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愛生活手札
休閒環保田園樂🍇愛心靈健康養生
樂活(LOHAS)意義是一種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
強調身心靈的平衡、對環境的關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

2012/09/27

DIY大自然玩木作--用木頭打造出的世外桃源

81👀 20/03_ 本文分類:

來源:愛生活手記官方部落格


走入大自然玩木作,小亨利木工教室
在國父紀念館附近的一棟舊公寓裡,有個用木頭打造出的世外桃源,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只要肯動動手,都能在此輕鬆找回最單純的快樂。 走入大自然玩木作 空間內隨處倒吊各種乾燥花草,窗台外擺放著滿滿的綠色植栽,加上垂放在各角落的漂流木,主人小亨利對植物的喜愛不言而喻。連在創作中,都偏好使用自然素材,走自然風格。他從自然取材,大量使用漂流木、樹枝、石頭、以及花草植栽;克制的使用技巧,不讓技法壓過自然素材的麗質天生,在在展現出小亨利崇尚自然的風格。
記事板 利用樹枝作為框架,營造出自然的風味。 單門壁掛櫃 可收納各式的瓶瓶罐罐,是廚房或浴室的好幫手。 A字型展示櫃 不規則的隔層,可展示出各款大小的收藏品。
Wooden shop 小亨利木工教室 特色: 自然風&雜貨風木作教學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430號2F 電話:02-2705-5705 E-mail:heny1117@gmail.com 網址:http://blog.sina.com.tw/woodshell/
更多愛生活idea,請上愛生活手記官方部落格


木工迷的情誼,深白色夢幻手作屋
從一句情侶間的話語開始 十多年前的某個日光午后,女孩隨意翻閱著日系少女雜誌,而圖片中裝扮可愛的人形身邊,幾個恬適鄉村風格的木作小雜貨,就這麼吸引了女孩的眼光。女孩指著圖片說:「我好喜歡這個喔,台灣怎麼都買不到?」身邊的男孩只淺淺瞄了一眼圖上的木作小物,便輕鬆地說:「這那麼簡單,乾脆我做一個送妳好了」。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這對小情侶一頭鑽進木工的世界,從按圖索驥的初學者,靠著一次次的「try and error」,成為了網路上極受歡迎的木作達人,Chi和Kenny「手作屋」的故事,也從此展開。 以木作牽起一段段情誼 十多年間,沒有任何設計、木作背景的兩個人,從興趣出發,一路做做玩玩,沒想到卻因此結交了越來越多氣味相投的好伙伴。一直不願木工坊成為維生主業的他們,也有著共同的信念:「商業獲利、經營模式什麼的,就留在大門之外。希望這小小的手作屋,是屬於好朋友分享的,也是充滿木生活創意的樂趣小花園。」
多功能收納櫃  不同大小的拉抽,是收納的好幫手,搭配上展示層架,還能擺放自己的獨家收藏。 雜貨展示架  利用多餘的木材就能做出的小玩意,無論線軸、雜貨怎麼放都可愛。 鞋櫃  在白色調的木作上,掛上一把仿舊的鑰匙,一掃鞋櫃髒髒亂亂的刻板印象。
Wooden house 手作屋 特色:木作&居家佈置 地址:桃園縣新屋鄉石牌村六鄰2-1號 電話:0932-363-962 E-mail:kenny581118@yahoo.com.tw 網站:http://blog.xuite.net/kenny581118/bolg


更多愛生活idea,請上愛生活手記官方部落格
相關系列文章:
-------------------------------------------------------------- 阿樂推薦分享.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原文網站:愛生活手記官方部落格 ---------------------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按這裡,我們會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上留言需要注意禮儀和法律規範,避免不當言論造成他人困擾,尊重他人,不散布隱私、不人身攻擊或觸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名。

橫幅和按鈕

正在載入所有標籤...
回到頂端圖片

相關文章

新1-隨機推薦文章

2.最新文章

新-3.熱門精選文章-動態與自選

// 版本:v1.0 // 版本說明 // 1. 修正了 Blogger XML 解析錯誤 (&& 符號問題)。 // 2. 新增了防閃爍功能。 // 3. 頁面在轉換成文章列表前會先隱藏原始內容,避免畫面跳動。 // -- // 引入 Tailwind CSS 以提供簡潔的響應式設計 const tailwind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ilwindScript.src = "https://cdn.tailwindcss.com"; document.head.appendChild(tailwindScript); // 等待網頁內容載入完成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 () => { // 選擇所有部落格文章項目 const pos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ost-outer'); // 尋找文章容器 let container = document.querySelector('.blog-posts'); if (!container && posts.length > 0) { container = posts[0].parentNode; } // 創建一個新的 div 來存放文章列表 const listContainer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Container.className = 'space-y-6'; // 檢查是否找到文章 if (posts.length > 0) { // 在替換內容前,先隱藏原始文章,解決畫面閃爍問題 if (container) {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hidden'; container.style.opacity = '0'; container.style.transition = 'visibility 0s, opacity 0.5s linear'; } // 遍歷所有文章 posts.forEach(post => { // 獲取文章標題和連結 const title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header a'); const link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href : '#'; const title = titleElement ? titleElement.innerText : '無標題'; // 獲取文章內文,並擷取前 150 個字元作為摘要 const bodyElement = post.querySelector('.post-body'); const fullText = bodyElement ? bodyElement.innerText : ''; const snippet = fullText.substring(0, 150) + (fullText.length > 150 ? '...' : ''); // 創建一個新的列表項目 const listItem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listItem.className = 'bg-white rounded-lg shadow-md p-6'; // 使用更安全的 UTF-8 字元 '→' 替代 '→' listItem.innerHTML = `

${title}

${snippet}

閱讀更多 → `; // 將列表項目添加到新的容器中 listContainer.appendChild(listItem); }); // 清空原始文章內容,並用新的列表取代 if (container) { container.innerHTML = ''; container.appendChild(listContainer); // 替換完成後,再顯示出來 container.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container.style.opacity =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