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泡茶的禮儀與流程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6/11/09

標準泡茶的禮儀與流程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一、茶具擺放位置:檢視茶具,茶壺壺嘴呈45度自然中庸

二、溫壺、溫品茗杯(就口杯): 茶藝講究儉樸的美德,所以滴水均珍惜。
待水開之後,將煮水器由壺外淋至壺內注入約 7 分滿的水,再以溫茶壺的水來溫品茗杯、就口杯。

三、置茶葉: 以右手拿茶則,左手拿茶葉罐,將茶則略為伸入茶葉罐中,然後輕轉茶葉罐,使茶葉自然掉落在茶則中,這樣可以保持茶葉的完整性,而且符合圓潤之美。
然後再用渣匙將茶葉撥平,檢視茶葉量,約壺的 1/4 即可;較為直條的茶,量需多些。放得適中才能將茶的特性,優美的表現出來。

四、溫潤泡(洗茶): 溫潤泡的使用與否,應視茶葉特性來決定,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茶葉的舒展,及去除陳茶味或火焦味,更可以使茶香有呼之欲出的感覺。適當使用茶巾,每一次倒出茶湯時均先以茶巾沾乾壺或杯底,使整個泡茶過程整潔有序。

五、茶海的適當使用:
     1綜合茶湯 。
    2沈澱茶渣 。
    3避免茶與水浸泡過度,而產生苦澀。分茶湯時由右至左,最左邊一杯給自己。

六、沖第一泡: 注入開水,沖水時不可沖得過滿,以免溢出茶壺,約9分滿即可。

七、養壺: 茶壺使人「日久生情」,愈古典愈美,用溫潤泡的茶湯來養壺,既經濟又不失情趣。

八、分茶湯: 前三泡沖泡後約 50 秒倒出,往後每泡增加約 15 秒;倒茶時茶壺不可提太高以免降溫太快,然後將茶湯分於聞香杯內。

九、奉茶: 奉杯托及品茗杯將品茗杯內的熱開水倒入渣方中再直接將空杯子,置於杯托,從右邊奉起,最後一杯是留給自己,置於左下方。
奉聞香杯將已倒入茶湯之聞香杯,由右至左奉出並將聞香杯置於客人的右邊,使客人品茗時方便倒出茶湯。

十、請客人聞香、品茗聞香將聞香杯內之茶湯倒入品茗杯,然後欣賞杯底留香的韻味。
品茗:「品」字由三個小口組成,自有它造字的藝術精神,所以品茶湯時應細品它的香氣及滋味

十一、續杯: 次奉茶之前均先回收聞香杯,收杯的方式是先將自己的聞香杯放在最左邊,其用意是暗示客人,即將要奉另一泡茶。

十二、品茗結束: 當茶沖至味淡香薄之時(凍頂茶可沖 6 泡以上),開始收杯。先收自己的聞香杯放在最左邊,再由右至左依序收回品茗杯、杯托。

十三、燙杯: 為免茶漬留於杯底,方便洗滌。

十四、合杯歸位: 將燙過開水的聞香杯及品茗杯,合杯歸位。

十五、清理茶壺: 掏渣之前,先將茶壺與茶海移至茶盤的左邊,然後將渣方置於中間,這樣可以左手提茶壺,右手用渣匙將壺內的茶渣掏出來。

十六、沖滌茶壺、茶海: 以開水分別注入茶壺及茶海中,洗滌茶渣及茶垢。

十七、茶藝禮儀完成: 將茶壺及茶海中的水倒入渣方中,再將茶具回復原狀。

原文

**********

氣定神閒的行茶步驟





媒體企劃組

  茶有清醒的特性,透過學習茶道,可以收攝自己的心,產生內化提升心靈的力量,為了讓茶道更融入生活中,須隨時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在泡茶之前,要先將茶具定位,定好位後在行茶的過程中茶具都不再移位,所以在學習泡茶之前,要先學會安定氣神,茶葉則是依賓客的喜好而選擇,一切就緒後,方可進入泡茶的步驟。

【泡茶步驟】
一、溫壺:以熱水淋茶壺,提高茶壺溫度,才不至於在泡茶的時候水溫被茶壺搶走,影響茶湯的風味。

二、置茶:等待茶壺溫熱的時間裡,將要泡的茶葉從茶倉中取出,放入茶則。
這時可以請賓客賞茶,也藉 這個機會與客人交流,介紹他們認識此茶的特色,香氣?顏色?外觀?賞完茶後再放回原處。

三、溫潤泡:將熱水均勻地淋在茶葉上,使茶葉受熱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後立刻倒出來。
目的在使某些比較緊結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帶的珠露茶)舒張,這樣茶湯才會均勻好喝,也有些人覺得這樣比較清潔,但並不是每一種茶都適合溫潤泡這道手續。

四、醒茶:將溫潤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當中,靜待一段時間讓茶葉舒緩。等待醒茶的時間可用茶海中的熱水溫聞香杯。

五、沖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數決定,放入的茶種、與茶葉量多寡會影響沖泡所需的時間,至少需要四十五秒到一分鐘,有些需要一分半鐘,這段時間用可以用來溫飲杯。

六、奉茶:將茶壺內所泡的茶完全倒於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並沈澱雜質。
將茶倒入聞香杯中約七分滿,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圖樣對正面圖像,倒過來奉茶增添品茶的樂趣(基於衛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適用於第一泡)。

七、品茶:將聞香杯中的茶倒入飲杯中,此時可品聞茶香。
喝茶的時候不要手拿杯緣,如果以右手喝茶,應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點鐘方位、拇指放六點鐘方位,並以八點鐘方位喝茶。並分成三次喝,感受熱茶、溫茶、與冷茶的滋味。

  泡完三泡茶後,將茶壺中的茶葉以茶匙舀至渣方,此時可請客人賞茶底。洗壺分兩次,先注水後清一下湖蓋,再把壺中的水倒掉。
再來做第二次洗壺,水量要比較多,將茶海與茶杯一起用熱水燙過清洗。

  再將客人所使用的杯子收回,依序從右邊開始回收,歸位以後開始洗杯,可直接用循杯的方式洗杯,再將多餘的茶湯與水可以倒入茶海,即完成第一循的茶席。


*******

『泡茶者應注意的禮儀』 

 
奉好一杯茶,對一個泡茶高手來說,既要做到沖泡動作精確到位,又要行為舉止大方自然,優雅美觀,做到神形合一的技熟藝美。
因此一位專業的奉茶者必須謹記以下幾點:

(1) 對奉茶者來說,藝美主要從人的氣質、風姿和禮儀中體現出來。
通過努力,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即使容貌平平,飲茶者也可以從他/她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中發現自然純樸之美和極富個性的魅力,從而使飲茶添加情趣,並逐漸進入飲茶的最佳境界。
相反,倘若舉止輕浮,打扮妖艷,言行粗魯,反而會使人生厭,降低飲茶欲。

(2) 氣質對奉茶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為,以及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泡茶技能的掌握,做到神、情、技合一,自然會給飲茶者以舒心之感。
大體來說,奉茶者若是女性,則以恬靜素裝,整潔大方為上,切忌濃妝艷抹,舉止失常;如果是一位男士,則以儀表整潔,言行端正為好,切記言談粗魯,動作魯莽。

總之,只有奉茶者以他的行為展示出自內心世界的美,才能使飲茶者獲得品茗的最高境界。

『茶具的選用』


A.茶具介紹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
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爲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
由於製作材料和産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飲茶用具可分成兩種,有必備的及輔助的。必備的飲茶用具有泡茶的及盛茶的。
泡茶的有茶壺和茶盞;盛茶的有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及杯托;輔助的飲茶用具主要有茶洗、茶盤、茶盂、茶巾、茶荷、茶斗、茶匙及貯茶器等,現簡述如下:

1.茶壺

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
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在壺身上還有把和嘴;壺蓋上還有鈕。
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

2.茶盞

在廣東潮汕地區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
茶盞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
茶盞通常有蓋、碗、托三件套組成,多用瓷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3.茶杯

作為盛茶用具,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
目前,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製作,也有用玻璃製作的。用玻璃杯直接沖泡茶葉,有極高的觀賞性。

4.公道杯

又稱茶海。它是均勻茶湯濃度而設的過渡性用具,不但可避免茶湯浸泡過久而太濃茶,而且更可同時沈澱茶渣。
公道杯通常由瓷器製作,大小根據茶壺或茶盞的配套。

5.聞香杯

它是供品茶者嗅聞留在杯中餘香的一種工具。台灣人品飲烏龍茶時,常加使用。
聞香杯的大小和質地,要與茶杯互相配套。
目前聞香杯多用瓷器製作,也有部分是用紫砂陶製作的。


6.茶托

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墊底用具,形狀、大小和質地,與茶杯互相配套,多採用瓷、陶、竹及木等材料製作。


7.茶洗

它主要用來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其上層為有孔的盤,下層為貯水的容器,主要用來盛接漏出或溢出的水滴,多用竹、木、金屬、陶瓷等製作。

8.茶盤

要用承接盛茶的杯或盞,向客人奉茶時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的。

9.茶盂

用來貯放茶渣和廢水,多用陶瓷製作而成。

10.茶巾 

用麻、棉等纖維製造,通常用來擦抹泡茶時溢濺出的茶水及清潔茶具,如欲用在保養茶壼時,必須與其茶巾分開使用,並應避免沾染油污。

11.茶荷 

又稱茶則,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常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此可避免用手抓取茶葉時,將手中異味留在茶葉當中而導致變質。

12.茶斗

又稱茶漏,常在用小壺沖泡烏龍茶時,置於壺口,便於將茶葉倒入茶壺時用,以過濾茶毫或細碎茶渣。

13.茶匙

取乾茶時的用具,也可作為茶湯的攪拌茶葉或調整茶壺出水時使用,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

14.貯茶器

存茶的容器。常用的有錫製的罐或瓶,它具有密封性、防潮、防光照的特點

B.茶具的選用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宜興的陶土,黏力強而抗燒。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宜興紫砂壺始于北宋,興盛於明、清。它的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精美之作貴如鼎彜,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
明代紫砂壺大師時大彬製作的小壺,典雅精巧,作爲點綴於案幾的藝術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製作的調砂提梁大壺呈紫黑色,雜硇砂土,泛出星星白點,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壺身上小下大,重心穩定,是一種古樸雄渾的精品。
紫砂壺是陶瓷家族中的驕子,它表裏不施釉。
據傳蘇東坡設計的一件樹提壺,取以自然的古青樹枝作爲壺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壺身,刻上古樸的瓦當和精妙的書法,清雅古樸,色彩對比也相得益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爲有實用價值的珍品。

  紫砂壺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貨(無花無字),花貨(擬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幾何圖案)。藝人們以刀作筆,所創作的書、畫和印融爲一體,構成一種古樸清雅的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紫砂壺藝術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論是紫砂壺的造型還是質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被國際友人讚譽爲“世間茶具稱爲首”。大師顧景洲的“提璧壺”和“漢雲壺”被列爲國際交往的禮品。
此外,我國還專門爲日本消費者設計了一種藝術茶具--橫把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雕刻以佛經爲內容的精美書法,成爲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
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六百多種。
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衆歡迎的新産品。
由於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用它燒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餿,冬季放在爐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樣繁多,如何評價一套茶具的優劣?從總體上說首先應考慮它的實用價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賞價值,即外觀的形態美。

以壺爲例,具體要求應注意把握以下各點:容積和重量比例恰當,壺把提用方便,壺蓋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造型、色地和圖案脫俗和諧,實用和藝術美得到融洽的結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興的紫砂茶具就具備了這些特點。

  2、瓷器茶具

  我國的瓷器茶具産生於陶器之後,按産品又分爲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幾個類別。

  (1)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以色白如玉而得名。其産地甚多,有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等。
其中以江西景德鎮的産品最爲著名。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稱。北宋時,景德窯生産的瓷器,質薄光潤,白裏泛青,雅致悅目,並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
到元代發展了青花瓷茶具,幽靚典雅,不僅受到國內人們的珍愛,而且還遠銷海外。
今天市面上流行的景德鎮白瓷青花茶具,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開發創制出許多新品種,無論是茶壺還是茶杯、茶盤,從造型到圖飾,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現代東方氣派。景瓷是當今最爲普及的茶具之一。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主要産於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龍泉青瓷,以造型古樸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稱於世,是瓷器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被人們譽爲“瓷器之花”。
龍泉青瓷産於浙江西南部龍泉縣境內,是我國歷史上瓷器重要産地之一。南宋時,龍泉已成爲全國最大的窯業中心。
其優良産品不但在民間廣爲流傳,也是當時皇朝對外貿易交換的主要物品。
特別是藝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倆的“哥窯”、“弟窯”産品,無論釉色或造型,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
因此,哥窯被列爲“五大名窯”之一,弟窯被譽爲“名窯之巨擘”。

  哥窯瓷,以“胎薄質堅,釉層飽滿,色澤靜穆”著稱,有粉青、翠青、灰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最爲名貴。
釉面顯現紋片,紋片形狀多樣,紋片大小相間的稱“文武片”,有細眼似的叫“魚子紋”,類似冰裂狀的稱“北極碎”,還有“蟹爪紋”、“鱔血紋”、“牛毛紋”等。
這些別具風格的紋樣圖飾,是釉原料的收縮係數不同而産生的,給人以“碎紋”之美感。

  弟窯瓷,以“造型優美,胎骨厚實,釉色青翠,光潤純潔”著稱,有梅子青、粉青、豆青、蟹殼青等,其中以粉青、梅子青爲最佳。
滋潤的粉青酷似美玉,晶瑩的梅子青宛如翡翠。其釉色之美,至今世上無類。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産於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在宋代鬥茶之風盛行,鬥茶者們根據經驗,認爲黑瓷茶盞用來鬥茶最爲適宜,因而馳名。據北宋蔡襄《茶錄》記載:“茶色白(茶湯色),宜黑盞,建安(今福建)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爲要用。
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四川的廣元窯燒制的黑瓷茶盞,其造型、瓷質、釉色和兔毫紋與建瓷也不相上下。
浙江余姚、德清一帶也生産過漆黑光亮、美觀實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種雞頭壺,即茶壺的嘴呈雞頭狀,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至今還珍藏著一件“天雞壺”,視作珍寶。
在古代,由於黑瓷兔毫茶盞古樸雅致,風格獨特,而且磁質厚重,保溫性較好,因此常爲鬥茶行家所珍愛。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脫胎茶具,江西波陽、宜春等地生産的脫胎漆器等,均別具藝術魅力。其

中尤以福州漆器茶具爲最佳,形狀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銀”等多個品種,特別是在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藝後,更加絢麗奪目,逗人喜愛。

  4、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素以它的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品茶飲酒兼用而受人青睞。
玻璃茶杯(或玻璃茶壺)泡茶,尤其是沖泡各類名優茶,茶湯的色澤鮮豔,葉芽朵朵在沖泡過程中上下浮動,葉片逐漸舒展亭亭玉立等,一目了然,可以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別有風趣。
玻璃茶具價廉物美,最受消費者的歡迎。
其缺點是玻璃易碎,比陶瓷燙手。不過也有一種經特殊加工稱爲鋼化玻璃的製品,其牢固度較好,通常在火車上和餐飲業中使用。

  5、金屬茶具

  金屬茶具是用金、銀、銅、錫製作的茶具,古已有之。
尤其是用錫做的貯茶的茶器,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錫罐貯茶器多製成小口長頸,蓋爲圓筒狀,比較密封,因此防潮、防氧化、避光、防異味性能都好。至於金屬作爲飲茶用具,一般評價都不高。
在唐代宮廷中曾採用。
1987年5月,我國陝西省扶風縣皇家佛教寺院法門寺的地宮中,發掘出大批唐代宮廷文物,其中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時使用的銀質鎏金烹茶用具,計11種12件。
這是迄今見到的最高級的古茶具實物,堪稱國寶,它反映了唐代皇室飲茶器具十分豪華。
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金屬茶具基本上已銷聲匿迹。

  6、竹木茶具

  在歷史上,廣大農村,包括茶區,很多人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價廉物美,經濟實惠,但現代已很少採用了。
在我國的南方,如海南等地有用椰殼製作的壺、碗用來泡茶的,經濟而實用,又是藝術欣賞品。
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特別是福建省武夷山等地的烏龍茶木盒,在盒上繪以山水圖案,製作精良,別具一格。
作爲藝術品的黃陽木罐、二黃竹片茶罐,也是一種贈送親友的珍品,並具實用價值。

  7、搪瓷茶具

  由於搪瓷茶具經久耐用,攜帶方便,實用性強,在50年代~60年代我國各地較爲流行,以後又爲其他茶具所替代。

  另外,用玉石、水晶、瑪瑙爲材料製作的茶具,歷史上曾有過,因器材製作困難,價格昂貴,少實用價值,主要是作爲擺設,以顯示主人的富有,因此並不多見。


  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
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
如東北、華北一帶,多數都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碗飲用。
江蘇、浙江一帶除用紫砂壺外,一般習慣用有蓋瓷杯,直接泡飲。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
四川一帶則喜用瓷制的“蓋碗杯”飲茶,即口大底小的有蓋小花碗,下有一小茶託。
茶與茶具的關係甚爲密切,好茶必須用好茶具泡飲,才能相得益彰。

茶具的優劣,對茶湯質量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産生直接影響。一般來說,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
因爲瓷器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

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澤古樸,特別是宜興紫砂爲陶中珍品,用來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即使夏天茶湯也不易變質。

  烏龍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沖泡時,茶葉投放前,先以開水淋器預溫;茶葉投放後隨即以沸水沖泡,並以沸水淋洗多次,以發茶香。
因此沖泡烏龍茶使用陶器茶具最爲適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後難以欣賞壺中芽葉美姿是其缺陷,這對泡飲名茶就不適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沖泡,如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就能充分發揮玻璃器皿透明的優越性,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至於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雖在欣賞價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經久耐用,攜帶方便,適宜於工廠車間、工地及旅行時使用。
而塑膠茶具,因質地關係,對茶味亦有影響,除特殊情況臨時使用外,平時不適宜,尤其忌用塑膠保溫杯沖泡高級綠茶,因此種杯長期保溫,使茶湯泛紅,香氣低悶,出現熟湯味,必然大煞風景。

『沏茶工序』

一、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 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三、溫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 泡"。
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 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爲度。

七、敬茶: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敬茶。

八、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參考資料原文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