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蘋果教我的事-阿寶 | 🍄樂愛生活手札
願 疫情遠離世界每一個人
你我心中有愛 生活就更心安

2011/09/14

也談蘋果教我的事-阿寶

👀 20/03_ 字放大 本文分類:

《 也談蘋果教我的事 & 2011年阿生果園新世紀梨採收 》
 
-阿寶
 
  這兩年木村爺爺的故事紅透半邊天,連我看到自己的蘋果樹,都會忍不住想起……同樣身為果農,感受可能更加切身──我會想:當我們感動於木村阿公的故事時,不知有多少沒能從荊棘中走出來的木村?

  世人希望享受價廉物美的食物。而造就物美價廉的代價──第一線接觸農藥的風險,是農人(以及他的家人)承擔著。可是,當人們畏懼農藥,追求健康自然的飲食時,自然農法的坎坷艱辛,依然由他們一肩承擔!我們不知道過去曾有多少個陣亡的木村(和他們的家人)?木村爺爺的故事膾炙人口,不正說明了這種成功的稀有?──是什麼樣的社會分工,讓餵養我們的農人肩上如此沉重?什麼樣的經濟結構,迫使農人離棄自給自足、分享多餘的生活原貌,迎合龐大市場單一作物的經濟生產,把一家的生計全賭在六百棵蘋果上?如果那是創造更高效益的手段,創造出的又是誰的利益?

  台灣友善環境的耕作概念,較日本晚了許多,很多農法(與農人)都在摸索階段,而大環境的惡化,卻比日本嚴重且快速。當前的認證制度對消費者多所保護,卻對生產者嚴厲有加──沒有認證連「有機」兩個字都不能提;不少消費者一邊目光如豆盯著認證標章,一邊又喃喃著對認證的不信任,卻始終不願正視農人的眼睛,了解生產背後的事!

  同樣身為種果樹的農人,我也是個鄰人眼中「頭殼壞去」的怪物,第一塊接手的果園只有三棵蘋果樹,開始無農藥栽培之後,它們還來不及教我任何事,就全體陣亡,第二塊地的三十多棵蘋果仍在前仆後繼……雖然和木村阿公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我比他少了進取心──我所求無多亦無家累,果樹死了就讓森林來取代。可能也因為這樣,我比木村幸運──因為有三棵蘋果的前車之鑑,對這第二塊果園的蘋果樹不抱太大希望,一開始就放任野草瘋長,如果木村的理論是對的(草越茂盛,果樹病害越少),這樣反而讓經歷的慘澹時期縮短了。頭幾年蘋果葉子都在八月份就幾乎掉光,失去葉片的光合作用,果實生長也停滯,到了九、十月,又發新芽,並開出第二次花,與還在枝頭的果實爭養分。頭一年三十多棵蘋果收不到十箱。直到今年,已經九月了,(還活著的)樹上的葉子還有1/3,甚至一半以上,果實還持續增長,漸漸成熟,質與量都在增加中,我也經歷著木村走過黑暗看見曙光的心情。

  另一件比木村幸運的是:沒有蘋果我賣梨,梨子欠收我賣菜;梨子蘋果都難照顧,我栽培少病少災的李子、甜柿、奇異果…一群值得感恩的客戶,讓我有什麼就給什麼,甚至素不相識的人,也願意匯進一筆錢,這季不夠下季給,今年沒有明年寄……雖然天災病蟲害引起的品質不穩定,外觀不佳加上量少而難做嚴格的分級包裝,常常大小不一、品種混雜,偶而會讓一些慕名而來的訂購者失望而去,還曾經遭受整箱蘋果被退貨的慘事!但支持者總算維持在讓我可以繼續向前的數量。

  如果一般消費者對於友善環境的產品,都有這樣的了解和支持,相信會有更多可以度過難關的自然農夫吧?當然,這些無怨支持我的人,和吃了木村農法尚未成功時生產的食之無味的蘋果,依然鼓勵讚美,並且持續購買的那些人,也無疑都是傻子!然而,在一個聰明備受肯定,步步精算的世界裡,假如我們因為看到傻瓜而感動,世界因為有傻子而更美好,那傻瓜不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原文: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喜歡本文🔔按讚或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最新文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隨機推薦文章

焦點文章

老長壽需要的5個微條件,第一條就顛覆傳統觀念了!

WFU