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IMAX電影』? -數位&3D電影 | 🍄樂愛生活手札

手機網頁選單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2/01/24

什麼是『IMAX電影』? -數位&3D電影

👀 關注 20/03_ 字放大

《電影小百科》什麼是『IMAX電影』? --原文: http://lannacheer.pixnet.net/blog/post/26200038


1.圖片來源皆為網路

2.文章為作者收集資料之後整理編寫而成





自從台北的大直重劃區『美麗華』商城建構了IMAX影廳之後,IMAX這個名詞似乎開始火熱起來....



許多喜愛看電影的觀眾也開始知道,要享受一流的視覺效果,就一定要去看IMAX版!所以當黑暗騎士在美麗華IMAX影城上映之後,去看的人都得到心靈以及視覺上的滿足了!所以當哈利波特3D版『火盃的考驗』在美麗華上映時,許多人都為了哈利波特和3D決定衝進IMAX影廳了!



加上今年2009的大製作電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以及7月中旬即將上映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3D版,都即將在美麗華上映。更讓IMAX版再度掀起熱潮。



然而,到底什麼是IMAX呢?相信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名稱而不知道它是什麼。



為了讓大家對電影播放跟製作上有一點概念,請容許我花一點篇幅作解釋。







傳統電影與數位電影:



早期拍攝電影是用傳統膠片(膠紙底片式)的攝影機,而膠片尺寸通常是35釐米(10釐米=1公分),由於底片電影無法任意剪輯,所以通常拍攝過程就要考驗導演掌握現場運鏡的智慧和演員的機靈反應以及精湛演技。因為一旦中間過程NG了或不甚理想,那段膠片就浪費了。



所以早期拍攝一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此外,如果某一個地區有十家電影院想要上映這部電影,那麼膠片只能重複拷貝至所需的數量,才能供應所有要上映的戲院,以此類推,如果兩百家戲院,一千家戲院…..光是膠片的成本付出就有多麼可觀。而膠片本身非常脆弱,體積龐大又不易保存(我在戲院打工過,看過膠片的真面目,真的好大一個。所以為何放映師大多都是男的不是沒有道理的),膠片很容易在重複拷貝的過程中就造成畫面跟聲音的劃傷,而且畫面不夠清晰也是一個問題,再者因為膠片保存不易,稍有一點潮濕或是曝曬就面臨畫面褪色、聲音失真、雜訊甚至報銷的命運。





於是後來有了所謂的數位電影,就是從拍攝製作、發行到傳播方式均數位化。尤其以國際大導演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在2000 年六月開始拍攝《星際大戰 (Star War, Episode II) 第二集 - 複製人全面進攻 (Attack from the Clones) 》時,用SONY HDCAM CineAlta完成了星際大戰電影,在二十世紀末電影發明百年後引發另一波影視製作變革。雖然星際大戰並不是第一個用數位拍攝製作的電影,但是他算是數位電影先驅的代表作。 (順帶一提全球首部放棄採用膠捲的電影則是1995年迪斯尼製作的《玩具總動員》。)





早期的數位攝影機





所謂的數位電影就是,不再用底片的方式記錄拍攝內容,而改以將拍攝的畫面轉換成電腦能判讀的數字或符號所組成。數位技術讓導演可以同步得知拍攝效果因此也可以大大省卻以往需重拍的部分,同時導演隨時可以刪除自己不想要的畫面而不必考慮膠捲成本,對於經費確有相當的貢獻。



而數位電影的優勢是:能演繹全新的5 :1聲道AC-3音響環繞的聲音效果,極大地擴展了電影聲音的表現空間,使電影聲音的感染力、震撼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時改善了膠片放映時銀幕中間亮、四邊暗的缺陷,色彩更加鮮明、飽滿,清晰度大大提高。



製作好的數位電影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發行或通過國際衛星發送到世界各地的電影院放映,省去了費時費力的拷貝複製和運輸過程。數位影像傳輸方式,簡單來說,傳統電影製作及播放方式,就好比我們早期用軟片拍照片一樣,如果要量產,就得大量拷貝傳統膠捲(即賽璐璐片),但是除了耗費成本高昂之外,保存不易,容易受光、受潮、受空氣或外力的影響而使膠捲變質或變形。



而數位電影就如同我們拿DV或數位相機拍攝一樣,沒有底片(膠捲),所以不用擔心拍壞會浪費底片(或膠捲)等問題,而且可以放在電腦上面做任何修改跟調整,且靠網際網路或是衛星傳輸的方式,就可以在許多不同家的戲院放映同一部片,也沒有保存上的問題,不論過多久,影片永不失真,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要數位化的原因。



所以大家才會在戲院的放映時刻表上,看到同一部電影有的場次有特別打上『數位』。





數位電影發行方式





既然數位電影有這麼多優點,那麼為何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膠片電影呢?



首先,會增加業者添購放映設備成本負擔。由傳統電影院轉換成數位電影院,其播放設備等等成本就是一項頗為龐大的支出,再者,由於用數位傳輸的方式比除統拷貝膠片更容易被有心人士取得其影片內容,所以盜版情形日益遽增,在相對沒有補償的情況下,有些戲院對改變為數位電影之事就顯得興趣缺缺。



另外更專業的問題考量是:

1.傳輸成本由誰負擔?戲院或是發行商呢?傳統電影產業是由片商負擔拷貝費,戲院放映後再和片商拆帳。

2.衛星傳輸牽扯到Censorship(檢查之方針、計畫、制度)的問題。





---------------------------



什麼是IMAX電影?



IMAX(Image Maximum:最大影像之意)由三位加拿大人: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所共同發明。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標準的IMAX銀幕為22公尺寬、16公尺高,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真正的IMAX電影技術淋漓的運用設備稱之為全天域電影(IMAX Dome,原稱OMNIMAX)是一種適合在半球形銀幕(例如:天文館或太空館圓頂)播放的IMAX電影系統。相較於一般電影有更好的立體感,IMAX更用於自然景觀或天文方面影片的製作。





英國倫敦的IMAX影院





前面說過了,傳統電影膠卷規格為35釐米,一般的電影院播放電影是採用傳統35釐米的放映機,利用光線把35釐米影片上的影像投射到螢幕上去,所以影片的清晰度會隨著影片的播放次數而降低。



IMAX專用的膠片比傳統的35釐米膠片大上一倍,優點就是視覺上更廣、更大。然而除了少數影片是真的用IMAX機器下去拍攝的以外,大部份的電影都是先將原本35釐米的影片用高解晰度掃描成數位格式,用電腦後製再輸出成70釐米的底片到IMAX廳播放,可是這個道理就跟你將原本規格較小的照片掃瞄進電腦放大一樣,得到一張大圖,可是原本的圖形解析度會因為圖形被拉大而變得較不清楚。



所以一般的IMAX版的商業片除了螢幕比較大一點以外,畫面並不會比一般數位影廳的解析度清晰。



真正運用到IMAX攝影機實際拍攝的IMAX電影,就是2008年發行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首次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將盡30分鐘的鏡頭。此外,2007年的《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片末最後的魔法大亂鬥,有25分鐘是以IMAX攝影機拍攝再後續製作的的3D畫面。





黑暗騎士有六個部分運用IMAX格式拍攝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也部分運用IMAX的格式拍攝,並後製增加3D效果



所以《變形金剛》第一部雖然曾登陸過IMAX大銀幕,但採取的是轉制技術將普通格式轉換成IMAX格式;直到2009年的《變形金剛:復仇之戰》,才正式運用IMAX攝影機拍攝30分鐘之長的段落。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只能段落用IMAX攝影機拍攝,而不全程都製作成IMAX影片,當然是因為...成。本。實。在。太。高。啦!)







傳統IMAX電影VS數位IMAX電影?



傳統的IMAX螢幕是寬30公尺*高23公尺,數位IMAX螢幕為是寬度18公尺*高度8.5公尺。



在螢幕長寬的比例上,傳統IMAX是1.44:1,視覺上接近4:3的比例,而數位版本則是接近傳統戲院的16 :9,比例的不同以及大小的差異,都會讓視覺上的效果完全不一樣,尤其直接用IMAX底片拍攝的影片則差異會更大。



換言之,傳統IMAX的螢幕上可以看到比數位IMAX更多的畫面,也能有更大的螢幕體驗,所以較完整的IMAX電影還是會以底片方式拍攝製作,因為它畢竟仍有數位電影不能完全取代的優勢。







美麗華IMAX影廳與西門町日新戲院IMAX比一比:





正確來說,全台灣唯一有IMAX影廳的,目前只有大直的美麗華影城。



前陣子西門町的日新戲院號稱已經引進了IMAX影廳設備。於是我和朋友就到日新戲院去觀賞IMAX影廳放映的變形金剛2,順便和美麗華影廳做一個比較。然而進去觀賞了之後,才知道有些網友所說的『日新戲院是半套IMAX』的原因在哪裡。



螢幕比一比:

台北大直美麗華IMAX是寬度28.80公尺*高度21.16公尺,日新威秀的IMAX是寬度21公尺*高度11*公尺。雖然美麗華IMAX影廳的螢幕規格未完全達到傳統IMAX的標準,但是比起日新戲院還是大的多了!以畫面上的視覺效果來看,會呈現以下的差異:







座位比一比:

大直美麗華座位數404席,西門町日新威秀座位數623席。雖然以座位數上日新威秀較多,但是座椅的舒適度上,我個人的親身經驗還是美麗華舒適許多。



美麗華的座椅是仿造飛機座位,可以讓觀眾呈仰角坐姿觀看電影,而且走道間隔距離夠寬敞,大家不用在那兒縮腳讓旁人經過,也不會檔到螢幕。日新位秀的座椅是一般沙發座椅而已,無法調整角度,走道間隔距離也顯窄,而且因為為了容納座位數的關係,每一排的間隔距離不夠,所以依舊會有前排觀眾檔到畫面的情形。





字幕、音效比一比:

大直美麗華由於IMAX專用的70釐米底片無法打上字幕,字幕是另外以投影機投射在銀幕較高的位置上,由於銀幕很大字幕相對看起來較小,只是在放映3D影片時字幕仍是2D的這一點會讓視覺比較疲勞是個缺點。



日新威秀的字幕與數位畫面同時由放映機投射,字幕高度和畫面的對比看起來也比較協調。



音效的部分因為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所以採用LPCM(一種不經過壓縮而錄製音頻的技術,就像我們的CD檔音樂一樣道理)存放於IMAX影片專用的音效系統硬碟裡。



IMAX專用的音效系統由美國Sonics公司所設計,IMAX影廳的揚聲器,在廳內共有四十四組特製音箱分別位於銀幕背後左方、中間、右方、上方、下方及影廳的左後方及右後方,以達到觀眾無論坐在影廳任何座位,均可享有最佳音量品質及聽覺效果。這部分大直美麗華跟西門町日新威秀都同樣使用IMAX專用的Sonic-DDP音效系統。







---------------------------------



繼續補充:



IMAX DMR的技術就是,以最大解析度掃描每一格35釐米(傳統電影膠捲尺寸)的影片,再轉成數位影像。接著運用專門的電腦軟體配合IMAX螢幕的規格,將影像調整到銳利化、色彩更豐富。 IMAX DMR系統同時也會將影片的原始音效,轉成IMAX (一萬二千瓦功率)的環繞音效。





好萊塢電影中,一般影片透過IMAX DMR系統,轉化成IMAX電影的影片有:



阿波羅13號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進攻

駭客任務:重裝上陣

駭客任務:最後戰役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獅子王

美女與野獸

300壯士

蜘蛛人3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部分3D特效)

北極特快車(3D特效)

貝魯夫 (3D特效)

變形金剛

蝙蝠俠:黑暗騎士(部分以IMAX格式拍攝)

鷹眼

當地球停止轉動

馬達加斯加2

守護者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部分以IMAX格式拍攝)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部分3D,即將在2009/7015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北極特快車的IMAX 3D立體版,是全球第一部以IMAX 3D立體版放映的電影。







以上是小娜我在網路上搜尋資料並整理出來的簡單解釋,希望讓許多對IMAX抱著好奇卻又不甚瞭解的影迷多一點認識!





-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本文分類: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