要改善及治療胃食道逆流問題,除了西醫方式外,搭配中醫藥物以及穴位敷貼針灸調理,中西合併治療,往往可以達到更佳的療效。蔡璧卉中醫師也特別列舉出中醫臨床處理胃食道逆流時,常見3類體質的建議調理方向及症狀、推薦調養茶飲,提供給民眾做為簡易居家保養參考:
◆體質1/肝鬱氣滯痰阻
調理方向:排除情緒壓力。
臨床表徵:患者會常覺得有胸悶,咽喉卡卡的感覺,也常會有清喉嚨的動作,吞口水也覺得不順暢,同時易伴隨有打嗝及胃酸逆流的症狀時常出現。
推薦茶飲:玫瑰花3公克、佛手9公克、甘草3公克,將藥材以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體質2/脾胃虛弱
調理方向: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習慣。
臨床表徵:屬脾胃虛弱型的患者,常常會覺得食慾不好,就算時間到了也不太想要吃東西,三餐容易不定時。且吃了之後又容易覺得消化不良、產生胃脹氣,甚至脹滿的感覺。
推薦茶飲:茯苓6公克、白朮6公克、甘草3公克,將藥材放入鍋中以水煎服,代茶飲用即可。
◆體質3/胃陰不足
調理方向:忌刺激性飲食及宵夜。
臨床表徵:伴隨胃酸逆流主要會有典型火燒心症狀,甚至常覺胸骨後或胃部有灼熱痛感。嗜食刺激性食物,以及經常吃消夜的夜貓子族群,吃飽後就喜歡躺著看電視、立刻入睡的朋友,都可能會加重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發生。
推薦茶飲:生地6公克、麥門冬9公克、玄參6公克,將藥材放入鍋中加水淹過藥材,煎煮即成,可稍加蜂蜜調味。
拒絕胃食道逆流糾纏 學會這6招火燒心不再勾勾纏
除了強調對症調理的重要性外,蔡璧卉中醫師也提到,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其主要成因多與現代人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因此,想要預防其復發,民眾切記要學會以下6招正確觀念,自然能成功跟惱人的火燒心症狀說掰掰。
第1招/忌刺激性飲食:烤、炸、辣的食物基本上為禁忌,甜食及飲料也需要盡量減少,尤其是鹹酥雞、蛋糕、珍珠奶茶之類的食物更要少碰。
第2招/睡前不進食:宵夜為胃食道逆流者之大忌,建議睡眠時間與晚餐時間(夜間最後一餐)兩者間隔盡量至少2~3小時,避免腸胃道還沒有把吃下肚子的食物消化完畢就入睡,加劇胃酸逆流發生率。
第3招/吃飽飯後保持直立姿勢,不宜平躺:飯後1小時內保持直立,忌平躺或趴著,以免增加胃腸道的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及胃腸脹氣發生頻率增加。
第4招/BMI過高者適度減肥:許多相關資料顯示,肥胖(BMI>27)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所以適度的運動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肥胖,為預防胃食道逆流的重要原則。
第5招/運動時機點要注意:要注意運動的強度及時間點,飯後1小時內不宜做跑步,或重量訓練等過於激烈的運動。
第6招/不穿太過緊身的衣物:過於緊身的衣物會增加胃腸道的壓力,尤其是緊身衣,令賁門括約肌的壓力增加,使胃食道逆流症狀惡化。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蔡璧卉中醫師也再次提醒,長期反覆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除了會感到喉嚨不適外,久而久之更容易增加其他疾病找上門的風險,例如,食道灼傷、胃潰瘍等,亦有可能產生食道、胃部的病變。
所以民眾一旦出現脹痛,食道、咽喉有灼熱感,並伴隨胃酸上逆、噁心、打嗝、消化不良等疑似胃食道逆流症狀時,一定要盡速求醫治療,調整生活以及飲食習慣,並搭配適度的運動積極調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