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震宇 在師資外流,學生沒人關心、沒有書讀的情況下,
李玲惠自告奮勇來到平溪國中。
即將再度轉調到別處的她,離開前夕,她守護的學子們都有了自信的笑容。
只有一五○個學生的平溪國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校舍緊鄰基 隆河源頭,潺潺流水聲與高昂蟬聲不絕於耳,遠方的山嵐經常在大雨 過後縈繞著靜謐的校舍。然而四年前的平溪國中畢業紀念冊裡,每個 孩子都是眉頭深鎖,表情蒼白老成,彷彿看不到未來。
他們的神情,反映平溪鄉的悲情與宿命。由於平溪的火燒寮是全台 灣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天冷潮濕,加上人口外移嚴重,人口從一萬六 千人凋零到五千多人,全鄉只剩老人與小孩,使得昔日盛產煤礦的「 黑金城市」榮景不再。
四年前,原本是擁有一四四個班級的福和國中教務主任李玲惠,在 她考取校長資格之後,主動請調平溪國中,為平溪帶來一絲溫暖與光 明。
今年四十六歲的李玲惠,個頭嬌小、講話充滿活力,在二十多年的 教學生涯中,曾歷練過台東與台灣北部的兩所偏僻學校,在家庭拜訪 中,看到不少學生都是在拜拜的神桌、板凳上寫作業,家長則是陷在 貧困生活中,無法關心子女教育,她深切體認到教育才是改善階級差 距、走出悲情的唯一出路。
由於平溪國中地處僻壤,學生人數少,而且還有一個教育部的「慈 暉專案」,負責收容五十位因為父母雙亡、單親低收入戶轉送來的中 輟生,這些特殊狀況,讓她想要一展對教育理念的抱負。
當時的平溪國中,不僅家長忙於生計,不關心教育與鄉土,甚至連 老師的流動率都高達五成,「鄉民連悲情的感覺也沒有,」剛上任的 李玲惠,經常收到一大疊訃文,喜帖竟然只有三張,讓她感到十分無 奈。但是生性樂觀的她,決定從書本外的教育著手,讓家長與學生了 解平溪的人文歷史與自然資源,也讓老師更有參與感。
鳴唱生命之歌 她喊出「一樂一球一技藝,鄉下孩子活出豪氣」的口號,在經費有 限下,購買二手樂器,讓學生培養音樂才能,也訓練學生的運動專長 ,更要求學生畢業前,要懂得平溪鎮鄉之寶︱︱天燈的歷史、原理與 製作,能夠對遊客與外賓解說,訓練他們表達能力與自信。 晚上李玲惠還會陪住宿的中輟生睡覺,許多失去父母溫暖的學生, 睡前經常要她唱歌、講故事,還親暱地用台語喊她「阿母」。
四年下來,在每年的全國「青少年菁英獎」三十個名額中,平溪國 中都有學生得獎,得獎理由都是從事鄉土調查、志工、自然保育,不 少學生也因此保送高中。
除了老師流動率降到一成,家長也潛移默化地改變教育態度。不僅 在考試前一週不看電視,以免影響學生讀書,也在國三考生到瑞芳參 加高中入學基本測驗時,通力合作,有人在各個火車站點名、有人到 家裡叫學生起床,有人張羅便當;不少家長也參加平溪國中開設的電 腦班、小吃班、英語會話
班。
六月十七日的畢業典禮讓李玲惠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四年前畢業典 禮的觀禮家長只有十多人,今年參加的家長人數竟超過五十個畢業生 。「我終於等到了,」她興奮地說:「先改變孩子,孩子改變家長, 家長再改變社區。」 然而,八月份李玲惠即將轉調到中和市積穗國中擔任校長,這個消 息她還不敢讓學生知道。「我捨不得他們,」即使個性樂觀,提到即 將離別的話題,她眉頭深鎖,語氣有些無奈。
吃完晚餐,她與學生一起洗碗,經過音樂教室,兩個學生正在彈鋼 琴,她也進去示範,一個學生不慎跌倒,撒嬌要「阿母」擦藥。
狹小的寢室外,蟬聲與流水依舊,她想起蟬的生命只到深秋就結束 ,仍大力用生命鳴唱,
這個生命觀讓她提到今年要給畢業生的兩句話 :「認真地活,用心地過。」 這也是她對自己的期許。
手機網頁選單
▼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